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股票投资
㈠ 云南昆供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标采购中心分公司怎么样
云南昆供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标采购中心分公司是2018-11-20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陆家社区云南红星广场商业区9号楼1009室。
云南昆供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标采购中心分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30112MA6NGFKR5H,企业法人梁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云南昆供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标采购中心分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招标代理、工程招投标代理;国内贸易、物资供销;物流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云南昆供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标采购中心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㈡ 葛兰素史克事件
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是2013年7月爆出的一个药品行业的行贿受贿事件。涉及此事件的主要厂家葛兰素史克,利用贿赂手段谋求不正当的竞争环境,导致药品行业价格不断上涨。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GSK中国〕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侦查。透过已经查明的更多案件细节,一个跨国药企的商业贿赂利益链逐渐清晰,将药价推向虚高的幕后黑手开始浮出水面。
介绍
2013年7月11日,公安部的一则通报成为国内外医药
界的一枚重磅炸弹: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GSK中国〕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侦查。全球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持续发展[1],警方进一步披露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葛兰素史克中国)部分高管涉嫌经济犯罪案情。包括葛兰素史克中国4名高管在内,超过20名药企和旅行社工作人员被警方立案侦查。
公安部消息称,葛兰素史克中国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向政府部门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行贿。涉案的葛兰素史克中国高管涉嫌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经济犯罪。旅行社相关工作人员则涉嫌行贿并协助上述高管进行职务侵占。
中国警方高层还获悉,截至2013年7月14日,包括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内,至少4家旅行社涉案,一些政府官员和医院亦卷入。
葛兰素史克事件并非外企涉嫌在华行贿孤例,之前包括辉瑞制药、摩根士丹利、IBM、朗讯、沃尔玛、德普、艾利·丹尼森等诸多知名跨国公司都曾在华涉嫌商业贿赂。
葛兰素史克中国是在华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葛兰素史克曾在美国、意大利、新西兰等国涉嫌违规行为被处以高额罚款。
中国警方仍在进一步侦查案件之中,据介绍此案牵涉利益链巨大。
案发
警方称非内部举报 旅行社活动异常引注意
此前媒体报道,葛兰素史克内斗、内部人士举报,牵出高管行贿受贿案,对此中国警方否认。
中国警方通报称,2013年年初在工作中发现部分旅行社经营活动异常。办案民警介绍,上海临江国旅几乎没做过任何旅游业务,但年营业额却从成立之初的几百万元飙升到案发前的数亿元。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部署涉案地的警方开展调查,发现葛兰素史克中国及其关联企业,存在重大经济犯罪嫌疑。
通报称,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公安部指示湖南长沙、上海、河南郑州等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于6月27日、7月10日组织开展两次集中抓捕,对葛兰素史克中国部分高管和多家旅行社部分工作人员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长沙警方相关负责人披露,6月14日公安部指令长沙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办理该案。6月27日,长沙警方协同沪、豫警方,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对涉案药企和上海临江国旅工作人员实施抓捕。第一批带走14人。
6月28日中午,长沙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长沙警事”发布简短消息,首度披露“葛兰素史克(中国)有关高管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长沙市公安机关调查。”
彼时相关嫌疑人已被押解回长沙。
进展
2013年6月27日,长沙、上海、郑州等地警方展开统一抓捕。
2013年7月10日,长沙警方透露专案组第二次赴沪实施抓捕,将葛兰
发
素史克中国和另外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员共9人带走。
截止到2013年7月11日,公安机关已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相关旅行社涉案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2]
2013年7月15日,GSK终于打破沉默发布致歉声明称,“公司支持中国政府根除腐败的决心和医疗改革。上述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令人羞愧,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深表歉意”。GSK还表示,某些员工及第三方机构因欺诈和不道德行为严重违背了葛兰素史克全球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价值观和标准。葛兰素史克对此类行为绝不姑息和容忍。
2013年7月22日,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在伦敦发表声明,承认中国分公司一些高管卷入贿赂案件。声明称,一些熟悉公司运作体系的高管可能通过逃避公司流程和监管进行了不当操作,触犯了中国法律。葛兰素史克表示,对此类行为零容忍。葛兰素史克公司还表示,他们将全力支持中国政府根除腐败的决心和行动,全力支持中国政府的医疗改革,并已准备好与中国政府合作。声明称,葛兰素史克正在积极研究在中国的运营模式,计划通过调整运营模式,降低药品价格中的运营成本,从而让更多中国患者能获得买得起的药品。[3]
调查
中方调查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20余名涉案人员中,包括葛兰素史克中国的4大高管,4人在公司内部号称“四驾马车”,分别涉及法务、人事、市场和营销。
他们分别是,41岁的法务部总监,赵虹燕;49岁的副总裁、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45岁的商业发展事务企业运营总经理,黄红;以及50岁的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
办案民警透露,上述4高管涉嫌通过各种会务收受贿赂、利用旅行社套现。民警称“数额巨大”,不过具体数额仍在侦查和核实之中。
已有警方掌握的证据显示,葛兰素史克中国举办8000万一场的年会,一名高管涉嫌一次从旅行社获取“贿赂”200余万。警方正对旅行社和葛兰素史克中国展开调查,涉及的上游官员和下游医药代表,仍在进一步侦查。
办案民警介绍,涉案高管套取现金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利用旅行社虚增会议规模和虚报会议两种模式。办案民警举例,某个会议,比如原本只组织了30个人,报账时,旅行社按药企的意思,虚增20人,按50个人报账。这些虚增套取的现金,一部分被高管非法侵占,据为己有;一部分留在旅行社账上,成为葛兰素史克用来行贿的“备用金”,用以维护医院领导、医生关系,或者对政府职能部门个别官员行贿,或用于消费、旅游。
行贿链条,上至工商、物价、人社等职能部门,下至中国基层医院、医生。有的卖一批药结算一笔钱,合作医生每人发信用卡,开药后第二天就把回扣打进账。
葛兰素史克中国涉案高管受访时坦陈,包括行贿费用在内的各种运营成本助推了药价虚高,保守估计“运营成本”占到药价成本的20%~30%。“贿赂链与利益链紧密相连,”据中国警方高层披露,警方前期调查曾遭遇很大阻力,行动中多次出现“严重泄密”的情况。“一些利益链上的内部人士通风报信,提前将公安调查的消息,泄露给相关跨国药企。”梁宏(葛兰素史克中国高管)有时会说,下面几个中层要钱去打点政府部门。他打电话,说要去拜访一下专家、官员。公司内部的规定,不允许送礼。让准备现金,规避法律风险。而客户提要求,都会第一时间满足。
中国警方表示,在为期半年的调查中,他们发现了700多名中间人,葛兰素史克公司涉嫌通过这些中间人向医疗部门官员和医生行贿,以要求他们向病人开葛兰素史克生产的药物。该公司还涉嫌“涉税犯罪”。
美司法部
继中国警方2013年7月拘捕了葛兰素史克的四名中国籍高管后,美国司法部也正在对此案进行调查,以查明该公司是否违反了《反海外贿赂法》。
虽然葛兰素史克是一家英国公司,但因为股票在美国交易所挂牌上市,因此美国执法机构对该公司具有司法权。该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司法部对葛兰素史克的调查已经扩大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
葛兰素史克的发言人则证实,自从中国的调查活动开始后,该公司就主动与相关的监管机构联络,其中包括美国司法部,公司一直在与监管部门沟通。
披露
一高管涉嫌收受200万
办案民警披露,葛兰素史克中国涉案高管,常利用决定会务的权力,收取旅行社的“贿赂”。
一名涉案高管介绍,公司每年都有会务预算,分内部会议和外部会议,每年的预算几亿元。一般内部会议,采购部会提供一份会务供应商名单供选择。相关高管有权决定或提供建议。上海临江国旅的负责人,为了获取葛兰素史克的相关业务,承接会议,直接行贿相关高管。
据办案民警称,个别旅行社为了拉拢客户,甚至专门雇佣年轻女性,向特定的高管提供性贿赂,时间长达4年。相关高管则会提前私下告诉旅行社,包括报价、预算等内容会提出建议。“4名高管直接拿贿赂。”办案民警称,4名高管每个人名下都有一家对应的旅行社,因此共涉及4家旅行社。
上海临江国旅承接一部分会议业务,从2009年到2012年,业务往来总额1.19亿元。2010年到2012年,一名高管手下涉及3000万元会务费,涉嫌直接接受“贿赂”200万元左右。这些钱有的以现金直接返给高管,有的则继续留在旅行社账上“备用”。
警方介绍,临江国旅老板的家人不会使用电脑,行贿高管后,会手写下账目,警方查获到手写的行贿账本。此外,旅行社负责人还与高管建立特殊关系,承接重大项目,“单个贿赂,有的高管一笔拿受贿上百万”。
讲述
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翁剑雍,也被警方控制。他被称作葛兰素史克中国涉案高管梁宏的“贿赂备用金库”。他讲述了其公司与葛兰素史克中国的合作。
内部管理严,通过旅行社走账
翁剑雍是上海本地人,最早在上海一家主营旅游、会务产品的旅行社工作。2004年,翁进入会务行业。
2006年3月,翁剑雍成立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公司雇员近40人。
在上海临江国旅宣传资料中,它是黄浦区旅游局十强旅行社之一,日常主要业务是组织在沪外资企业高端商务人员在中国及世界各地的会议、会务、会展和培训工作。“旅游行业的利润会高一些,有15%,但不稳定,”7月13日,翁剑雍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介绍,搞会务,利润只有一半,8%左右,但每年客源稳定。
2007年6月,上海临江国旅成为葛兰素史克中国的合作公司。
翁剑雍说,葛兰素史克公司有严格的财务制度,不符合法规的不让报销。该公司餐费人均标准300元,人均超过500元要特别审核,送礼最多“春花秋月”,即春节送鲜花,中秋送月饼。“送礼、行贿等项目,走财务明账肯定是通不过的,暴露后,还会受到总部和内审部门的处理。”
翁剑雍说,公司高管要用钱,常常会通过旅行社走账,方式则是内部培训会或者半年会这样的会务形式。上海临江国旅最初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疫苗部合作。2009年国庆前后,通过朋友介绍,翁剑雍认识了梁宏,为了维护关系,翁还组织梁及朋友去台湾旅游。
变相受贿旅行费用
翁剑雍回忆,大概在2010年4月,开始与梁宏分管的部门合作。
“2011年开始,梁总开始在经济上提要求。”翁剑雍说,首先梁会直接要现金;其次梁特别喜欢旅游,一部分钱会拿去旅游,“国内国外都有”。
翁剑雍估计,2010年至2012年,与梁宏所在部门3年总的业务总额3000万左右,梁宏从上海临江国旅收了差不多200万元,“100余万的现金,旅游费用合计80万”。
翁剑雍举例,梁宏4人去马尔代夫、澳洲旅游,往返机票乘坐公务舱,入住豪华酒店,4个人的专属团队,总计花费约30万,但梁宏支付的费用,不到10万元。
“上海直飞马尔代夫公务舱一位4万多元,但梁支付每人的旅行费用总计仅1.9万元。超出部分的钱,都在给他的钱里冲抵。这些钱,他本人应该是清楚的。”
与五六家外资药企合作
翁剑雍说,他偶尔还会接到梁宏的电话,说下面的几个中层要钱去打点政府部门。“他给我打电话,说要拜访一下专家、官员,公司内部的规定不允许送礼。打电话给我,让我准备现金,规避法律风险。而客户提要求,我都会第一时间满足”
翁剑雍说,有的时候,结算和预算如果有差距,高管会要求“增加成本”,要求结算额多开一些。“比如,2012年下半年,梁总打电话让我准备25万元,说是要打点几个北京的官员,让我先垫付,下次开会通过虚增弥补。”2012年11月底,他承接梁宏所在部门2个会议,趁机合计虚报10万,虚增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把开会的人数,每次多报20人。因为意识到“这个行业水太深”,曾萌生退出的念头,把公司盘给别人,没想到年中就被警方抓获。“
据翁剑雍讲述,上海临江国旅除了葛兰素史克中国,还与别的五六家外资药企有合作。从2006年到2012年,年业务量从2000万增到2个亿,前后赚了差不多两千万。
㈢ 衡阳梁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衡阳梁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2017-09-21在湖南省衡阳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高新区蔡伦路48号中兴网信全球共享服务中心研发楼1楼501室。
衡阳梁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30400MA4M4YQD0Y,企业法人张谦,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衡阳梁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衡阳梁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㈣ 为什么医药板块的基金表现一般都不太好
吃不起药将成为历史,政府集中采购导致药费暴跌
“医保局动真格了,这一次真的要砍掉企业的销售费用了。”一家中标的药企人士向记者感叹,还有一位药企人士向记者表示:“中标难受,不中标更难受。”
前几天,国家首次“4 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的投标谈判在上海举行,集中采购的结果是药价暴跌,正大天晴药企的恩替卡韦降幅超90%。恩替卡韦被誉为乙肝用药霸主;阿斯利康公司旗下的肺癌靶向药吉非替尼降价75%。
这次参与集中采购试点的共有31种药品,7个品种降价幅度超70%,降幅在40%-70%之间的有12个,降幅0-40%之间的有8个。平均降幅高达52%,远远超过市场预期。
这次的试点大获成功,4 7总共11个城市的31种药品采购价直接被腰斩了,而采购价的降低,必然导致药品销售价的降低,而试点的开门红也会导致国家迅速大范围推进采购药品的范围,换句话说,困扰中国人很多年的高药价问题,有望得到彻底的根除。
中国药价有多虚
中国的药价不仅高,而且很虚,虚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多家上市公司药企,列支的营销费用,居然占到营收的60%,远远超过国际药企10%的标准。
换句话说,药厂卖出去100亿的药,销售成本就占了60亿,而国际通用标准大概是10亿左右,与此同时,中国药企的研发费用却是出了名的低,远远低于国际标准。重营销轻研发导致中国医药界回扣横行,而新药研发能力极低。
仅仅被央视公开报道点名的医药回扣乱象,包括但不限于:
2010年,药价虚高1300%的“芦笋片事件”,湖南湘雅医院医生回扣占到中标价43.5%;
2011年,虚高达2000%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丑闻,北京公立医院医生回扣占到中标价40%;
2013年,漳州医疗腐败案,全市公立医疗机构100%涉案,药价的50%用于回扣;
2013年,“葛兰素史克行贿门”,其副总裁梁宏在供述中称,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为打开销路投入的行贿费用占到药价的30%,每年的总金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
2016年平安夜曝光上海、湖南两地药价虚高近10倍,医生回扣占到药价40%
这动不动就10~20倍的利润,意味着成本价只有零售价的10%,甚至只有5%,中间的巨额利润,都被层层剥削了,最后让患者来买单,导致中国的药价高企,但是药厂实际利润并不高,研发能力薄弱且极其重视营销,不给回扣而重视研发的药厂根本活不下去,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集中采购曾让药价暴涨
实际上,中国药价高是个老大难问题了,如何解决高药价问题成了政府的心头病,提出的解决方案千千万,通过政府集合公立医院的需求进行集中采购、集中招标,通过巨大的采购量来压低价格,让患者得到实惠。
听起来似乎没问题,政府手底下有那么多公立医院,全部听政府号令,而公立医院就诊患者的数量占到总就诊量的90%,换句话说消耗的药品,也是90%,把这些需求全部集中起来和药厂谈判,不可能拿不到好价格。而政府出面带量集中采购来降低价格,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所以,早在2000年左右,有关部门就开始推行以量换价”,让药物进行集中采购,带量招标,试图取得价格上的优惠,降低药价。在外国,这一手段可以降低10~15%价格,虽然不多,但是考虑到外国市场竞争激烈,药价透明,本来就很低,在这个基础上还能降低实属难得。引入中国后,一定能大幅度降低药价。
中国医药部门不仅实行了集中采购,以量换价,还对医院药价进行行政限制,不允许医院以药养医,曾经只允许加价15%,后来干脆实行零差率,一分钱都不允许加价,什么价格采购的,就什么价格出售,最大程度让利给患者。
政府把所有采购量集中起来进行招标获得最低价格,然后不加价卖给患者,药价一定很便宜了吧,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实际上,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实行集中采购和零差率二个政策后,药品的采购价年年增高,高药价问题越演越烈。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震惊了,这怎么可能,这套方案怎么看都没问题啊,降低药费利国利民十拿九稳,怎么最后居然导致药费连年增高,这不科学啊。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外国行之有效的带量集中采购降低药价的办法,到了中国不仅无效,反而导致药价升高。
原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套方案里有一个最大的漏洞,就是招标是由政府集中组织的,但是采购量是由各大医院自行决定的,用哪个药,用多少,是由每个医院自己定,或者说,是由每个开处方的医生来决定。
所以这些药厂们想出了一个新点子,高中标价高回扣,把中标采购价定的高高的,分出大量的利润空间做成回扣给开处方的医生,以及整个医药管理链条上的一系列人,瞬间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销量大增,所有的医生都在疯狂的开这家药厂的药。
而那些低价中标的药品则陷入了一个很窘迫的情况,医生不愿意开这个药,没有销量,下场和没中标是一样的。
同一款药品,有人出低价,高价怎么可能中标,当然不可能啦,竞标的规则就是价低者得。要规避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不是同一款药品就可以了,同样的药灌装到另外一个包装里,取另外一个名字,上报给药监局拿一个批号,当新药卖,既然是刚“研发”出来的“新药”,那自然拥有自主定价权,你报多高,也没有竞争者,因为这款药全国只有你这一家有。
例如,传统的青霉素,价格极低,不过你们已经基本看不到了,因为按照集中采购制度,根本赚不到钱,取而代之的是各大药厂自行“研发”的XX霉素,号称改良版的青霉素,实质上还是青霉素,不过中标价立刻暴涨十倍甚至几十倍,然后就有利润空间给回扣了。
所以,新药的审批权立刻火了,医生的处方权也立刻火了,带来的问题是药监局这些年被国家查处了一大批贪官,基本都是有审批权的那些人,而基层的医生吃医药代表的回扣,已经从密布新闻,变成不算什么新闻了。
所以,在央视曝光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丑闻丑闻中,药价虚高2000%,出厂价0.6元,北京市中标价高达11元,医生的回扣为每支4.4元,而山东一个街头小诊所,进货价为0.64元,卖给患者为2元。所谓的集中采购降低药价,完全形同虚设,整个北京的需求集中在一起进行采购,不仅没有压低价格,反而疯狂攀升20倍。
新集中采购导致药价大降
看完了中国药价的历史,只能感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这次的新集中采购导致中标价暴跌这么厉害呢,他们双方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肯定是有的,否则中标价依然丝毫不会变,这次的新规最大的改变在于收回了公立医院自定采购量的权利。
现行的集中采购制度,缺乏明确的用量要求,中标未必代表有销量,医院仍然具有极大的自主选择权,因为药企需要对医院进行二次公关,医院则进行二次议价,导致中标结果形同虚设。
为了堵住这个漏洞,新的采购制度实行招采统一,什么意思呢,就是招标会上要明确采购量,由这些城市下属的公立医院,提前确认未来一段时间的某药品的需求量,汇总给医保局之后,由医保局统一采购,然后下发给公立医院,实现真正的带量采购。
这个创新之举,等于没收了医生的处方权,因为医院失去了采购权,院里就这么多存货,你开完了就没有了,如果你真的需要这么多,也可以,你提前报备,医保局帮你买,你还是吃不到回扣。一家大型公立医院,没有特殊的疾病大爆发,对各项药品的需求是非常稳定的,不会有大的波动。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长詹积富在公开场合表示,医保局的主要任务是让医务人员不能再有拿回扣的机会,让医务人员不敢再去拿回扣。通过这个制度,他们完全有希望做到这一点,废除高药价存在的基础。
正是因为废除了中间的回扣环节,让回扣高低不再左右销量,所以各药企报出的中标价格立刻断崖式下滑,中标平均价直接来了个腰斩,这就是好制度的威力。
药企迎来长期利好
这次集中招标,让药企的中标价大幅度下降,导致医药股大幅暴跌,没中标的几个甚至跌停,市场看到价格降了,就解读为利空。
按正常的思维来看,价格降这么多,不是利空是什么,但是如果深究这件事可以发现,价格下降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省了回扣的那部分钱,对药企本身的利润没有太大的影响。
几十年来,中国医药市场一直重回扣,轻研发,是否能研发出新药不重要,砸钱送回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回扣给的到位,哪怕就一直老药换新瓶,也能躺着赚大钱。
这种风气是典型劣币驱逐良币,缺乏研发能力会直接断掉中国医药进步的根基,广大基层患者还饱受其害,苦不堪言。
药企喜欢给回扣吗?不喜欢,但是如果别人都给自己不给,自己就被市场消灭了,有关部门从制度上杜绝给回扣的空间,不仅仅是对患者好,也是对药企好,这样才能让药企脚踏实地,把心思都放在研发上,消除市场竞争乱象,正本清源,我认为对药企来说,是构成长期利好。
2018年11月15日,国家医保局下发《4 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按照这11个城市所有公立医院2017年同品种采购量以60-70%核算,承诺用量进行集中采购,在12月6日进行了首批公开采购,导致了中标价格腰斩式暴跌。
目前只有11个城市作为试点,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进行采购的,也仅仅只有31种药品。
但是鉴于首次试点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新办法会迅速推广到全国所有城市,而且会覆盖到所有的药品,那个时候,全国所有的患者会看到一个奇观,所有药品的平均价格暴跌一半以上,吃不起药将成为历史。
这一天不会太久,高价药将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我们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受益人,很快你们就会看到这一天的。
望采纳
㈤ 和基金股票有关的公众号
一、重要资讯
证监会发布: 最官方的信息,必看
股市全资讯: 每天的重大宏观新闻、个股信息汇总,个人认为写的最全的
爱股君2020: 也是信息汇总,晚上拿来复盘,这个公众号和股市全咨询是首选
长江商业评论: 商业模式类,MBA案例多
投资聚义厅:每一篇都是神作,探讨很多股票投资框架、理念的,强推
期乐会: 跟投资禅院差不多,也会说一些期货的投资理念,有兴趣的可以关注。
新财富:囊括各类投资方面的热点文章,当新闻热点看呗
风月投资笔记:一个不错的基金经理的分享
饭统戴老板、远川商业评论(同一个团队做的,很干的干货)
希瓦的守护:雪球大V梁宏基金的公众号,视觉独特,文风清奇。
将军论市:将军,职业操盘手,擅长捕捉龙头股主升浪。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16年的新财富第一,新出炉的宏观数据的评析都有,见解独树一帜,喜欢拿数据说话,强烈推荐。
泽平宏观: 15年的新财富策略第一,任博的公众号,对一些大方面把握还是很牛逼的。
高毅资产管理:目前最牛逼的私募之一,很多研究个股的方法、思路的干活。之前的高毅投研内部培训三部曲强烈推荐阅读多次,慢慢的全是干货!
星瀚投资:新股分析比较多,也是一个雪球大V搞的私募公众号,研究个股的分析较多。
三千二两:喜欢消费的可以关注下这个,很喜欢他们写的几个白酒的分析,相当接地气的一个公众号。
题材挖掘机:喜欢做题材投资的可以多看看。
大佬买什么:一个新的公众号,总结了各种大佬投资者最新的仓位和解读,眼前一亮。
港股那些事:以前的格隆汇,各种个股分析,宏观分析都有,内容丰富,干货也不少。也会出现一些个股推荐(别他推荐你就去买,个股推荐不要无脑相信,港股水太深)
点拾投资:上面有我朋友经常的发文,干活慢慢,特别一些对互联网企业的深度思考,非常值得阅读
聚桐分析:海外个股研究报告写的相当深度,研究员水平应该很强。
王雅媛港股圈:港股圈里挺知名的自媒体
YY港股圈
唐史主任石马迁:雪球大V,格局大,经常从政策、国事出发讲一些看货,也能发现一些政策投资机会。
三节课: 探讨了很多互联网产品,感觉是个产品经理写的,喜欢投资互联网的朋友可以进来看看
市值风云:股票八卦,很多好的故事,上厕所可以看。
淘股吧、雪球的官方公众号:各类精华文章都有,自己选择看看。
金融街李莫愁:各种金融圈里面的八卦新闻,没事看着玩,娱乐娱乐。
饭桶戴老板:讲了很多宏观、行业的故事,每一篇都是干货爆文
二、投资干货、投资理念类
这一类写的人太多,但大多都是垃圾,整理之后推荐几个
三、宏观类
3、永远观市: 国泰君安乔永远的公众号,写得不多,但是质量很高,很多思考方式值得学习 。
4、洪灝的中国市场策略:交银国际首席,思路比较奇特,眼光更全球化,虽然经常看错,但我喜欢看很多不同的观点,所以也关注了他。
5、 如是金融研究院:每次重大政策、重要会议文件的逐字逐句的解读,相当有水平,我一般每篇文章看三遍,想做好投资的话。必须对美年的重要政策做好心领神会,强烈推荐这个公众号!
6、李迅雷金融与投资:李迅雷的宏观研究在业内也算是很有名气。有很多国际形势、全球视野的宏观经济和投资的思考,值得一看。
四、复盘
如果你喜欢玩短线,那么每日的活跃个股,涨停板复盘、龙虎榜分析是必须要看的, 说几个我觉得用处相当大的。1、范德依彪:思路比较清晰,也比较搞笑,近些年做得很牛逼,被模仿的也挺多,下面是截图。
他还有个公众号叫“华尔街首席烧烤哥”,
2、每日涨停板复盘:复盘写的最快的,下班之前就能看。
3、湖南人咨询: 崛起于淘股吧,很多游资都用他的复盘,涨停分析写的比较清晰。
4、复盘笔记本:也是湖南人搞的,写的每日的资讯、公告、总结等。
5、A股心经:每日的午间复盘都有,不过最近没更新了,不知道咋回事。
五、个股分析研究
这个就太多了,但是鱼龙混杂,建议还是根据自己偏好的行业,投资风格来选择。总体推荐几个。
六、港美股
顺便一起写了吧。
七、杂谈类
这里面选一些比较有思想,有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