非典对旅游股票的影响
1. 疫情对旅行社的影响有哪些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上升,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2009年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
2018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高达5.97万亿元,旅游人数累计达55.4亿人;且新世纪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里,旅游业收入同比增速均高于GDP增速;贡献了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旅游业的敏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易受突发事件影响
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这是由行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干扰,例如经济危机、金融动荡等经济因素,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区冲突、战争、动乱、恐怖活动等政治因素都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巨大。在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我国多数旅游目的地的客源状况会呈现出有规律的消长变化, 因而旅游业在每年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旺季和淡季。
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看:
由于隔离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而旅游行业中几乎所有细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与社交,故而在景区关门、酒店空转、餐馆闭客、航班骤减的现状下,2020年的经营预期完全被改变。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去探究旅游业在疫情下的真实面貌,以及后续将会如何演变。
新冠疫情:将给旅游业带来什么?
短期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如果没有疫情,2020年原本应该拥有一个无比热闹的春节旅游黄金周——按照先前各大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2020年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4.5亿,较2019年春节增加8%,还将创造约为5550亿元的消费规模。
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上述预测值瞬间失去了价值,从交通和出行人数两方面数据可以得到充分佐证:
(1)交通数据: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8日,2020年春运铁路发送旅客2.1亿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发送旅客12.1亿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发送旅客1689万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发送旅客3839万人次,同比下降47.5%。
(2)黄金周出行人数:从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六的春节“黄金周”(1月24日~1月30日),全国出行人数仅有1.52亿人次;相比之下,2019年的春节黄金周(2月4日~2月10日),全国出行人数多达4.21亿人次,骤减态势比“腰斩”更甚。
行业低迷之势或将在短期内持续
1、供给端:行业整体受到波及
当前,几乎全部旅行社的员工都处于停工状态,收入和现金流面临挑战;
多数景区关闭,或者采取关闭部分停车场、下调限流人数等措施来应对疫情,创收有限;很多酒店暂停营业,短期内出租率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受到影响;
海外疫情同样在蔓延,国际航班纷纷取消或者停飞,出入境旅游被加以限制。
2、需求端:国人出游意愿锐减
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知发布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人主动取消了春节期间及节后的旅行计划,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与外出活动。
从历史上看:旅游行业的业绩最低值将出现在疫情爆发后两个季度,可见疫情对旅游业业绩影响持续时间之久,至于人们的出游意愿何时恢复,一切都要取决于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游重振计划的实施等等。
疫情过后的报复性反弹值得期待
相比于非典时期,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更强,传播范围更广,且在防控力度上也比非典时期更为严格。各省市均实施不同程度上的区域封锁、交通管制、景区暂停开放等,大部分民众主动或被动的隔离在家不出门,对旅游业造成的冲击较为严重。
不过,长期的隔离与居家办公让不少人被过久地“压抑”,故而我们预计在疫情彻底结束后,随着出游信心的恢复,人们将以更加强烈的意愿去策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行业的报复性反弹值得期待。
按照非典时期的经验,五一黄金周的旅游市场很难出现明显改观,我们预计景区受到的冲击可能持续半年以上;考虑到疫情结束后,各行各业普遍都会采取措施以弥补前期的损失,企业员工很难通过休年假等方式来外出旅行,故而可能要到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的旅游业才会有所起色,景区和酒店的生意也会有所好转;
2. 2003年的非典什么股票最受益
任何一次流行病爆发,当然是医药类股票最受益,当时非典期间涨得最好的股票有海王生物、天坛生物、白云山等。
3. 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一上。怎样修改
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幅降低了50%
4. 我想问2003年闹非典时!医药股当时是不是涨幅巨大有高人知道吗
那时候从疫苗,诊断,药品基本都涨。卖防护服的,卖消毒液的,卖醋的都跟风上涨。
5. 病毒对股票市场有影响吗
目前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成为新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果该疫情不能有效遏制,成为历史“非典”疫情重演的话,会对股市构成冲击。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证券交易,但会引起居民消费下降预期,打击经济复苏走势,从而间接对股市构成利空影响。
医药生物行业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医药生物板块反应强烈,涨幅居行业首位(1月20日至22日)。
1月20日至22日的三个交易日,涨幅超过20%的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达12家,主要涵盖诊断试剂、抗生素、口罩概念股等。
6. 非典时沪深股市表现怎么样
2003年非典的时候沪深股市表现非常的差,但是正因为差,也是买进的时机,过了以后那个股市就蹭蹭的往上涨。
7. 2003年非典后乳制品股票怎么样
走势良好,从2003年到现在持有伊利股份获利可观。
8. 非典对经济的影响
非典的危机比1998年大洪水和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因为它直接威胁到中国最大的都市圈:广州,香港和北京,或许还有山西、内蒙古等地方。应全面反思非典瘟疫流行的深层次原因,全面估计其影响。要说非典对经济的破坏性,旅游业首当其冲。假设减少2000万人外出旅游,每人少消费1000元,就是200亿元。旅游行业消费乘数极高,在国际为7,即旅游者每消费1元钱,可以带动7元社会消费。在中国乘数为5左右,因此200亿元旅游收入的减少意味着1000亿元消费需求的减少。其他方面如航空和会议经济的损失类似于旅游。既使医药和通讯收入大幅度增加,其总量和乘数效应却远低于旅游和航空业。
9. 非典受益股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概念一共有17家上市公司,其中7家新型冠状病毒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证交易所交易,另外10家新型冠状病毒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根据云财经大数据自动匹配,新型冠状病毒概念股的龙头股最有可能从以下几个股票中诞生莱茵生物、鲁抗医药、沃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