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股票的人生感悟
❶ 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能以炒股为生吗
股民的身份形形色色,家庭出身、受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即使表面上看他们选择了股票这样同一个行业,但事实上他们来的目的和原因不尽相同。我很抱歉地认为,只有出身极为贫困,受到命运反复严格的敲打和锤炼,多次被金钱逼到墙角的人,或许有一些从股票市场赢钱的希望。你出身条件越是优越,越是不缺钱花,越不可能在股票市场取得成功。生活优裕的人如果足够明智和谨慎,在股市上只能取得小的成功,而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有些家底殷实的人士虽然后来也在股市站住了脚跟,但这归功于他们顽强的意志和从失败中不断学习的精神,从而抵抗住了惨败或破产的打击。 从历史的经验看我们没有怎么见到龙生龙、凤生凤的顺利传承,相反英雄人物的后代不可避免的一再出现侏儒化和脆弱化的现象,所谓“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不赞成生活优裕的人趟股票这趟浑水,因为出于娱乐目的的非专业化会导致必然的失败。少时生活优裕的人普遍缺乏创富的动力,这是历史规律;而竞争力严重弱化的有钱人的后代因为无知卷入投机和冒险,其下场之惨烈更是不难想见。相对而言股票市场还是比较温和的,风险更大的期货和期权市场更是专门为“有钱人”准备的吞噬他们财产的怪兽。 如果在股市上赢钱对你来说仅仅意味着一场兴奋和喜悦,就像儿童意外获得了一袋糖果,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价值或更深的意义,你也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金钱它有灵性,它只肯聚集在珍惜它和懂得它的价值的人手里。而在其它人手里,它就会慢慢散失。如前所述,你必须具备在股市上成功的“炽热的欲望”才行,这欲望来自更高的追求和更大规模的善行。它必须足够强大才能够持久,才能够不被战败。如果你并不真的需要在股市上成功,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判断正确或有多么聪明,更有甚者仅仅是为了贪玩才来到这个市场,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家。因为股市不喜欢对“聪明人”说赞美的话,它只喜欢肯静下心来倾听它的呼吸、感受它的脉搏与心跳的人。只有适应它,了解它,才能与这时而柔顺、时而狂暴的巨人为伍。 人们常说炒股的盈亏比例是“7亏2平1赚”,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事实上一个一贫如洗的年轻人从股市崛起的概率比这个低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也并不比他从事别的行业成功的概率更低——就看他想取得多大的成就了。何以言此?比如搞科学或艺术的,如果想成名成家,成功率恐怕也不会超过万分之一吧?比如同样搞科学研究,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是凤毛麟角而已。但是科学和艺术有一点与股票不同,那就是前者你虽然不能成为大师,但可以学到个二流境界,混碗饭吃没什么问题的;做股票就不一样,你要么非常成功,非常富有,要么非常失败。如果你最迟15年之内不能做到源源不断的赚钱,即便你不会因为透支融资而身败名裂,股市把你变成一事无成、既老且穷的孔乙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有鉴于此,我很少见到有哪个明白人——尤其是缺乏社会保障的中国人——会真的只干股票这一行。我之所以自称是专业投资者,是因为我做股票的时间足够长、知识足够多、经验足够丰富;而且我从事的实业工作和交易时间是完全错开的,也就是说,我有条件全天候看盘——这就是“职业投资者”或“专业投资者”的真正涵义。如果没有实业做支撑,一笔交易需要止损数千上万元,你哪里来的底气?更要命的是,人们常常把股市资金和自己的生活费混为一体,希望股市为自己需要的某件商品甚至一日三餐买单。还有人不断把节衣缩食的养命钱投入股票账户。对于前者我想说的是财不如急门,欲速则不达。你愈是期望从股市赚到一辆汽车、半个房子或一件高档时装,就越可能赔进去这个数目的钱甚至更多。对于后者不断往账户追加资金的行为,我认为资金账户一经建立,哪怕只有一万元启动资金,就应该封闭这个账户。其它所有的赢利和增值都应该来自股市,而不应该再追加哪怕一分钱。如果大家仔细思索我的话,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掌握了股市奥秘的同仁我想此时一定在被同一个问题所困扰:是否将自己所掌握的做股技巧传授给后代?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因为到了此时我们完全明白手里的这把剑是把双刃剑!对我来讲,我从来不指望后代会取得超越自己的成就。也许,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已经是我的最大祈求。他不一定非得做股票或非得不做股票。在走上这条道路之前,他必须经历一定的挫折,懂得生活的艰辛和金钱的宝贵,懂得按法则出牌和永远不能孤注一掷的道理。一个一心想获得财富的人,他一定会获得财富,而不论以哪种方式——只要这种方式符合道德良知或上帝的律法。
❷ 想找一些关于股票投资的感悟、心得或者是投资的格言。
买但斌的<时间的玫瑰>,彼得.林奇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两本书来看吧!
❸ 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股票的本质是什么
(慢慢看,细细品,或许你能豁然开朗起来。。。。。) 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我会提出一些看起来与众不同,甚至在正统的“投资者”看来有些离经叛道、听起来惊世骇俗的观点。我希望认同我的朋友继续读下去,不认同我的朋友一笑置之,不要较真,也不要企图通过辩论来改变我的看法,更不要愤怒地谩骂。对我的观点抱一丝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将是我非常乐意见到的。因为我这些言论是深思熟虑的。我说的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说出了我所知道的全部,但我保证我说的全是实话。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你有十年以上的股票理论和实战功底,我这些文字对你来说也许更容易理解;如果你是初学者,虽然过一段时间再来读这些文字更为合适,但是现在不妨先跟随我的思路读下去。为了化繁为简,有些地方我将不得不采取直接给出结论的做法。因为做股有许多流派,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会有“专业人士”站出来“批评指正”,很抱歉那样的探讨恐怕会使这本书偏离主题而在枝节问题上走得过远。大家记住这里说的都是我个人的看法和认知,有些地方乃至整体上不符合你的思想观念那是再正常不过的。 我们不得不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入手: 什么是股票?股票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是那样简单、基础,但是两百年来却是愈辩愈模糊。在投机客看来,管它什么股票、商品期货、石油、美元乃至股指期货,统统给它们取了个统一的名字,叫做“筹码”。“筹码”者,金钱魔术师之道具也!在电子交易的时代,你叫它们电子符号、游戏砝码也行。同样是这些电子符号,在“价值投资者”眼里,它们却具备了贵族的血统:他们的“一股”代表一个企业,代表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行业地位、代表该企业董事长的个人魅力、代表该企业的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代表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总之它被赋予了太多的神圣意义。在无神论统治下的国度,“价值投资者”对他们购买的那“一股”所抱持的感情和期待与神的子民对神的崇拜有相似之处。 众所周知,美国当代股神沃伦.巴菲特是“价值投资派”的集大成者。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费雪则是价值投资派的开山鼻祖。人们都知道巴菲特和他的两位老师并不完全相同,两位老师之间也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巴菲特、格雷厄姆和费雪这三个人对价值投资理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从而走出了一条和以“道氏理论”为指引的技术分析路线完全不同的侧重个股研究的新道路。他们的理念和方法深深的影响了后来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顶尖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和彼得·林奇等人。然而不幸的是,美国的投资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就象巴菲特本人是独一无二的一样。是美国造就了巴菲特,是在美国的经济土壤上诞生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就象香港造就了李嘉诚、台湾造就了王永庆一样。这些人在中青年时期只要换个位置、挪挪窝,就会象盐碱地里种植的庄稼一样无声无息地死掉。个人认为,在美国之外的其它各国照搬价值投资理论,下场正是如此。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象美国那样充满勃勃生机和几乎无穷无尽的创新力,以及在创新力基础上维持如此之久的经济繁荣。看看那些执世界各行业牛耳的伟大企业,那些曾经高速成长的“百倍股”、“千倍股”,成批成批地诞生在美国:微软、英特尔、思科、通用电气、沃尔玛……不胜枚举;除此之外还有成百上千以“十倍股”面目出现的中小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这样的人物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尽管格雷厄姆将他一生的经验和理论都无私地写在《证券分析》、《财务报表解读》和《聪明的投资者》三本书中,但是后人能象它的作者一样掌握这些弹性很大的理论吗?巴菲特则是迄今为止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年长的企业家、金融家和投资家,他一生的经验,又有什么办法可以传授给后人呢?这些人500年未必能够出现一个,他们是不可复制的!“价值投资派”的信徒们有集体沦为“伪价值投资者”的危险。 好在世界上业绩突出的顶尖交易员没有几个是价值投资者 ,他们多数属于本书将要重点讨论的另一类人——以维克多.斯波朗迪为代表的“专业投机者”。迄今为止,他们的队伍之庞大、业绩之出众,普通的“价值投资者”难以望其项背。尤其重要的是,以维克多.斯波朗迪为代表的“专业投机者”所取得的成就是可以复制的,他们的分析方法也是能够通过培训来传授的(指初级的、基本的内容,高级的技术和经验还是得靠自己领悟)!因此这时常争吵、争抢“正统”的两派哪个更适合中国投资者已经不言自明:在中国,专业投机,才是踏浪股海的王道!综上所述,得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国内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们可能是一些连做股票的门都没进入的一些人。他们中的部分人虽然赚到了钱甚至是大钱,但是他对自己所赚的钱很不自信,因为他不知道能否在下一次交易中复制自己的成功!所谓的长期持股的信心也经常因为盲目和缺乏方向感而倍受考验和煎熬,在做假成风的中国股市这种矛盾错乱的心情更为突出。他们是盲目的,更是懒惰的。
❹ 谈谈对股票的认识和感悟
股票就是企业的股权,就是公司的一部分,买股票就相当于拥有一家企业的一部分,当上这个公司的小老板,然后公司越来越好,股价震荡上涨,工资越来越低,股价震荡下跌。
❺ 炒股的淡淡忧伤美文
人生有很多比炒股更更重要的事,就像有一个这么关心他的朋友这种友谊多可贵,跟这些比比炒股可能都不算什么。
对于投资股票的投资者而言,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进行理财规划是比较重要的,理财规划包括很多:像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投资分别投资多少比例的资产;像股票投资是进行指数型基金投资还是个股投资;像是以价值投资为主还是以短线技术操作为主,等等;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所以每个人需要寻求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记住股票是有风险的。
另外心态也很重要。
不过炒股毕竟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别为了炒股使生活质量下降
❻ 做股票以来,你最好收益一年能有多少,有没有什么人生感悟
做股票几年,从来没有一年是正收益。
如果没有很专业的知识体系,尽量不要碰股票。
我的感悟是不要想着靠股票挣钱,当成一种休闲娱乐,小投入就好。
❼ 股市人生投资启示
一、保住本金,放弃一夜暴富心理。巴菲特 有句名言:在股市中第一条原则是保住本金,第二条原则是保住本金,第三条原则就是尊循第一二条。从100万跌倒50万只需要亏损百分之五十,但是要从50万重新赚回到100万却要盈利百分之百。
二、顺势而为,不要与趋势为敌。本次股灾中不光散户损失惨重,很多知名投资人士也惨败,不少私募基金面临清盘危险。为什么呢?大家对去杠杆带来的风险
预计不足,面对暴跌不是考虑如何保住本金和胜利果实,而是幻想反弹会马上来临,反弹后多挣些再走。可是当时如果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看看大盘趋势,是很明显的
下跌趋势啊!这种明显的下跌趋势连孩子都能看出来,我们在股市征战多年的人会看不出来?
三、尽量减少交易次数,以中长线投资为主。既然进入股市,人们都希望快速赢利并有所作为,为了更快地有所作为,人们又往往选择了不停地交易、交易、再交
易。大部分人都有追涨杀跌的经历,加上交易佣金和印花税,你的账户资金想快速增长其实是十分困难的,不断缩水反而成了大概率事件。
建议:一定要克服短线交易的冲动,要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认真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和股价所处的位置,耐心等待机会的来临,如果股价到了预定的买入价位就可以逐步低吸做中长线投资打算。如果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交易冲动,那就只买1手吧发泄下吧,千万别重仓。
四、
学会控制仓位和空仓。经过今年这场刻骨铭心的股灾,投资者都认识到仓位管理的重要性,融资买股的风险也暴露无遗。股市下跌并非针对某个人来的,手中有股票
的都会等比例市值缩水,满仓和融资炒股的输得会更惨,个别的人被打爆而彻底出局,即便没透支的人,每个人股票市值的缩水比例也是取决于各自的仓位。所以,
判断大盘走向是跑赢股市的前提,输赢多少则取决于自己的仓位管理。你满仓或融资炒股无非是想赚更多的钱,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股票下跌你会赔更多的钱。
建
议:没有一定水平的散户切忌融资炒股。除非出现底部反转情况,建议散户不要满仓操作。大盘行情好时建议仓位可以达到80%,大盘震荡调整时仓位最高不能超
过50%。大盘走势不佳时尽量空仓等待。总之,你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要知道看到肥美的猎物手里却没有子弹的感觉是多么痛苦啊!
五、
严格遵守交易纪律,宁可错过不能做错。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和资金市,谁也不知道股票会涨到哪里或跌到哪里。说到交易纪律,一般人都能说出一二,那就是止损和
止盈。其实我个人对止损和止盈有不同的见解。第一我不建议无原则的止损,要慎用止损。如果你慎重选股,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用到止损这个操作。只有大盘趋势
变坏或个股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时才能考虑止损。有句话叫: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如果你买入前没有做充分的研究和分析,股票一跌心里肯定就慌了,于
是想起止损的圣经,割完再换下一个。这样割下去最后估计只剩下骨头了。第二,止盈也是需要技巧的。当股价涨到你预期的价位后可以适当卖出兑现一部分利润,
但股票上升趋势没有改变前建议你应该保留一半筹码。这个道理在本文第二条“顺势而为,不要与趋势为敌”已经讲述。
建
议:选股一定要全面分析对比,深入研究股票的基本面、技术面和筹码分布等状况,宁可错过不能做错,因为股市里机会有的是。只有你真正了解你自己的股票,这
样你才能经得起庄家的折磨,不会轻易交出廉价筹码。如果买入时的理由没有变化,而股票却下跌了,这时候你不光不应该止损卖出,反而应该考虑第二档加仓(具
体可以学习**小小辛巴的五档建仓法)。
❽ 从股市里我们能够有哪些人生感悟
进入股市半年,随着里面的盈亏起起落落,我的心态也有了一些磨炼。我总结了一下这段时间,我炒股等到的一些炒股体验。对于心境的提升有很好的作用,
我对于炒股的短期化视野过于盲目,特别是对于投机的操作,操作过于频繁。过于相信那句话,终于的故事就是投机的天下。反而把自己搁在了里面。
❾ 炒股感悟人生
实话实说,只要你会以下这些东西,就能改变你现在的遭遇
通过用比较法则选主流板块主流股。
用正确的技术分析筹码分析知识针对不同主力类型计算合理买卖点。
有科学的止盈止损策略。
能严格按照纪律执行操作。
以此保证大概率赚钱,而遇到小概率看错做错的时候,用纪律将损失控制在最小。
从而保证大赚小赔
❿ 高手炒股心得体会
很高兴为你解答
想当年我也是一个新手过来的
找过不少书籍资料 可是没什么用
后来在电视里的广告看到培训班不错
然后就有了现在这个炒股高手的我
自己学习还不如有人带自己操作 成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