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发行股票对合并报表影响
① 子公司为什么能向母公司发行股票
子公司和母公司都是独立的,你说为什么不能发
② 母公司下又一子公司上市是利好吗
利好。
母公司的股份一般会明显增值,是利好。母公司的股权投资年终估值是提升的,尤其是准备减持的话,从长期投资计为可出售金融资产,就明显增值一块。
发行的股票是母公司的股票,投资者买的也是母公司的股票,而非子公司股票,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上市对子公司的其他投资者不会有大幅股本升值的空间。
(2)子公司发行股票对合并报表影响扩展阅读:
母公司理论是以法定控制为基础的,这通常是以持有多数股份和表决权(通常是50%以上)而取得的,但也可以通过使一家公司处于另一家公司的法定支配下的控制协议而实现。当一定公司处于另一家公司的法定支配下时,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可以完全控制子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
所以母公司理论与现行实务中的法规较协调,或者说,现行实务中有关合并报表的法规正体现母公司理论的主要思想。
③ 子公司分配股利后合并报表中如何进行抵销
母子公司中投资收益的抵销,核心就是子公司在实现利润时,在个别报表上确认了利润分配,也相应的计提了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并形成未分配利润年末
子公司根据子公司的净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最后形成年末的未分配利润
由于母子公司按权益法进行核算,所以在母公司的账上也会确认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子公司的净利润)
贷:投资收益
(3)子公司发行股票对合并报表影响扩展阅读:
合并报表主要就是调整和抵销分录,主要是五项:
1、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2、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
3、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
4、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5、投资收益的抵销。
这些分录都是不变的。
合并会计报表主线:
确定合并范围→调整→抵消→投资、受资关系(1笔分录)→投资收益、净利润(1笔分录)→应收账款(3笔分录)→存货(3笔分录)→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4笔分录)→涉及抵消分录的共12笔主要分录,这些分录是固定的,只不过金额需要根据具体业务确定。如果出现了相关业务,则每笔分录都想到,没有发生额的不写分录。
一、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控制+投资)→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全部子公司:
1、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①直接拥有;②间接拥有;③直接+间接拥有;
2、半数以下表决权:①协议;②章程;③董事会多数成员的任免;④董事会多数表决权;
3、潜在表决权:当期可转换的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
4、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四类公司、企业或单位。
④ 对控股子公司(50%以上)如何放入合并报表
合并应该将子公司资产合并到合并报表里面,但实际操作中应该扣减掉抵消分录(如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
⑤ 合并财务报表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调整
对于子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不等于公允,在非同一控制下,这项应当影响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子公司净利润,从而影响合并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
对于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如果是逆流交易,该部分会影响合并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顺流交易不会影响。所以逆流交易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在此处有两种调整方法:
直接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时调整上述影响。
2.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时只调整前一项,对于后一项不作处理,待内部交易抵消后,再根据逆流交易未实现内部损益乘以少数股东持股比例作如下分录: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少数股东损益
我想,你遇到的是后一种做法,两种做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长期股权投资已经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所以在合并报表中已不存在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第2中做法相当于是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和抵消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因为逆流交易的影响部分的分录合并了。以逆流交易未实现内部损益100万,持股比例80%为例。
第2种做法是将如下分录合并了:
借:投资收益80
贷:长期股权投资80
借:长期股权投资80
少数股东权益20
贷:未分配利润-年末100
借:未分配利润-年末100
贷:投资收益80
少数股东损益20
合并后的结果就是
借:少数股东权益20
贷:少数股东损益20
⑥ 高分/ 上市公司对控制权在20%以下的子公司在合并报表中是怎么处理。
这个在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里没有差异,因为不具有控制权,除非是特殊情况,要不不会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因为持股比例在20%以下,也不具有重大影响,所以采用成本法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里核算。净利润净资产都不体现。分红记作投资收益。
⑦ 集团企业为什么要合并子公司会计报表,有何好处
[ji ye chang qing]基业常青
基业常青:想要基业长久稳固,就只有和平和团结。
和平和团结也就是外部稳定和内部稳定的意思。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想要基业的长期稳固就必须要有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基业长青》中写到,“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
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
”利润之上的更高追求在伟大的公司里,更是被作为像“教派般的文化”那样所灌输。
“利润之上的追求”如果不明确、不具体,就会是空洞的大口号。
企业要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教派般的文化”指的是卓越公司必须具有很强的共同价值观。
⑧ 合并报表中,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需要调整内部交易损益吗
需要。
在对投资方与其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之间发生了顺流或逆流交易且存在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情况下,就顺流交易而言,要求将投资方将其个别报表层面所确认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中本企业所享有的部分予以调减,其具体调整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投资收益。
就逆流交易而言,要求投资方将其个别报表层面的相关资产账面价值中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全额调减,其具体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累计折旧等
贷:固定资产、存货等
(8)子公司发行股票对合并报表影响扩展阅读
在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时就考虑内部交易抵消,这样最后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后不需要再做其他调整。但是在内部交易抵消时需要注意,顺流交易未实现内部损益在母公司,因此影响的也是母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并不会影响子公司的损益。对于逆流交易,因为未实现内部损益在子公司一方,所以相应的子公司少数股东需要承担。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母公司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法进行核算。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合并财务报表应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由母公司编制。
在合并报表中,应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应以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为基础进行计算。
⑨ 母公司将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会对子公司其他的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吗
不会!因为母公司只是合并他自己的股份,少数股东权益是剔除的。再说也只是合并报表,实际利益分配跟报表没有关系
⑩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期末产生折算差额,会影响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金额
合并报表是中级考试中的特大重点,也是学习的头号难点,我告诉大家,学习的方法还是老招:搞懂原理,理清主线,逐点学习。也许有些朋友还没弄清楚什么是合并报表,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企业集团,有母公司和一个或几个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年末都各自有自己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其各自的报表叫个别报表,但是,站在集团的角度来说,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企业集团中的一分子,整个企业集团,对外只能有一份财务报表,用来反映这个集团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等等,这份财务报表里,就囊括了母公司及所有子公司的财产、经营成果。在整个集团的一年的经营当中,可能会出现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相互出售商品、固定资产、互负债务等等情况,而且,他们各自的财务也是单独核算的,因此,在互相出售东西的时候,大多会按市场价出售,会产生利润。因为集团对外只有一份财务报表,对于外面的人来说,你们集团内部互相交易,独立核算赚了多少钱这没问题,但是整个集团对外来说可是没赚到一分钱,对外是不能产生利润的。这也是准则当中不允许的,想一想,如果允许产生利润,那么,这个集团不用做生意了,成立几个子公司,每天就搞内部交易,一年下来,也能搞上几个亿的利润,这事,能行吗?所以,在编制对外的集团合并报表的时候,就产生了抵销内部交易利润的法,这在会计上就叫编制抵销分录,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明白这一点以后,大家对学习合并报表应该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注:1、以下所有内容皆是针对控股51%以上的企业控股合并以及虽然控股51%以下但实质上控制了企业这两种情况来说,对于50%以下的其他合并方式,属于长期股权投资内容。2、企业合并有三种:吸收合并、控股合并、新设合并。以下所述的是控股合并的分录,并没有说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这两种方式。3、以下所述的均为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报表编制没那么多步骤)那么,合并报表的主线是什么呢?小鱼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一个主线:1、判断合并类型(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2、编制合并日的合并报表——3、编制资产负债表日的合并报表主线很简单,目的就是要大家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编合并报表。首先,大家看到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判断合并的类型是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两种情况下的入账价值不同,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也不同。判断合并的类型是很容易的,一般题目中就会告诉。然后,大家就要进入主线的第2点,编制合并日的合并报表了,注意,在合并的当日,是一定要编合并报表的,但是,具体题目中大家也要看清楚题目有没有要求做合并日的报表。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简单吧,就四步搞定。大家首先要牢牢记住这四个步骤,大脑中清晰的知道这四个步骤以后,编合并报表就不是难事了。那么,这四个步骤的详细做法我在下面叙述。我要先解释一下上面括号内的意思,1、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的资产,指的是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前已述及,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所以要按公允价值);2、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指的是要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将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重新调整,在工作底稿中写出用权益法调整的分录(企业对所控制的企业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要按成本法核算的,但是编合并报表的时候,必须转换成权益法,这是典型的调表不调账,意思就是说不会调整账本,只写在报表中)。好了,下面开始详细叙述这四步的分录,这是我整理出来的,这只是分录的总结,光看分录不一定能看懂,我会在后面用几个例题帮助大家理解。现在建议大家将这个分录的总结抄在你的笔记本上或是抄在一张纸上粘贴在你的教材当中。然后对比教材和网校老师的讲课,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自己再整理一次,思考一次,记忆会更深刻)我整理得很详细,所以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它很简单,你只要详细看我整理的分录和下面的说明,再看看我最后给的例题,就知道很简单了)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借: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存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贷:资本公积(注:这个分录每年都要做,而且每年做的时候,在工作底稿当中都是一模一样的)借:营业成本(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注:第一个分录是按公允价值在合并报表当中增加了这些资产的价值,自然第二个分录就按公允价值的金额来补记折旧、摊销,这是属于少记的)如果是编制第二年的抵销分录,则先做第一个分录,一模一样,我说了,要年年做嘛。上面第二个分录要做两遍:第一遍稍有不同,是总体记录以前年度补提折旧、摊销的合计额: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的合计数)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注:实际上就是调整阶段的第二个分录,只不过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了“管理费用、营业成本”,且这个金额是以前所有年度的总和)第二遍则一模一样,是本年度应补计的折旧、摊销。借:营业成本(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一模一样)注:这一块我说得实在是太详细了,所以看起来好复杂的样子,本来我可以简单的写,其实它就是两个分录,只不过我说了两年以上的做法,因为第二年的做法有一点点变动,如果不太明白,就再看一遍,然后通过我后面的例题就学明白了。另: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分录中的科目与我们做账的科目不一样?这是合并报表嘛,这些分录都是写在工作底稿上的,又没做在账本上,而且,在这个时候,摆在我们面前桌子上的是两张表:一张母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一张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咱们是在这两张表的基础上编合并报表,我们在工作底稿中调整的,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所以,当然科目就用的是报表上的科目,这可不是在做账啊,这是在调报表。因此,大家应该理解了“调表不调账”这个说法。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大家在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章中学习并记住了:母公司控制了的企业,以及控股占51%以上的企业,是要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的,而且,对这些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是用成本法核算的。然而,准则规定我们,合并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数字,是按权益法核算的数字,我们又不能改账本,只能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调整,这个就类似于追溯调整了,也就是我反复告诉大家要学好并掌握的转换的问题,用追溯调整的方法,在工作底稿中写出调整分录,这样,就计算出了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核算的价值。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这一点可不要忘记了。我总结一下经常用到的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注:1、没有子目了,我们在调报表项目,不是做账,所以不要写子目。2、如果做第二年的,那涉及利润的报表项目,如“投资收益”,要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上面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完了,很简单的,实际解题当中一般就是五分钟就写完,把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和转换掌握好了,头脑里再清楚的知道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那么,前面两步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就完成。现在开始写抵销分录,抵销分录就五大模块,大家背下来,再用适当的题目练习几次就熟了,我现在把这五大模块总结给大家: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借:股本(或实收资本)(子公司的)资本公积(子公司的)盈余公积(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子公司的)商誉(母公司按权益法算出来的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那个数字)少数股东权益(注:那些什么年末、年初什么的,能记就记,不能记就别记了,照我这样做,也一样会得分,但是,如果你非要写上年初数,年末数,要是弄错了,就肯定扣分)2、调整后子公司利润表与投资收益的抵销:借:投资收益(母公司本年按权益法计算的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的)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子公司的)---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的)(注:这儿可是要写上年初、年末了)3、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借: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贷:应收账款借:应收账款(提取的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如果坏账准备涉及了递延所得税的,还要将递延所得税抵销)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是债券:借:应付债券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投资收益贷:财务费用借:应付利息贷:应收利息(注:如果编制第二年的,涉及损益的项目,就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4、存货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借:营业收入(销售额)贷:营业成本(倒挤)存货(未售出的存货*销售利润率)借: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涉及递延所得税的: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编制第二年的时候,也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涉及损益的项目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借:营业收入(售价)(一方为商品出售,一方购入作固资用)贷:固定资产--原价(利润)营业成本(倒挤)或:借:营业外收入(双方都是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原价多提折旧、摊销: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未实现利润/尚可使用寿命)贷:管理费用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营业外收支固定资产变卖或报废后: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外收入(注:将分录中“固定资产--原价”用营业外收入代替)同时,做本期多提折旧的抵销:借:营业外收入贷:管理费用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参见教材例题)写了一大堆,是不是看得云里雾里的了?好了,别担心,我现在给一个例题,希望大家从这个例题当中,理解我上面所说的四个步骤及分录。然后,大家放手去做梦想成真的习题吧。例:甲、已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2008年7月1日,甲以库存商品,定向发行股票取得乙公司80%股权,控制了已公司,库存商品成本600万,已提跌价准备100万,公允价值400万。股票面值1元,发行1200万股,股票市价2000万,股票发行费用30万,为取得股权发生费用160万。合并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结构为:股本1000万,资本公积100万,盈余公积300万,未分配利润400万,另,乙公司存货帐面价值1000万,公允价值1200万,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500万,公允价值1600万,无形资产5000万,公允价值5300万,其他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400万)。其他相关资料:1、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存货售出了50%。2、合并日时,乙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尚可使用5年。3、2008年末,乙公司产生资本公积利得1000万,实现净利润1500万。提取盈余公积10%,分配现金股利600万(为08年利润分配)。4、2009年末,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提取10%盈余公积,分配30%现金股利。产生资本公积利得500万元。09年末存货全部出售。要求:1、编写甲公司购买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2、编写合并日的抵销分录。3、编制08年末的抵销分录。4、编制09年末的抵销分录。大家注意:这就是中级的最后一个综合题的出题形式,我偷懒,只写出题目中关键条件,然而,实际考试的试题当中,废话一大堆,描述文字也是大篇大篇的,题目文字远远超出我所写的这些。大家在解题过程当中,不要害怕那些长篇文字,要善于从资料当中挖出有用的条件。下面,我们开始解题,按题目要求一个一个来做:(这会儿都凌晨三点了,我困了,我明天再做答案吧,如果有基础的朋友,试着做一下答案,等我明天做出来,我们大家核对一下,这个题目中的数字都是我胡乱想的,没有抄袭任何习题,另外,股权的发行费用从溢价中扣除,为取得股权发生的费用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商品是作销售处理的。大家注意一下。)12月7日更新,答案如下:(看看你做对了吗)1、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400*(1+17%)+2000+160=2628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648贷:主营业务收入4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68股本12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800银行存款160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30贷:银行存款30借:主营业务成本500存货跌价准备100贷:库存商品6002、合并日抵销分录:(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借:固定资产100无形资产300存货200贷:资本公积600(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成本法与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核算是一样的,故不用调整)甲公司产生商誉:2628-2400*80%=708万元(3)抵销分录:借:股本1000资本公积700(100+600)盈余公积300未分配利润400商誉708(2628-2400*80%)贷:长期股权投资2628少数股东权益4803、编制08年末的抵销分录:(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借:固定资产100无形资产300存货200贷:资本公积600(此分录年年做)借:管理费用40营业成本100贷:固定资产10(100/5*6/12)(半年折旧)无形资产30(300/5*6/12)(半年摊销)存货100(售出一半)(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08年实现净利润1500万:按公允价值调整净利润:1500-140=1360万元。甲公司享有1360*80%=1088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1088贷:投资收益1088(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不作处理,而在权益法下要按所占比例计算享有份额,故按权益法调时要增加上述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8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0(分析:成本法下不确认资本公积增加,权益法要确认,故增加此分录)借:投资收益480贷:长期股权投资480(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分配现金股利,计入贷方“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不确认投资收益,而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将这两个分录对比分析,故做上述分录。成本法与权益法下分录我做出如下:成本法分录:借:应收股利480贷:投资收益480权益法分录:借:应收股利480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80对比上面两个分录,因此做出的调整分录为:借:投资收益480贷:长期股权投资480)按权益法调整以后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为:2628+1088+800-480=4036万元。(3)抵销分录:借:股本1000资本公积1700(700+1000)盈余公积450(300+1500*10%)未分配利润1010(400+1500-140-1500*10%-600)商誉708贷:长期股权投资4036少数股东权益832借:投资收益1088少数股东损益272未分配利润--年初400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150--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600未分配利润--年末10104、编制09年末的抵销分录:(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借:固定资产100无形资产300存货200贷:资本公积600(此分录年年做)借:未分配利润--年初140贷:固定资产10无形资产30存货100(此分录是上年影响,本年还得做,只不过“管理费用和营业成本”用“未分配利润”来代替了。借:管理费用80营业成本100贷:固定资产20(100/5)(09年少提折旧)无形资产60(300/5)(09年少计摊销)存货100(售出另一半)(这是09年影响)(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第二年调整的时候,还要把上一年的调整分录再做一次,只是涉及损益的项目用未分配利润代替。借:长期股权投资1088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088(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不作处理,而在权益法下要按所占比例计算享有份额,故按权益法调时要增加上述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8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0(分析:成本法下不确认资本公积增加,权益法要确认,故增加此分录)借:未分配利润--年初480贷:长期股权投资480然后再做09年的调整分录:09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按公允价值调整乙公司净利润为2000-180=1820万元。甲公司享有份额1820*80%=1456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1456贷:投资收益1456借:投资收益480贷:长期股权投资480(09年分配30%现金股利,甲公司分得2000*30%*80%=480万)这个分录的调整原理同上一年。借:长期股权投资400(500*8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0按权益法调整以后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为:2628+1088+800-480+1456+400-480=5412万元。(3)抵销分录:借:股本1000资本公积2200(700+1000+500)盈余公积650(300+1500*10%+2000*10%)未分配利润2030商誉708贷:长期股权投资5412少数股东权益1176借:投资收益1456少数股东损益364未分配利润--年初1010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200--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600未分配利润--年末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