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投资过的股票
A.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怎么样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投资人读一读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是最受普通投资者欢迎与推崇的投资经典之一:自出版后的10年间,销量超过百万册,畅销全球。鼓励普通投资者建立战胜专业投资者的信心普通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即使没有富裕的金钱、良好的专业教育,也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甚至超过华尔街的专家。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投资前的准备工作(1-5章),主要讲述个人投资者如何评价自己作为选股者的能力,怎样估计竞争对手情况(包括资产组合管理人员,机构投资者以及华尔街的一些专家),如何比较股票与债券的风险大小,怎样估计自己的资金需求以及如何形成一个普遍适用的成功选股策略。第二部分,选择发展
前景良好的公司的股票(6-15章),主要讲述如何找到最佳的赚钱机会,在去公司参观时应该查看什么、避开什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经纪人的作用,如何使用年报进行分析,如何利用那些能带来最好收益的其他资源,以及如何对待那些经常在股票的技术分析中用到的各种数据(如市盈率,帐面价值,现金流等等)。第三部分,长期投资观点(16-20章),主要讲述如何设计资产组合,如何跟踪分析你已经感兴趣公司的情况,何时是减仓和补仓的最佳时机,期权和期货的不利之处,以及对华尔街健康发展所提的几点建议,美国的企业以及股票市场,20年的投资生涯中我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彼得·林奇是美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其共同之处在于把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把投资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 在197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1990年,彼得·林奇退休,开始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陆续写《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轰动华尔街。
B. 彼得林奇: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投资要关注更大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股市暴跌,而且据我所知,和我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其他投资专家们也无法预测,那么何以幻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免受暴跌之灾呢?
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的。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如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会有气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季还会远吗?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度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看好的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
1987年股市暴跌之后,道琼斯指数曾经一天之内下跌了508点,那些投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预测股市要崩溃了,但是事后证明,尽管道琼斯指数暴跌1000点之多(从8月份指数最高点计算跌幅高达33%),也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股市末日来临。这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股市调整而已,尽管调整幅度非常大,但也只不过是20世纪13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调整中的最近一次而已。
从此之后,虽然又发生过一次跌幅超过10%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41次而已,或者这样说,即使这次是一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14次而已,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在麦哲伦基金年报中,我经常提醒投资者,这种股市回调不可避免,总会发生的,千万不要恐慌。
C. 彼得林奇在投资领域有哪些成就
找沙漠之花需要投资者独具慧眼,彼得林奇投资的班达格公司就是经典案例,班达格公司从事旧轮胎翻新业务,而且公司地处穷乡僻壤,所以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很少去调研,在他投资之前的15年里只有三个分析师追踪过这家公司。班达格公司管理风格非常朴实,专注于成本节约,它在其他人认为无利可图的行业中寻找到了与众不同的利基市场,形成独占的竞争优势。当时美国每年卡车和客车轮胎翻新的需求约为1200万个,其中班达格的市场份额达到500万个。班达格公司自1975年以来,股息持续提高,盈利每年增长17%,尽管收益持续增长,班达格公司的股价在1987年股市大崩盘和海湾战争期间也曾两次暴跌,华尔街的这种过度反应,为彼得林奇创造了逢低买入的好机会。两次暴跌之后,股价不但全部收回失地,而且后来涨幅巨大。
D. 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投资特点是什么
彼得林奇在美国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人。曾经让自己所管理的基金从2000万增值到140亿。他投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仅专注于股票本身,更关心股票背后的公司。他每次都会通过很多公司的市面报道来对公司进行分析,一旦他觉得这个公司可以就会买入股票。并且他经常会去所购买股票的公司总部去拜访。一般他看重哪家公司后就会做出判断并且在购买股票后如果发现更有潜力的公司就会转而把这个公司的股票抛售,把钱用于购买更看好的公司的股票。对于林奇来说股市的股票大跌也有很多好处,他可以从中发掘有潜力、可以东山再起的公司,并且趁着低价来入手他们公司的股票。彼得林奇认为预测经济走势这种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徒劳的,因为即使你预测出了经济未来的走势,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未来一年或是两年后的利润。
E.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
股神巴菲特与彼得林奇是被投资者广为熟知的,前者被称为美国股神,五十几年平均年复利率20%左右,后者被称为传奇基金经理,13年平均年复利率29%。
巴菲特没有开宗立著是投资者的损失,不过我们依旧可以从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中,挖掘到投资的真谛。
如果不喜欢文字,那么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是非常好的选择。
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周期更长,也更为稳健;在这期节目中,将揭露巴菲特的普通生活与专注的复利投资。
彼得林奇提前退休,否则,与股神将会是非常激烈与精彩的收益比较。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林奇,那么《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教你理财》。
第一本系统性自述自己的投资理论,第二本继续深化,第三本是封笔之作,曾被巴菲特力荐,称这或许是送给孙子最好的礼物。错过任意一本,都是投资者的损失。
虽然巴菲特与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的代表,不过,却是截然相反的投资方式。
1、股神的复利
投资,并非是巴菲特最喜欢的事,其实他最喜欢的是复利。这是他小时候就发现的有趣游戏,为此痴迷了一辈子,通过投资,可是理想的实现复利,所以巴菲特喜欢投资。这也被他称为,幸运的人生,跳着什么舞去工作。
复利,也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只有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所以巴菲特会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彼得林奇所言:投资越早越好。
2、股神买入的不是股票
巴菲特熊市很忙,是在忙着买股票;牛市相对悠闲,往往舍不得卖股票。
1998年,可口可乐约48倍估值,对于业绩稳定的大盘蓝筹股,这明显是高估了;或许是因为董事会席位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现金流的原因,巴菲特没舍得卖。
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中,可口可乐回落到了18倍低估值。
相比于普通投资者,巴菲特整日阅读,并不悠闲,这也是他的乐趣。相比于彼得林奇,那是无比悠闲。
并且,巴菲特的投资真谛,是普通投资者学不来的。
因为他买入的不是股票,而是自由现金流。
受到了黄金搭档芒格与费雪的影响,巴菲特抛弃了导师格老的烟蒂股投资法;转而开始买入优质企业。其实随着资金量的增长与美国经济的复苏,巴菲特迟早会走上这条路;同样,按照他所言,如果没有芒格,会比现在穷的多......
此后喜诗糖果是买入优质企业的第一次试水,很成功,股神尝到了甜头,再也收不住手。
当年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只给留下了1800万美元的利润,维持生产使用。此后喜诗糖果大约20年的时间中,为伯克希尔上缴了4亿元左右的利润,通通被巴菲特拿来买股票。
喜诗糖果的成功,令巴菲特欲罢不能。从此,他主张,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上市公司。
有两点原因:
1、优秀的上市公司股价很难被打倒低估值。
2、巴菲特赚取利润的方式已经改变,并非股价的波动,而是收购上市公司,掌握背后的现金流,拿来继续投资,等同于获取了没有代价的资金。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说,股市关门也没事。他掌握的已经不是股票,而是背后的公司,以及所能提供的自由现金流。无论牛熊,都赚钱......
这也是普通投资者所做不到的,也是彼得林奇不得不呕心沥血的原因。
3、勤奋的兔子
如果说股神巴菲特是一只永不停歇的乌龟,那么彼得林奇就是一只勤奋的兔子。
有这样一组数据:他一年的行程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
他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几打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4、彼得林奇的无奈
相比于股神巴菲特,彼得林奇简直忙到“死去活来”,这也是为了追求业绩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退休后,可以担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经理,不用工作就可以获取大概四千万左右的年薪(1991年),为了名誉,他拒绝了。
彼得林奇退休的年龄是46岁,正直壮年,事业的巅峰时刻。原因在于,陪伴家人,以及受够了高强度的工作。
的确,彼得林奇13年29%的年化复合增长,是呕心沥血换来了;在这样下去,实在受不了。
赚再多的钱,搞再多的慈善,也要有命去进行......
他有着无奈的,号称无股不买的称号;据统计,他每天大约卖出一百只股票,买进一百只股票,换手率在300%+。
由此,很多投资者认为彼得林奇是做短线的;其实,林奇是做中长线的,只不过操作更加灵活。
热点,不追;
题材,不买;
无业绩;不买;
林奇玩转了六类上市公司的股票,看重的还是业绩。
这种操作,有风格原因,也有行业原因,存在无奈。
与巴菲特不同,基金买股票,有着仓位限制;对于房利美的投资,林奇买到了基金的资产的5%,这已经是所能购买的上限了。
否则,他还想买更多。
反观股神,可以随便买,看好之后,直接买下来......
受到行业的限制,这就是彼得林奇的无奈。
5、截然相反的价值投资
纵然彼得林奇不会买入没有业绩的题材垃圾股,可从频繁的交易可以看出,他赚取的其实是股价的波动,也就是短线投资者口中的差价。
有些股票甚至因为怕错过,买入后在观察......
毕竟,他最多投资过上千家股票,不可能将每一只股票的商业逻辑都看的透彻。
这点与股神巴菲特不同,他买入的每一只股票,都是完全明确其中的商业逻辑,所以买入就是重仓。
也有很多投资者说,巴菲特是分散投资,这种说法很扯淡。
的确,巴菲特买过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毕竟资金量庞大,且买入就是大手笔。看好后要么买下来,要么买成大股东......赚取的是更多的自由现金流(免费投资资金)。
这就是巴菲特与彼得林奇的截然不同,前者重仓买入,真正目的是掌控公司,获取自由现金流;后者分散投资,赚取的是价值投资的差价。
F. 彼得林奇说过:林奇高升,股市下跌。林奇是什么意思
林奇在职期间,每次升官,美国股市都以大跌欢迎,所以有人称作林奇现象,当然林奇用此自嘲。
G. 谁有股市名著《股票作手回忆录》《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的txt求资源
望采纳
H.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是不是有两个版本啊
彼得.林奇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有过很几次的修订版,而且它的书名也曾经被翻译为<战胜华尔街>,你留意看它的英文名称,其实就是战胜华尔街的意思.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趁股市大热把一些旧书重新改个包装当新书卖,从而获利的可能.
I. 彼得林奇 股票作手回忆录 和 成功投资电子书
股票作手回忆录不是彼得林奇的。。。
是利沃莫的。。。
彼得林奇是价值投资开创者,而利沃莫则是技术分析的先行者。。。
电子书可到“理想论坛”下载。专门有个证券书籍子论坛“理想论坛图书馆”,你想要的股票电子书和你不知道但很棒的股票电子书,里面都有。网址:
http://www.55188.com/forum-53-1.html
J.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买入出现重大风险事件,人们恐慌中抛售的股票。”这话对么
关键是后句,因为恐慌抛售的股票
恐慌而错抛的股票。
不过这种散户不学也罢,是不是错抛,散户根本不知道。
散户投资基本面,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