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的野蛮人
1. 为什么说中国股市应该感谢“野蛮人”姚振华
您好,【量价骄阳】为您解答:
前海人寿激进投资A股,实质上不仅起到了倒逼监管体制完善之效,而且还起到了倒逼A股上市场公司完善企业治理之效。
2016年12月13日,对于“野蛮人”姚振华而言,将注定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这一天,继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意有所指地痛斥、保监会检查组进驻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之后,更强烈的紧箍咒来袭——保监会紧急召开专题会议,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会上指出,要全面落实“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要求,正确把握保险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筑牢从严监管和防范风险的防线,并誓言“绝不让险资成为泥石流”。
这一天,据传焦点人士姚振华中午就提前赶到了会场,但是,在民意滔滔、且上升到保护中国实体经济这一政治正确的论调之下,姚振华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奈摆出的“低调服从”姿态,也注定无法改变监管部门对险资监管趋严的态势。
这是“晴转阴”的一天!
在这一天之前,姚振华脚踩“前海人寿”之风火轮,将杠杆杂技玩得出神入化,仅短短一年时间,就俨然有威镇海内之金融大佬风范,在富豪榜蹿升前四的同时,更引得无数A股掌门人竞折腰。
而在这一天之后,“野蛮人”姚振华或许会将资本雄心寄托于海外。据传姚振华今年上半年就已在香港资本市场布局,券商、资管等多个香港金融牌照已经间接收入囊中。
监管部门的训戒,并非说明姚振华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罪人。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反而应该感谢他,前海人寿激进投资A股,实质上不仅起到了倒逼监管体制完善之效,而且还起到了倒逼A股上市场公司完善企业治理之效。这不,部分遭到举牌的上市公司,有的加大分红比例了,有的给员工加工资了。
姚振华的罪与罚,是监管体制缺失与“资产荒”偶合下的必然现象,我们不必对其持过于激烈的批判态度。监管体制的缺失,使得“分红险”这一带有明显理财属性的险种恣肆繁衍,中国经济的“资产荒”,则使得险资火中取栗、不惜加杠杆抢夺优质蓝筹股。
回顾一下去年以来险资的汹涌入市,一系列恶意收购在激发市场矛盾、引发舆论争议的同时,也的确暴露了目前险资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不过,一个可能存在、需要澄清的误解是,当下的监管升级并非否定险资入市的合理性,事实上,从保险公司的收入结构来看,投资收益与承保利润都是保险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2014年,险资权益类投资的上限提高到30%,也意在拓宽险资的投资渠道。
之于当下而言,我们有必要强调和明确,当下的险资监管升级,并不应该伤及合理的价值投资。为此,监管应该聚焦入市险资的资金来源,以制度手段从源头上约束险资不合理的入市行为。
必须看到,一方面,险资举牌等类似行为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监管者对此应该保持价值中立,不宜进行针对特定对象的道德评判和过度监管;另一方面,以宝能系举牌万科代表的险资举牌行为,虽然略显激进,但基本是合乎规定和市场伦理的,其风险主要集中在资金杠杆的过度运用,对此,主要应以制度化的形式规范险资使用、弥补以往的监管漏洞。
就资金来源的监管而言,首先应该针对“万能险”这一特定险种的使用确立规范。
从险资入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万能险是保险资金入市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与其他险种相比,万能险作为寿险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理财属性,由于收益较高,对保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寿险公司对万能险也有较强的依赖。
例如,前海人寿2015年实现业务收入173亿,其中万能险产品的保费收入就高达170亿元。在兑现保民收益的压力下,万能险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可能直接进入投资账户,进而使万能险成为类似信托公司和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
这样的万能险弱化了保险的本质,同时很容易异化为保险公司吸收资金、进行股权投资的工具。对此,保险监管机构应该严格定义万能险产品、限制其资金使用,确保万能险发挥其保险功能。
其次,应该区分自有资金和保费等其他资金,通过资金的分类监管限制非自有资金举牌上市公司,实现风险隔离——保监会近日即将出台的新规,或将明确提出类似的限制。
在宝能系对万科的举牌事件中,高杠杆带来的高风险是主要的争议点,事实上,前海人寿的举牌资金部分来自通过“万能险”融来的资金,相当一部分为短期债务。
如果只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单纯的财务投资,可以放宽资金使用范围,允许使用非自有资金,而如果涉及到举牌、恶意收购,就有必要限制非自有资金的使用比例,或者禁止使用非自有资金。
而从保险业的定位和商业伦理上讲,保险资金应该坚持财务投资为主,不宜进行过多的收购,特别是跨行业的收购,因为对这些公司的管理,很可能会超出保险公司的能力范畴。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资金实现控股的股权投资应该限定为保险或非保险类金融企业,以及“与保险业务相关的企业”,而目前来看,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地执行。
总的来说,在当下加强险资监管,强调“保险姓保”是有必要的。
整体而言,我国保险业目前处于成长期,既需要宽松的发展环境,更需要坚持其服务社会保障需求的基本定位。在成熟的保险市场,投资型产品是在满足了社会保障的基础性需求后作为升级换代产品出现的,而我国保险业的这一基础还比较薄弱。
从这个角度看,规范险资在资本市场上的运用,最终的目的是让保险资金更多地服务于保险市场本身。
2016年12月13日之后,高悬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险资屠刀,或许已被强行去刃。这没什么不对,毕竟,回归到保险业的属性,投资利润本不应该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承保利润才是保险业利润的真正来源。
但我们依然需要反思,只要存在缺位的监管,就会滋长错位的资本游戏!
2. 股票投资的弊端
上手太简单,挣钱太不易,人人皆可进场,可能赚钱出来的不多。就好比人人都会放枪,可成长为兰博的很少。
3. 投资者踏入残酷冷血激烈厮杀的股票资本市场的前提条件
踏入股票市场的前提条件是开户,准备好钱,然后就是低买高卖赚钱,把股市变提款机。
4. 股票投资流派有哪些
1、股票投资拨档子操作法:指的是投资人在股票价位高的时候卖出所持有的股票,等到价位下降之后,再补回去同种股票,来赚钱一定的差价。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两点内容:
一是在行情上涨一段后卖出予以补进的操作;二是在行情下跌的时候,趁价位尚高的时候卖出,等到价位低的是再进行买进操作;
2、心理价位踏准法:指自己认为某种股票应该达到的某个价位——上升到什么价位,可能下跌的价位是多少,有了这样的心理价位才能在波动的股市中顺势操作,而具体的操作分为3个方面:①对市场信息、企业效益、供求矛盾、形势政策等方面进行由表到里的进行科学的分析;②忌讳贪婪的心理,因为贪婪型的投资者的心理价位会随着股价的上涨而上涨,结果常常被套牢,稳健的投资者达到一定的心理价位之后,就会及时的获利了结;③总结经验,合理地修正心理价位,从而在股市实践中获得盈利。
5. 中国有哪些股票投资大神级别的人物
刘胜强
6. 那个被称为华尔街并购投资传奇的“野蛮人”是谁
华尔街著名银行投资家布鲁斯·沃瑟斯坦。
身为东欧移民后代的沃瑟斯坦在哈佛大学取得了法律和商学学位,之后投身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在那里,他和另一交易专家约瑟夫·佩雷拉(Joseph Perella)推动了风行上世纪80年代的并购大潮。
当沃瑟斯坦为第一波士顿(First Boston)工作时,对手们就给他冠以“抬价布鲁斯”之名,因为他就像个催眠师一样能让客户以史上最高价格进行收购。在沃瑟斯坦的带领下,第一波士顿在疯狂的上世纪80年代狂飙突进。
布鲁斯·沃瑟斯坦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完成了约1000次交易,总价值达2500亿美元,他操作了历史上著名的时代华纳合并案,迪安威特(Dean Witter)、Discover & Co combination与摩根士丹利的合并案,以及KKR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
在华尔街经典书籍中,沃瑟斯坦是经常登场的重要人物。上世纪90年代,《门口的野蛮人》中,沃瑟斯坦就是“野蛮人”KKR团队中的一个原型,完成了一场被称为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恶意收购。KKR和交易过程中的华尔街人士,“炫耀”出了空前的收购技巧和财务智商,其间也体现出华尔街特有的贪婪、狡诈的人性况味,“野蛮人”的形象长期成为投行的标签之一。
沃瑟斯坦不仅自身被写入经典,他自己的著作也是华尔街的经典之一,他将过去30年来改变了商界格局的大出售、大兼并、大收购一一道来,写成《大交易》一书。沃瑟斯坦揭示了现代交易模式的变迁: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蓬勃的合并年代,到80年代药味十足的收购,一直进入90年代,每笔都动辄几十亿美元的大交易。
沃瑟斯坦还曾另起炉灶,开办了自己的投资银行,随后他于2002年加入老字号投行拉扎德(Lazard)。而他的经历,也是另一部华尔街经典书籍中的一部分。《最后的大佬:拉扎德投资银行兴衰史》(The Last Tycoons)在2007年横扫全球投行界,堪称投行人必读之书。
7. 为什么股票投资是世界上最难成功的行业 来自雪球
第一,股票投资并不是最难成功的行业,只是因为其成功率和期货外汇等等其他投资一样,只有10%能成功,因而被觉得难以成功。
第二,如果你会正确的技术分析筹码分析知识,有止盈止损策略,按纪律执行操作,那么可以成为那10%的成功者。
但如果没有以上技能,纯粹听消息凭感觉以赌博心态炒股,赌博不是十赌九输吗
而绝大部分的股票参与者,都是第二种
8. 怎么从证券投资分析的角度来分析电影《门口的野蛮人》
《门口的野蛮人》是以记述了RJR纳贝斯克公司收购的前因后果,再现了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全面展示了企业管理者如何取得和掌握公司的控股权。门口的野蛮人被华尔街用来形容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
投资分析的角度来看,就是指股东会与经理层关系纠纷所引发的一种关于公司股权的争夺。股权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与其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及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力。例如最近炒的很火的宝能与万科管理层的“万科争夺战”就是典型的一种公司股权争夺的情况。关于万科股权争夺的前后事件。你可以参考下这个链接。希望我的回答有帮助到您。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6-02-06/doc-ifxpfhzk9011205.shtml
9. 做股票投资的大都是什么人
个人建议收入不高的人不要入市,中国股市毕竟还是个投机市。没有内幕消息或者对自己过分自信的,大多数会血本无归。那些可怜的散户梦想着在股市里发财,这就是手段和目的不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