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股票市场市场化程度

股票市场市场化程度

发布时间: 2021-06-03 00:00:14

A. 我国市场化程度有多高

曾有权威部门的权威人士认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90%以上,理由主要是商品价格已经基本由市场来调节。但综合考察我国的市场经济现状,这种判断似有过于片面、简单之嫌。 所谓市场化程度,可以理解为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我们从1993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起,就强调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来自于体制、惯性、观念等各方面的计划因素仍时时阻碍市场作用发挥。 资金是重要生产要素,市场经济的标志之一就是资金的自由流动。而我国目前还显然不是这样。第一,投资决策权很大程度上不在投资者手里,而在政府手里。本来,市场如何评估,投资效益怎样,这是投资者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应有之义,它也对所有投资风险负责;但我们总担心投资者目光短浅,宁愿由刚出校门的公务员对投资、技术专家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批。越是重要的投资,审批层次越高,程序越严格。有专家呼吁“准则主义”,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拥有投资决策权也是一方面。第二,资金由于来源(出身)不同,待遇也各异。国有(还分中央与地方、重点与非重点等)、集体、个体、外资,在市场准入、税收标准、贷款条件甚至在投资权益保护等等方面都有差别,造成资金要素的市场成本不同,也阻碍了资金正常流动。第三,行政垄断和地区分割人为造成资金的跨行业、跨区域流动堵塞。如电信超高速发展缺乏资金支撑,电信部门借此收取高额初装费,却不允许民间资金甚至其他部门的资金进入。 劳动力当然也是市场经济的决定要素。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力,是能自由支配自己劳动的劳动力,包括劳动者的工作权不受地域限制。但我们的劳动力流动,却在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双重作用下被极大扭曲了。农民进城打工,是“盲流”;外地人到北京工作,身份证、暂住证、打工证、上岗证“四证齐全”也会被收容送回。户籍制度、用工规定、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劳动力流动,也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就是看起来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商品和服务要素,其实也存在严重问题。首先,服务价格形成市场化程度极低。如电信、交通、金融、保险及水、电、气等社会公用服务的经营基本是垄断的,其价格远不能说是市场形成。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公共服务品价格中包含太多的低效率成本和过高的利润率。其次,虽然一般商品的价格基本由市场调节,但一些重要商品,如石油、粮食、住房、汽车及某些生产资料等的价格制定仍主要由政府掌握。即使如家电等日用消费品,不也有管理部门在定“自律价”,有企业联盟在搞“限价”?并且远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不仅表现在行动中,还植根在脑海里。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价格市场形成,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已经跨过了国界,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看看欧盟内部的资金、商品、人员等的自由流动;看看北美自由贸易区;看看发展中的经济体东盟和南锥体集团--我们就可以知道市场经济已经深化到了什么地步。比较一下我们国内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价格形成情况,我们的市场化程度到底有多高就一目了然。 市场不能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关键在于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建立起来。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其前提是竞争主体的平等,可未曾稍歇的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的呼声表明还差得远。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尽管从改革开放开始算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也只能算是刚起步。盲目乐观,过高估计我们的市场化程度,不是唱赞歌,而是设绊索:既然已经基本市场化了,还大肆呼吁市场化改革干什么?从此可以安享截留下来的好处。所以高估与国与民绝对无益;而低估却没坏处,已经市场化了的不会退回来,没有做到的赶紧实实在在去做。

B. 注册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具体如下:

1、注册制对市场影响有四大利好,一大利空。长远来看,注册制将减少为权力寻租买单,减少波动,强化价值投资,这对中小投资者带来的好处要大于其损失。

2、利好:

一、核准制是存在制度缺陷。

当一些人或部门手握“谁可以上市”“谁先上市”的大权时,不可避免会引发权力寻租现象,这些权力可能会被转化为个人利益。最终,谁为这种昂贵的“审批权力”买单?绝不是上市企业,而是中小投资者。这就好比,谁为出租车的牌照,为“份子钱”买单?普通乘客呀。所以,核准制隐藏着对中小投资者的“暗中掠夺”的不合理机制。如果不实施注册制,无法谈投资者保护。

二、注册制可以有助于将资金引流到实体经济,有助于“万众创新”。 在很多人眼中,股市仅仅是让上市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与其他企业无关,与经济无关。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因为审批制及上市难问题,A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市场,股市走牛也只是让壳资源更抢手,更稀缺。如果实施注册制,那就不同了。注册制让风投、创投有了更便捷的退出机制。有了上市预期,A股的高估值将会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进入中小微企业,投资和服务于新经济。这种市场化的资金导流,打通股市和经济的“任督二脉”,显然比任何政府的扶持政策更有效率。

三、让A股由赌场向市场转变,减少毫无意义的壳资源炒作。我们知道,核准制的结果是壳资源稀缺,而不是投资资金稀缺。其结果是,很长时间里,一堆资金围着壳资源乱炒一通,在5000点的时候,创业板平均市盈率达到120倍以上。这其实就是赌场,我想不出这些炒作资金对经济的任何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赌场中,价值投资成为空话,中小投资者大多为输家。

四,增加市场稳定,减少大幅波动。对于上一波股灾,有很多人认为是股灾拖延了注册制施行。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是注册制的拖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股灾。暴跌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短时间内暴涨,因为泡沫。我们知道,在严格的核准制下,企业上市的节奏肯定跟不上杠杆资金入场的节奏。如果注册制早点推,如果股票供应与杠杆资金入场保持更好的市场动态均衡,可能就不会短期暴涨暴跌。

3、另外,除了核准制,T+1及涨跌停板也会助涨助停。笔者认为这都是A股长期大幅波动的根源,务必要引起重视。

4、利空:

因为目前的股票价格是有壳资源溢价的,也就是含有“审批权力”的价值。如果推行注册制,部分股票,特别是中小市值股票的价格会受影响。这个原因完全可以理解。这就好比,手里如果持有出租车牌照的人大多会反对完全市场化且无需牌照的专车。

C. 什么叫做“中国股市现状监管 ”

“无规矩,不成方圆”可谓流传久远,耳熟能详。这句话强调的是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在缺少制度的约束、或是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 一个圆满的结果当然难以达成。但是,这句话的另一方面含义却容易被人忽略:如果制度不能够很好地执行,仍然是成就不了方圆的。换言之,假若制度执行的监督人本身处于弱势地位,这个方圆也就无从谈起。可以说,中国股市的监管目前面临的正是这样一种尴尬。 另外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监督者参与了作弊,这也不能达成方圆。当然,这是一种特例,在此我们不作讨论。(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一、股市十年,监管摸石头过河

中国股市是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这个过程看似短暂,实则经历了相当多的曲折,走了很多的弯路。伴随股市成长的足迹, 监管的道路也并不平坦,甚至有步履蹒跚之感。因为监管部门扮演的是非常特殊的角色,夹在市场和政府之间,难以让两者取得长期的平衡。一方面 ,政府一直试图控制市场, 以达到利用其来为国企改革服务的目的;另一方面, 市场的畸形运作扭曲了资本的功能,给市场监督带来相当大的不便和压力。(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证券法》1999年7月10日正式颁布实施时,距中国股市成立已近十年。在《证券法》出台前,许多的条例、办法也已经公布使用,但是,由于缺少有力的约束,并没能达成很好的效果。同时,由于很多外力的作用,反倒使监督者有时候沦为了旁观者。拿新股上市为例,最初的配额制明显是一种均衡利益的结果。为达成上市的目的,各地方、部门无不使出浑身解数,监管部门的弱势地位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凸显无遗。

这些年来,市场监管确实一直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市场上的造假、 做庄行为那么明目张胆,监管部门不可能不知道,可是却迟迟难以解决,以致越拖越严重, 正表现出监管部门本身的定位也并不特别的明确, 而有法难依本身就是中国现实中纠缠不清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监管恐怕也只有徒叹奈何了。

二、监管之难

前些时候,成思危副委员长出具报告直指监管部门监管不力,致使市场混乱不堪, 其列出的证据确实令看者触目惊心:有企业为达到股票上市的目的,高估资产,虚报盈利;有企业不顾中、小股东的意愿,随意改变募集资金方向; 有企业故意披露虚假信息,使股东出现巨大损失;有企业大股东严密控制,致使上市公司成为其“提款机”等。这些现象确实是困扰市场的巨大问题。但是,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事件发生呢?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单纯指责监管部门的不力似乎于理有之,但是于情不合。

1.股市最初设计是为国企解困,这使得监管的目标本身就出现偏差,监管部门不可避免地从保护国有企业出发,而忽略掉投资者和市场主体。 这是整个市场的政策取向要求,监管要随着政策的指挥棒走。事实上 ,大部分上市公司如果不进行包装, 根本就达不到上市的目的。出现那么多的个案当然也就难以避免, 这也是监管部门的一大无奈。

2.市场中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致使正常的监管程序难以顺利进行。 就拿国有股减持的问题来说,国有股不流通明显是最初方案设计有问题,监管部门对此确实无力处理,因为这涉及到其他政策的问题。但是,如果国有股要是想进入流通领域, 自然就变成了市场问题,监管部门作为规则的制定者,由他们来处理本来是责无旁贷的, 但是,财政部本着保护国家资产的原则拿出自己的方案来,似乎也无可厚非, 这就难免要发生撞车。而这种关乎国家利益、关乎政策的撞车现象, 监管部门当然要退避三舍。

3.地方政府与上市公司往往有着巨大的利益关系。中国的企业文化常常表现为一种地方文化,地方国有企业的大股东就是地方政府,而企业的管理层也由政府委派。这使得地方政府和当地大企业休戚相关。这样,地方政府打着保护地方利益的名号, 打着保护国有资产的旗子,为企业造假、欺瞒小股东做掩护,监管部门纵然看在眼里, 又奈他何呢?

三、司法介入,无奈的选择

市场中各种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 必然会影响到市场的基础。显然,监管部门通过正常的途径已难以处理,司法介入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透过司法的力量,一些市场中劣迹昭彰的违规行为确实无可遁形。 我们看到一些造假公司,市场中的“庄家”纷纷落于马下,显示了司法介入取得了相当重大的成果。

但是,司法介入确实又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司法的力量只在于处理和解决已经浮现出来的问题,它的更大功能表现为对已经构成违规者的强制力和威摄力。 而对于促成这些问题的制度安排、规则处理等,司法却无能为力。也就是说,司法触及不到问题的根本。

对于市场来说,要解决实质的问题,至为关键的就是要找出问题的源头, 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有效的制度和规则,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把它处理在萌芽状态。 一种“ 事前监督”可有效地防止很多问题的发生。而司法介入则是“事后处理”, 这是非常被动的补救性做法,显然,“事后处理”的成本比“事前监督”的成本也明显要大得多。

四、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可以说,史美伦女士到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确实给中国股市的监管带来了新气象。中国的官场上历来充满了盘根错节的关系,这使得监管常处在两难的境地。 而史美伦女士清爽一人,和外界的关系非常单纯,自然可以对很多问题下得了手, 也可以充分发扬她“铁娘子”快刀斩乱麻的功力。

近期监管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打击了市场的违规行为, 这辆大车自然是政府在推动。但是,史美伦女士恐怕也是居功甚大,因为她主管的就是市场的监管工作。我们当然很高兴看到市场逐渐走向健康之途。 但是,我们仍然有所怀疑( 当然,我们并不怀疑史美伦女士的能力)。尽管我们看到很多违规者就象秋风扫落叶般被清理掉,但我们依稀能看到这种重拳的出击仍然只在治标,却见不到治本的功效。就象前面提到的司法介入,史美伦女士目前所扮演的似乎也是一个清道夫的角色。

当然,我们相信她仍会不遗余力地推进监管工作的市场化进程,但是这却不是她个人主观意愿所能决定的,还取决于整个市场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而她则只可以是一个推动者。因此,我们目前还保留一份观望的态度,当然, 我们乐于看到史女士在中国股市中功成名就。因为这样一来,中国股市的发展就可能进入一个新的格局了,我们期待这么一天的到来。

五、市场化之路

监管的市场化显然要依赖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市场化, 而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则要依赖于整个经济的市场化。有人看到,中国股市才经历了十来个年头的成长,就以为股票市场的问题应该是比较容易处理的,以为只要放开就是市场化的道路了。 可他们忽略了中国经济环境这个大背景,不考虑大的环境就遑论证券市场的市场化、 监管的市场化,简直是在掩耳盗铃。

有的人甚至认为,中国股市应该“推倒重来”,持这种言论的人当然是可以满足一种自我的良好感觉,但是这种“至善论”对于市场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且不说市场化本身就是一个宏观的、漫长的综合过程,就“推倒重来”论本身而言,“推倒” 是容易的,大家一拍两散罢了,可是如何“重来”却是个现实的问题, “重来”以什么为标准呢?有这样的标准吗?如果把西方的模式作为标准,这种标准在中国能行得通吗?这些都是不可能得到回答的问题。

显然,这种拍脑袋的言论是不负责任的,很容易对市场产生误导。……哈耶克曾经说过:“对一些特殊的弊端或恶行的愤慨, 往往会使愤慨者对其本身的计划的实现亦可能产生的弊端和不公正视而不见。”持“推倒论”的人, 心目中的参照恐怕就是那西方模式,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这种模式恐怕会让中国经济拉肚子也未可知。

对于监管来说,具有独立的地位显得异常的重要,但是, 在众多力量和矛盾的夹持下,这能做得到吗?

D. 股票发行注册制一般适用于资本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是的,一但中国通过,小盘股的估值会大大下降

E. 市场化程度不高

市场化是指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等基础手段的一种状态,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放松管制,市场化工业产权的私有化的影响,利用价格机能达到供需平衡的一种市场状态。所以市场化程度不高,就意味着该市场受政府宏观调控等介入程度比较大,经济管制比较紧密,没有完全市场化。比如我国较西方市场,地方和区域市场保护,私有化程度低等,都可以看出相对市场化程度不高。希望能够解决你的疑问,望采纳!

F. 什么是市场化程度

1、(二)证券市场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市场所谓市场化程度是指市场对供求力量变化反映的敏感程度.它以遗产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为纳税义务人,设有起征点,一般采取累进税率形式
文献来源

2、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市场化程度,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作用的程度,在这里是用来概括转轨国家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体制转变的进程,其实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经济决策的权力从中央计划部门逐渐转交到分散的经济主体手中的程度
文献来源

3、3从(5)这一角度看,经济市场化就是经济“自由”的程度逐步增加和政府对经济管制程度逐渐弱化的过程,因此市场化程度可定义为:M=1-GQ(Ⅲ)
文献来源

4、市场化程度是指市场机制起作用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机制是以市场的手段来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其核心是价格机制
文献来源

5、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成就市场化是提高市场化程度或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简称,而市场化程度是指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所起基础性作用的大小
文献来源

G. 市场化程度是什么意思啊~

市场化程度就是透过价格机能使得供需平衡.企业市场化是指企业的资源配置按市场规则进行,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和产品的获取、交易都由市场提供和决定。一个普遍共识是企业市场化能为企业带来利润最大化,降低政府配置资源的高昂成本。

H. 市场化程度怎么度量

买卖的自由度和信息的对称与否,

I. 市场化程度高是什么意思通俗易懂的解释下

就是能通过价格表现出来,你的所供应和需求不是以行政单位规定下来的,而是根据市场上物质的多少表现出来的。举个例子吧,今天猪肉11元1斤,明天市场上猪肉少了,也许就是12元1斤了,这就是市场化程度高了。

J. 股票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利与弊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大的变革,取得股权结构上的突破性进展,银行的上市问题也得到顺利解决,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市场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取得娇人的成绩。但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与我们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仍然还有巨大差距,下阶段改革的步伐可能还要加大,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效率可能是下阶段的工作重点,而研究这些改革所带来的市场变化就显得尤为迫切。 随着特大股票的成功发行和上市,市场的规模的限制被成功突破,A股市场将容纳更多的大型股票。股票将不再稀缺,这样会导致质地不好的股票的流动性将向质地好的股票转移,存量股票的流动性向增量优质股票转移,非指数股的流动性向指数股转移。投资型资金向蓝筹转移,投机型资金因为衍生工具的导入也也向蓝筹聚集。由于大型股票的权重较大,大盘股票控制大盘指数的时代已经到来。另外,随着股票数量的增加,壳资源的价值会随之下降,香港市场垃圾股不受到重视的情况有可能会在A股市场发生。 研究股份全流通后市场环境变化和市场主体的行为变化,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实中国证券市场建立时设计分置的股权结构,事实上是对融资者有利的结构,国内市场一直以来能够维持比国外新兴市场要高的价格就是佐证。虽然股改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事实上,到今天全流通的工作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起步,是留守还是逃脱的问题考验着每一个解放了的持股者,以往只是流通股股东艰苦思考的问题,现在摆在了众多刚解放的新富者身上。 培育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将改变市场单边运行模式。以前并没有建立稳定的市场机制,只有单边运行模式,市场的波动相对较大。随着双向交易机制的导入,赢利模式改为双向,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就会发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投资习惯和思维模式。双向交易机制的建立,将加速定价的合理化进程,定价将更加准确。 多层次市场将会加速建立。这一直是国九条的目标之一,在一个成熟市场中,市场层次非常丰富,有主板市场,有创业板市场,有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TCBB)市场和粉单市场(Pink Sheets)等。随着国内多层次市场的逐渐建立,创业板有望建立,三板市场也将扩大和提高效率,股票价格在各个市场的排列会变得非常分明,价格体系的理顺就成为可能,这对绩差股有非常强烈的股价重新定位的要求。 提高市场效率,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将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变化。市场的效率越高,投资者和融资者的利益越趋向平衡,倾向性就越来越不明显。而以前是价格“计划”和节奏“计划”的工作模式,根据市场行情的冷暖来决定发行价格和节奏,是效率不高的根源。有认识上差异的原因,但更主要是维持市场高定价的需要,维护市场高价格与高效率之间的取舍。这在前阶段有其存在的强大生命力,这也是其一直沿用至今的原因。要提高效率,就要由融资者和投资者公平地自愿决定而不是 “计划”。这样,维持市场高定价就要让位给市场定价。而从融资者急切盼望的现状来观察,现在的价格还是比较具有吸引力的,发行的节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在股票市场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投资者容易成功,下阶段市场变化很值得我们思考该如何去应对,前阶段是流通股股东享受了对价,下阶段将是由非流通股股东享受对价的时候了。市场将进入市场化改革时代,阶段性和结构性的机会要远大于整体性的机会,故此,仓位控制才是风险控制最有效的手段。

热点内容
股票交易手续费怎么算百度知道 发布:2025-05-21 14:38:53 浏览:135
期货内外盘差价怎么计算 发布:2025-05-21 14:22:02 浏览:414
新三版退市原股票怎么办 发布:2025-05-21 14:21:00 浏览:411
香港理财金是什么 发布:2025-05-21 14:19:11 浏览:494
下周股市大分化怎么选 发布:2025-05-21 14:19:11 浏览:608
桥水上市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发布:2025-05-21 14:18:30 浏览:630
股市为什么那么早 发布:2025-05-21 14:07:31 浏览:902
如何有效管理股票型基金的投资风险 发布:2025-05-21 13:42:21 浏览:480
新浪财经查询股票历史 发布:2025-05-21 13:18:54 浏览:355
项目如何设立基金 发布:2025-05-21 13:13:12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