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是怎么样选择股票投资的
❶ 如何选择优质的上市公司进行股票投资
选股原则:寻找超级明星企业。这个原则好理解,俗语说:擒贼先擒王。
估值原则:长期现金流量折现。这话实在是太专业,我冒昧的解释一下,就是要先算好企业的内在价值。
市场原则:市场是仆人而非向导。实际上也是我们常说的,要做市场的主人,要做到自己心里有数。巴菲特专门强调:要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是需要长时间修炼的。
买价原则:安全边际是成功的基石。安全边际又是个专业术语,他认为“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实际上是要我们在价格低于价值到一定幅度的时候来进行投资。这和估值原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过判断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组合原则:集中投资于少数股票。到底是集中还是分散,现在也没有定论,不过巴菲特的一句话还是有些道理,他对于集中和分散的评价是:如果你有40个妻子,你不会对任何一个有清楚的了解。我想,股票也是这样吧?
持有原则:长期持有优秀企业的股票。巴菲特说: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这句话虽然有情绪渲染的成分,但是却充分表现出了巴菲特在投资时的耐力和定力。
❷ 机构投资者是如何使用财务分析选股的
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去上市公司做市场调研
上市公司的背景、上市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市公司的客户群体以及客户群体的稳定度、上市公司业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都是机构投资者必须分析的关键。
建议你多看看券商对于个股的研究报告,腾讯网的股票专栏中可查询
❸ 机构如何确定和研究一个股票的投资价值
机构研究确定一个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主要关注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点:一是该公司主要业务与国家政策方向的契合度怎么样;二是该公司高层管理水平怎么样、处于什么层次;三是该公司未来成长性、业绩增长性怎么样;四是该公司主要产品销售预期怎么样、涨价因素概率有多大。。。
❹ 如何选择好股票进行投资
选择好的股票是投资人朝思暮想的难题,股票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人的收益,特别是在股市行情发生重大机遇时,股票投资的收益将产生巨大差距,有人在较大行情中投资收益几十倍,有人投资收益极少,都是选择不同股票作为投资对象带来的结果。随着股市越来越成熟,短期的炒作、题材炒作越来越受到打击和查处,中长期投资特别需要选择优良的股票进行投资,只有选择优良的股票长期持有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如果选择股票错误,损失大量时间和减少金钱增值,从而无法创造经济价值。如何选择优良的股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只有站在更高的起点,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更全面的分析,才能选择优良的股票。
一、 股市初期选择利好政策形成的股票投资带来题材
股市初期人们炒作股票,只是将股票作为炒作对象,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股市是一种“赌博”,根本不会考虑企业业绩增长和全球价值成长。利好政策形成的地域、行业、个股投资机会,特别容易形成短期投资对象,局部炒作热点,发现优势板块、行业、个股,聚集资金,投资机构进行大肆炒作。利好消息的捕捉和追逐使投资人利用各种渠道搜索,到处打听,消息满天飞,形成题材,有了题材,股票就会有人炒作,就会上涨,这种炒作方式对于股市初期的发展和繁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股市规模和资金的扩大,特别容易造成个股和板块的恶意炒作,投机气氛浓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打击(黄光裕就是典型之一)。
二、 股市中期选择先进技术生产的产品利益带来利润
工业社会人们投资股票,时间已经相当长了,如何选择股票投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选择业绩好的股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什么是业绩好的股票,人们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和估值,运用各种数据进行判断企业的业绩增长。有人为了投资业绩增长的股票,前期进行公司调查,行业分析,业绩预测,大量资金在低位购买股票,以期待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工业社会中期业绩增长较快和较好的股票比较多,企业业绩增长是股市重要的推动力,同时还有一些企业为了使股票业绩增长进行弄虚作假,虚报、瞒报财务状况,与投资机构联合炒作股票,这些现象在西方发达非常讲究诚信的国家都会经常出现(如安然事件),正在人们热衷业绩炒作时,工业社会衰退,工业企业业绩普遍较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同时也救护了一大批准备在业绩炒作中赚钱的不合规的投资机构,否则就象炒作题材一样受到查处。在工业社会即将全面衰退之际,人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企业的业绩是由于掌握了先进的技术,生产了满足顾客利益的产品,从而获得好的利润,行业的周期、企业规模、产品品牌等等只是企业业绩的表现而已。
三、 商业社会选择智慧人群热爱的商品价值带来成长
分析先进技术生产的产品带来业绩增长和分析利好政策带来新的题材,都是成为即将过去的选择股票依据,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未来,分析社会转型给中国股市又带来了什么重大变化,我们应该如何重新选择股票。看起来先进技术和优势政策都是人掌握和制定的,但是实际上技术是可以学习的,一人发现,人类共享,政策是基于人的动机的顺势而为,一人提出,大家响应;技术是“天”,政策是“地”;所以未来投资股票才是选择“人”的时代,只有选择智慧的人群热爱的股票进行投资和聚集,才能获得长期的收益。
❺ 如何进行股票投资
首先是准备好资金,用来投资的钱一定是闲钱,千万不能用急用和有计划支出方向的钱来投资,只有闲钱投资你才能以比较轻松的心态市场的波动,试想下如果你急用钱,恰好赶上市场调整,但又不得不赎回投资产品变现,你的心情能好得了吗!
其次做好心理准备,即使你提前做了功课,对走势的变幻莫测有所准备,但市场也可能会让你措手不及,所以要做好出现最差情况的准备,投资是一生的事业,不能鼠目寸光。
最后就是要准备好知识技能。毕竟是自己辛苦赚的钱,为自己的交易负责才行,相关的知识该学还是要学的,而且光有理论还不行,不是要你去盲目的模仿谁,投资经验是学不来的,只有自己亲身去经历感受市场的涨跌、点滴积累才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最好的。
“投资股票的流程如下:1、先开户,在交易时间内(非节假日的9:00--15:00之间),本人带上有效身份证件,挑选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办理股东帐户卡。2、签定第三方存管协议,即指定一家银行,以后资金转进转出都是通过那家银行的银行卡。3、下载交易软件(从证券公司网站上)。”
❻ 机构投资者是依据什么技术指标进行股票投资的
机构投资者是不看技术指标的,机构要卖入一只股票是要投入大批人力去对上市公司调查研究才会卖进的.所以机构多数是赚钱的,看技术指标的散户是亏损的.
❼ 请问庄家,机构是怎样分析股票,以及怎样估值请位高手回答
这个问题有意思的,这就不说机构投资者也会利用早期知道的消息,来做某些股票短线的炒作的问题了,借你的问题之平台,专门就机构选择投资性股票的一些个人看法说一说,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般机构作为投资者本身就配备了庞大的专业的分析师,这些人按照不同的专业、行业进行具体分工,目的就是专业研究上市公司的,并在研究结果下,会建议机构的投资部门在适当的时候买进上市公司的股票做中长线的持有,但我认为分析师的着手点不外乎是几下的方面的:
寻找优良普通股的15个要点
1、公司的成本与收益状况,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如何,利润处在什么水平上,有没有采取什么得力的措施来维持或者改善利润水平,有没有长期的盈利展望,这家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2、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
3、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究发展努力,有多大的成果?
4、这家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5、这家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
6、这家公司做了什么事,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7、这家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
8、这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关系很好吗?
9、公司管理阶层的深度够吗?
10、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做的如何?
11、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线索,以了解公司相对于竞争者,是不是很突出?
12、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否大幅成长?
13、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的资金,以利公司发展,现有持有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14、管理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诸事顺畅时口沫横飞,有问题或叫人失望的事情发生时,则“三缄其口”?
15、这家公司管理阶层的诚信正直态度是否无庸置疑?
分析判断出这些问题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给出了一个最低限度分散投资的优先顺序:
A审慎选出根基稳固的大型成长股,并且至少应该拥有5只以上,但其产品线最多只能略微重叠;
B较少投资于那些介于上述股票和高风险的年轻成长型公司之间的股票;
C最后才可以考虑风险较高的年轻的成长股。
我想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机构投资者在确认某只股票有无投资价值的时候,所需要做的必备功课吧。
❽ 股票是怎么买卖的当一个公司发行股票时,是什么机构帮它卖的投资者是怎么买股票的想卖就能卖吗他
公司发行股票要找券商帮它承销的,就是找证券公司代理发行;投资者买股票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在一级市场,也就是股票刚刚发行时从券商手中直接申购到的;其二就是在二级市场买入,也就是上交所和深交所。在二级市场上有足够多的用户,可以保证你想买的时候能买到股票,想卖的时候也能卖的出去
❾ 新手如何选择股票
国内股市的问题在于投机性一直就比较强,这体现在市场的整体估值上,最低是15倍,最高是60倍以上,波动巨大。实际上,股市基本面的变化没有这么大。这也反映了国内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不成熟性。我以前按照彼得·林奇的思路,将国内股票进行划分,比如高速成长股、周期起伏股等等,但是这种划分只有投资经理能够接受,普通投资者很难接受。
五种股票选择标准
我现在思考了一个新的五种股票选择标准,并且难易程度有所不同。第一个选择标准是基本面素质不错、关注度并不高的股票。这类股票的选择是最轻松的,一只股票如果新近有研究员去研究,并且你发现这个股票的基本面确实不错,那么买入就可以了,等待其他投资者都发现这只股票也确实不错而去增持的时候,股价就上涨了。
不过问题是,牛市已经进行到当前阶段,绝大多数股票已经被无数投资者反复挖掘,就是基本面很差的股票都已经涨了很多,从这个标准选择股票我觉得就像是走入死胡同。不过香港的H股里面还有不少这样的股票———举个例子是中国龙工,两年前8倍市盈率,成长性不错,没人关注,后来外国投资者开始关注,两年股价就涨了十几倍,现在市盈率30多倍。
其实你可以在罔上嗖纵横实战操盘团队里面有对新手教程很全面,边练习,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在股市中生存。祝投资顺利!
倾向这个选股标准的投资者选择好的股票并不难,因为标准简单,关键是对股价启动契机的把握和持股的心态。
关于股价上涨的契机,我觉得有两个考虑因素:一个是基本面的,契机是业绩的高速成长,这是微观层面;另外是宏观层面,也就是可能的宏观大事件变化使得多数投资者会很快选择这个股票投资。
另外一个是市场面的,也就是如果刚有少数分析师出研究报告,或者你从盘面看出来刚有主力机构增持,这也是很好的投资契机。
第二个选择标准是基本面的变化。股价的变化一方面是体现人性的变化,更多体现的是基本面的变化。投资者如果能够把握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巨大变化则获利也非常巨大。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一个企业的初始变化往往不是外部投资者所能够知道的。但是如果已经确定一个企业发生变化(主要的变化是管理层换人、重组、业务变化),那么你仍然可以评估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比如说金融街业务变化的开始是内幕交易人员获利,但是只要这个变化可以持续,经过理性分析的投资者仍然可以吃到“大鱼”的后半段,这个后半段利润也是非常丰厚的,就是爆发力弱一些。还比如管理层更换的张江高科,其后的市场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并且向好趋势还在持续。
这类股票是这两年的热点,特别是很多ST类股票,会出现很多短时间就涨10倍以上的大牛股,主要是因为在股票全流通后,企业基本面变化的动力很足,管理层也是股价上涨的利益相关者。但是寻找基本面变化比寻找关注度不高的好股票要难很多。投资基本面变化的股票一定要去调研,需要和管理层交流,亲眼看到这个变化的苗头,然后才能判断是否会涨以及涨幅有多高。
以上的两个选择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第二个方向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
第三个选股标准就并不容易,我称为看对产业变化趋势。这个变化趋势很多情况下连上市公司自己都可能认识不清楚,比如扬子石化在2002年的时候,公司本身都没有想到在2003年以后的业绩会非常出色,因此发掘出这个股票的投资者一定是对这个行业的大趋势判断非常准确。
多数投资者需要不断读关于产业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报告,比如通过阅读3G维护服务变化趋势的研究报告你可以选择出上半年的牛股国脉科技。还有就是多读一些国外行业发展变革的书,多读你才会积累充分的产业变化经验。
第四种是方向上选择股票并不困难,但是选择时机则比较困难。就是基金重仓的大盘蓝筹股,这些股票多数价值已经被挖掘,但是如果你关注这些股票,多读研究报告,仍然从中获得交易收益。而这些股票相对也比较安全。
最后一种则是宏观主题投资选股,非常适合普通投资者。我前面说过,国内由于产业变革非常快,投资者很难找到持续高增长的公司。但是每几年内,你总是可以从宏观角度选择这几年最重要的投资主题,比如前几年的钢铁石化,是因为中国经济加速增长的需求,这两年的金融地产,是因为人民币价值的重估。未来几年可能是环保节能。然后找到这个主题的龙头持有两年就可以获得非常丰厚的收益。
现在最有机会的还是寻找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的股票,也就是我说的第二选择。第四种也不错,但是获利预期比较低,第一种现在寻找起来非常困难,第三种要求的眼光非常远。最后一个还可以坚持,因为金融地产的行情远没有走完。
❿ 机构如何炒股
(一)对于大型机构来说,对政策面的洞察和理解有着过人之处,他们往往能从常人不为察觉的信息中发现有用的、有价值的“情报”。简单来说,大机构在宏观政策面的把握上比普通投资者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
(二)对于大型机构来说,由于资金规模十分庞大,使得这些机构难以在上涨行情中大规模建仓,因此,他们往往会采取“逆向投资”,即“在市场非常萧条时进场,在市场繁荣期时出场”。而普通投资者往往会因为贪婪或者恐惧,采取的主要是追涨杀跌方式,这样很容易令自身的操作处于被动局面。
(三)由于资金庞大,因此机构投资者对选择的股票往往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如果股票流通盘不大,那么就很难进入机构的核心股票池,机构也难以在其中“兴风作浪”。
(四)机构投资者往往非常关注次新股和新股。相对而言,次新股和新股的筹码容易搜集,也有送股转增的机会,因此往往会得到机构的青睐和长线关注。
(五)股谚云“重套出黑马”。当新股或者增发品种频繁破增发价格之后,大的系统性上涨行情可能就会出现。而且,这些“破发”的新股往往会成为日后的大黑马。比如,去年末以来,如果投资者把握去年“破发”的新股或者增发股,往往就能发掘出大黑马,比如,煤炭、地产、有色等等。
(六)当个股处于低价区时,盘口上往往会出现单日换手超过10%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这往往是机构搜集的结果。因此,当出现这种迹象后,投资者应该密切跟踪单日换手突增的个股。这里需要提醒一句,其实,在高价区,机构摆出任何姿势和动作,无非是让投资者将手中的钱换成机构手中的筹码;在低价区,机构摆出任何动作,只是想让投资者盲目抛售手中的宝贵筹码。筹码与现金的关系,就是投资者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七)机构在发动任何一次整体性行情时,往往会启动几个重点的主流板块,不会把“兵力”只投入某个板块的单只个股上。这就意味着,但当投资者忽然对某只个股有良好感觉的时候,不妨花费一些精力多看看该股同属板块的其他的个股,以便找出其中最强势的品种。
(八)机构投资者一般不会在投资者十分谨慎时结束行情,而是在投资者麻痹时开始悄悄派发筹码或者搜集筹码,因此,投资者需要对一些基本的技术分析原则进行研究。比如,当头部或者底部出现明显背离时,这往往是机构投资者进行派发或者搜集的必然“痕迹”。
(九)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机构还有很大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投资流程是有分工的。而不象个人投资者,往往把投资、研究、风险控制等诸多要素集于一身。这注定使得机构的投研能力要高于个人,所谓“好汉难敌四手”,也就是这个道理。
(十)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机构更加重视非投资的修养,比如文化、哲学等修炼,更懂得“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而个人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就是赚钱。所谓“百战归来再读书”,只有将个人修养、学识提高到一定境界时,投资的本领和眼光也将更上一层楼。其实,机构要赚钱,无非是利用普通人的基本人性,即贪婪、恐惧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