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股票投资
⑴ 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金融学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
投资学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金融)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
2、研究不同
投资学就是对投资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更科学地进行投资活动。投资学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国际投资、企业投资等几个研究领域。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投资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当代世界政治、经济视野,了解中国投资政策,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工作的高素质的投资专门人才。
3、方向不同
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如投资公司、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
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各类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证券部、高校或研究所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行业工作或教学科研等。
金融学研究生毕业后可进入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类机构工作,收入相当可观。
⑵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企业增加一笔存货、建造一座住宅和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等等。
投资,指国家或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特定目的,与对方签订协议,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互惠互利,输送资金的过程。
又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
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等。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2)生活中的经济学股票投资扩展阅读
人类经济学起源于中国古代以经世致用为代表的价值观,均富、损有余而补不足为代表的平等观,交相利、义利统一为代表的生产关系观,通功易事为代表的贸易观,农本工商末为代表的产业观等等早期经济思想。
中国古代早期经济思想虽然比较零散,分见于不同的思想家,但从综合来看比斯密《国富论》更完整系统,包含了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所有萌芽;从人类经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包括斯密《国富论》在内的所有西方经济学都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抽象发展。
中国古代早期经济思想和后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学实现更高层次的综合、建构人类一般的科学经济学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⑶ 经济学中投资的定义是什么
投资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
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等。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投资是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一种形式,是对项目产业化综合体进行资本助推发展的经济活动。
(3)生活中的经济学股票投资扩展阅读:
在理论经济学方面,投资是指购买(和因此生产)资本货物——不会被消耗掉而反倒是被使用在未来生产的物品。实例包括了修造铁路,或工厂,清洁土地,或让自己读大学。严格地讲,在公式GDP=C+I+G+NX里投资也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部分。在那方面来说投资的功能被划分成非居住性投资(譬如工厂、机械等)和居住性投资(新房)。
⑷ 生活中有哪些经济学问题
1、衣食住行、购车习房、劳动就业、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消费问题;
2、有关储蓄、股票、债券、彩票房产、黄金、保险等方面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技巧。
3、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影响中国百姓。
4、十年后赚的100元相当于今天的多少。
5、为什么有钱的煤老板阻止不了频频发生的矿难。
6、均衡价格的决定—为什么猪肉价格时涨时跌。GDP—你和邻居王太太谁家更有钱。通货膨胀—饭已煮好又来客人怎么办。
7、垄断—电脑为什么都装微软系统。
8、并购—当东边粥铺买下西边饺子馆
9、机会成本—北大学生卖肉为何引争议。
10、货币理论—谁赋予人民币换购商品的权利。
11、拿到北京户口为什么会那么难。
12、世界各地的圣诞礼物为什么都是中国制造。
13、奥巴马指责中国操纵汇率有什么目的。
14、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每个人每天都在面临选择和决策,但这些选择并非全都是“理性”的,恰恰相反,人们过去的经验、满足的假想、不精确的参照系等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做出有损最大利益的“非理性”选择。
⑸ 如何将经济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回答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现状,可以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着手。从经济增长看,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复苏缓慢,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定;从就业看,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上升,社会有效吸收就业、再就业的能力明显不足;从物价看,当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从国际收支看,总体顺差仍然存在,但顺差额在减少。我国采用的经济政策很多,但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面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通胀的威胁,我国的政策组合实现了转变。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进一步为宏观经济政策定调。
⑹ 股票背后是整个经济市场,股票投资的到底是什么
看涨是涨,看跌是跌;看涨不是涨,看跌不是跌;看涨还是涨,看跌还是跌。
——股票投资三重境界说
有个财经主持人说,股票投资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带有哲理的看法,但是它过于笼统,难以领悟。
当我们完成了对股票的定价和风险的理解之后,让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像刚才提到的风险,风险的背后是机会,当我们对风险认知错误的时候,很可能就面临着丢失了机会。比如年初378元的贵州茅台我认为已经很贵了,在模拟操作中清仓了,结果现在涨到了605元。
我听过关于投资体系最好的一句话是,投资体系是用来容错的。
最后还是要提到人性,不管是在二级市场投资股票,还是在做实业生意,亦或是生活中的种种事情,人性始终在决策中占据重要位置,克制它,克服它,必须靠透彻、理性的思考。
⑺ 从行为经济学里,我们能够悟到什么炒股秘诀
第一,“止损”和沉没成本。
在塞勒眼中,消费者都会受到现实生活中的“非理性”影响。例如,某人事先买好了球票,但不巧遇到刮风或下雨等恶劣天气。此时,他更可能放弃,选择在家看电视,如果顶着大雨去看球,将产生更大的损失。
按照这种逻辑,北京汽车限号可能会成为一个不经济的办法。限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似乎限制力越强,交通就会越通畅。然而,如果市民私家车被允许上路的时间减少了,其中肯定有不少人出于“止损”的目的,要么愿意在允许上路的时间内增加出车,要么会再去买另一辆车。如此一来,反而会出现更多的车在马路上拥堵,资源大量浪费的同时,道路境况并未出现明显改善。
第二,不同心理账户决定不同的消费行为。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好几个心理账户,每个账户上都有不同的存款,到底如何使用这些存款,不仅是理性的货币支出行为,更要看具体的心理作用和消费行为。
例如,某人拥有20万元的股票投资组合,如果因为投资而增值了2万元,他往往不会立即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但如果这2万元收入来自买彩票、公司奖金或赌博收益,那他可能立马会买一部崭新的iPhone 8。
可见,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大家的消费行为是不同的,尽管投资所得的2万元和中彩票所得的2万元购买力无异,但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也不胜枚举:对某些人来说,在娱乐消费时很大方,但让他花钱听教授讲一堂经济课却觉得心疼。同样是200万元,有些人是奋斗得来的,有些人是中彩票得来的,他们的消费行为和人生轨迹也会截然不同。
⑻ 求一篇《浅析生活中的XX经济现象》选修课 生活中的经济学 论文 1500字左右 在线等
简谈生活中的经济学
姓名:罗某某 学号:2010980064 班级:审计(1) 班
说到经济学,很多人会觉得它很深奥,枯燥,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其实,就像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大街上女孩子裙子的长短来分辨经济景气程度一样,生活中的不少事情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又是另外一番风景。
什么是经济学呢?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经济学探讨生产什么物品,如何生产这些物品和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在名著《经济学》中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管理经济学》一书中从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种种说法归结起来,总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考,即经济学是使有限的资源被用于最合理的方面以便增加社会总的财富,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这种对经济学的理解,大致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调整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森林和地下水等可再生的资源及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甚至就连以往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和江河之水也因污染而变得稀缺起来。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因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牵涉到选择问题。在这里,效率意味着一国经济应将它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组织得使社会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且,在现行习惯、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经济资源应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分配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而“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将略显抽象的经济学与我们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中国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目标的情况下,经济学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分析投资股票、买房前斟算性价比、就连女人们热衷的商场打折。但是大部分人还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股市跌涨,房价会有高有低,商场又为什么要打折呢。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的: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比如说这些例子:
为什么牛奶总是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要装在圆瓶里?
这就是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就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并且,就算大多数人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成本效益原则”显示,它们仍然不大可能装在圆柱形容器里贩卖。不错,方形容器的确能节约货架空间,但牛奶一例中节约的空间,显然比软性饮料一例中来得更划算。因为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也不存在运营成本,但牛奶则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这个问题的解释看起来似乎有点落伍,但是其中关于“产品设计应该考虑成本收益”的经济原理,在现在很多地方还是很受用的。
还有一个就是我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关于麦当劳咖啡续杯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都要卖很多种类的货物,要想维持经营,企业用不着对每一件货品索取高于其成本的费用。相反,它只需要使总收入等于或超过所卖货品的总成本就可以了。所以,要是套餐、甜点和其他物品已经包含了足够的利润率,餐馆
当然可以提供免费续杯服务,同时又不亏本。
那餐馆为什么会想到提供免费续杯的服务呢?因为竞争。在餐馆业里,随着就餐顾客的人数增长,他们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就会下降,而且因为餐馆为每顿膳食索取的费用必须要高于该顿膳食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就是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所以,只要能吸引到额外的主顾,餐馆的利润就会有所增加。
还有许多许多类似的例子,在这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老师每次课前总会放一些幻灯片,里边有许多关于哲学的东西。在学了生活中的经济学后,总觉得经济学和哲学之间有着一些说不清的关系(完全是个人感觉),但是我在网上看的资料都没有提到这一点,也许是我多心了。
还有一点,看到弗兰克说过,“在发生一个经济行为的时候,人们总是出现依赖错误的信息做决定的情况,还有些时候会从正确的信息里推出错误的结论。因为这个心理现象的影响,经济行为也会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我们学了这门课程后,希望能尽量正确的分析已知的信息,从而做出最佳的判断。
总而言之,“生活中的经济学”这门课教会了我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分析生活的的事例,对于我们将来立足与这个经济社会有很大帮助。
⑼ 经济学在生活中怎么运用
经济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确是联系紧密的。在实际生活中,你的衣食住行,其实都是自己不自觉地通过经济学分析完成选择的。
衣的方面,你用淘宝去够衣服往往更便宜。只是因为淘宝没有店租,不用纳税,成本低,所以买来的衣服会相对便宜。
吃的方面,如果仅仅为了吃饱,面包和鸡蛋之间,你选择面包比选择鸡蛋可以用更少的钱解决温饱。
住的方面,你可以用经济学上的供求关系,来判断房价的走势,以确定在房价低点时购房。
行的方面,你出差时可以选择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
你可以通过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时效性等多方面的分析,从各替代品中选择其中之一。
投资方面,通过股市分析,股票涨势好时可以买进股票;
创业的话,可根据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做出抉择等。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