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汇丰投资股票
㈠ 注册会计师的年薪大概多少
注册册会计师收入分档
注册会计师的收入分为四档,分别为合伙人收入、高级经理收入、经理收入和基层员工收入。其中会计师事务所总体层面,高级经理平均年薪为22.5万元,经理平均年薪为14.2万元,基层员工平均年薪为6.1万元,大幅度高于白领人均收入与其他行业对应水平员工收入。而合伙人比较特殊,总体收入最高,平均年工资薪酬为8.9万元。业内专家指出,合伙人属于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其薪酬由工资薪酬和分红两部分组成。虽然全行业合伙人平均工资只有8.9万元,但实际上考虑到分红,合伙人的年收入一般都在50万元以上。
在二线城市月薪一般是3K,如果工作经验有三年以上,那么月薪一般都会翻番。所以注册会计师的也是很多人力争考注册会计师的原因。刚刚毕业的注册会计师进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月薪大约是5000元人民币;经理级每个月的薪酬大约是2万至4万元人民币;越往上升月薪会越高。薪酬的组成普遍为每年13至14个月的月薪,外加分红、福利和奖金。
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介绍来说,一般情况下,新人可在进入企业2-3年后升任为高级审计员;再经过2年左右升任为经理;之后3年左右升任为高级经理;再经过3-4年可升为合伙人。所以根据经验来说,晋升也是非常之快。
已经工作的会计一般有一定工作经验,再拿到注册会计师证,那晋升加薪之日可待,提升更快。有的人说注册会计师刚出来工资低,其实放长远来说,注册会计师证对于会计来说还是非常好的一个证书。
㈡ 高盛中国和高盛高华在国内是一个企业么
不是一个企业,但有关系。高盛高华是高盛和北京高华证券合资成立的本土券商,总部位于北京金融街,业务范围包括A股、人民币面值的公司债券与可转债的承销,还可以做国内财务顾问服务等。
而高盛中国是美国高盛集团在中国的独资机构,在北京、上海设有代表处,在香港设有亚太总部。在国内只能做B股,QFII以及投资银行业务。
㈢ 方风雷的生平
细看历史,方风雷1994年筹备中金公司时,并非证券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当时,A股市场有南方、国泰、华夏、君安等证券公司,海外上市有摩根士丹利、百富勤、中银国际等境外投资银行。方风雷并非金融科班出身,没有商业银行经历,也不是海归。毕业于中山大学,主修中文,辅修经济。多年从事外经贸工作。作为一个后来者转战资本市场,何以征战十年,一举成功?外人将他视为传奇式的投资银行家。而他自己,却认为其长处,是“不将自己视为银行家”,也不认为投资银行就只是做项目。秘诀在于“高位蓄水”。
此前他在外贸等领域的经历与成就也说明这一点。1980年代初,他离开外贸部而赴河南,参加咨询团,调研河南的体制改革。被省领导看中,留在河南的外贸部门委以重任。他领导的中原国贸和中原集团,当时为外贸改革的先锋之一。他本人也成为外贸系统外贸体制改革小组的成员。在杨昌基等领导的支持下,他参与了我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方案设计和早期筹备。1992年,担任中国管理科学院市场所副所长期间,在海南主持策划了中国第一个不动产证券化产品-三亚地产投资券,并为海南人民银行起草了《地产投资券管理办法》。其创新行为,均位居潮流前列。
按照方风雷长期以来的理解,在当代中国,“高位蓄水”就是追随高明的老师,把握和参与中国的体制改革,外贸和投资银行莫不如此。
最能说明问题的事例,是他在电信行业推动的几件大事。1995年中金公司成立后,这家合资的中国投资银行如何发展,战略并不清晰。方风雷到国外投资银行学习,在美国的体会是资本市场要讲行业,在英国的体会是资本市场要讲国企重组。回来开始找行业,搞重组,重点关注电信、能源行业。电信行业当时还是政企合一的体制,怎么改革,电信业内争议很大,国内外投资银行当然也不知如何操作。
有一次,摩根士丹利欧洲总裁向时任建行行长、中金公司董事长的王岐山谈到,英国电信准备收购大东电报局。一句话引出一个战略设想:大东控股香港电讯,而其时面临97回归,王岐山说:这就是契机。方风雷受命着手推动。在王岐山、吴基传、鲁平、廖晖等领导的支持下,中金公司担任顾问,于1997年上半年协助中国电信收购了香港电讯部分股份。此役让中金第一次获得了有国际影响的项目,第一次获得了大客户,也第一次开始独立承担项目。
收购需要资金,需要有香港注册的公司出面,顺理成章的引出了中国移动(香港)的上市。方案是,拿出盈利好、潜力大、界面清晰的移 动业务,在香港组建红筹公司,上市融资,所得部分资金用于收购。
1997年10月,由中金公司与高盛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经过短短5个月的准备,包含广东、浙江两省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移动(香港)在香港、纽约上市,融资42亿美元,创造了当时亚洲(不含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IPO。
按照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的说法,这只是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破局,而突破之后全面改革的进程明显加快,寻呼剥离,邮电分营,联通重组上市,移动和固网分拆,中国电信上市。
就这样,投资银行的项目来源于行业改革的需要;而项目的完成又推动了行业改革。今天看来,简单明了,并不高深。但在当时复杂的局面突破阻力,独辟蹊径,设计者无疑必须具备一定功底和高度,这正是方的高明之处。
而在这过程中,中金公司也理顺了与摩根士丹利的关系——最初摩根士丹利一直想把中金变为它在中国投行业务的载体,而非一个独立运作的本土投行,但中金已借中移 动的上市第一次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摩根士丹利由此承认了中金的独立性。
方风雷的好处是执着与确切把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方向的能力。在工商东亚期间,方风雷就让工商银行放开一部分对工商东亚的权力,2002年5月,刚上任两个月的方风雷就积极地与美林及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接洽,协商股权转让一事。据称当时包括汇丰控股、美国雷曼兄弟、摩根大通、所罗门美邦及法国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都向工商东亚伸出了橄榄枝。由于工行不肯放弃控股地位,所有磋商不欢而散,而方风雷对于海外来归的人才青睐有加、工资远高于其他员工,引来了一片非议。
2003年方风雷离开工商东亚,其实是抱负无法实现的必然之举。而后临危受命,协助高盛设立合资投行——高盛高华,成为方风雷手中的又一轮多米诺骨牌的首张牌。
其时,国外投行谋求进军中国市场,而中国本土市场的低靡与原有国字号投行的覆灭,一场资产危机席卷中国证券市场,使得外资成为增强竞争力的必然之选。风云际会,成就了高盛高华,成就了方风雷。当时的证监会成为最大的推手,而外管局甚至更上层的支持也必不可少。不是方风雷创造了历史,而是历史选择方风雷成为一场金融试验的试验品。
2004年7月初,组建高华证券有限公司并与高盛合资的计划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9月高华证券正式成立。12 月2日,双方的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高华证券注册资本超过8000万元,方风雷等六个人投资不少于700万元,该笔资金来源于高盛的借款。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方风雷等以个人名义向外资机构借款这一交易行为,是开了先河。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的股份,其余67 %的股份由高华证券拥有,实行管理层控股。
通过曲线革命,高盛可以以合资券商的身份获得掌控权,并且,在政策环境允许时,高盛通过非正式协议,有购回方风雷等人在高华控股权的选择权,为最终在中国控股一家证券公司埋下伏笔。方风雷担任高盛和高华的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董事长,不仅成为合资券商的代表,也成为国内证券公司管理层持股的吃螃蟹者。 方风雷的父亲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高级行政职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8年,方风雷被下放到内蒙古农村插队劳动;年满18岁后,应征入伍;三年兵役期满后,复员到北京当工人。在“高考”制度恢复后,方风雷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外经贸部工作;后被调至河南省经贸厅。
方风雷是参加一次调研活动时,被河南省官员看中的。在河南工作期间,方风雷被委以重任;1985年时,即担任河南省外贸总公司总经理,并任河南省经贸委委员;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方案设计和早期筹备。 方风雷的名字从来都是和大交易联系在一起的。
1985年,33岁的方风雷已经是厅局级干部了,他的职务是河南省外贸公司总经理。
方风雷1968年到内蒙古农村插队,两年后参军入伍。1978年,当了一阵工人的方风雷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 主修中文,辅修经济学。
毕业后方风雷分到外经贸部工作,后来在参加考察团赴河南调研体制改革期间,被河南省领导看中,调到河南省经贸 厅。
方风雷的能量在这个时期初露头角,他锐意改革,将河南省最大的4家外贸和国际信托公司捏合在一起,成立了中原国贸和中原集团,他本人也成为外贸体制改革小组的成员。
随后方风雷参与我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设计和筹备工作,事业第一次和金融业挂上了钩。
不久方风雷到美国学习,这次出国学习成为方风雷人生最重要的转型。从此他告别了前程远大的仕途,成为一名“不以商人自居的银行家”。
从美国回来后,方风雷奔赴热土海南。
有评论说,方风雷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注意“高位蓄水”,积累经验和人脉,“跟随高明的老师学习”。
1999年9月,志在必得的中海油赴美上市,结果在投资者对其海上石油专营权的诘问中功败垂成。第二次上市时卫留成见到时任中银国际总裁的方风雷的第一句话是:“我记得1999年上市失败时你曾经给我发了封传真,鼓励我。”
2004年方风雷受命解决海南证券危机,并且由此引出高盛高华的成立,卫留成当时担任海南省省长。
另外方风雷和顶尖的经济学家刘国光有着亲密的关系。
很快,方风雷迎来了事业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从此开始了自己叱咤风云的精彩人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方风雷移居美国。1992年回国后,以中国管理科学院市场所副所长的身份,在海南省主持策划了中国第一个不动产证券化产品——“三亚地产投资券”,并为“海南人民银行”起草了《地产投资券管理办法》。1993年,方风雷又参与筹建了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并出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副总裁,开始成为一名投资银行家。
自1995年,方风雷先后在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工商东亚等三家中国顶尖投资银行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在其投资银行生涯中,方风雷曾领导及参与了多项大型资本市场项目,包括中国电信收购香港电讯、中国移动在香港上市、中国石油海外上市,以及中国联通、中石化、宝钢等企业的重组上市,还有中国海洋石油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等项目。因此,方风雷曾被《Financial Asia》评为“对中国资本市场最有影响的十人之一”。
2007年,在中国政府开始推动本土私人股本基金发展的环境下,方风雷和毕马威中国前任主席何潮辉,以及高盛前资深银行家王理查合作创办了“厚朴基金管理公司”,初始规模为25亿美元。 1992年冬天的时候,趁在特拉华州参加弟弟婚礼的机会,方风雷通过经济学家刘国光,见到了时任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林重庚。
后来有人写道,“两个人相处得挺好,花了很多小时讨论金融和经济问题。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游览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站在大熊猫的面前,他们讨论了中国成立一家投资银行为国有产业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想法。”
现在的中国为了高达2万亿的巨额外汇储备发愁,但90年代初的中国,仍然非常缺钱。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不久,水位尚浅,四大国有银行几乎是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一些大型企业要想实现跳跃式发展,只有海外融资一条路。但国内缺少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自己的投资银行。
1993年年末,林重庚向国内递交了一份“关于申请成立中外合资投资机构的报告”。很快,方风雷北上参与中金公司筹备工作。
最初的时候,外方合作伙伴考虑高盛,但是高盛执意于独资,于是摩根士丹利成为最终的选择。
1995年6月25日,中金公司挂牌成立,王岐山担任中金公司董事长,摩根方面派任总裁。
摩根方面希望中金公司是自己在中国内地的一颗棋子,而王岐山更希望中金公司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中金公司里中方和外方的关系和斗争因此极为复杂。摩根在3年时间里先后换了5任总裁,最后放弃努力,不再往这一职位继续派驻人员。
方风雷虽然只是副总裁,但他在关键业务中的推动力,巨大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以及对公司的控制力,使其成为中金公司的实际管理人。
尽管从来没有投资银行经验,但是方风雷与那些华尔街来的投行精英们的工作作风明显不同,也更适合中国这个古老 的国家。
前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麦健陆(JamesMcGregor)在他的《十亿消费者》一书中这样写道,摩根方面和 “中金公司的海归银行家们曾一度看不起方风雷,认为他就是一个对金融交易和资本市场一窍不通的乡巴佬。用不了多久他们就明白其实他是精通中国商业作风的大师,而他们自己对这种作风一无所知”。
“这些银行家们受到的是带有西方商业特点的做事直截了当的培训。而后他们发现自己跟着方风雷和潜在客户坐在一起,吞云吐雾一直到很晚。方风雷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客户袒露心声,告诉他什么是他们担心的,什么是他们喜欢的。他知道这些人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需要做不同的事。客户认同方风雷,信任方风雷。”
1997年10月中国移动首次公开发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27.7亿股,融资42 .2亿美元。中金是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主经办人、联席保荐人。这是截至当时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规模的IPO,“整个沟通过程可以写一本书,但是方风雷在5个月时间里沟通好了一切。”
方风雷一战成名。
此后,2000年4月的中国石油,6月的中国联通,10月的中国石化,2000年4月新浪网首次公开发行,中金公司都是当然的不二人选。“方风雷是这些交易中唯一真正的创造者。”
方风雷将这些交易的外方承销资格一半送给了高盛而非摩根,大失所望的摩根最后放弃了中金公司,成为单纯的财务投资者。 2000年方风雷离开中金公司,在香港中银国际和工商东亚短暂停留之后,2004年再次震动市场。
一次性掏出5亿人民币为海南证券解决挪用保证金黑洞,继摩根进入中国内地市场10年之后,高盛为自己争取到了 第二张“门票”。
2004年9月8日,中国证监会批准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风雷等6个自然人成立的3家公司向高盛贷款1亿美元(当时合8亿人民币),持有高华证券75%股权。这是发改委首次批准中国个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
随后高盛集团与高华证券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高盛持股33%,高华证券持股67%,合资公司由方风雷出任董 事长。
在高盛130多年的历史中,几乎没有成立过合资公司。高盛的理由是,金融机构里文化的作用很强,不能合资。但这一次,高盛把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押在方风雷及其团队身上。
对于外界更为关注的个人向高盛贷款一事,当时中国的政策一是不允许给私人贷款,二是贷款不能作为资本金,否则违反贷款通则。国内有银行想为这几个人提供贷款,无奈政策障碍不能成行。发改委之所以批准向高盛贷款,也是希望在这方面做个试验。毕竟个人国际的商业贷款并不增加国家对外负债。 2007年11月,方风雷着手厚朴基金(Hopu Fund)的筹建,该基金规模达20亿美元,而牵头的厚朴投资管理公司将是该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按国际惯例,普通合伙人亦需作部分出资,一般是在1%-3%。随后有消息人士称该基金将得到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约10亿美元的投资支持。经过半年多的运筹,6月20日,厚朴美元基金(HOPUUSD Master Fund I,L.P.)最终完成了融资计划。尽管海外市道不景,但此次认购仍十分踊跃,厚朴基金共募得25亿美元,其中包括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高盛、壳牌退休基金等知名海外机构投资者。
三位创始合伙人:高盛高华证券公司董事长方风雷、原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及香港业务主席何潮辉和原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王忠信。何潮辉,1950年生,美国籍,休斯敦大学科学硕士,1975年加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1985年成为合伙人,1981年来到中国,为国内各大部委提供咨询服务。美国会计师协会会员、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曾任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北京首席合伙人。王忠信这位新加坡华人,曾被委任为高盛高华的CEO,但07年时,传因难以面对中文形式的任职资格考试,而下堂求去,当时还被传为笑话。不过,现时回头观之,可能只是其弃高盛就方风雷的借口而已。
2007年中,厚朴基金完成25亿美元募集,方风雷仍然担任高盛高华董事长,股权仍在,但是他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厚朴身上。英蓝国际17、18层的高盛高华,方风雷已去得不多,随后,方风雷把以繁体字篆刻的“厚朴”二字LOGO不显眼地挂在了二层不大的办公区,低调而质朴。
㈣ 高盛高华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高盛与中国的合资公司,类似于一汽大众这样的企业,这一点从名字就能看出来。
一般来讲,作为一家合资投行,高盛高华主要业务是中国政府、大型企业的上市和债券发行工作。
㈤ 中国目前工资最高的职业是什么
以工资为第一考虑因素,发展前途为第二考虑因素,社会地位、
名望为补充考虑因素,大致是这样:
1、外资投资银行
特指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全球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第一
波士顿、瑞银华宝等海外第一流投资银行,它们都在中国设有代表处或分支机构,一般每
家每年在中国大陆招聘5-10人,少的时候只有1-2人。投资银行在中国招聘的毕业生,有
东京、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等不同的工作地点,其中以东京工资最高,中国大陆工
资较低。在任何一流投资银行工作满3年,申请美国顶级商学院,几乎一定能成功,MBA毕
业后前途不可限量。
投资银行参考工资(研究生第一年,本科生可能略低):高盛东京90万RMB/年,德意
志亚太区75万RMB/年,摩根士丹利北京25万RMB/年(年终分红另算)。
2、大型垄断性国企
自然垄断或行政垄断型国企:国家电网、烟草总公司、中石油、中石化
寡头垄断型国企:四大国有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再保险公司
在所有的企业里,性价比最高,待遇从15万到30万不等。
3、外资咨询公司
特指麦肯锡、贝恩、波士顿咨询集团、摩立特集团、美世、艾森哲等海外一流咨询公
司,其中可分为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人力资源咨询、市场咨询、技术咨询等多个板块。
咨询公司招聘人数比投资银行稍多,一般每家每年10人-30人,麦肯锡等公司略少,美世
等公司略多,去年因为外资咨询业务扩张,招聘人数普遍有提高。咨询公司工资差距比较
大,但工作3-5年都能有很大幅度的涨薪,资深咨询师工资不下于投资银行家。在咨询公
司申请美国顶级商学院基本都能成功,而且MBA毕业后前途更宽广。
咨询公司参考工资(同上):麦肯锡、贝恩15万-20万RMB/年,罗兰贝格10万RMB/年
,其余介于两者之间。第二年工资涨100%,第三年涨50%-100%,三到四年后年薪一般可超
过50万RMB。
4、合资或中资投资银行
包括中金公司、高华证券,中银国际勉强可算一个。事实上中金相当于摩根士丹利的
中国分支机构,工资极高,但近年来有所衰落。高华相当于高盛的中国分支机构,刚组建
一年多,前途尚未可知。工资可参考外资投资银行,一般略低一些。
5、某些员工待遇很高的大型外企
这些职位比较分散,但大多集中在市场营销、战略策划、财务管理等部门。公认待遇
很高、前途很光明的外企有:宝洁,玛氏,马士基,戴姆勒-克莱斯勒,通用汽车的金融
部门等。其工资不如投资银行、咨询公司那样高,但对个人的培养和前途多样性远超投资
银行,实践性超过咨询公司,对将来从事业务工作非常有利。以上外企的工作强度一般比
投资银行低很多,而且附带许多培训机会,“性能价格比”也很高。
某些大型外企参考工资(不同部门差别往往很大,以第一年工资较高的为准):宝洁
营销或财务部门7万-10万RMB/年,马士基10万-20万,玛氏12万左右。强生、联合利华略
低于宝洁。
6、外资商业银行或全能银行
如荷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巴克雷银行等,它们的投资银行
和商业银行隔膜不是很大,但各个部门工资也有一定差别。公司财务(相当于投资银行)
、私人银行等工资较高的职位,往往比一般的消费者银行、保险职位高许多。无论如何,
这些外资全能银行给人的锻炼比投资银行更全面,各个部门间转换的概率也更大,因此前
途未必不如投资银行或咨询公司。
外资全能银行参考工资:投资银行类职位可达40万-80万RMB/年,商业银行类职位7万
-12万RMB/年,比较好的可能达到20万RMB/年。
7、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即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它们的工资都不高,相对于繁杂的工作量可能有
些不值得,但名声很好,工作3-5年后出国读商学院或转入其他外企的希望很大,因此有
“人才跳板”之称。“四大”有审计和咨询两种职位,但是在2002年审计丑闻之后,大部 54yjs.cn
分咨询业务被剥离出来,目前咨询职位比较难以获得。但是,即使在四大从事一般的审计
工作,也有许多学习和实践商业咨询业务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四大不鼓励员工较早的
去读商学院,因此在这方面可能有所阻挠。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参考工资:普华永道6万RMB/年,加上出差补助和奖金等,可能达
到8万RMB/年,经常在外工作的可能接近10万RMB/年,其他三大都比普华永道略高。咨询
职位工资比审计职位高一点。
㈥ 世界上著名的投资银行有哪些
1.高盛GoldmanSachs(按排名顺序排列)
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投资银行,由GoldmanSachs先生创办于1861年。
高盛以其浓厚的企业文化著称,在100多年的历史,上一直坚持投行主体战略,很少涉足商业银行、零售经纪等领域(但并非完全不涉足),是华尔街投行之首。
(6)高华汇丰投资股票扩展阅读: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s) 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
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类型的机构比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业务方向,比如美国的高盛、摩根斯坦利;
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比如汇丰集团、瑞银集团;
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欧洲,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比如德意志银行;
四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
参考资料:投资银行-网络
㈦ 高华-汇丰-GOLDMAN,SACHS&CO 中文名叫什么
高盛 自己搜吧 最牛的投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