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的流动性陷阱
『壹』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最早由凯恩斯提出,指的是当经济中的利率水平低到接近于零的程度,此时货币的需求弹性将趋向无限大,传统货币政策失效。
具体来说,由于利率极低,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向社会投放的流动性,将转化为储蓄从而凝滞于银行系统内,无法对资金价格造成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投资和消费的目的自然也无法达成。
这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的理论,当一个经济体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时候,就会出现一边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源源不断注入流动性,但另一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却萎靡不振,经济增长乏力。简言之,市场上不差钱,但动不起来,经济因此陷入焦虑和困顿。
首先捅破“流动性陷阱”这层窗户纸的是一位央行官员。7月17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公开场合称,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尴尬局面是“企业有流动资金而不进行投资。可以说,企业陷入了某种形式、某种程度上的‘流动性陷阱’。”
(1)股票投资的流动性陷阱扩展阅读
“流动性陷阱”现象下,市场通常处于萧条中,经济体内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幅减少,失业率上升,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瘫痪。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较低,市场对未来持悲观态度,利率失去撬动投资和消费的杠杆能力。
『贰』 何为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简单点说就是手里的闲钱,你可以随时花掉的钱,放到社会上就是没被各种项目,投资锁定的钱,你可以用他来干任何事,一旦这种钱上了规模,就如同洪水一样,冲到哪儿哪儿经济发热,既所谓的热钱,也可称为货币老虎,由于它不受控制,所以经常被用来进行恶意投资炒作,楼市的高企就是无数的资金流入其中造成的。像以前的什么“天价~~~”都是流动性作怪,97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国际金融巨鳄调动了大量流动资金冲击太过金融体系造成的。
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这是一种官方论调。通俗点就是政府希望通过投入资金来拯救某个产业或市场,一般情况下大股的资金流入会带动无数小股资金跟随,处于流动性陷阱时无论多少现金投入其中,也无法吸引追随者,就像一美女年纪大了缺少吸引力一样,你怎么努力也别想别人关注你。
『叁』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你相信“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吗
流动性陷阱指当名义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甚至接近于零时,由于人们对于某种“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宁愿以现金或储蓄的方式持有财富,而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以资本的形式作为投资,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作为个人享乐的消费资料消费掉。国家任何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都会以“闲资”的方式被吸收,仿佛掉入了“流动性陷阱”,因而对总体需求、所得及物价均不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经济学家将利率已经降到极低水平时,单单依靠调整货币政策无法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极低的利率和国民总支出水平不会发生变动的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肆』 流动性陷阱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和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利率都达到很低的水平,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利率都大大低于1%,1999年日本短期利率下降到0.1%
一些经济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陷阱。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和刺激投资支出发生作用。但是如果利率已经下降到几乎为零,那么货币政策就不再是有效的,名义利率不可能下降到零以下,一个人与其以负的名义利率放贷,还不如持有现金。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公众的流动性提高,但是由于利率不能进一步下降,增加流动性没有任何影响。总需求 生产就业可能落入低水平的陷阱。 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伍』 凯恩斯陷阱(流动性陷阱)问题,高手答
这段话大概是高鸿业教材上的吧。
因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假设人们持有货币有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投机动机和谨慎动机。这些你都应该知道,关键是怎么理解投机动机。
当利率很低时,正如你说的,债券价格很高,人们预计只会下降而不会上涨,因此,这时候所有的钱都持有,有多少都持有,不会购买任何债券。那么持有的这部分货币你说是干什么用的?除了谨慎动机之外,肯定是用来投机的,不过这个投机不是来买现在的这个高价债券,而是等待其它可投资的项目。所谓的投机需求无限大,就是指持有无穷多的货币,以待投机;同样,当利率很高时,所有的钱都用来买债券,因为持有货币不值得,债券投资已经收益很高了,没有额外的投机需求了。
『陆』 什么是 流动性陷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柒』 流动性陷阱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7)股票投资的流动性陷阱扩展阅读
1、流动性陷阱的表现流动性陷阱在金融层面的第一个表现就是金融市场的代表性利率不断下降,并且已经达到一个极低的水平。
就货币市场而言,加权平均的拆借利率从今年1月份的2.06%下降到8月份的1.45%。
2、流动性陷阱在金融层面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全部金融机构的存款以加速度的方式在增长,这推动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快速上升。
流动性陷阱在实体经济中的表现是国内需求开始下滑。在中国GDP的支出构成中,投资和消费占比一直在95%以上,其中,投资需求占比、即资本形成率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征,而消费占比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