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有
『壹』 "择机投资股票属于投机性动机"这句话对么
你要理解以下几点:什么是股票
什么是股市和股票新中国发行股票至今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对人们的生活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里大概很少有人对股票一无所知了。也许你自己还没有买过股票,但是看到……
2009-04-07
股票常用术语解释
1.什么是开盘价? 开盘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每个营业日的第一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的成交价即为当日开盘价。按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如开市后半小时……
2009-04-07
股票上市发行
1.股票上市的原则与过程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在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就可以在股票市场(证券交易所)公开挂牌进行上市交易活动。股票要上市交易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按一……
2009-04-07
股票市场简介
1.概念与地位 股票市场也称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是股票发行和流通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指对已发行的股票进行买卖和转让的场所。股票的交易都是通过股……
2009-04-07
股票指数_什么是上证指数_深市成指_沪深300
1.股票指数定义 什么是股票指数?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由于股票价格……
2009-04-06
股息红利_什么是股票分红
1.股息红利的来源 什么是股票分红?股息是股东定期按一定的比率从上市公司分取的盈利,红利则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息之后按持股比例向股东分配的剩余利润……
2009-04-06
股票的分类
1。按公司业绩分类绩优股就是业绩优良公司的股票,但对于绩优股的定义国内外却有所不同。在我国,投资者衡量绩优股的主要指档是每股税后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
『贰』 现金持有的投机性动机是 A派发现金股利 B支付工资 C缴纳所得税 D购买股票
太多的话题,100分是有点少,呵呵
20。计算问题
年净利润为500万元,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60%,预计明年,良好的投资机会,需要投资700万元,今年根据剩余股利,负债比率政策今年,支付股息?
予以保留:700 * 40%= 280股息= 500-280 = 220
2,A和B两个项目每年的现金流量净额如下表所示: BR /“每年的现金流量净额(70000)(70000)
T是的
AB T = 0 = 1 15000 24000
T = 2 18000 22000
> T-3 20000 20000
T = 4 23000 18000
T = 5 25000 16000
承担8%的资本成本,计算两个项目的净现值, B,选择最佳的投资项目。
一个NPV = -7 +1.5 *(P / F,8%,1)+1.8 *(P / F,8%,2)+2 *(P / F,8%,3)+2.3 *(P / F,8%,4)+2.5 *(P / F,8%,5)= -7 +1.5 * 0.9259 +1.8 * 0.8573 +2 * 0.7938 +2.3 * 0.7350 +2.5 * 0.6806 = 0.9116 BR /> B NPV = -7 +2.4 *(P / F,8%,1)+2.2 *(P / F,8%,2)+2 *(P / F,8%,3)+1.8 *( P / F,8%,4)+1.6 *(P / F,8%,5)= -7 +2.4 * 0.9259 +2.2 * 0.8573 +2 * 0.7938 1.8 0.7350 1.6 * 0.6806 = 1.1078 /> B NPV净现值项目B好
3,本公司于年内如下:亿元存货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为200万元,10亿元人民币的净销售收入(包括现金销售收入为400万美元),销售收入5亿元的成本。
要求:计算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一个
存货周转率= 500/100 = 5
应收账款周转率= 600/200 = 3
,多选择
1,公司的季度现金在本季度销售收入的60%恢复,恢复在下一季度的40%。如果预算年度,40000元的销售收入在第四季度,年底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的预算(A)。
A.16000 B.24000 D.20000
C.40000键和年度现金预算编制的出发点是(C)。
A.生产预算B.现金预算
C.销售预算D.直接材料预算
3,下列不属于现金持有动机的动机是:(A)的交易。
A和B的现金股息支付,受所得税é买股票
4,每年有10%的公司从银行贷款100万,银行需要保持补偿性余额的10%的实际利率(C)。
A,10%B 11%C,11.11%D 12%E 20%
5,每月固定费用1000元,单价10元,计划出售600实现目标利润为800元,单位变动成本(B)。
A,6,7,8 D
1,一个人想要购买的商品房,一次性现金支付,支付50万元,分期付款,利率5%,每年年底支付5万元,连续支付20年,哪种方式是最好的付款人?
分期付款现值= 5 *(P / A,5%,20)= 5 * 12.462 = 62.31
一次性现金支付
2,二〇二一年至2045年退休,老年龄退休金,每年5000元,自2001年以来,银行定期存款,并以每年12%的利率。从2001年开始的年份,他固定数量的银行存款担保,以获得每月的退休金?
A *(F / A,12%,20)= 5000 *(P / A,12%,25)
A = 5000 * 7.843/72.052 = 544.26
3,2009平衡如下:单位:
年度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每年
流动资产500 600流动负债300 320
包括长期负债:存货200,240 300 430长期
应收款项80,100所有者权益合计股本400 450
总资产1000 1200 1000 1200
2009年的利润和损失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利润总额每年的实际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000 4000
销售成本2000 2600
产品销售利润800 1 000
500 800
净利润335 536 <BR /要求:计算该公司在2009年
(1)流动比率=三百二十分之六百= 1.875(2)速动比率=(600-240)/ 320 = 1.125(3)存货周转率= 2600 /(净资产收益率率=(200 +240)/ 2)= 11.82(4)资产负债率=(320 +430)/ 1200 = 62.5%(5)销售利润率=4000分之536= 13.4%(6)四百五十零分之五百三十六= 119.11 %
『叁』 积极投资的动因
(一) 由成本收益原则所决定从理论上讲,积极投资的兴起最主要的原因是由市场因素引起,即成本收益原则所决定的。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及公司股权宏观集中程度的提高,机构投资者掌握的股权从绝对量上看已较大,用传统的被动投资、用脚投票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下面两个模型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说明了机构投资者采用公司治理型积极投资策略的原因。
股票效应模型:在仅考虑投资一种股票的情况下,如果pa≥pb+C/S,则投资者选择参与公司治理(式中Pa为投资者采取公司智力行动后目标公司的股价,Pb为投资者采取公司治理行动前目标公司的股价,C为投资者采取公司治理行动所要付出的总成本,S为投资者所持股份数是一个常数),随着投资者持有股份数量S的增大,每股治理成本C/S下降,Pa≥Pb+C/S的可能性越大。股数效应致使股东更大积极性参与公司治理。
公司数效应模型:在投资者投资多种股票的情况下,如果Σ (Pai X Si)≥ Σ (Pbi X Si) +TC,则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式中Pai和Pbi分别为投资者采取公司治理行动后和采取公司治理行动前所持有的第1种股票的价格,Si是投资者持有的第1种股票,TC为投资者为所有参与治理公司所付出的治理成本)。再令Ci为投资者为参与第1家公司的治理所付成本,则因公司治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分享性致使TC小于ΣCi,并且投资者持有股份的公司数越多,TC小于ΣCi的幅度会越大。公司数效应致使持有股票只数越多的投资者越有积极性参与公司治理。
在股权高度分散的结构下,机构投资者不愿意参与公司治理。因为对公司管理层实施监督,需要付出监督成本,但所得到的利益将被其他股东所分享, 自己反而成为“搭便车”的牺牲品。只有当参与公司治理带来的好处大于监督成本时,机构投资者才愿意参与公司治理。下面再用博弈论来进行考察,就可以发现这实质是一个标准的纳什均衡。
在监督成本相同的前提下,机构投资者从监督中获得的收益要明显大于小股东。假设某股票的市场投资主体由占大股权的机构投资者和占小股权的小股东组成,采取监督行动之后的股票投资总收益是100单位,监督成本是20单位,则下面图l的矩阵表明了机构投资者和小股东采取不同策略之后的支付情况(扣除了监督成本)。
从图l的矩阵可以得知,小股东最明智的策略不是监督,而机构投资者最明智的策略是监督。当机构投资者和小股东都监督时,前者得50单位,后者得l单位;当机构投资者监督,而小股东不监督时,前者得50单位,后者得30单位;当机构投资者不监督,小股东也不监督时,前者得70单位,后者得l0单位;当两者均不监督时,两者均得0单位。所以不监督是小股东的占优策略。假定小股东选择不监督,机构投资者的最优选择只能是监督。所以这个博弈过程的纳什均衡是,机构投资者要担负起监督责任,而小股东则搭便车。
机构投资者进行积极投资的初衷,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损失,随着投资活动的增多,一些机构投资者发现在投资中运用积极投资策略不仅能够减少损失,而且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于是他们不再充当套牢之后才开口说话的角色,而是成为积极投资策略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近几年来,有不少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主动寻找治理型积极投资的机会,并且获得成功,例如CaLPERS加州公务员退休系统就是其中之一。由公司治理活动家孟科斯(Monks)创建的LENS投资管理公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LENS被称为第一家公司治理基金,而LENS自称为公司治理投资者、一种积极投资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LENS已经具备“激进型积极投资” 的雏形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股王巴菲特实际上也是一个典型的积极投资者。
(二)积极投资的本质是控制市场信息
股数效应模型和公司数效应模型解释了机构投资者进行治理型积极投资的动因,随着投资实践的不断进行,有不少机构投资者开始从治理型积极投资发展为激进型积极投资,并有愈演愈烈的迹象。这种行为用成本收益原则已经很难解释了,所以有必要从经济学和投资学的角度来考察积极投资的实质。
l、积极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回归“古典企业”是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
假设股票市场是有效市场,则企业的一切信息都在股价上得到充分反映,那么在市场中所有投资者均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市场博弈将由投资者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变为主要是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博弈。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可以用委托代理关系来描述。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投资者作为委托方是未知情者,处于不利地位。管理者作为代理方是知情者,拥有较多的私有信息,处于不利地位。如果投资者不对企业管理者实行监督,由于机会主义的存在(威廉姆森),将难以避免代理人利用信息上的优势,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即道德风险行为。那种希望通过完善契约来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按照西蒙的观点,由于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人们签定的契约在一些重要方面肯定是不完全的。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契约使之成为一种次优契约(即现实中最优的),从而实现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均衡。但这种成本仍然很高。
之所以产生委托代理关系,是和现代企业的产生密不可分的。现代企业和古典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现代企业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而古典企业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合二为一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合二为一就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也就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积极投资在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古典企业的回归。积极投资者通过监督企业管理层(激进型积极投资是直接干预),由外部治理变为内部治理,由外部股东变为内部股东,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合二为一,这正是某种程度上的古典企业的回归。
2.积极投资者希望通过控制市场信息来减少不确定性。
下面再从投资学的角度来考察积极投资。
投资者一切投资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或在收益一定的条件下使风险最小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投资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传统的投资分析方法有三种,它们是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和大量应用数理模型的金融工程(主要是如CAPM模型、ICAPM模型、APT模型、Black—Scholes公式等各种定价模型)。
基本分析最关键部分是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运用的方法主要有财务分析(尤其是现金流量分析)、投资项目评估和管理者综合评估,其他还包括上市公司外部环境(如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所处行业状况、科技发展的水平、上市公司研发能力、管理制度、产权与治理结构状况等。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基于三项假设: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价格沿趋势波动;历史会重演。技术分析只注重股票变化的表象,认为价量已经综合反映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此它不太关心上市公司的实际业务,只要股价呈现出规律性,它就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性先行一步,进行套利。
金融工程中的经典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侧重于数量分析和技术分析的结合,由于在投资实践中屡屡受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国际著名金融工程大师默顿(Robert C.Merton)参与管理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出现巨额亏损就是一例,因此不得不进行改革。近期的金融工程理论(如Eugene F fama and R.F Kenneth,]996)已开始将数理分析与基本分析结合起来,广泛地用于考察股票收益的行为模式中。
普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管理时,一般先用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来选定投资目标,然后再进行投资组合。投资者一旦执行投资计划,就只能希望自己的分析完全正确,希望事态的发展和自己的预期完全一致。但实际上,无论投资者采用哪种分析方法,也无论投资者多么聪明,整个投资过程的立足点总是建立在对市场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的基础上的,股票的买卖实际上是市场信息的买卖。这样,问题就出来了:首先,市场信息是否准确是判断的基础,但投资者无法保证市场信息是准确无误的;其次,投资者无法保证自己能够正确理解市场信息,并据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再次,即使市场信息是准确的,投资者作出的判断也是正确的,但市场信息只是一个静态指标,它反映的是过去和现在的状况,投资者据此作出的判断只能是对过去和现在情况的判断,并不能由此推及将来。也就是说,现在正确并不等于将来也正确,假设情况发生变化,投资者根据现有信息作出的投资策略就有问题了。
更为关键的是在有效市场理论推出后,连投资者的判断是否有用也倍受怀疑,因为在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中,由于信息对每个投资者都是均等的,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通过信息处理获取超额收益。因此,信奉有效市场理论的投资者认为战胜市场是很困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信市场,分散投资,选择指数化的投资组合,以求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水平。因为认识到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开始尝试运用积极投资策略。
再来看这样一个推导过程:传统的投资分析方法依赖于对市场信息的判断一对市场信息的判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这种判断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结果的不确定性。
既然传统分析方法从本源开始就存在不确定性,要减少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就要从本源做起。要达到些目的,可选择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彻底放弃对市场信息进行判断,相信市场,结果就变成被动型分散的指数化投资组合;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获取内幕信息来保证市场信息的准确性,但这种方法为各国法律所不允许;第三种方法就是控制市场信息。控制市场信息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操纵股价,另一种就是积极投资。
积极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 程度不同,对企业的影响就不同,进而对市场信息的控制程度也不会相同。
治理型积极投资对于企业只进行较浅层次的干预,因此对市场信息只能是加以影响,还谈不上控制。激进型积极投资对企业的参与程度较深,由此对市场信息能够进行控制。
还有一些激进的积极投资者觉得仅仅对市场信息进行控制已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为了获得更为有利的市场信息,他们不惜对上市公司进行价值再创造,反映在市场信息上,可以称之为市场信息创造者,这是最为激进的一类积极投资者。
积极投资者干预企业的程度不同,所花费成本不同,所带来的收益也不同。投资者之所以愿意花费更大的成本去干预企业,必定是和更大的收益相联系的。
『肆』 6. 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有哪些
动机除了赚钱还有什么吗
『伍』 投资于股票最初的动机就想有固定收益率,但现在很多股票都没有分红也没有股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在买呢
股票不是固定收益类的品种,是权益类的品种,相对于债券来说,是风险较高的.
固定收益的品种有债券,银行理财品种,银行存款等.
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红取决于公司的业绩增长情况,可分配收益等.这是投资者不可控的.但大部分股票年度或是年中有分红的.
很投资者是为了赚取差价而投资股票,是为了资本利得.这也就是投机行为.
『陆』 人们投资股票和债券的动机有何不同
它们的动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在投资市场获取更大的利益!相对来说投资债券要稳定些,没股票的波动性大,但利益有限!投资股票风险相对较大,但相对的回报也大,有的人投资股票带有一定的投机行为,就是希望在短期内获取高额回报,而有的人却看好长期,比如投资巨头巴菲特!动机都是钱...
『柒』 为什么要弄清投资股市的动机
在准备投资于股票之前,投资者必须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把股票作为投资对象,要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投资动机。在股票交易中,不同的投资动机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投资方式、投资方向、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因此,投资者需要给自己的投资动机定位,从而提高投资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当然,无论什么人投资于股市都是为了赚钱。但同样是赚钱,有人把赚钱当成目的,有人把赚钱当成手段;也有人恨不能每天都有进项。当然,不同的动机在一个人身上也可能同时存在,但必然会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动机。
1.为获得资本增值的动机
资本增值动机是指为了避免因资本闲置而蒙受损失,将资本投入有前途、公司经营收益好,而且有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上市公司。购入这类股票后,作较长时间的持有,然后,通过分红派息、送股配股等方式,分享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益处。如果选择正确,经过若干年后,就可获得丰厚的收益。事实上,大多数投资者都是以获得资本增值的动机投资股票的。以这种投资动机进入股市的人,一般不以投资股市的钱作为日常消费的来源,因而投资心态稳定,对股市的潮起潮落、风云变幻,能泰然处之。持此类动机的投资者,是股市中的稳定力量。当这种投资动机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时,股市的发展也就形成了健康而稳定的状态。
2.投机的动机
投机是指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把握每一次获利的机会,为了实现资本的迅速增值而不惜冒较大风险的投资行为。投机与以资本增值为动机的投资的区别在于:买入股票时不是注重分析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而是注重关注股票的市场表现。只要是还能涨的股票,不管它年终是否亏损,都照买不误;只要是股票价格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下跌,不管今后具有怎样的发展形势,公司多么有前途也毫不犹豫地出售。目前,我们股市中的投机动机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说今天的股票市场还是一个投机动机占主流的市场。然而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投资者是投机者,因为没有了投机的条件,投资也就失去了舞台。但是,过度投机对股市健康发展是不利的,这需要通过市场本身的健全和完善来解决。
3.实现资本的流动性与收益性相结合的动机
有些人把存入银行的钱,取出来买了股票。因为,银行存款流动性很高,可以随时提取,但收益性较差。而在股票投资中,可以实现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股票投资收益大于银行存款,且具有较强的变现性。投资者在用钱的时候,可随时将手中的股票卖出去,第二天就能取到现金。但是,股市是有波动的,当股市处在低谷时,你又急等钱用,那就只能蒙受损失。这时就很难实现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统一了。
4.实现自我价值的动机
实现自我价值是指当一个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和爱情、尊重需要满足之后出现的希望成就其本人所希望成就的事业的需要。在现实的股市中,有一些人确实是怀着这样的动机入市的。他们在股市中买进和卖出股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使自己投入的资本不断地增值,而是通过自己在股市中获得的成功来证明自身的能力和社会价值。这类投资者往往十分在意股市中的操作成败,甚至只愿意炫耀自己的光辉战绩,而避谈败走麦城之事。他们在操作中非常注重市场热点的转换,并关注宏观经济运行的发展态势,注重运用技术分析的手段。他们的投资取向往往对其他投资者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5.寻找精神寄托的动机
有少数人投资股市不以赚钱为主要动机,而是希望通过在股市中的搏杀寻求刺激、寻找乐趣。比如,一些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得不到精神满足的人,就可能持有这类动机。他们往往对股市投入了太多的热情,并亲身经历着中国股市发展的全过程,他们是股市的一支中坚力量,即使在最低迷的时期,也毫不动摇地坚守阵地。
投资动机的形成受投资者的社会环境、经济实力、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有时不能主观地选择某一种投资动机,形成投资动机不确定或者多元化,从而形成复杂混乱的投资理念。
从股市中能够获得哪些收益
投资者能够从股票投资获得的收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企业的股东,即企业资产的最终所有者,从而拥有收益分配权;二是作为经济发展过程的参与者分享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收益;三是利用股价波动的特点高抛低吸,通过买卖差价而获取收益。这三种收益的具体内容及收益的获取方式是:
1.作为企业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收益
所有者收益方式主要是领取由股份公司根据企业的经营利润水平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向股东派送现金红利。企业经过一个阶段的经营活动之后,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披露,并且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研究决定如何分配本阶段企业的经营收益问题。现金红利的水平按每股计算,最高不超过同期每股税后利润的50%。不作红利分配的税后利润转为企业公积金。然而,由于现阶段的上市公司赢利水平普遍不高,所以,每年的红利分配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就目前来说,中国股市中的投资者一般较少把持股等待分配红利作为自己的收益方式。
另一种典型的所有者收益方式就是投资者从上市公司送的红股中获取红股,实现股本的扩张。上市公司从税后利润提取的公积金,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的财产组织原则,最终应该是属于资本所有者。所有者将公积金留在企业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同时还体现所有权的方式,也就是当公积金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企业将其作为红股送给公司的股东。送股的数量与股东的持股成正比。能配送红股的公司都是经营效益好、有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经营前景良好的公司。长期持有此类公司股票能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收益。当然,也有因为市场总体形势向下,或者送红股之前股价炒得过高而导致不能填权的情况。在正常的情况下,股票收益的亏损是暂时的,而增值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在经济增长中分享收益
这类收益要求投资者要以投资的心态来购买股票,即在股市的总体发展趋势确定之后,能够长期持有。这类收益主要来自于股价总体水平的提高。股票市场整体的涨落,主要与宏观经济形势相联系。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十几年来一直保持在8%以上。所以,中国的股市总体上是向上的。投资者只要不是过于集中地持有经营业绩有突出问题的股票,而是分散地选择几个体现经济增长趋势的股票投资组合,获得超过同期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幅度的股票收益率是不成问题的。
3.在股市和个股的价格波动中赚取差价收益
这是一种与风险共存的收益。有人认为,如果投资者完全能够做到低时买进、高时卖出的话,则可获得10倍的赢利,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投资者能够做到在低点上买进、在高点上抛出的话,那么,又有谁会在低点上卖出、在高点上买进呢?况且,我们不可能很清楚地把握每一次波动的区段和时间。这就是股票投资的魅力,它向投资者的心理和认识程度挑战。成功时,投资者除了取得实际的收益外,还可以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总而言之,投资股票是一个收益显著的投资渠道,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捌』 国际贸易国际股票投资的动机有哪些
在不同文化的遥远地方作业,困难度远甚于国内。反之,国内公司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公司向国际投资必须具有一些正面理由。(一)外国公司可能有的竞争优势国外投资所发生的风险及问题,也有它的一些可能报酬。有些工业是以规模经济著称,因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