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论文
⑴ 【重赏】求关于股票论文一篇:《联系我国实际,谈谈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来实现的,一般当利率提高时,人们在银行存款的收益会提高,因而很多人会将钱从证券市场(股票 债券 基金)转入银行,这样就造成证券市场的抛售,会造成证券市场的价格下跌.而当政府降低利率时,人们则更倾向于持有证券,则会造成证券供不应求,证券市场价格会上升,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和利率差不多,只是作用的相对隐蔽
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可以增加企业收入,提升上市公司利润,从而提升股票价格。
(1)增加政府采购,会增加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提升股票价格。
(2)居民收入增加,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增强,提升股票价格。
(3)政府直接投资增加,比如投资能源、基础设施、住宅等,可以带动相关行业(水泥、钢材、机械、铁路)的发展,提升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股票价格。
3
⑵ 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影响”的论文
一.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有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是政府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银行通常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等政策目标。无论是中央银行采取的政策手段,还是最终的货币供应量变化,都会影响股票价格,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1.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市场资金趋紧,投资者手中的资金减少,投资者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投资者会减少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证券市场不再活跃,进而推动股票市场价格下降。
2.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市场资金趋松,投资者手中的资金增加,投资者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增加,投资者会增加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证券市场会活跃起来,进而推动证券市场价格上升。
(二).再贴现政策手段
1.中央银行通过采取再贴现政策手段,提高再贴现率,收紧银根,使商业银行得到的中央银行贷款减少,市场资金趋紧,投资者手中的资金减少,投资者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投资者会减少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证券市场不再活跃,进而推动股票市场价格下降。
2.中央银行通过采取再贴现政策手段,降低再贴现率,放松银根,使商业银行得到的中央银行贷款增加,市场资金供应相对宽松,投资者手中的资金增加,投资者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增加,投资者会增加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证券市场会活跃起来,进而推动股票市场价格上升。
再贴现率又是基准利率,它的提高必定使市场利率随之提高。资金供应趋紧和市场利率提高将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再贴现率的下降必定使市场利率随之下降,股票市场价格相应提高。
(三)公开市场业务
1.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大量出售证券,收紧银根,一方面,投资者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投资者可用于投资证券市场的资金减少,证券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在收回中央银行供应的基础货币的同时又增加证券的供应,可能使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也会使证券价格下降。
2.中央银行放松银根时,一方面,基础货币增加,投资者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增加,投资者可用于投资证券市场的资金增加,推动证券市场活跃,证券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买入证券,在投放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的同时又增加证券需求,可能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也会使证券价格上升。
总之,中央银行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资金面较为宽松,大量游资需要新的投资机会,股票成为理想的投资对象。一旦资金进入股市,引起对股票需求的增加,立即促使股价上升。反之,中央银行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资金普遍吃紧,流入股市资金减少,加上企业抛出持有的股票以获取现金,使股票市场的需求减少,交易萎缩,股价下跌。
二.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或赤字、财政税收和补贴、国债政策等手段影响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对于刺激或者减缓经济发展速度有相对直接的效果。财政指出下降会直接减少对社会产品与劳务的需求,税率上升也会立即减少消费者的收入,从而导致消费的快速下降。财政支出减少,税率下降,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财政政策也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一)国家预算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作为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能全面反映国家财力规模和平衡状态,并且是各种财政政策手段综合运用结果的反映。财政赤字具有扩张社会总需求的功能,会起到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反之,财政结余政策压缩财政支出,具有缩小社会总需求的功能,会抑制经济的发展速度。
1.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发展。
2..或是通过增加财政盈余或降低赤字,减少财政支出,抑制经济增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改变企业生产的外部环境,进而影响企业利润水平和股息派发。
(二)通过调节税率影响企业利润和股息。
税收调节经济的首要功能是调节收入分配,也就是税收的转移功能。另外,税收还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结构,财政部门通过设置税种和差别税率能够达到调节供求结构的效果。在经济萧条时期,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这时,政府降低税率可以刺激企业扩张投资,提高总需求;在经济过度繁荣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的办法抑制企业投资冲动,降低总需求。
1.提高税率,企业税负增加,税后利润下降,股息减少。公司的可分配利润减少,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小,投资者不再投资于证券市场而是采用其他投资手段,使证券市场投资减少,从而推动证券价格下降。
2.降低税率,企业税负减少,税后利润增加,股息增加。公司的可分配利润增加,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大,投资者投资于证券市场而不是采用其他投资手段,使证券市场投资增加,从而推动证券价格上升。
(三)国债发行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债是政府用来调节总体经济以及经济结构的手段。通过发行国债,政府可以调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将部分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以信用的方式集中到政府手里,以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国债还可以帮助政府在调节国民收入时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将部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成投资基金,用于农业、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另外,国债发行量的增加和减少,对于调整基准利率有一定影响,而基准利率变化对于市场利率的变化也有影响,因此,国债政策也能够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国债发行量会改变证券市场的证券供应和资金需求,从而影响股票价格。
1 .国债发行量增加,市场上有一部分资金流向国债投资,使市场上的资金减少,投资者可用于投资证券市场的资金减少,证券市场价格下降。
2 .国债发行量减少,市场上流向国债投资的资金减少,使市场上的资金增加,投资者可用于投资证券市场的资金增加,证券市场价格上升。
三.市场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绝大部分公司都负有债务,利率提高,利息负担加重,公司净利润和股息相应减少,股票价格下降;利率下降,利息负担减轻,公司净盈利和股息增加,股票价格上升。
(二)利率提高,其他投资工具收益相应增加,一部分资金会流向储蓄、债券等其他收益固定的金融工具,对股票需求减少,股价下降;利率下降,对固定收益证券的需求减少,资金流向股票市场,对股票的需求增加,股票价格上升。
(三)利率提高,一部分投资者要负担较高的利息才能借到所需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如果允许进行信用交易,买空者的融资成本相应提高,投资者会减少融资和对股票的需求,股票价格下降;利率下降,投资者能以较低利率借到所需资金,增加融资和对股票的需求,股票价格上涨。
四.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较复杂,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抑制股票市场的作用。通货膨胀是因货币供应过多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在通货膨胀之初,公司会因产品价格的提升和存货的增值而增加利润,从而增加可以分派的股息,并使股票价格上涨。在物价上涨时,股东实际股息收入下降,股份公司为股东利益着想,会增加股息派发,使股息名义收益有所增加,也会促使股价上涨。通货膨胀给其他收益固定的证券带来了不可回避的通货膨胀风险,投资者为了保值,增加购买收益不固定的股票,对股票的需求增加,股价也会上涨。但是当通货膨胀严重、物价居高不下时,企业因原材料、工资、费用、利息等各项支出增加,使得利润减少,引起股价下降。严重的通货膨胀会使社会经济秩序紊乱,使企业无法正常地开展经营活动,同时政府也会采取治理通货膨胀的紧缩政策和相应的措施,此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大。
五.汇率的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汇率的调整对整个社会经济影响较大,有利有弊。传统理论认为,汇率下降,即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汇率上升,即本币贬值,不利于进口而有利于出口。汇率变化对对股价的影响要看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而定。若汇率变化趋势对本国经济发展影响较为有利,股价会上升;反之,股价会下降。具体地说,汇率的变化对那些在原材料和销售两方面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国家和企业的股票价格影响较大。
若一过国际收支连续出现逆差,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会采取提高国内利率和提高汇率的措施,以鼓励出口减少进口,股价就会下跌;反之,股价会上涨。
⑶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按描述写,谢谢)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它的运行趋势与货币政策紧密相连。从它以往的发展历程来看,凡是央行发布从紧的货币政策时,都会引起股市的下跌。比如08年央行连续多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率,股市资金供应受到明显节制,这是当年股市大幅下挫的一个主要原因。去年四季度以后,央行放弃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几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这就给参与股市的各路资金提供了积极信号。他们敢于放手做多,从而导致了今年年初以来的这波行情。
⑷ 货币政策对股市流动性影响!论文求助
不可乱该,一定要参考其他文献
⑸ 求一篇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论文
去一些论坛网站上就有
⑹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的研究现状和创新思路分别有哪些方面
三大货币政策为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提高都是货币紧缩政策,前者提高直接以乘数形式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对证券市场属于利差(会使证券市场中投入的资金下降,证券价格下降),再贴现率提高,使商业银行将票据卖给中央银行所得到的金额减少,减少基础货币投放,而引起流通货币的减少,对证券市场同样利差。当然在对两项政策中,前者强烈一些。公开市场业务即是中央银行通过在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的形式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这项政策效果相对差一些,但相对灵活。
不知道这样回答能否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⑺ 论述货币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过程
我有一篇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影响的资料,你可以做参考看看,毕竟三大货币政策法宝,央行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用得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引言
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后股改时代市场制度环境的改善逐步体现效果,证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进一步加大。此外,经济运行中也存在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货币信贷增长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为了防止经济过热,防止股价飞涨,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衡,中央银行在2007年曾十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证券市场是现代市场中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因此,研究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我国2007年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过热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影响的理论研究,讨论中央银行2007年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大盘综合指数的影响,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股市各板块代表性个股的影响。
本文针对2007年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分析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与以往国内相关研究的主要不同在于:一是研究内容方面,以往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证券市场影响的研究,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对于证券市场的观察指标仅仅选择了综合指数、股价等,而没有对各个版块的各股进行研究。本文在对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通过对股票市场大盘的综合指数、各板块个股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研究2007年中央银行连续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二是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研究基本只是对观测指标的变化进行简单的说明,并未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将采用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的综合指数,各板块的代表性个股主要指标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
(一)关于存款准备金率的研究
有关存款准备金率的研究最初集中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方面。Richard T.Froyen and Kenneth J. Kopecky(1983)研究了短期内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货币总量的影响,指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会影响货币的预期价值和货币总量,从而对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产生影响。James D.Hamilton(1998)讨论了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并研究了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产生的影响,指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提高利率,从而影响金融市场。近几年来,国内对存款准备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针对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主要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从6%上调至7%,秦岭(2003)通过研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整个金融运行、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以及筹资成本的影响,提出法定存款准备金威力巨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动会造成货币供给的巨大波动,同时带有很强的宣示效应。自200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于是很多学者都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效用进行研究。许劲草(2004)通过对2003年到2004年央行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研究,指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对冲一部分外汇占款,调控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过热倾向,显示出央行重视货币政策的“信号”作用,并强调市场化调控,此外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正向激励机制的尝试机会。2007年,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更加频繁,吴莹(2007)针对2007年央行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指出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央行目前较为偏好的流动资金管理工具调整已成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举措。李阳(2007)指出,央行试图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以解决目前国内宏观经济过热的整体趋势,但其效应并不是十分理想,必须实行多种货币政策的组合,配合其他部门的各种宏观政策,尤其应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大社会保障部门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控制资
金的流动性。
(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对于单独研究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影响的论文并不多。童学军(1997)就对存款准备金是否会影响股票市场进行了研究。之后,2003年起,由于经济出现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多次提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于是对于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陈志行(2004)指出,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股市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股市货币供应量产生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市场利率,影响到股票价格指数,影响到股票市场结构。贺强(2006)分析了自2003年以来央行六次上调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指出从短期看由于连续推出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决策者需要有一个观察效果的阶段,因此,近期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在货币政策相对稳定的这一阶段,利空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将有所缓解;从长期看,由于采取了连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不断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实时调控,在政策积累的作用下,各项经济指标很大程度上会朝着可控的范围转化。一旦出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状态,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将会大为降低,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将会获得一个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好机遇。
针对中央银行2007年连续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国外有关专家进行了评论。David Barboza
(2007)指出中央银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其回收市场过剩流动性的决心之坚决,中国央行的目标是控制商业银行向新开工上马的建设项目提供新的贷款,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同时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有调控中国内地股市的意图。但是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造成冻结的流动性资金相对于数万亿元汹涌的流动性过剩,仍是杯水车薪,根据当前形势,单纯依赖紧缩银根的政策,已功效趋弱,要达到有效调控经济、抑制泡沫的目的,必须从以下方面实行组合策略,一是要引导投资走向成熟,二是要加强股市立法监管,三是要积极培养价值投资理念,四是要科学规划调节资本流向。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1.存款准备金率与股市大盘综合指数。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通过影响股票市场资金供给,从而影响到股票价格指数。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则增加股票市场资金供给,导致股票价格指数趋于上涨。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减少股票市场资金供给,导致股票价格指数趋于下跌(陈志行,2004)。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存款准备金率变化与大盘综合指数变化率负相关。
2.存款准备金率与各板块代表性个股股价。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直接影响的是市场资金供给,而资本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的依赖性较大,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的依赖性较小, 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小。因此,存款准金率上调对重工业(汽车、钢铁等)、化工、医药、房地产、电信、信息产业、航空、金融类等资本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对轻工业(家电制造、纺织业、服装、鞋帽、玩具、食品加工等)、电力、建筑、商业、贸易、餐饮、旅店、修理、家政、农业、旅游、基础设施类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小。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促进了货币供应量增加,有利于促进社会消费和投资,使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环境较以前会有较大改善,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产生积极影响,这有利于巩固证券市场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同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可能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消极影响(李阳,2007)。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存款准备金率变化与板块代表性个股股价变化率负相关。
(二)样本选取
本文对于证券市场影响的研究选取大盘综合指数和各板块代表性个股股价自存款准备金率开始上调的第一个交易日的变化率进行研究,大盘综合指数选取上证指数,工业板块、商业板块、地产板块、公共事业类板块代表性个股分别选取邯郸钢铁、伊利股份、天鸿宝业、工商银行。数据主要来源于新浪财经网和新华财经网。
四、实证分析
(一)准备金率调整对大盘综合指数影响
首先,分别对存款准备金率在不同时期的调整,对大盘综合指数变动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判定不同时期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大盘综合指数影响,大盘指数变动率与均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分析结果得到F=0·65877<Fcrit=4·413873,所以不能认为不同时期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大盘综合指数影响是显著的。同样,从P-value=0·427595>α=0·05,可得出同样的结论。然后,对2007年存款准备金率十次上调幅度与上证指数自上调后第一个交易日的变化率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得到相关系数R=-0·8440577,上调后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的变化与存款准备金率变化是高度相关的,且是负线性相关。判定系数RSquare=0·7124334,回归直线对各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SignificanceF=0·00213383<α=0·05,表明上证指数变化率与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分析结果与研究假设一致。
(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各板块代表性个股的影响
1·工业板块—邯郸钢铁。
通过回归分析可得到以下结果,相关系数R=0·010157,判定系数RSquare=0·000103,回归直线对各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差。P-value=0·977783>α=0·05,可见,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工业板块的邯郸钢铁影响并不显著。
2·商业板块—伊利股份。
对于商业板块的研究选取伊利股份,通过回归分析来检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商业板块的影响,分析结果得到相关系数R=0·20921729,判定系数RSquare=0·043771874,回归直线对各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差。P-value=0·561849299>α=0·05,可见,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商业板块的伊利股份影响并不显著。
3·地产板块—天鸿宝业。
对于地产板块的研究选取天鸿宝业,通过回归分析来检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地产板块的影响,分析结果得到相关系数R=0·17362668,判定系数RSquare=0·030146224,回归直线对各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差。P-value=0·631435812>α=0·05,可见,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地产板块的天鸿宝业影响并不显著。
4·公共事业类板块—工商银行。
对于公共事业类板块的研究选取工商银行,通过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得到相关系数R=0·089931667,判定系数RSquare=0·008087705,回归直线对各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差。P-value=0·804857831>α=0·05,可见,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公共事业类板块的工商银行影响并不显著。通过一元回归分析发现2007年央行十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邯郸钢铁、伊利股份、天鸿宝业和工商银行自上调日起第一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影响并不显著,有些股票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依然呈现上涨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从提高存款准备金到对宏观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需要很长的时间,一般情况,央行采取措施以后,不可能马上引起最终目标的变化,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慢慢影响各个单位的经济行为,从而对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其次,社会经济单位和个人可能会根据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未来经济形势以及货币政策的继续调整进行预测,并对这种形势的变化做出反应,这可能会使货币政策归于无效。再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吸纳的资金尽管通过货币乘数的效应可以达到上千亿以上,但对于2007年上半年股市处于牛市的起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股市的结构进行调整,而不会在根本上产生影响,同时,我国银行信贷市场与股票市场是分开的,银行资金很难直接进入股票市场进行流通。但是在2007年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逐渐显示出来,各股纷纷呈现下跌趋势。第7、8、9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对各板块代表性个股影响较大,各股票股价纷纷下跌,可见,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各板块的影响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的;第四,目前我国证券公司收入、盈亏主要来自于二级市场,因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类上市公司很不利。由此可见,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与各板块代表性个股股价负相关,只是相关程度有所不同,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还会受到经济政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假设二成立。
五、结论与建议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十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总体影响显著,且呈现显著的负线性相关性。由于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调整能力有限,并且受到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影响,在2007年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证券市场各板块代表性个股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2007年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证券市场各板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效果逐渐在证券市场体现出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不同行业影响存在差异,对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影响较大,其中对于金融类上市公司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较小。为了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使宏观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摆脱目前这种过热局面,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行多种货币政策组合
存款准备金政策目前在其他国家使用并不多,单纯的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宏观经济中的问题与矛盾,必须辅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使银根紧缩,抑制过度的投资需求。央行可以适时适当卖出有价证券,购买者无论是商业银行或社会其他部门或个人,经过票据交换与结算,都能导致银行体系放款规模减小,货币供给量减少。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证券价格会有所下降,导致市场利率提高,信贷成本上升,从而有效抑制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中投资过热、消费过热的局面。
(二)密切配合其他宏观调控政策
单纯的货币政策还是很难从根本上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配合其他的政策,与政府其他部门如财政部门进行充分的合作和协调,才能达到最大效果。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必须配合紧缩的财政政策,相关部门压缩财政支出,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减少社会总的货币量。在税收方面,加强征管力度,提高实征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企业的投资欲望。
(三)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
提高低收入群体,尤其是产业工人工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的利润转化为分红,将继续投资冲动减弱,对缓解目前投资过热、资金流动性过高的局面有一定作用。同时,单纯抑制投资的行为,可能会使经济过度紧缩,也会在另一个层面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
⑻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关系
你的问题似乎是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关系
1\国家主导的基本利率应该是由各国央行决策发行货币的价格,而这体现的是国家的信用,或者说国家在管理一种便捷的交易方式--货币,是个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合同关系;这种合同关系形成的交易是个人和企业的一些税赋承担;这种协议一旦达成就不用该有其他责任。如果国家违约,比如让主导基本利率小于通胀利率或者说大量发行货币。导致个人和企业的银行存款贬值,无论是投资和消费都有了较高的成本,同时因为政府管理国家的成本也提高了,实业投资客观条件变坏,金融行业投资条件方大性变坏。这就是经济保持很高增长的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的主要原因。这也许是你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