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两状态股票价格模型
『壹』 投资学作业:从股票定价模型来分析香港金融危机 求解!!!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背景
威廉•夏普建立了均衡的证券定价理论,即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1)其中,E(Ri)为股票i的预期收益率,Rf为无风险利率,E(RM)为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即系统风险系数,是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βi表示股票i收益率变化对市场组合收益率变动的敏感度,用βi系数来衡量该股票的系统风险大小。CAPM说明:在证券市场上,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加以消除,对定价唯一起作用的是该证券的β系数。因此,对CAPM的检验就是验证β系数是否具有对收益的完全解释能力。
二、CAPM在国内外的检验
国外在1970以后就开始了对CAPM的检验和β系数的稳定性研究,早期的检验结果表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股票定价基本符合CAPM。但1980年以后,出现了大量负面的验证结果。从1990年开始,国内一些学者对CAPM也陆续做了大量研究。陈浪南、屈文洲(2000)对上海A股市场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根据股市中的三种市场格局(上升、下跌和横盘)划分了若干的时间段得出不同β值的进行分析,得出的β值与股票收益率的相关性较不稳定,说明上海股票市场存在较大的投机性。阮涛、林少宫(2000)说明了上海股票市场不符合CAPM,基于CAPM模型对中国现阶段的股票市场的分析和应用缺乏有效性依据。许涤龙,张钰(2005)实证结果表明在沪市股票的收益与其β系数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但无风险收益率却是负的,这说明上海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投机特征,是一个不够成熟的股市。
三、数据说明和处理
本文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证180指数成分股,选择2009年1月9日到2010年12月22日期间的周数据,共有101个周数据,剔除在上述期间数据缺失的股票,样本共包含152只股票,本文选用上证综合指数来替代市场组合收益,所用数据都已进行除权、除息复权处理,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个股用周收盘价来计算它们的周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其中Rit是第i只股票在t时刻的收益率;pit是第i只股票在t时刻的收盘价。上证综合指数的收益率计算同上,用Rmt来表示周收益率。对于无风险收益率的确定,本文使用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来表示无风险收益率,折算成周收益率为:Rf=0.0455%。
四、CAPM实证和结果
本文在检验中用到的基本时间序列方程如下:(2)对于横截面的CAPM检验,采用下面的模型:(3)(4)其中是第i只股票平均收益率(样本均值来代替),βi是第i只股票的β值,在(4)的回归中βi由模型(3)中的得到的回归系数bi来替代。将回归结果与CAPM模型(1)进行比较,检验CAPM在上海资本市场是否成立:(1)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如果模型(4)中参数其估计值不显著异于零,则可认为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之间仅存在线性关系。(2)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是否正相关。如果参数γ1其估计值显著异大于零,则可以认为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是正相关的。此外,其估计值理论上应该等于E(RM)-Rf,即市场的超额收益率。(3)参数γ0其估计值不显著异于Rf。
152只股票的周收益率分别对上综指的周收益率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得到152只股票的bi值。然后以152只股票的周收益率为因变量,各个股票回归出来的值为自变量对模型(3)进行回归,其结果为表1结果可以发现βi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常数项γ0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即收益率与系统风险(β值)存在的线性显著性较强。下面来检验回归出来的γ0和无风险收益率是否有显著差异。γ0=0.002945,Rf=0.0455%,其检验的t值为此结果表明γ0和Rf在显著性水平5.97%下有显著区别,这与CAPM不吻合。下面来检验斜率系数是否显著不同于E(RM)-Rf。由表1知γ1=0.005036,其检验的t值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γ1和E(RM)-Rf没有显著区别,这和CAPM相符。
为了进一步检验收益率与系统风险(β值)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对模型(4)检验得到的结果如下:根据表2的结果可以发现β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而β2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可以发现上海股票市场的除了系统风险的影响之外,与收益率风险的非线性关系即非系统风险对上海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影响也较大。从表1和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其中γ0是正数,这个与CAPM相吻合,但是以往的大部分文献中得出常数项为负值,而此处的结果得出γ0较显著的大于Rf,这是由于金融危机后,2009年与2010年的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而上证A股指数从金融危机后较低的点位正在上升的过程中。
五、总结
根据上述CAPM的有效性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资本市场股票组合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与其系统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同时与非系统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上海股票市场的股票定价不仅仅受系统风险的影响,而且受非系统风险的影响。(2)模型(3)中的斜率系数与平均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区别,常数估计值较显著大于无风险利率,与之前的大部分文献得出常数项大部分为负值不同。这由于金融危机后的这个特殊时期的货币政策和股市走势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上海股票市场正在逐步迈向成熟的过程之中。
『贰』 投资学股票k线图
这些东西你去买一本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证券投资分析》。里面都有的。
『叁』 投资学 股票价值
不明白
『肆』 投资学的计算题!!!关于股票的内在价值!!紧急求助!!!
必要报酬率r=3%+1.3*(10%-3%)=12.1%
第1年股利现值 2/(1+12.1%)=1.78
第2年股利现值 3/(1+12.1%)^2=2.39
第3年之后现值之和 3*(1+10%)/(12.1%-10%)=157.14
再将其折现至0时刻,157,14/(1+12.1%)^2=125.05
所以股票内在价值为1.78+2.39+125.05=129.22元
129.22>23,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
『伍』 选修投资学股票计算题 急急急 高分
2.股票乙的价格应为4.8元,
因为股票乙相当于股票甲价格的5%,
96*5%=4.8元。
3.购进A债券。
『陆』 稳定增长股票价格模型
股票增长模型主要包括:
一、零增长模型
零增长模型是股息贴现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假定股息是固定不变的。换言之,股息的增长率等于零。零增长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普通股的价值分析,而且适用于统一公债和优先股的价值分析。
零增长模型实际上也是不变增长模型的一个特例。特别是,假定增长率合等于零,股利将永远按固定数量支付,这时,不变增长模型就是零增长模型。这两种模型来看,虽然不变增长的假设比零增长的假设有较小的应用限制,但在许多情况下仍然被认为是不现实的。但是,不变增长模型却是多元增长模型的基础,因此这种模型极为重要。
二、不变增长模型
不变增长模型亦称戈登股利增长模型又称为“股利贴息不变增长模型”、“戈登模型(Gordon Model)”,在大多数理财学和投资学方面的教材中,戈登模型是一个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股票估价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公司预期未来支付给股东的股利现值,来确定股票的内在价值,它相当于未来股利的永续流入。戈登股利增长模型是股息贴现模型的第二种特殊形式,分两种情况:一是不变的增长率;另一个是不变的增长值。
三、多元增长模型
多元增长模型是假定在某一时点T之后股息增长率为一常数g,但是在这之前股息增长率是可变的。
多元增长模型是被最普遍用来确定普通股票内在价值的贴现现金流模型。这一模型假设股利的变动在一段时间T内并没有特定的模式可以预测,在此段时间以后,股利按不变增长模型进行变动。因此,股利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在股利无规则变化时期的所有预期股利的现值;第二部分包括从时点T来看的股利不变增长率时期的所有预期股利的现值。
『柒』 证劵投资学股票的理论价格,谢谢各位学长回答
1.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是根据供给与需求确定的,并非根据股票分红率,你的这个公式算出来的应该是内在价值。
2.所谓的市场利率,国际上一般才有LIBOR,也就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结合各国情况进行浮动,在国内的话一般用SHIBOR,其实这个所谓的市场利率就是资金的无风险收益了,一般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3.预期股息就是上一期的股息乘以1+股息增长率,说得是未来的,股票的估值模型不一样,所用到的分子是不同的,有些是直接用股息,有些是预期股息,必要收益率的话基本和市场利率一样
『捌』 证券投资学 股票价格变动,画图题,快帮帮我!
压力线就是最高点连接起来的线,支撑线是最低点连起来的线,所以现在的趋势是处于下降通道中。变化趋势包括上升通道,下降通道,平行震荡
『玖』 股票投资学问题
股票投资学学问题,第一图。三条均线呈多头排列。中。均线理论来说。有一定的回踩需求。回踩到60均线。可以买入。后期个人观点,看涨
『拾』 证劵投资学高手帮帮忙~~计算下这道题
前面和楼上一致 后面觉得楼上算错了
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E(Rp)=Rf+βp(Rm-Rf)
当β值为1时,相当于你特定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市场平均风险持平,因此市场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15%
如果β=0,则相当于无风险股票,根据一价定律,该股票的收益率只能为6%
第三问是说,持有股票将在年末收获3元红利,卖出得2元利润(楼上理解为每年3元固定红利,不符题意),相当于收益率为10%(如果是年初持有的话),而我认为-0.5的β值应该带绝对值运算,因为β小于0时只能代表股票与市场资产呈逆向波动,其风险程度和风险溢价依然一样,否则两者必有一升一降,故而 6%+|-0.5|(15%-6%)=10.5%,该股理性价格应为x,(52-x+3)/x=10.5%,x=49.77,股票价格高估
若按楼上计算方法,必要收益率 K = 6% + [15% - 6% ] × (-0.5) = 1.5%
P = 3 ÷ 1.5% =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