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折现率怎么算
⑴ 折现率如何取值
1.折现率不是现金流量风险率
折现率是资金的时间价值的体现——“A nearby penny is worth a distant dollar(远亲不如近邻——手边的1分钱能抵远在天边的1元)”。
正是由于资金存在时间价值,所以“Money makes money and the money that money makes makes more money”(Benjamin Franklin语)——也就是所谓的利滚利——“复利”。
复利是计算当前金额的未来价值,而折现是将未来金额折算成当前价值——是复利的逆过程。
举例来说,您的投资机会是把钱存银行,存款利率为10%,那么一年以后收到的1元,对您来说其现值为0.909(=1/1.1);而两年后的1元对您来说其现值为0.826(=1/1.1^2)。也就是说,现在给您0.909元和1年后给您1元,您认为是相同的,因为您可以把0.909元存入银行,1年后获得1元;同理,现在给您0.826元,和2年后给您1元并没有什么不同。
用一个公式概括上述折现的过程:
PV = C/(1+r)^t
其中:PV = 现值(present value),C=期末金额,r=贴现率,t=投资期数
折现的问题,主要是期末金额的估计和折现率的选择问题。前者说来话长,后者通常取投资者资金的机会成本——亦即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该预期收益率会随着投资风险的变化而变化。
2.折现率是可以通过上面的计算得出
3.折现率与行业无关
4.同上
5.有个专门的折现率表,是原来计算各个年度的不同的折现率的
⑵ 折现率计算公式
1、折现率不是利率,也不是贴现率。折现率、贴现率的确定通常和当时的利率水平是有紧密联系的。之所以说折现率不是利率,是因为:①利率是资金的报酬,折现率是管理的报酬。利率只表示资产(资金)本身的获利能力,而与使用条件、占用者和使用途径没有直接联系,折现率则与资产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相关。②如果将折现率等同于利率,则将问题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了。折现率、贴现率的确定通常和当时的利率水平是有紧密联系的。
2、折现率的公式是:PV=C/(1+r)t。(PV=现值,C=期末金额,r=折现率,t=投资期数)。
应答时间:2021-06-0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请问什么是股票价格的折现率,与利率有何关系
折现率 是将资产未来预期收益折成现值的比率(折现率和本金化率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一种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二者只是适用的场合不同,通常人们把将来未来有限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称为折现率,而把将来未来永续性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成为本金化率)。
具体而言,就是你将你所有的未到期的证券交给银行以换取现金,银行会在证券到期价格中除去从你交给银行到证券到期期间的利息,这就是折现。
⑷ 如何计算折现率
折现率公式:
拓展资料
折现率是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取得该项收益的收益率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收益率越高,意味着单位资产增值率高,所有者拥有资产价值就低,因此收益率越高,资产评估值就越低。
折现率(discount rate) 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则通常是指将未来无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折现率实质上即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折现率不是利率,也不是贴现率。折现率、贴现率的确定通常和当时的利率水平是有紧密联系的。
之所以说折现率不是利率,是因为:①利率是资金的报酬,折现率是管理的报酬。利率只表示资产(资金)本身的获利能力,而与使用条件、占用者和使用途径没有直接联系,折现率则与资产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相关。②如果将折现率等同于利率,则将问题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了。
⑸ 折现率如何计算
折现率是运用收益现值法评估企业价值时的重要参数之一,折现率的细微差异,将会导致评估结果的极大差异,以下有三种方法来计算折算率:
累加法。
累加法是折现率确定中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折现率应包含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无风险报酬率是指资产在一般条件下的获利水平;风险报酬率是指冒风险取得的报酬与资产的比率。
对于非亏损行业,整体企业的未来收益额可根据未来税后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来预测,折现率可以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基础,再加上3%-5%的风险率来确定。除有确凿证据表明具有高风险外,折现率一般不高于15%。
累加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折现率=无风险利润率+风险利润率+通货膨胀率;其中:风险报酬率=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是指通过选取与评估对象相同类型或者相近行业或相似规模的资产案例,求出它们各自的风险报酬率或折现率,经过分析调整,按照不同的权数进行修正,并消除特殊因素的影响,综合计算得出被评估对象折现率的方法。
一是请3-5名管理人员,确定被评估项目在行业中的位置,如果这些人员的意见相似,就可以对被评估项目的公司风险得出一个合理的估计。
二是请3-5名管理人员,确定哪些上市公司是与被评估企业最相似的竞争者,然后根据这些假定有相同风险的公司的风险值来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企业风险。
社会平均收益率法。
社会平均收益率法通过分析社会平均资产收益率的变动情况来确定折现率或本金化率。运用这种方法能客观反映企业整体资产的收益现值。
但是变动系数、风险系数一般不容易测定。上述方法应用于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确定上,可以表示为: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社会平均资产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系数。
拓展资料:
折现率是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取得该项收益的收益率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收益率越高,意味着单位资产增值率高,所有者拥有资产价值就低,因此收益率越高,资产评估值就越低。
参考资料:网络折现率
⑹ 折现率和股价的关系~
折现率(亦称贴现率):是用以将技术资产的未来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在价值的比率。
利率与股价成反比关系,因为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从而影响股价的涨跌,即利率上升则股价下跌,利率调低则股价上升,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当利率上升后,不仅会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会使公司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导致公司就不得不降低生产规模,因为绝大部分企业都有相当的负债是从银行借贷而来,特别是流动资金部分,基本上都是借贷资金。生产规模的降低又减少公司的预期利润,因此股票价格就会下跌。
二、利率上升导致股票的相对投资价值下降,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因为伴随着利率的提高,债券及居民储蓄利率也会相应上调,这些都会降低整个股市的相对投资价值,一些投资者将会抛售股票而将其资金存入银行套利或投向债券市场,从而导致股市供求关系向其不利的方向转化,导致股价的下调;投资者评估股票价格所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值因此会下降;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出现下跌。
反之,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资金就会从银行和债券市场流向股市,从而增大了股票需求,推动股票价格上升。
三、利率的提高将抑制社会消费,如我国采取的保值储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社会消费的增长,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市场营销,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及整体经营效益的下降。
利率调低则股价上涨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即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股票的相对存款、债券等理财渠道的投资价值,扩大了消费,提升上市公司业绩。
⑺ 怎样计算折现率
折现率计算公式:
(7)股票投资折现率怎么算扩展阅读:
折现率的应用:
在投资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即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按照马科威茨教授的定义,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大于财富的期望效用,投资者为风险厌恶者;
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等于财富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中性者(此时财富与财富效用之间为线性关系);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小于财富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追求者。
对于风险厌恶者而言,如果有两个收益水平相同的投资项目,他会选择风险最小的项目;如果有两个风险水平相同的投资项目,他会选择收益水平最高的那个项目。风险厌恶者不是不肯承担风险,而是会为其所承担的风险提出足够补偿的报酬率水平,即所谓的风险越大,报酬率越高。
就整个市场而言,由于投资者众多,且各自的风险厌恶程度不同,因而对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出现水平不一的要求报酬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未来的现金流量估计完全相同,其内在价值也会出现不容忽视的差异。
当然在市场均衡状态下,投资者对未来的期望相同,要求报酬率相等,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也相等。因此,索偿权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索偿权持有人要求报酬率的高低。
比如,按照常规的契约规定,债权人对利息和本金的索偿权的不确定性低于普通股股东对股利的索偿权的不确定性,因而债权人的要求报酬率通常要低于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报酬率。企业各类投资者的高低不同的要求报酬率最终构成企业的资本成本。
单项资本成本的差异反映了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所承担风险程度高低的差异。但归根结底,折现率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高低。具体言之,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越大,投资者的要求报酬率就会越高,如要求提高利率水平等,最终的结果便是折现率的提高。
而从企业投资的角度而言,不同性质的投资者的各自不同的要求报酬率共同构成了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最低的总的要求报酬率,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企业选择投资项目,必须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折现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
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率应是能够反映企业所有融资来源成本、应当涵盖企业所有收益索偿权持有人的报酬率要求的一个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正是这样的折现率。
基准折现率则是一个管理会计的概念,它实际上是折现率的基准,通常是用来评价一个项目在财务上,其内部收益率(IRR)、折现率是否达标的比较标准,通常基准折现率可选用社会基准折现率、行业基准折现率、历史基准折现率等做为评价项目的基准折现率。
⑻ 如何计算折现率
1、一次性款项的折现率=[(根号内)(终值/现值)(根号外)期限]-12、永续年金折现率=年金现值/年金3其余的年金现值按如下步子:其一、计算系数C [如PA/A,N的系数C=现值PA/年金A其二、查表:系数C与对应的率就是所求的折现率。其三,当表中系数与计算系数C不相符时用插值法求得:折现率=表上低率+[(表上低率对应的系-计算的系数)/(表上低率对应的系数-表上高率对应的系数)]*(表上高率-表上低率)
⑼ 如何确定折现率
(一)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
企业的资产多种多样,各类资产具有不同的成本,这种方法是通过企业全部资产的加权平均投资回报率来计算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即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的替代。这是因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企业进行各种投资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但是如果直接采用企业全部资产的加权平均投资回报率作为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将会低估投资的风险,从而使折现率取值偏低。
(二)风险累加法
折现率由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组成。累加法是一种将无形资产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量化并累加求取折现率的方法。无风险报酬率是指在正常条件下的获利水平,是所有的投资都应该得到的投资回报率。风险报酬率是指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所获得的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资回报率,根据风险的大小确定,随着投资风险的递增而加大。风险报酬率一般由评估人员对无形资产的开发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进行分析并通过经验判断来取得,其公式为:
风险报酬率=开发风险报酬率+经营风险报酬率+财务风险报酬率
风险累加法在运用时要考虑的问题有:一是注意无形资产所面临的特殊风险。无形资产所面临的风险与有形资产不同,如商标权的盗用风险、专利权的侵权风险、非专利技术的泄密风险等等。二是如何确定计人折现率的内容和这些内容的比率数值。三是折现率与无形资产收益是否匹配。
(三)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法
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法是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时确定折现率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将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作为折现率。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可以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获得,也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统计资料得到,因为上市公司采用公开的财务制度,且财务报表经过注册会计师的严格审计,具有可靠性,因此这样算出的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比较合理。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是企业运行情况的综合体现,可以反映不同行业的收益状况。但这种方法在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容易忽视行业内部差别,同一行业内部各个企业在决定企业风险的因素上有着很大差异,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直接获得的相关数据与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收益能力不相同等等,因此在用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作为无形资产评估折现率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将在此基础上修正后的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作为折现率。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西方国家主要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折现率。其计算公式为:
i=Rf+β(Rm+Rf)+α
式中:i为折现率;Rf为无风险报酬率;Rm为期望报酬率;β为风险系数;α为企业个别风险调整系数。
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得出的折现率,也是通过计算资金的无风险报酬率加风险报酬率得到的。该模型确定了在不确定条件下投资风险与报酬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一系列严格资本假设条件下推导而出,如投资人是风险厌恶者;不存在交易成本;市场是完全可分散和可流动的等。根据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运用该模型的条件还不太成熟。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较短,发展尚不完善,信息不够充分有效,因此对β系数的计算具有一定局限性。β系数的计算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一般只有上市公司能够计算。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由专门机构定期计算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