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投资人在27元买了股票
⑴ 某投资者买入市价为15元的A股票600股,过了一段时间后,股票价格上涨至20元,如果不考虑手续费,
某投资者买入市价为15元的A股票600股,过了一段时间后,股票价格上涨至20元,如果不考虑手续费,投资者收益率多少?
(20-15)÷15×100%
=5÷15×100%
≈0.333×100%
=33.3%
如果投资者此时将该股票卖出,考虑交易成本,佣金按照0.3%计算,印花税税率为0.1%,投资者可获利多少?
600×20×(1-0.3%-0.1%)-600×15
=12000×99.6%-9000
=11952-9000
=2952(元)
⑵ 某投资者以27元的价格购买了1000股某股票,持有两年后以35元的价格卖出,期间只有一次分红,股利为每股0.5
收益 (35-27+0.5)*1000=8500元
投入 27*1000=27000元
收益率 8500/27000=31.48%
年化收益率 8500*365/730/27000=15.74%
⑶ 一带简单的股票计算题
1.买家自己支付的金额?8100
27*1000=27000
27000*30%=8100
2.股价变化为多少时,该投资者会收到经纪人追加保证金的通知?19.71
27000-8100*90%=19710
19710/1000=19.71
3,3个月后股价变为3元每股,该投资者收益率是多少?-701%
19.71-3=16.71
16.71*100/30=55.7
(55.7*1000*1.02)/8100=7.01
香港是1000股一手,大陆是100股一手
⑷ 请问为什么股价前一天还是75元后一天开盘就变成了27元,这几天并没分红扩股。谢谢我是金融专业的学生
除权,涉及两种情况,一种是指股票的发行公司依一定比例分配股票给股东,作为股票股利,此时增加公司的总股数,还有一种是指股票的发行公司向股东配股。派发股票股利的举例如下:配股比率为25/1000,表示原持有1000股的股东,在除权后,股东持有股数会增加为1025股。此时,公司总股数则膨胀了2.5%。配股的意思即是公司向老股东发行股票。除了股票股利之外,发行公司也可分配“现金股利”给股东,此时则称为除息。(红利分为股票红利与现金红利,分配股票红利对应除权,分配现金红利对应除息。)
除权是由于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业实际价值(每股净资产)有所减少,需要在发生该事实之后从股票市场价格中剔除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为。
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给股东,也就是公司的盈余转为增资时,或进行配股时,就要对股价进行除权。上市公司将盈余以现金分配给股东,股价就要除息。
除权产生系因为投资人在除权之前与当天购买者,两者买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内含的权益不同,显然相当不公平。因此,必须在除权当天向下调整股价,成为除权参考价。
⑸ 我有10万元投资中国石化股票,23元买入,27元卖出。股息0.1元。购买5年,请问股票预期收益率为多少
15W多点吧
⑹ 中信证券成本27元买的,什么能解套呢
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数据,中信证券的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在行业均排名第一。股票被套牢后,会反弹到一定的高度。这将是一个短期高点,先把它卖掉,在它下跌一段时间后再买回。通过这种方式持续高卖低买,我们可以降低股票成本。最后,当全部资金弥补亏损时,我们可以完成平仓并获利,然后将其全部出售。只有不战而胜,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已经坏了很短一段时间了。股票市场上的朋友基本上都被困住了。每个人都在同一个环境中。我们比较的是耐心。记住,股票会在赚钱后反弹。不要盲目切肉,在这个时候做出不合理的行为。现在我们不做任何手术,只是浪费时间,不损失金钱。
⑺ 股神请进
这里哪有股神,要学也学巴菲特啊
巴菲特是金融史上最伟大的人,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他是唯一一位靠股市成为亿万富翁的美国人。
我们要讲金融奇才,肯定要从他讲起。
巴非特的父亲是一个股票经纪人,巴非特从小就有机会在父亲的办公室里玩。
巴非特8岁的时候曾劝14岁的姐姐买一家名叫"城市服务公司"的每股38元的的股票。不久股票下跌到27元,姐姐担心自己的全部积蓄化为乌有,每天责怪巴非特不该让她上当。后来股票回升到40元,巴非特赶紧卖掉姐姐的股票,付掉1美圆手续费后,他自己赚了5美圆。但是这家公司的股票紧接着已涨到200美圆一股。从这件事,巴非特得出两个教训:
1、 投资什么不能都听别人指挥;2、 为客户投资可以,但不应该在投资的当时向客户每事必报。
后来,巴非特读了格莱姆写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深受启发,于是决定拜他为师。
格莱姆的投资方法以企业本身的价值为基准,只要股价低于企业的真正价值就行了。格氏认为市场迟早会认识到企业真正的价值而抬高股价。
巴非特跟着格莱姆学习了三年,毕业后又跟着他干了两年。巴非特25岁那年,格莱姆退休,他只好回到家里,那时他个人资产14万美圆。
回家后他组织亲友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但他对他的亲友说:就象外科医生在动手术时不能和病人谈话一样,他不想多费口舌解释,他与他的投资者约定,在投资者收回资本及相当于6%的年利后,其余的利润,投资者得四分之三,巴非特得四分之一。从1956年到1969年的13年里,巴非特使投资年收益率达到30%。
巴非特投资的灵感来自阅读大量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金融新闻和专业杂志。他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前景产品和企业经理人员使用资金的能力,对企业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然后估计企业将来可以赚多少钱,来确定企业股价应该为多少。
股价过高时,他不投。1969年,美国股市过热,巴非特找不到适当的投资机会,于是决定卖掉累积了十三年的股票,把钱退还给投资者。一下子,他的亲友中有50个人成了百万富翁。
1973年美国股市低落,巴非特又重新人场,基本上次次成功:
1973年,他以1060万美圆买了9%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到1989年,这些股票已价值48600万美圆。
1974年,他以4500万元买下了一家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到1989年,这些股票已价值14亿美圆。
1983年,他以6000万元买下了价值8500万元的一家家具公司。
1986年,他以5亿美圆购买了18.7%的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到1986年底,这些股票已价值价值8亿美圆。
1989年,他以10亿美圆购下可口可乐公司6.3%的股票,到这年年底,这些股票已价值18亿美圆。
巴非特认为大多数企业是不值得投资的,股价一般都太贵,但少数优秀的企业股票偶尔也会很便宜。巴非特把企业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一般商品型企业,一种是特殊商品型企业。一般商品指消费者总是能买得到的商品,如马铃薯,铁矿石,咖啡之类,如果商品的价格提高,更多的商品就会生产出来,商品一多,价格就下跌,商品的高价格会无限止地吸引竞争者制造商品,只道无利可图为止。特殊商品指独此一家生产这种产品,他人没有能力竞争。一个大城市的日报(报纸作为一种商品)是最好的例子。巴非特喜欢的就是这类特殊商品的企业。
巴非特认为一个优秀的投资对象,必须有如下七个特征:
1、 企业有特殊商品性质,产品成本上涨后能提高售价而不至于失去客户2、 企业经理人员对本行的热爱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
3、 企业的业务不宜过于复杂,太难管理,以至于限制了管理人员选择的范围。
4、 利润不应是帐面数字,应是现金利润。
5、 企业的投资收益率高。
6、 企业股价低,债务低。
7、 决不卷人有毛病的企业。优良的企业也有便宜的时候,那时你投资下去要比购买有问题的企业再加整顿容易的多。
⑻ 一只股票允许一个人买多少
没有限制,只要有钱,可以全部把它买下来,不过当股份占流通总量的5%时就要公开发公告,俗称举牌.
而且如果买入一个股票的数量太多,可能导致公司达不到上市要求,而被交易宣布退市,可以向这个股票的所有投资者要约收购所有股票,在完成收购之后公司就属于个人了,当然也会立刻被退市
⑼ 自己买入的股票怎么计算盈亏公式是什么比如:自己有1万股,27元买的,涨到30元和跌到17元
很简单的问题,当买上海股票的时候:
(30-27)*10000股-(300000*0.001印花税)-手续费(未知)-(10000*0.001过户费)= 29310 这是涨了,就是赚29310,在不计算手续费的情况下
(27-17)*10000股+(170000*0.001印花税)+手续费(未知)+(10000*0.001过户费)= =100180 这是跌了,就是亏损100180,在不计算手续费的情况下
深圳的就是少了过户费那一项。
手续费和印花税是必须要计算在内的。你去查一下,你开户的证券公司给你的是多少的手续费。印花税是千一,单边收取。也就是交易额每1000元收取1元,单边收取。你卖出的时候收取,也就是说 当你已30快卖出的时候,印花税是交易额30万的千分之一。17块卖出的时候就是17万的千分之一。最低五块钱。过户费是买进和卖出都需要收取的是每一千股收一块钱。最低一块钱。过户费只有上海的收,深圳的不收。
公式就是:(卖出价-买入价)*买的股票数量-手续费-过户费(买的股票数量*0.001*2)-印花税(卖出的股票数*卖出价格*0.001)=收益。当结果是正数就是赚了,负数就是亏了。这是按全部买入数量全部卖出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