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基建投资股票
⑴ 为什么说中国是“基建狂魔
我国被称为"基建狂魔"这个外号,是近年间才兴起的,源于近年来中国一系列大规模基建建设和超级工程。
1、公路上
2005年-2017年,中国高速公路新增7万多公里,通车总里程达12.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第二10.302万公里,加拿大第三1.7万,紧随其后的是西班牙1.47万公里、德国1.297万公里、日本1.152万公里、法国1.146万公里、意大利0.672万公里、韩国0.57万公里、俄罗斯0.45万公里。
2、铁路上
中国铁路里程12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二。虽然中国铁总里程与美国差距很大,但是中国高铁占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高铁也一条一条的开通。高铁规划的四纵四横已经完成,八纵八横正在火热进行。
3、钢铁上
当今的现代文明,主体是建立在钢铁和水泥之上的,一个国家如果连钢铁水泥都不能生产,工业化和发展经济便无从谈起。
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由2005年的11.5亿吨增加至16.2亿吨,增长4.7亿吨,增幅为41.4%。同期,中国粗钢产量由3.6亿吨增加至8.0亿吨,增长4.5亿吨,增幅高达125.9%。2015年印度粗钢产量也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粗钢生产国。
4、水泥上
2015年全球水泥产量为41亿吨。2005年全球水泥产量为23.1亿吨,十年来全球水泥产量增长了近一倍。从水泥产量排名来看,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水泥产量排名前十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伊朗、朝鲜和越南。
5、技术上
在世界桥梁业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目前世界上所有高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建造。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5座桥梁全在中国。在已建成或在建的最高桥梁排名前20位中,外国桥梁只占5座,中国则“霸占”了15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让中国基建高品质享誉世界(两会寄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刘小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⑵ 一带一路持续大涨,为什么爆点总在基建股
关于这个问题,“约基”分析
1、从宏观:“一带一路”战略全面进入落地实施期,通常来讲在论坛上各国将规划一份详细的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涉及铁路、公路、能源、产业园区等总计几百项重大工程。项目落地有望催生下游企业业绩加速增长。
从行 业来,随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签约项目的落地,国内的是机械、轨交、船舶等行业。工程机械:随着重大工程项目的不断开工,工程机械需求量将会不断提升,工程机械类公司将会直接受益。
轨道交通:要想富、先修路,“一带一路”有望最先带动轨交装备的海外输出,业绩兑现相对较快。船舶运输:“一带一路”将大幅促进国家之间经贸流通,2017年全球造船装备业有望触底回升。
“约基”更多提醒: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今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
5月份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前后是“一带一路”非常重要的投资窗口,各国领导人上门做客不能空手来,多少都要带点礼物来,即一些项目、协议。随着这些项目和协议的落地,一些企业对“一带一路”的集中投资可能会有较长时间的持续。
⑶ 中国近五年经济增速是多少
看短期用显微镜,看长期用望远镜。本篇报告的主要目标是探讨未来五年相对而言更有确定性的一些趋势。对于宏观分析来说,我们一方面需要对短周期密切跟踪,捕捉宏观变量变化对于资产价格的边际影响;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中长期趋势进行判断,因为它往往更深刻地影响资产定价环境。中长期研究更具有“粗线索”的特征。在《为什么我对未来10年的中国经济不悲观》中,我们曾指出:短期波动本质是经济各要素的周期性均值回复,中长期则包含着一些内生趋势性。短期看上去天衣无缝、一定能够成立的几十条逻辑,放在长期可能都是细枝末节,即并不是不对,只是并非是事情的关键。对中长期判断最重要的,是找到那条最关键、最具有确定性的逻辑。
趋势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台阶,步入“中速增长阶段”。
从OECD国家的经验来看,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四十年,经济增速在呈现周期性的同时,整体是震荡下行的,中间有几个阶段下台阶,这反映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步收敛。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应有一定的相似性。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过程来看,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劳动力驱动(代加工、出口产业链)、资本驱动(基建、地产产业链)两个阶段,未来将进一步走向技术、生产效率和商业模式驱动(中高端制造、服务),第三个阶段所匹配的经济附加值更高,但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降低。
如果我们把7.5%以上视为高速增长阶段;6%-7.5%视为中高速增长阶段,未来五年,经济增长可能会进一步进入中速增长阶段,比如实际GDP增长在5-6%之间。
从2018年-2019年的经济增速来看,2018年经济增长6.6%,其中出口和地产投资增速处于偏高阶段(均近10%)。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2%,其中地产投资增速处于偏高阶段(前三季度10.5%)。如果2020年之后的未来五年出口和地产都进入更常态的增速,则隐含的经济增速会进一步有所降低。从对经济短周期的判断来看(2020年上半年补库存),我们估计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可以在6.0%以上,2020年之后进一步走低。
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将带来一系列影响;但总的来看,可以为转型留下更大的空间。
趋势二:第三产业增速继续高于整体。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通讯、信息、技术服务、商业、文化娱乐、餐饮、金融、教育、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
从过去20年的经验看,除少部分时段(2003-2004、2008、2010年)之外,绝大部分时段第三产业发展均高于名义GDP增速。2017-2018年领先幅度收敛;2019年前三季度则差值再度有所走高。从占GDP的比重来看,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0%,一般认为这是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标志数据之一。2016-2018年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至52%左右,2019年前三季度为54%。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第三产业比重一般在70%以上,估计未来10-15年中国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将进一步走高。对于未来五年来说,预计第三产业增速将继续高于整体。
这一趋势的影响容易被忽视。比如近年制造业投资整体偏低,这一方面固然和经济形势、融资环境有关,和库存周期等经济短周期波动也有关,另一方面它也和一些新兴服务业的崛起不无关系(比如健康服务、网购、物流、本地生活O2O、文旅、泛娱乐的兴起),即有一些社会资本投向了这些增长更快的行业。
趋势三:基建在经历了近两年的超低增长之后,增速逐步向合理值回归。
关于基建,一种常见的认识是投资回报率低;但实际上,由于基建多数属于公共服务产品,不能完全市场化定价,基建的主要收益在于经济学上所说的“外部性”,即基建的完善会提升所覆盖区域内工商业以及居民部门的效率。比如过去十年,中国日益完善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显著提升了产业链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并实质性减轻了区域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市场分割。对于一个人口密度较大,且在快速工业化的国家来说,基建无论在需求带动上的意义,还是在营商环境、产业链效率上的意义,都是不可或缺的。
基建投资在2014年之前维持20%的增长;2015-2017年大约在15%左右,2018年下降为1.8%,2019年前三季度为3.4%。简单来看,基建从高速增长一下子至超低速增长,没有经历中间阶段。这一过程的主要背景是中国经济推进了一轮金融去杠杆和实体去杠杆,它在约束了债务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基建一定程度上的硬着陆;同期经济下行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地方财政支出。
换句话说,2018-2019年年中的超低基建增速是经济下行压力、金融去杠杆、债务机制规范等因素下的综合结果,1-2%的增长并不完全代表合意增速和合理增速。2019年Q3起基建有进一步修复的迹象。在“专项债新政”之后,基建增速连续回升。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指出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到205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统计局亦指出,目前中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在民生领域、区域发展方面,还有大量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我们理解就中国当前经济增长阶段来说,维持一定速度的基建增速仍是需要的,增速在名义GDP(7-8%)附近的速度是大致合理的。预计未来五年,基建增速将逐步向合理值回归。
趋势四:都市圈化成为新一轮城市化主线索,城市半径和区域格局进一步变化。
城市化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偏“小城镇化”,即以发展县域城市为主,严格控制大中城市人口规模;另一种是“都市圈化”,即围绕一二线城市和它们的周边城市,形成一些类似卫星城格局大型都市圈。
2019年2月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未来要“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4月8日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继续加大户籍改革力度,特大城市“大幅增加落户规模”。推进城市群,培育都市圈。中小城市“分类施策”,“收缩型中小城市”要转变增量规划思维。
8月26日的中央财经委会议进一步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10月15日,41个成员城市共同发布《长三角城市合作芜湖宣言》。
按照发改委都市圈规划,2022年是第一个里程碑,“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2035年要“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那么,未来五年将是都市圈化战略推进的重要时段,预计围绕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南京、武汉等一线和准一线城市将形成不同定位、不同类型的都市圈。
都市圈化正成为新一轮城市化主线索,它将会产生一系列深刻影响。参照国外经验,我们理解未来可能呈现的趋势包括:1)人口可能会进一步朝都市圈核心城市集中;2)城市半径会有变化,核心城市的城市半径将显著扩大;3)区域经济格局会有进一步变化,不同都市圈可能会强化不同的产业优势,会变成某类或者某几类核心产业的产业中心。
趋势五:消费整体稳定于名义GDP附近的速度,一二线的看点是消费新形态,三四线看点是品牌化和消费升级。
有一种常见的认识是当前“消费低迷”,并归结为种种原因。但实际上,第一,消费基本上是和名义GDP相关,2012年之前消费增速高,是因为名义GDP增速本身也高,而如今增长阶段不同,增长水位不同了;消费实质上在和名义GDP一起下降,且属于GDP驱动的要素中相对最有韧性的;第二,消费超高增长的阶段,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驱动是地产系消费,比如汽车、家电、家具、装修,在这些度过高增长阶段之后,消费显著高于名义GDP的阶段也就过去了。目前的消费到了一种常态阶段。
从美国1970年以来的数据看,个人消费支出增速与名义GDP增速高低互现,但增速水平大致相当,过去50年前者年均增速较后者略高0.3个点。
从中国近两年数据看,2017-2019年消费均略低于名义GDP增速,但差距不大。2018-2019年消费大项中汽车增速偏低。如果汽车大致恢复常态,我们估计消费可能会在名义GDP增速附近。
预计未来五年消费大致会处于这样一种稳定增速,即名义GDP上下零点几个点。这样的消费数据算不上好,但也算不上差,就是常态。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一个总量概念。分结构来看每个部类都有自己的特征,比如烟酒和化妆品与名义GDP周期相关;通讯器材自身行业周期性明显,在有的年份会显著偏高;中西药品则一直略高于名义GDP。
总量增速上不会有太大的想象力,消费的主要看点在于以下几点:
(一)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个总量规模并不低的高净值人群,对中高端消费形成相对稳定的支撑。
(二)人口密度高、劳动力成本低、移动网络渗透率高等特征决定了新商业模式的总量门槛容易达到,且边际成本偏低,于是消费形态创新在中国比较容易出现,也容易有“现象级消费”。
(三)在棚改(房地产化)之后,三四线的消费渠道化、品牌化和消费升级具有深厚的宏观基础。即使是一些定位偏低端消费的新消费渠道,它在实质意义上也是完成的对县域市场传统杂货店的替代和升级。
⑷ 2017nian投资一带一路的水泥基建的基金有哪些
最符合要求的就是信诚中证基建工程、此外就是一堆一带一路相关的指数基金,数量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有不懂之处,真诚欢迎追问;如果有幸帮助到你,请及时采纳!谢谢啦!
⑸ 什么是基建股
基建股就是指基本建设上市公司的股票 。
基本建设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发展生产面进行的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即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增加固定资产面进行的建筑、购置和安装工作的总称。
例如公路、铁路、桥梁和各类工业及民用建筑等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恢复工程,以及机器设备、车辆船舶的购置安装及与之有关的工作,,都称之为基本建设。
A股中基建股有很多,例如成都路桥(002628),重庆建工(600939),山东路桥(000498),三一重工(600031),常林股份(600710),西北轴承(000595),攀钢钢钒(000629)等等。
(5)2017中国基建投资股票扩展阅读:
九大重点领域补短板逾3亿元资金抢筹10只基建股: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要聚焦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九大重点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已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
分析人士认为,基建补短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会影响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也会对企业的投融资、生产经营行为产生深刻影响,而囊括了众多各行业优秀企业的A股市场,也将成为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在此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据统计数据发现,二级市场方面,昨日基建板块整体涨幅达0.73%,板块内67只基建股中,共有36只个股实现上涨。其中,中迪投资、佳讯飞鸿两只个股纷纷涨停,新北洋(4.65%)、远望谷(4.57%)、内蒙一机(3.41%)3只个股上涨3%以上。
此外,新筑股份、华东数控、广哈通信、广电运通、高争民爆、中国中车、南方汇通等个股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涨幅均逾1%。板块的良好市场表现离不开场内大单资金的追捧。据统计数据发现,板块内共有37只基建股昨日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
其中,中国中车(6388.25万元)、内蒙一机(5547.93万元)、中国交建(4776.39万元)、中国中铁(3032.48万元)、东方雨虹(2955.66万元)、佳讯飞鸿(2237.10万元)、远望谷(2018.15 万元)。
中国铁建(1904.29万元)、福鞍股份(1830.72万元)、大秦铁路(1280.75万元)10只基建股受到1000万元以上大单资金追捧,合计吸金3.20亿元。此外,马钢股份(989.68万元)、广深铁路(916.16万元)、银江股份(899.12万元)。
中迪投资(883.95万元)、利源精制(790.59万元)、通鼎互联(720.58万元)6只基建股大单资金净流入逾700万元。业绩方面,上述67家上市公司中,共有43家公司2018年三季报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64.18%。
值得注意的是,世纪瑞尔(534.33%)、天业通联(151.74%)、新筑股份(116.29%)、马钢股份(103.79%)4家公司三季报业绩均实现同比翻番。进一步梳理发现,已有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喜公司家数达11家。
其中,博深工具(140.00%)、高盟新材(123.90%)、辉煌科技(119.77%)3家公司年报净利润有望实现同比翻番。此外,新北洋、铁龙物流、轴研科技、新筑股份、东方雨虹5家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50%及以上。
对于博深工具,公司预计2018年1月份至12月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05.08万元至12259.0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90%至140%。业绩变动原因说明:上年度本公司仅合并了金牛研磨2017年11月份至12月份的净利润。
本年度金牛研磨已完整纳入本公司合并范围,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机构评级方面,共有21只基建股近期受到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其中,东方雨虹、铁龙物流、马钢股份、广深铁路、大秦铁路、新北洋6只基建股期间被机构联袂看好。
机构看好评级家数均在5家及以上。对于机构看好评级家数最多的东方雨虹,平安证券表示,作为建筑防水行业龙头企业,受益于管理层的超强执行力与高效管理,业绩将维持稳健增长。此外,在防水行业整合提速的背景下,未来公司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
预计公司2018年至202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5元、1.39元和1.71元,维持“推荐”评级。
⑹ 2017年基建投资预计规6万亿,哪些股票会受益
基建投资大发展,对于基建板块肯定是利好。
如中国铁建,中铁二局等。
对于钢铁水泥也是利好。
⑺ 请问专家:2019年股市前景如何还值得投资吗
2018最后一个交易日,三大指数收出小阳红盘,上证未收复2500,几乎从年头跌到年尾,全年下跌24.59%,再次熊冠全球,明年市场总体应好于今年,能否走好主要看三个因素:一是中美贸易战能否尽快改善或结束;二是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时间;三是美股何时调整到位等,从大的走势看,年初应有一次重要的低点,之后有望出现一波较大级别的反弹(春季攻势),年中到下半年还有一次重要买点,真正走好可能要等下半年之后。
节后走势:短线还有反弹冲高机会,再回落考验2449将有重要买点
2018年可谓是A股历史上最惨的一年,从年头跌到年尾,其中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上证指数全年下跌24.59%、深证成指下跌34.42%、创业板下跌28.65%,3687只个股中位数全年下跌38%,代表全市场最活跃个股的中证1000指数全年下跌36.87%,中国股市2018再次拿了个全球冠军,只不过是倒数第一(如下图),真正冠军是印度股市,以6.08%位居全球第一。对于A股如此惨的下跌,几乎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多数百亿私募基金亏损在20%以上,几家备受关注的知名阳光私募旗下基金平均跌幅甚至超过30%。
年初我们判断2018的高点大概率在3500-3600,极限在3800-4000,低点在3000,极限在2600-2500,结果最高点出在年初1月29日的3587,最低点落在10月19日的2449,跌破了极限低点2500,在如此低位的状态下,A股竟然上演了千点大跌,杀伤力超过2015的股灾,击碎了所有人的想像力,这是最黑暗的时候,也可能是最好的时机。2019我们认为要好于2018,低点或在2200-2000,高点或看3000-3300,能否真正走好还要看上面提示的几个关键因素,节后短线还有反弹冲高机会,再回落考验2449将出现一次重要买入机会。
节后操作:坚持逆向思维、反向操作策略,力争踩准市场起落节奏
十年一轮回,2008年是A股失望痛苦的一年,2018年又跌最低谷,2008年底特别是2009年上半年,A股爆发了2008年大熊后幅度惊人的大反弹,上证指数从1664反弹到3478,2018失望、悲惨指数相似,2019年能否再重演2009的大反弹?我们在这里不敢奢望,但相信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在极度恐慌中或孕育新的希望。回首这一年,总体上看,我们的逆向思维和反向操作的策略非常正确,基本踩准了市场的起落节奏,没有犯方向性错误,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希望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挽回投资者的损失,对此我们还是感到一丝欣慰。
对于2019,我们还是会竭尽全力,提前向投资者预示机会和风险,决不放“马后炮”,坚持稳健、安全为第一要务的投资思路,做好风控,在此基础上,力争抓好热点板块的投资机会,2019我们坚持看好科创、5G通讯、芯片、软件、人工智能、大基建、新能源(充电桩、锂电、汽车、零部件)等热点板块,另外国企改革、军工科技、环保治理、医药健康,以及与中美贸易相关的受益股如能源(采掘)、农业、汽车、金融服务、自由贸易区等也将出现阶段性的操作机会。
⑻ 今年基建怎么看
根据各省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至今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向左转|向右转
该消息一出,立马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吃瓜群众看的一愣一愣的,“45万亿”,撸起袖子加油干!
专家表示,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保持在8%左右,基建将继续成为稳定投资及稳增长的主要力量,整体规模预计约为16万亿元。
向左转|向右转
据业内专家分析,2016年前三个季度,PPP的落地金额基本保持每季新增5000亿元落地的水平,四季度落地速度有所加快,单季度新增落地金额为6400亿元。假设2017年项目的落地速度保持与2016年四季度一样的水平,那么2017年将会新增2.5万亿规模,到2017年末,全部执行规模将会接近5万亿。
向左转|向右转
专家指出,在“宽财政”的背景下,PPP模式成为了撬动基建产业链和“宽财政”政策的“支点”,一方面,基建投资维持在相对高位,但公共财政支出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PPP在拉动基建投资的重要性凸显;另一方面,刺激民间投资或成为财政政策重点方向,PPP将充当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