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翎资产投资后的股票走势
1. 高瓴资本已清仓蔚来股票
中国网汽车2月17日讯据高瓴资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文件显示,高瓴资本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不再持有蔚来汽车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高瓴资本一直都是蔚来汽车的主要投资方,高瓴资本曾于2015年在蔚来汽车A轮融资中领头1亿美元,并在C轮及C+继续跟投。至2018年9月12蔚来上市时,高瓴资本持股比例为7.5%,是蔚来汽车第三大股东。
蔚来ES6
高瓴资本在2019年第二季度曾增持蔚来汽车股份至4193.8286万股,彼时股价一度跌至每股1.19美。直至2019年年底发布第三季度财高于市场预期后,蔚来股价开始反弹,但高瓴第三季度却减持蔚来汽车股份至1336.8900万股,减持幅度达68.12%。至2019年12月31日,高瓴则已经全部清空了蔚来股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高瓴整天领投也没卖出股份,资金都是哪来的
高瓴资本是一家私募基金 ,他的钱除了来自创始人等股东外,更多一大部分是其他投资人给的。
目前高瓴资本,已经掌管着5000多亿资金,就是通过一层层的认购加杠杆管理起来的,这也是资本市场上特有的借鸡下蛋的方法。但这方法很有效,吸引不少的投资者,对他们也是信任度越来越高。
高瓴资本创始人,在投资项目中如京东商城,网络,蓝月亮,腾讯,美团,滴滴打车等都很成功,也是大众比较信任的一个资本市场投资基金。
3. 或接盘高瓴资本入股蔚来!吉利的雪中送炭,有多大的可能性
昨日传出一则重磅消息,“吉利或投21亿元入股蔚来汽车”。后经媒体求证,吉利和蔚来双方均回应称“不予置评”。
传闻虽未得到实锤,可依然充满了话题性。究竟是媒体捕风捉影,还是有人在刻意透露?尤其在蔚来正深陷“困局”之时,吉利的出现就颇有些耐人寻味。
更何况,吉利汽车本身已经有了几何品牌,这一向电动化转型的落地。或许有人说几何品牌难以在短期内实现高端化,没有入股蔚来来得更为激进和彻底。
可当特斯拉已然实现国产化的情况下,蔚来的高端化究竟还能坚挺到什么时候,可能都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退一步来说,不还有极星正在快速发育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去趟蔚来的“浑水”,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我们不妨打开脑洞,或许吉利等等都是蔚来施压广汽的“抬价”者,这也并非全无可能。
马曰:
一个月的时间里,从广汽到吉利,纷纷被冠以了蔚来“救世主”的头衔。然而,在没有实际敲定的情况下,任何的传闻也只能充当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至于真实的情况,或许只有蔚来自己最清楚。
我们无意揣摩蔚来的动机,但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对于蔚来等造车新势力而言,目前的“危机”和困难都是显而易见的。无法实现盈利,始终是说不过去的。特别是在资本已经逐渐失去了兴趣的当下,“活下去”大不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2015高瓴资本持股票行情查询
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等相关会议召开在即,以土地流转、农林牧渔等相关的热点题材重新被市场所关注另外,多地自贸区或再度获得高层批复,自贸区概念股也有可能再度上演地图行情等,而上述板块在前期政策发布时出现了一波反弹,随后都出现了一波调整,如今行情回归,这些前期热点也有了回归的机会
5. 如何查询高瓴资本持仓情况
不少投资者咨询怎么跟踪高瓴资本的A股持仓,其中重要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查看年报和季报的十大股东的披露。随着国内A股上市公司 年报和一季报披露进入到尾声,高瓴资本有一些公司的持仓有变化,我总结一下,仅供投资者参考。
高瓴资本还是坚持 长期结构化价值投资的理念不变,除了一级市场投的药名康德进入退出期,其他都是选择优秀商业模式和优秀管理层的公司,长期坚持持有,坚持做时间的朋友。
6. 被高瓴资本大举减持,股价半年暴跌43%,良品铺子路在何方
如果说想要让自己的商品受到大众喜欢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在创新上面多下功夫。现在的零食铺子其实是越来越多的,比如说像和良品铺子同种品牌类型的商店,也有着很多像大家比较熟知的三只松鼠,百草味。这样的两大品牌可以说是良品铺子比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首先从他们的商业类型来讲,他们都是以出售零食为主要的商业模式的。
这样的一种食品,即使被其他的品牌模仿制造的话,他也是有着自己的优势的。因为它的味道是不可能被模仿的,它里面的配方配料也是不可能被其他的品牌拿到的,只有这样的话才拥有了自己品牌的独特性。
7. 高瓴资本股票代码
首先高领资本是没有上市的,这个只是单纯的投资公司,它自己本身是没有股票的,但是它投资了很多公司,很多公司都是已经上市了的。所以说单纯指高领资本的话是没有股票代码的。
8. 如何查询高瓴资本的持仓情况
在我们想要知道高瓴资本的持仓情况之前,清楚的知道高瓴资本是一个什么意思,对接下来的操作就有很好的帮助,首先高瓴资本一般是专注于长期结构性的价值资本投资的公司,目前来看,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地区的资产管理模式,最大的基金投资之一,高瓴资本一般是一家全球性机构,目光长远,现在的项目包括大学捐赠基金,养老资金,主权财富资金等等一系列项目。
高瓴资本从创立到现在就已经做好了长远的打算,从目前来看,已经在消费和零售科技生命健康金融领域,已经投资了一大笔的企业,而且还和很多大型的公司进行了长期的战略合作,这里就包括网络,京东,美的格力美团等等一系列的大众领先平台,对于高瓴资本的持仓情况是有相应的查看标准,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查询。
9. 高瓴资本彻底退场后,蔚来能期待比吉利入股更好的归途吗
面对近日吉利汽车计划投资3亿美元入股蔚来汽车(NIO.NYSE),有望成为蔚来汽车第三大股东的消息,吉利汽车与蔚来汽车快速回复“对该消息不予置评,市场信息以官方公告为准。”
双方均未否认的态度让外界更加肯定此事并非“空穴来风”。
事实上,年前就有传言称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正在竞购蔚来,其中,蔚来曾就广汽的收购发布声明,称“双方的讨论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达成最终协议”,而广汽方面也发布了类似的公告。至于上汽与吉利方面,当时并未对此作出评价。
虽然吉利入局尚未最终敲定,但目前来看可能性相对较大。对此,有不少业内声音认为吉利入股蔚来是为了提升资本含金量,又可纳入高端电动车板块,可谓是一举多得——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近日,吉利才刚刚放出与沃尔沃计划合并重组的消息,并入沃尔沃这块优质资产,恐怕比并入巨亏的蔚来汽车来得更加实际;至于高端电动车板块,先不说3亿美元资本入股对于企业实际运营方面影响有限,吉利本身还有纯电动高端品牌Polestar,其次更有沃尔沃和领克,综上而言,即便成为蔚来第三大股东,短时间内对于吉利的“强化”作用也不甚明显。
那么,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这3亿美元目前究竟对谁的意义更大?无疑是蔚来。
谁都知道,蔚来真的非常缺钱。据蔚来此前发布的三季报,截至当季末,蔚来汽车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以及短期理财总额为19.61亿元人民币,较上季度末减少14.95亿元;短期借款及应付账款余额则较上季度末增加11.4亿元人民币,至46.77亿元人民币。彼时,蔚来汽车就曾作出预警,公司现金余额不足以提供未来12个月继续运营所需要的营运资本。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本以为能熬过1、2月传统销售淡季的蔚来又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暴击”。
据悉,本该于今年2月8日下发工资的蔚来汽车并没有如期发放,同时公司还启动员工自愿将十三薪置换成股票的计划,员工可以在相应金额内选择拿工资或者是拿公司的股票。虽然对此,蔚来表示是因为疫情造成复工时间推迟,导致经营管理节奏变化,但流动性严重不足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分析甚至在结合财报数据后给出了更“极端”的预测,称疫情当中,蔚来的现金流恐怕只能“挺住”三个月的时间。
一边是严重的“亏血”状态,另一边是前期风投接二连三的退出。
此前,作为蔚来第三大股东的高瓴资本在2月15日完成了对蔚来股票的“清仓”。
高瓴资本是蔚来上市前的重要投资者。2015年,高瓴资本领投蔚来1亿美元A轮融资,并在C轮及C+轮继续跟投蔚来。蔚来IPO时,高瓴持股比例达7.5%,是蔚来第三大股东。去年1月30日,蔚来汽车宣布发行6.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当时腾讯和高瓴资本分别认购3000万和1000万美元。据悉,高瓴资本从2019年三季度起开始大规模减持蔚来汽车。尽管2019年四季度末蔚来汽车大涨,股价累计上涨40%,但高瓴资本还是在12月31日之前坚决清空了所持有的蔚来汽车股份。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蔚来累计亏损金额已高达429亿元,蔚来股价的持续低迷是高瓴资本退出的重要背景。
无独有偶,2月7日,淡马锡减持蔚来股票1391万股,持股比例从原先的5.4%大幅下滑至1.8%。从前期资本的迅速“抽身”不难看出,在高瓴资本和淡马锡的示范下,资本市场对于造车新势力开始从起初的“狂热”转而变得更为“谨慎保守”,这也意味着,蔚来的未来融资之路并不轻松。
值得注意的是,在风投退出之际,传统车企尤其是自主车企的入局变得更富深意。目前,蔚来不仅仅是新势力造车企业中交付量最大的车企,其还是唯一一家将产品卖入30万元价格区间的企业,一旦这样一家新势力头部企业倒下,多少会让那些还处于“向上突围”的自主车企感受到“唇亡齿寒”。尤其是特斯拉刚刚在华建厂投产,随着这匹“狼”的闯入,羊群只有抱团才能求生。
因此,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竞购蔚来的消息,从某个角度来看,也让我们看到传统车企对新造车公司的“惺惺相惜”。
只是,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在双方的前期谈判中,吉利汽车条件的苛刻让蔚来很难接受。
但从吉利汽车的角度来看,在蔚来急需资金的当下,它在谈判中占有不少优势。
比如,蔚来与吉利的牵手将进一步扩大想象空间。近年来,吉利的发展有目共睹,除了销售体量上已经成为国内自主车企绝对的“龙头”,更凭借与沃尔沃的技术共享完成了向品牌高端化的转身,领克就是最佳案例。
众所周知,目前,除了特斯拉实现阶段性盈利之外,新能源车企鲜有不被亏损缠身者,包括高昂的电池造价在内,其余还有供应链、工厂、制造环节无一不考验着新势力的现金流动性。而吉利的体系力包括产业链的把控,低成本的运作模式正是蔚来未来完成自身“造血”中最急需的能力。与此同时,投奔吉利,沃尔沃的技术背书也将成为蔚来继续进军高端电动车领域的助力。
换言之,对于蔚来而言,如果能够背靠吉利这棵大树,意味着有足够的规模来分摊高昂的成本,这也是为什么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往往比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抗风险性更强。
更何况,因为吉利的“背书”,此时3亿美元看似“杯水车薪”,但很可能在资本市场起到“抛砖引玉”的良效,让蔚来的融资之路变得容易一些。
而反观吉利,用3亿美元换来蔚来在软件层面、销售服务以及充电布局模式上的创新,这笔投资不会是亏本的买卖。有分析认为,按照蔚来汽车刚刚在一级市场进行的可转债3.07美元核算,吉利此轮投资后,将占到蔚来汽车10%不到的股份,这恰好与高领资之前7.5%的持股比例相似。
目前,故事的两位“绯闻主角”尚未粉墨登场,但以蔚来如今对于资金的渴求和吉利的前瞻果决,“一出好戏”很可能即将上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