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香港股票市值
⑴ 香港是哪年有股市的刚开始有哪几家上市公司
香港股市发展历史
1866年 非正式证券交易市场成立。
1891年 香港经纪协会成立,证券交易市场正式开始。
1914年 香港经纪协会易名为香港经纪商会。
1921年 香港第二间交易所 — 香港股份商会成立。
1947年 两所合并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合力重建二次大战后的香港股市。
60年代银行风潮令不少公司被迫减少向银行借贷,转向股市集资,从此活跃了香港股市。
1969年 远东交易所成立。
70年代 港股於73年创1774.69点新高后74年暴跌至150.11点。同期两间证券交易所成立。
1970年 金银证券交易所成立。
1971年九龙证券交易所
1973年 大市於3月9日创出1774.69点新高后,因假股票及石油危机而大跌至1974年的150.11点。
1976年 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成立,让投资者可透过逾130家交易所参与者买卖期货及期权合约。
80年代 港股经历三次大起大落,分别於81年、87年及89年。同期四间证券交易所合并成为香港联合交易所。
1980年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成立。
1981年 物业市道强劲带动港股见1810.20点的高位,但由高通胀带来的高息潮使香港地产陷入低潮,加上97回归问题使港股大跌至1982年12月的676.3点。
1984年 中英草签了中英协议,物业市道复苏,出口转旺及中国大陆开放,带动香港经济,港股重拾升轨。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九龙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合并,并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同年港股冲破73年及81年高位。
1986年 10月1日港股见3968.7点高位后因美国股灾及香港停市,港股大挫至12月的1973.96点。
1987年至89年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成立。同年年中港股升至3329.05点,其后因突发事故而下挫至2022.15点。
90年代 港股经历两次大起大落,分别於93年及97年。98年港府更因抗衡炒家操控本港金融市场而入市购买逾千亿蓝筹股票,令恒指由6454点反弹。
1990年 港股7月见3559.89点后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而下跌。
1991年 11月后中英达成新机场备忘录,港股因海外资金相继入市而逐步上升至92年8月的9239.67点。
1992年 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投入服务。
1993年 外资大量涌入,恒指急升12599点。
1994年 17间上市公司股份可沽空买卖。同年因美国突然加息,外围债券市场下跌及部份资金撤离香港,令恒指挫40%至接近6900点。
1995年 期权交易市场成立。同年美息见顶及香港公司盈利回升,港股亦回升。
1997年 恒指见16820点新高后,因国际炒家狙击港股汇而急挫五成,港息更一度抽高至300厘。
1998年8月 港府入市干预,买逾千亿蓝筹以抗衡炒家操控港股、汇市及息口,令港股反弹至00年初的18000点。
1999年 创业板股票市场於年底成立。
千禧年 港股升至18000点后回落至现时的12000点水平;创业板指数更跌至7月份的239点新低。
2000年中 香港联合交易与香港期货交易所实行股份化后,与香港中央结算合并成为香港交易所,并於2000年6月27日以介绍形式在联交所上市(上市编号:0388)。同年由於加息、原油价升及科网股泡沫爆破,港股由18000点下跌至14000点水平后於14000点至16000点之间徘徊,创业板则由3月份的逾千点高位下降至年底的300点水平。
2001年 美国经济放缓拖累本港经济,加上 “911事件”发生,令港股由年初的16000点水平持续下跌,最低跌至8894点。
2002年 美经济自谷底大幅反弹,於第一季国内生产总值按季录得6.5%的增长,带动港股一度升至12000点水平。惟其后受美经济增长减慢甚至有机会陷入双衰退的危机,加上美会计丑闻不断,美股道指於7月跌至7533点低位,港股亦回落8772点低位。
2003年首8月 恒指因SARS疫症肆虐本港而跌至8332点低位,其后大陆放宽国内人士到港旅游的限制及推出CEPA等多项利好政策,令恒指大幅反弹至万点以上。
⑵ 请问怎么查港股的总市值
A股总市值是公司的总市值(含各交易所股和非流通股)。H的是流通市值。
⑶ 港股市值是港元还是人民币
港股市值是港元。
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内地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内地的股票有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
香港证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股票市场,并有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之分。截至2000年底,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合计的市值达到48620亿港元,在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中排行第11位,在亚洲地区排行第二。
香港市场的衍生品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股票指数类衍生产品、股票衍生工具、外汇衍生工具产品、利率衍生工具产品、认股权证等五大类。
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几乎都是开放式基金,对于投资者来说,随时可以把资金拿回来,变现性好,对于海外投资者尤其具有吸引力。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划分,香港的债券市场分为港元债券市场和在香港发行及买卖的外币债券市场两大类。其中港元债券市场以外汇基金债券、债券发行计划债券,外币债券市场中以龙债券最具代表性。
依托于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发展最快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交易所的规模迅速扩大,在全球交易所的排名不断提升。
(3)98年香港股票市值扩展阅读:
恒生指数全年跌幅全球第五
2018年,全球多个股票市场先后沦陷,恒生指数也未幸免,全年仅3个月飘红,累计下跌13.61%,跌幅位居全球主要指数第五位,为其2011年之后最大年跌幅。其中国企指数下跌13.53%,与恒生指数跌幅相当;红筹指数下跌5.81%,跑赢恒指。
经过大幅下跌后,恒生指数估值回归较低水平。截至2018年底,恒生指数市盈率为9.6倍,排名位于全球主要指数倒数第一,市净率为1.08倍,排名倒数第二位。
经营良好与行业景气度高助推市值
市值大幅变动的背后往往透露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及产业链的景气度。
FASTRETAIL-DRS(迅销)主要从事服装业务,作为日本零售巨头,该公司旗下的优衣库品牌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销售渠道的推广,收益、溢利双双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下,FASTRETAIL-DRS股价连涨三年,市值随之大幅上升。
恒大健康作为恒大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一直忙于转型投资。入资贾跃亭FF汽车,成为其股价暴涨的核心因素。2018年恒大健康累计上涨233.33%,创下其上市以来最大年涨幅。
类似情况的还有阿里健康,近年来积极布局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链,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并收购优质资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港股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财经-2018年港股市值大比拼:28股增值超百亿
⑷ 香港的股票和大陆的有什么区别
国际上成熟市场的股票都是T+0交易的,当天买当天可以卖,香港是,大陆不是;国际上成熟市场的股票都是没有涨跌停限制的,香港是,大陆不是。
⑸ 求大盘历史每月市盈率(从1990年~1998年)
深市主板 A股 历史
年底 市盈率
1991 26.71
1992 57.52
1993 44.21
1994 10.67
1995 9.8
1996 38.88
1997 42.66
1998 32.31
1999 37.56
2000 58.74
2001 40.76
2002 38.21
2003 37.43
2004 25.44
2005 16.65
2006 32.64
2007 69.47
2008 15.28
2009 46.01
只查到这个年度的 月度没查到
上市公司 股票总市值都在不断的增加 以前的没有意义了 最近10年的就够用了
⑹ 98年全年的版票市值多少
98年版票的参考价如下:
1998-1 虎年 70元
1998-2 岭南庭园 115元
1998-3 邓小平 280元
1998-4 人民警察 160元
1998-5 周恩来 95元
1998-6 九寨沟 80
1998-7 九届人大 33元
1998-8 傣族建筑 82元
1998-9 海南 25元
1998-10 古代书院 100元
1998-11 北大 20元
1998-12 万国邮联 135元
1998-13 神农架 50元
1998-14 重庆 50元
1998-15 何香凝作品 75元
1998-16 锡林郭勒草原 60元
1998-17 镜泊湖 15元
1998-18 三国演义 45元
1998-19 普宁寺 50元
1998-20 罗浮宫 30元
1998-21 贺兰山岩画 75元
1998-22 龙泉窑 100元
1998-23 炎帝陵 100元
1998-24 三大战役 100元
1998-25 刘少奇 90元
1998-26 瘦西湖 55元
1998-27 灵渠 70元
1998-28 三中全会 90元
1998-29 赈灾 20元
(以上价格为2008年6月底上海卢工邮市综合报价)
⑺ 98年香港金融危机时什么最好卖
香港最好卖的就是头脑与智慧。一个国家如果重视人才,那什么最值钱?当然是脑力了
98香港股票大跌,恒指大跌,所以做空香港股票,以及恒指能大赚一笔,而且香港盛行麻疹,也就是杠杆比例,所以利润会增倍。复制去Google翻译翻译结果
⑻ 1998年索罗福是怎样冲击港股的
2018年1月,印尼盾再次受到攻击而下滑,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浪潮袭来。港元又一次受到攻击。据香港金管局事后调查,国际炒家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多方组织,借入港元。
他们一方面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债券融资,另一方面将手中的美元债权转换为港元债权,神不知鬼不觉地备足了“弹药”。
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9000点附近不断购买看跌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手中累积起大量淡仓,布好了“地雷阵”。
炒家的如意算盘是:首先抛出港元佯攻港币汇率,逼金管局使出“挟息”的惯用招数,拖垮股市,造成恒生指数暴跌,把市场逼向他们预先布好的“地雷阵”里,然后“引爆”期指淡仓,利用期指巨大的杠杆效应,赚个钵满盆溢。
6月,炒家再次试探性冲击港元,金管局此时已经觉察到有操控市场的情况,但也并未行动。这使得大小投机商们更加胆大妄为,公然将香港称为他们的“自动提款机”。
8月,数字显示,香港第二季出现5%的经济负增长,失业率上升至4.8%。3日,香港汇丰银行宣布上半年业绩出现大幅倒退,与同期相较,竟然减少四成;汇丰银行的母公司汇丰控股的盈利也下跌了16%,这是汇控成立9年来的首次盈利倒退,消息一出,股价急挫5.29%,整体拖累大市,恒指跌穿7700点关口。
对冲基金认为时机已到,首先派出“先头部队”,开始大量抛售港元。
金管局看准了财政库房需要提取港元的时机,沽售美元换取港元,让银行体系结算余额没有下降,并没有出现炒家盼望的“高息”。
然而,炒家亦是有备而来,他们一计不成,又施一计,大肆散播人民币贬值及港元脱钩的谣言。再加上香港经济持续下调,美国股市大跌的种种不利因素,虽然没有出现高息,但香港股市还是一路下滑。
6日,港股下挫212点,恒指报收7254点;10日,恒指跌破7000点心理大关,一时间抛盘如潮。这当中可能既有故意砸盘的炒家,又有见势不妙、风紧扯乎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11日,港股继续下破6800点;13日,破位6500低点。
14日时至中午,市场上开始传出港府携外汇基金入市的风声。当日,恒指大涨564点,终盘收复7000点大关,报收7224点,升幅8%,创下6年来单日升幅之最。
港府所用的中银、和升等4大经纪行力托重磅蓝筹股香港电讯,当日恒指报收7210点。自此,攻坚战、阵地战、游击战、集团军作战,甚至心理战轮番登场。
8月21日,港府入市第5天。对冲基金对此前连日失利极为不甘,决定反扑,当日期货市场出现了令人咋舌的一幕。
下午临近收市,对冲基金的出市代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了大约3000张期指沽盘合约。
27日3时45分之后,炒家在数分钟内风速卖出4千万股,狂砸香港电讯,攻势汹汹。有“御猫”见势不妙,急忙将买盘收起,守方一下乱了阵脚,被攻方冲散。“御猫”被迫退守,最终以15.45元收市。这最后的15分钟内,成交额高达每分钟5.5亿元!
还是在这一天,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驻港基金经理斯坦利·德拉肯米勒公然叫阵。
就在港府全力托市的同时,对冲基金在俄罗斯市场上投资失败,被迫回撤,也就没再攻击香港。
(8)98年香港股票市值扩展阅读:
这次金融危机中,在国际投机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各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制,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货币竞相贬值,给中国香港的港币和股市带来很大压力。
1997年10月,国际投机资本开始狙击香港金融市场,香港股市在初期以大跌收场,之后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开始救市,在外汇市场保持现行汇率制度不变,股票市场信心大增,恒生指数重上一万点,基本维持住金融稳定。
1998年,国际投机资本再次狙击香港金融市场,香港特区政府再次动用大量外汇储备救市,将汇率稳定住,打赢了香港金融保卫战。
可以说,在这次危机中,除了中国大陆和香港外,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中国政府的审时度势,在危机发生前后实行的各种政策措施,保证了中国金融和经济的稳定运行,这也客观上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⑼ 香港九几年有一次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於1997年7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
印尼,南韩,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日本则仍是处在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1998年8月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开始炒卖港元,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前者会使利率急升,导致股市下跌,从而在期货市场获利;同时一旦港元下跌,他们也可以同时在外汇市场获利,可谓一石二鸟。港府於是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并动用外汇储备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结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货结算日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严重,加上在俄国和马来西亚同时受挫,最终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一旦股市下挫联系汇率将有可能崩溃。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
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香港恒生指数在主权移交时期波动颇大。1996年中,恒生指数约为1万点;到1997年8月7日达至1万6820.3点,创下历史性新高。投机者认为大量热钱会从中国大陆流入香港市场,以造成香港主权移交到中国时期市况繁华的景象。中资企业股以及和中国相关的股票均大幅攀升.
不过与此同时,外围对冲基金也注意到了香港股市的情况。1997年7月,泰国政府决定让泰铢价值自由浮动,引发成亚洲金融风暴。其后,新台币、韩圆、印尼盾均大幅贬值。亚洲大部分股市都受到袭击,然而香港的投资者却不认为香港市场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外围对冲基金看中港元联系汇率的弱点,将香港定为下一个目标。1997年10月,对冲基金突然大量移走香港大量资金,让银行同业拆息大幅飙升。股票市场对利息波动十分敏感,恒生指数从10月20日报1万3473点,下挫到10月23日的1万零426点,一周内共下跌2413点。1997年10月23日最低曾一度报9766点,被视为黑色星期五.
1998年8月13日,恒生指数下挫到6544点,一年间下跌了62%。为了挽救香港股市,香港政府决定从外汇基金注入1200亿元,购入蓝筹股以刺激恒生指数上升。政府这次行动让恒生指数在约两周内回复到8000点水准,翌年再稳步上升。历年恒生指数走势.
科技股泡沫
1999年中期,香港股市再次经历了波动。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将其企业电讯盈科通过借壳上市。当时,电讯业、网际网路企业等科技类股价都在攀升中。旧式企业和新式企业流行合并,如AOL与华纳的合并。这股科网股热潮也在香港登陆。例如,盈科数位动力(当时股份代号:1186)股价就从数毛钱港币,攀升到2000年2月14日宣布与香港电讯合并时的28.50历史性高峰.
不过,科网股泡沫在2000年初爆破,合并后的电讯盈科翌年急挫98%。电讯盈科成为巨额负资产,数年间负债港币800亿元。电讯盈科后来不得不出售旗下核心业务来舒缓财政困难,如手提电话服务CSL就由澳洲电讯公司Telstra承购.
⑽ 香港挺过98年的金融风暴是否有中国的功劳呢
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开始炒卖港元,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前者会使利率急升,导致股市下跌,从而在期货市场获利;同时一旦港元下跌,他们也可以同时在外汇市场获利,可谓一石二鸟。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并动用外汇储备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结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货结算日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严重。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一旦股市下挫联系汇率将有可能崩溃。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其中香港很大一部分的资金都来自大陆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