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股票股价实时
1. 网约车概念股有哪些
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虽然无法直接投资神州优车、神州租车等直接受益于网约车概念的个股之外,但也可关注其他受益的相关产业。
华融证券分析就指出,从今年年初开始,就有传统车企投资汽车共享服务商或与汽车服务商合作的消息传出。通用汽车5亿美元投资汽车共享服务商Lyft,丰田汽车投资 Uber,大众汽车投资Gett。整车企业与汽车共享服务商可以实现共赢,一方面整车企业可以共享市场收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定向销售推广等多种方式,提升销量。可以着重关注有这方面想法的整车集团,如已与Uber中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广汽集团(601238,股吧)(601238)等。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则表示,出租车行业改革深化带来改革新热点,上海作为改革先行者相关本地股有望受益,建议关注南京出租车龙头企业,转型公共事业大平台的南京中北(000421,股吧)以及上海出租车企业同时受益迪士尼提振的锦江投资(600650,股吧)、大众交通(600611,股吧)等。同时,互联网汽车料将成为汽车产业未来5-10年最大的产业趋势和投资机会,维持“互联网汽车”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2.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日本丰田公司比较
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GM),是一家美国的汽车制造公司。成立于1908年9月16日,自从威廉·杜兰特创建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来,通用汽车在全球生产和销售包括雪佛兰、别克、GMC、凯迪拉克、宝骏、霍顿、欧宝、沃克斯豪尔以及五菱等一系列品牌车型并提供服务。2014年,通用汽车旗下多个品牌全系列车型畅销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电动车、微车、重型全尺寸卡车、紧凑型车及敞篷车。2013年11月2日,通用汽车公司召回近1.9万辆2014款雪佛兰Silverado与GMC Sierra皮卡。2014年12月5日,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在美国召回超过2280辆新款中型皮卡。2015年2月13日,通用宣布召回22508辆2015款新科鲁兹。2016年1月4日,通用汽车与Lyft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2016年2月,通用汽车计划召回约20万辆萨博和土星品牌汽车。 2019年1月3日,通用汽车宣布马可·睿思(Mark Reuss)先生接替丹•阿曼(Dan Ammann)成为公司总裁,该任命立即生效。
丰田汽车公司(ToyotaMotor Corporation),简称丰田(TOYOTA),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日本汽车制造公司,属于三井(Mitsui)财阀。 丰田是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车生产公司,2012年共售973万辆车,2013年度预计生产1010万辆汽车,是第一个达到年产量千万台以上的车厂。而丰田亦是雷克萨斯、斯巴鲁品牌的母公司及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 2019年1月25日,丰田汽车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19年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中排名第30。
3. 美股盘后价会影响第二天开盘价吗
过来人告诉你 不会有影响 但是 美股期货走势会影响第二天开盘价…美股期货又被欧盘ftse影响 然后欧盘又被恒生影响………为什么?因为……
4. 2月汽车出行大事件:车企拯救口罩危机;宁德时代牵手特斯拉
[亿欧导读]?2020年2月,车企转产拯救口罩危机;蔚来官宣落户合肥,项目计划融资超百亿元;宁德时代官宣“牵手”特斯拉;计划融资200亿扩大电池项目产能
宁德时代官宣“牵手”特斯拉;计划融资200亿扩大电池项目产能
2月3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与特斯拉以及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下合称:特斯拉)签订《ProctionPricingAgreement(China)》协议。上述协议中约定,宁德时代将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供货期限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2月28日,宁德时代计划通过私募融资200亿元人民币(约合28.5亿美元),用于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项目建设、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以提升盈利空间。宁德时代在提交给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一份文件中表示,此次融资将帮助公司扩大其在福建、江苏和四川的电池工厂的产能,预计将新增锂电池产能超52GWh,以及一个储能研究项目。
高德地图联合交管部门在上海、重庆等上线“入境登记”功能
2月6日,高德地图联合交管部门在上海、重庆、郑州、苏州上线“入境登记”功能。春节返程用户可通过高德地图在线完成健康信息登记,从而减少返程过程在疫情检查站的停留和等待时间。
Uber2019年财报发布,全年亏损超85亿美元
2月7日,Uber发布了该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Uber营收40.69亿美元,同比增长36.82%,优于分析师预期40.6亿美元;净亏损10.9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24.83%,小于市场此前预期。
在2019年里,Uber营收141.47亿美元,同比增长25.53%;调整后的净收入为128.97亿美元,同比增长25.25%。值得一提的是,Uber全年净亏损更是超过85亿美元。
LyftQ4营收10.171亿美元创新高,亏损持续扩大,股价跌超10%
2月12日,美国打车平台Lyft公布了201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在第四季度,Lyft营收为10.171亿美元,同比增长52%,创下该公司史上单季度营收最高纪录,并超出分析师普遍预期的9.84亿美元;净亏损3.560亿美元,同比增长43%。从2019年全年数据来看,Lyft全年营收36亿美元,同比增长68%,同样创下该公司史上最高纪录,超出市场预期;全年净亏损26亿美元,与2018年净亏损9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近3倍。
网络Apollo获IATF16949认证,加速自动驾驶量产进程
2月24日,Apollo宣布近日已获得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符合性证书,这是汽车行业内最具权威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由国际知名标准认证机构T?VNORD北德颁发。与此同时,Apollo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质量管理中心中国分公司(VDAQMCChina)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作为质量管理委员会中国区(QMAChina)特邀中国企业嘉宾参与行业闭门会议。
驭势科技获新一轮融资,博世再加码中国自动驾驶
2月26日,驭势科技宣布在B轮融资中获得博世战略投资。同期投资的还有深创投(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中金资本、厦门七匹狼节能环保基金和重庆两江服务业基金等VC、PE和地方战略新兴产业基金。驭势科技称,2020年将持续开放融资,为公司发展引入更多支持者。
小马智行获丰田4亿美元投资,估值超30亿美元
2月26日,小马智行(Pony.ai)宣布获得丰田4亿美元投资,以加深和扩大两家公司在出行领域合作,与此同时,双方将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据了解,小马智行新一轮融资总额4.62亿美元,估值略高于30亿美元,总融资额近8亿美元,成为全球最高估值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
瓜子二手车和毛豆新车母公司车好多集团宣布降薪
2月28日,瓜子二手车的母公司车好多集团发布了2020年2月和3月份的降薪方案,集团VP层:M6及以上全序列降薪50%;集团总监层:P9M4、P10M5全序列降薪40%;集团岗位:P序列、M序列降薪30%,补偿假期13天。
编辑:张宇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为什么说滴滴和Uber 正在走向"末日"
近日,Uber股价创下历史新低,这也使得最大投资者软银集团出现账面亏损。软银去年斥资约66亿美元,以每股32.87美元的价格从原始投资者手中收购了逾2亿股股票,同时软银还以720亿美元的估值,再向Uber注资了10.5亿美元,以48.77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45万股新股。而这笔投资就目前来看已经失败。
Uber正在软硬兼施以试图阻止法案通过,Uber已经承诺其愿意给司机每小时最低21美元的工资,以及其它一系列保护措施。除了“给糖”,Uber正在加大政治献金的规模,Uber联合Lyft、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警告立法者,“如果AB5最终被通过,他们每家公司将准备3000万美金支持游说团体,以推翻法案。”但目前来看,加州公众对互联网科技巨头越发反感,加州不断推升的房价,贫富差距的极大扩大,使得Uber此次几乎无法阻止该法案通过。加州工会严厉反击Uber,“我们将通过由工人主导的激烈运动,来阻止这些公司荒谬的政治支出,以确保劳动人民获得基本的工作保护,并有权组织自己的法律联盟。”就目前的投票形势看,Uber在加州已经失败。
由于加州是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如今Uber因司机性质转变而深陷泥淖,我国的滴滴、美团们呢?滴滴近来虽然出了一档“吐槽滴滴”的活动,但这种无法触及内核的自嘲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方面是公众打车难,另一方面是全球司机都面对的缺少保障。不说像加州推出AB5法案,哪怕是Uber给的每位司机21美金每小时的最低工资保障,滴滴也根本做不到。
6. 全球疫情下的优步该何去何从
5月18日,Uber公司继上一轮的裁员计划后,再次裁员3000人,并表示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关闭几十家办公室,以及多个附带项目,包括其孵化器、AI实验室和名为Uber Works的求职服务。
本月初,优步公司的客户服务负责人鲁芬·查韦洛女士,召开了一次视频会议,虽然只有3分钟的时间,但却让3500人瞬间丢掉了饭碗,成为了失业者。在会议中,查韦洛女士告诉员工们说:“没有人想要接到这样的电话,但今天将是您在优步工作的最后一天。”
很委婉,但也相当残酷,一个月内,优步的两轮裁员总数高达6700人,相当于员工总数的2%。更让人心灰意冷的是,Uber发言人还表示,我们有可能在未来继续裁员。
雪上加霜
可以很确切的说,优步的此番裁员,与当前全球严峻的疫情形势不无关系。UBER管理层曾在2020年2月财报发布会的电话会上称:“有望在今年年底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但恐怕他做梦也没想到疫情的全球蔓延,会为之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20日6时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881,619例,累计死亡322,457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并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各国逐渐推进重启,美国放松限制措施后,多个州上周新增病例现最大增幅。截至目前,美国累计确诊1524107例,累计死亡91661例。与前一日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19721例,新增死亡病例1467例。
随着美国多州开始放松为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而在早前实施的限制措施,5个州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在上周达到了疫情以来的最大增幅。尽管在美地区没有严格的限制措施,但足不出户的美国人仍然让网约车业务近乎停滞。
2020年3月,UBER便承认,疫情可能对公司业务构成重大风险。同月,为了减少冠状病毒的传播,UBER暂停在美国和加拿大提供拼车服务。随后,其“难兄难弟”LYFT来福网约车公司也宣布暂停北美地区的多人拼车服务。
根据IBM商业价值研究所今年4月对2.5万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数据显示,其中超过一半的成年受访者都表示,在疫情过后,他们也将减少或完全停用叫车服务。这一调查的数据显示,一些城市4月的出行需求下降了80%。
UBER在美国的订单量也是大幅下降,CEO达拉·科斯罗萨西表示:“订单总量在一些疫情严峻的城市已经遭受了高达70%的损失。”
“我们正在考虑多种可能性,优化公司的每一项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我们希望变得高效,行动迅速,尽可能多地留住我们的优秀人才,并以尊严、支持和尊重对待每一个员工。”这位CEO在备忘录中承认了裁员计划的痛苦:“像这样的日子是残酷的。”
由于疫情对业务影响的不确定性,优步已经撤回了全年业绩目标,并搁置了在明年年底前实现首个经调整后盈利的承诺。
事实上,暂且抛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第一季度,优步已经连续亏损了7个季度,2018年优步亏损79亿美元,2019年净亏85亿美元。疫情的影响对优步来说,真的是雪上加霜。
孙正义的心头刺
持续亏损的优步让投资人孙正义焦虑不已,优步已经从曾经的心头肉成为了孙正义的心头刺。
就在一年前,孙正义放出豪言:今后每隔2到3年,就完成一期新的规模在千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募集。这位62岁的软银集团掌门人给这批基金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愿景基金” ,计划中每一支千亿美元的规模,承载了他对未来科技生活的伟大构想。
今年4月份,愿景基金披露投资业绩巨亏170亿美元时,孙正义不得不承认:未来或许再也没有愿景基金了。
业绩显示,2019财年,软银旗下愿景基金及其他所管理基金的投资收益为1.3万亿日元,2020财年投资收益为-1.8万亿日元,业绩下滑238%。
从愿景基金所投项目的具体行业来看,孙正义将重金押注在交通、物流以及前沿科技相关领域,共33笔投资,总投资额高达439亿美元,占到全部投资额的近60%,然而这些板块也正是导致愿景基金巨亏的最主要原因。
从具体的投资项目盈亏来看,对Uber和WeWork这两家公司的投资损失,占到了全部投资损失的一半有余,其中愿景基金持有的Uber的股权价值已经减少了5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0亿。
一直以来,软银对于优步的发展可以说是“保驾护航”,优步能有如此大的精力和毅力持续不断地开拓新市场,甚至布局未来空中出行,软银的投资功不可没。
几年时间,软银前后向优步投资逾百亿美元,但是自从2019年5月优步IPO后,优步的市值和股价就在不断下跌,让孙正义头疼不已。
优步在IPO首日,股价就下挫5%,而如今优步的股价更是仅为27.99美元,较45美元的上市价相差甚远。孙正义期待的优步股票大涨特涨,没有发生。值得一提的是,高管和创始人们的减持也让孙正义心寒。
2020年5月19日,优步公告披露公司内部人交易情况,公司高管Ceremony Glen、Hazelbaker Jill、Krishnamurthy Nikki于2020年5月16日净卖出2006.00股。
去年年底,Uber优步创始人兼前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在持续、密集的多次减持后,已经将手中的公司股票抛售一空,总共套现超过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从此彻底离去。而另一位创始人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也抛售了大约2000万美元的股票。
孙正义也不得不承认:“我在投资的判断上出了问题,目前正在深刻地反省自己。”
优步的自救
与美国相比,随着中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国内网约车市场呈现快速反弹态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相比去年同期,网约车市场已恢复至6成,且一线和超一线城市恢复较快,网约车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之一。
上述报告还显示,用户规模方面,截至2020年3月,国内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占网民整体的40.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城市暂停了网约车运营服务。在疫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停运,多家网约车平台组织司机为医生病患接送和特殊服务保障提供运力支持。中长期来看,网约车用户规模将恢复性增长。
没有社会环境背书,在美国生长的优步除了裁员断臂求生外,更多的只能依靠自己。
5月12日晚间,彭博报道称优步计划收购美国外卖平台GrubHub,消息传出后两家公司股价直线拉升,优步一度涨超7%,最终收涨约2%。而Grubhub则收涨29%。并且在大盘本周累计跌超2%的情况下,优步的股价仍保持稳定,当周跌幅不足1%。可以看出来资本市场十分看好这次的收购。
5月初,优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35.4亿美元,亏损达到29亿美元(约合206亿元)。出乎意料的是,其外卖平台优步Eats的业务量却在疫情之下实现了逆势增长,营收为8.19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53%。
由于疫情导致传统叫车业务需求暴跌,Uber宣布将推出分别名为Uber Connect和Uber Direct的服务,都将专注于递送物品。曾经的外卖业务Uber Eats,也开始从单纯提供送餐,转向同时向消费者供应超市代购服务。
这些年来国内兴起的外卖配送服务,让国内外的很多企业也是非常眼红的,毕竟付出人力成本就能够拥有更多的用户增长,确实是可以接受。而我们都知道滴滴现如今也是推出了司机跑腿的业务,旨在为签约司机提供更多的额外营收,也能够进一步为滴滴笼络到更多的用户群体,优步目前同样也是在效仿滴滴的这一做法的。
为了给自己赢得更多的自救时间,优步现如今正在和各地的商业以及超市合作开发外送业务。现如今大部分民众都在家,自己隔离食品以及药品和清洁产品,确实是比较稀缺的,在西班牙优步将会为15个城市的居民提供相应的送货服务,而在法国,优步则直接和超市巨头家乐福达成了相应的配送协议,在印度优步也有着多家合作商。
现在国外超市的线上订单是在不断增长过程当中的,优步的这一措施能够解决配送员人力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优步赢得更多的营收,确实是一举两得。
曾经在中国市场溃败后,面对滴滴在全球化市场上的布局和攻势,优步网约车全球龙头老大的地位正在摇摇欲坠,此番疫情是否会成为压垮优步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ALTTT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哪里能看到lyft和如涵的招股书呢
专业分析师的话,推荐直接去官方看美国证监会官网查询;普通股民则推荐看财经媒体或券商的报道。本人就一普通散户,平时刷36氪跟华盛通的资讯频道了解最新财经资讯,华盛通的还会第一时间做分析,更有长图文形式,不用自己解读招股书。
8. lyft都上市了,那么在哪里可以买呢
$Lyft(LYFT)$ 本周五美国独角兽公司Lyft将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发行价将定位于$62-$68之间,按照中间价$65计算,市值将达到$185亿美元。截止2018年底,Lyft收入为$22亿美元(较前年增长103%),净损失为$9亿,占有美国39%的共享车市场。
另一家独角兽Uber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上市,而做为共享车市场老大的Uber,2018收入为$113亿美元(较前年增长43%),净损失$18亿。和Lyft只深耕美国市场不同,Uber在全球都有自己的业务,其中就包括持有滴滴17.5%的股份。
回到今天的问题上,独角兽Lyft上市后,投资者应该买入吗?其实巴菲特对于还未盈利的独角兽公司在很早前就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他说如果一个市值在$500亿美元以的独角兽应该能为股东在未来5年创造至少$50亿的税前利润,也就是5年创造公司市值的10%的。按照这个标准,Lyft在上市后的压力非常大,虽然独角兽在股票市场上向投资者出售得是自己高增长的故事,但任何靠高速增长而赢得市场的公司都存在风险。因为无论怎么增长,Lyft都需要为每一位开车的司机付出成本。截止2018年,平均顾客每次Lyft打车的费用是$13.5,比2016年的$11.75上涨了$1.75。而中间有$9.5是给到司机的,而这个成本从16年至今几乎从未变过。留给投资者思考的问题是Lyft的天花板在哪?Lyft还能从中获得多少利润?
说个我自己在美国用Lyft的感受,Lyft现在争夺市场还是停留在价格竞争上,有点类似中国之前滴滴和快滴之间的竞争。每次打车前对比Uber和Lyft会发现Lyft总能比Uber要便宜点,对于老客户Lyft经常给出10%,甚至50%优惠活动。3月带家人去拉斯维加斯旅游,几乎都是用Lyft。如下图所示,最贵的一次是$15.28的出行,晚上12点到拉斯维加斯机场,订Lyft从机场到酒店,而两地之间的距离大概在16公里左右。
9. 亿欧周点评丨车企驰援武汉疫情超5亿元;特斯拉再盈利
[亿欧导读]?一周汽车出行行业事件汇总:①交通管制会否扩大至全国?国家卫健委:会根据疫情需要不断调整;②特斯拉2019Q4营收73.8亿美元,上海超级工厂暂时关闭;③意欲扩展新能源业务,博格华纳33亿美元收购德尔福……
(制表人/亿欧分析员曾乐)
Lyft宣布业务重组,IPO以来将首次裁员
1月30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平台公司Lyft表示,该公司正在进行业务重组,涉及Lyft市场营销和企业销售部门,这将导致约90人受到裁员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员是Lyft自2019年3月份上市以来的首次裁员。自Lyft上市后,其股票在交易的第二天便跌破发行价,截至目前,该公司的股价与其发行价相比,跌超30%。
周点评:一个残酷的现实正摆在Lyft面前,尽管Lyft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但却处于持续亏损的窘境之中。共享出行的商业模式抛弃了传统出租车公司的重资产,只作为撮合方收取佣金。但在美国,Lyft依旧要为司机支付大量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出租车公司无异。
传Uber和DoorDash曾考虑合并,但谈判最终破裂
2月1日,据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打车服务公司Uber和食品派送初创企业DoorDash曾在去年探讨合并的可能性,但最终没有达成协议。上述知情人士称,当时软银集团敦促Uber与DoorDash讨论潜在的合并交易。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双方的谈判最终以破裂告终,但这两家公司并未排除重启谈判的可能性。
周点评:自2009年成立起,Uber已连续十年亏损。打车是Uber的主营业务,与此同时,“乘客增速放缓”却也成为Uber长期面临的问题,而这也被外界视为Uber财务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Uber实现合并重组也并非没有可能。
投融资
大众卡车部门Traton出价29亿美元收购美国商用车Navistar
1月31日,据路透社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卡车部门Traton表示,已提出以35美元/股,共约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商用车龙头Navistar股份。受此影响,Navistar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大涨50%。Traton方面表示,其报价取决于能否与Navistar达成收购协议。
早在2016年,大众汽车以2.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Navistar最初16.6%的股份。彼时,大众方面便表示,有兴趣收购Navistar的剩余股份。
周点评:大众汽车投资Navistar,显示是大众试图在美国商用车辆市场中巩固自身地位、提升影响力。于Navistar而言,大众的到来扩充了其现金流运营。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不过,大众的投资也有一定风险,数据显示,Navistar如今在美国商务重型汽车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已开始萎缩。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欲转型,470亿元收购威伯科
1月25日消息,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以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5.5亿元)收购威伯科的交易已获得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批准。此前,2019年3月,采埃孚已宣布完成达成该收购案。对威伯科的收购,是采埃孚前任CEO斯特凡·索默一系列激进扩张计划的一部分。
公开资料显示,采埃孚以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为主要业务,在全球有超过120个生产基地、6个研发中心。据悉,采埃孚与威伯科合并后,将成为一家全球性商用车技术集成系统供应商,合并后的销售总额将达到约400亿欧元,有望跻身全球零部件排行榜前三位。
周点评:采埃孚曾表示,计划投资超1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3.4亿元)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业务。完成收购后,采埃孚得以完善整个商用车技术组合,提供解决方案使汽车具备“行动”能力。这样一来,也使得感知、决策和控制形成闭环,从而进一步实现自动驾驶落地。
编辑:杨雅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