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分形和混沌的特征
㈠ 混沌理论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劳仑次]]提出混沌理论(Chaos),非线性系统具有的多样性和多尺度性。混沌理论解释了决定系统可能产生[[随机]]结果。理论的最大的贡献是用简单的模型获得明确的非周期结果。在气象、航空及航天等领域的研究里有重大的作用。 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世界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 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 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争, 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混沌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非混沌系统快。 布莱德福所发明之定律为书目计量学三大定律,布莱德福以应用地球物理学为例: 每区的期刊数之比9:59:258 视为10:50:250 等於1:5:25 所以,推论出其公式为「y=x1+x2+x3...+xn+E」。E 即 error 混沌不明的变因,如同杂讯是无法解释的。
“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和时间的幻想;量子力学则消除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梦;而混沌则消除了拉普拉斯 混沌理论
关于决定论式可预测的幻想。” 首先一点就是未来无法确定。如果你某一天确定了,那是你撞上了。 第二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相似的秩序来实现的。看见云彩,知道他是云彩,看见一座山,就知道是一座山,凭什么?就是自我相似。这是混沌理论两个基本的概念。 混沌理论还有一个是发展人格,他有三个原则,1、能量永远会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径 2、始终存在着通常不可见的根本结构,这个结构决定阻力最小的途径。 3、这种始终存在而通常不可见的根本结构,不仅可以被发现,而且可以被改变。
混沌的发现揭示了我们对规律与由此产生的行为之间——即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性的错误认识。我们过去认 为,确定性的原因必定产生规则的结果,但现在我们知道了,它们 可以产生易被误解为随机性的极不规则的结果。我们过去认为,简单的原因必定产生简单的结果(这意昧着复杂的结果必然有复杂的原因),但现在我们知道了,简单的原因可以产生复杂的结果。我们认识到,知道这些规律不等于能够预言未来的行为。 这一思想已被一群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其中包括威廉·迪托 (William Ditto)、艾伦·加芬科(Alan Garfinkel)和吉姆·约克 (Jim Yorke),变成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实用技术,他们称之为混沌控制。实质上,这一思想就是使蝴蝶效应为你所用。初始条件的小变化产生随后行为的大变化,这可以是一个优点;你必须做的一切,是确保得到你想要的大变化。对混沌动力学如何运作的认识,使我们有可能设计出能完全实现这一要求的控制方案。这个方法已取得若干成功。混沌控制的最早成就之一,是仅用卫星上遗留的 极少量肼使一颗“死”卫星改变轨道,而与一颗小行星相碰撞。美国 国家航空与航天管理局操纵这颗卫星围绕月球旋转5圈,每一圈 用射出的少许肼将卫星轻推一下,最后实现碰撞。 混沌理论的特征在证券市场中也存在。周K线图看上去与日K线图、小时K线图、5分钟K线图的形状十分相似,这就是证券市场价格的分形特征,我们可以应用5分钟K线图或者小时K线图来推断日K线图或周K线图的形状,为投资决策服务。
㈡ 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有什么不同
混沌:已知条件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结果出现巨大差异(比如用相似的力气抛硬币,结果很可能不同;但也有很多情况并非混沌,我们平时的测量就有固定精度,放置尺子的微小差异造成的影响很小)【混沌是一种现象】
分形:一个简单的方程可以描述一个复杂图像(简单规律可导致复杂结果)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由简单导致复杂,但前者中是“微小变化”造成的后果,而分形不讲微小变化而是强调生成条件简单,事实上分形图案的方程并非混沌,改动参数导致的图像变化很规律。分形很大程度上不混沌。
㈢ 迭代、分形和混沌
地球物理场能量很小,除天然地震震源物理研究外,场正演问题都归结为线性偏微分方程。但是,反问题都是非线性的。
5.1.1 牛顿迭代与分形
非线性迭代的最基本方法是牛顿迭代法。也就是说,将函数展成台劳级数,略去高次项,从一次项中提出修改增量和Jacobian矩阵,构成线性方程组。牛顿迭代法收敛很快,但是收敛取决于初始猜测。
1988年,Petigen与Saupe的论文集中发表了一个有趣的试验结果,他考虑以下简单的非线性方程
z3-1=0 (5.1.1)
此方程的一个实根为z=1,两个复根为
z=exp(± 2πi/3) (5.1.2)
用牛顿迭代格式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教程
来逼近,得到的是实根还是哪一个复根?
当然,初值z0可以是复平面z=x+iy中的任一点。可以猜测,z0在复平面上可以分为若干个区域,z0在某个区域用式(5.1.3)作迭代后收敛,在另外的区域收敛于复根。习惯于线性思维的人会认为这些区域是有清晰边界分开的几块,如z0等于1的邻域牛顿迭代将收敛于实根z=1,它的面积大约占z平面的1/3左右,而其他区域收敛于复根。事实并非如此,初值z0的收敛域是分形的,如图5.1所示。从图5.1 可见,黑色区域的面积的确是选初值区域(-2≤x≤2,-2≤y≤2)的1/3,但它的边界是分形的,即含有所有的尺度,彼此自相似。为什么像式(5.1.1)那么简单的迭代格式会导致这么复杂的分形图像?为什么初值在这种边界上的微小变化会使迭代收敛到完全不同的根?
图5.1 实虚轴在(-2,2)范围内的复平面z黑色区域经牛顿迭代后收敛于实根z=1初值区,白色为收敛于复根的区域
问题归结为方程(5.1.1)的非线性,而非线性是系统走向混沌的必要条件。对于非线性系统,初值的微小变化会使系统状态在几个“吸引子”之间回弹,其几何表现就是分形。
5.1.2 分形地球模型
本书把地球参数看成是实函数集,即Hilbert空间的元,这是确定性模型。确定性模型隐含着地球物质有序分布的假定,而随机模型隐含着地球物质随机分布的假定。我们现在进一步假定地球物质分布是自相似或自仿射的,具有多尺度的层次结构,这就导致地球的分形模型。
从分形的观点描述地球的根据是:地球是无标度的复杂对象,其尺度可由几毫米的微裂缝到上万公里的地球直径,而不同尺度之间的现象具有相似性。
人有特征尺度,即人的身高,在1.6 m或5 ft左右。因此,人造的东西也有特征尺度,如火车的高度在2m上下,轮船和高楼平均为几十米,这种特征尺度称为标度。
自然现象一般具有多尺度的特征,没有特征尺度。分形几何学把不同尺度的现象用标度律联系起来
p(λt)=λαp(t),0 < α < 1 (5.1.4)
式中p(t)为某种层次的尺度,p(λt)为它放大λ倍之后的尺度,α为标度指数。而
D0=2-α (5.1.5)
等于Mandelbrot分维数。
维数指的是几何对象中的一个点所置的独立坐标的个数,如地球表面的一个点用经纬度表示,它的维数是2。在分形几何学中,维数可以为分数,分数的维数称为分维数。
对二维情况,一个正方形每边都放大3倍(尺度放大),则变为9个原正方形,有
2=l n9/l n3
对整数维为d的几何对象,每个方向都放大L倍,结果得到N个原来的对象,有
d=lnN/lnL
每个方向放大L倍等效于此方向测量尺度(或度量的单位)缩小为原来的ε=1/L倍。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用很小的度量单位ε研究对象的尺度变化时,可定义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教程
这就是Mandelbrot分形维。
1992年Korvin编了一本名为《地学中的分形模型》的书,书中列举了与地球科学有关的许多分形模型。其中谈到,1984年美国地调所出动数十辆消防车对内华达岩石出露区进行冲洗,然后对其裂隙作详细填图,得出该区裂隙系统的平均分维数为1.744。用大尺度的区域断裂构造图计算此区断裂系统的分维数为1.773,证实了不同层次的地球断裂系统之间具有自相似性。陈颙与特科特等人的专著对此也有精彩的描述。
关于分形几何学与其他分维数(如相关维D2、信息维D1等)的讨论详见有关专著。以下只介绍对时间序列计算分形维D0的方法。传统的介绍D0分维数的方法多用时间系列的功率谱计算。由于地球物理资料的功率谱在高频段含有大量噪音,这种计算方法几乎不能用。我们只研究以下算法,在反射地震资料处理上取得良好效果。
对平面曲线,其总长度为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教程
式中:ε为度量单位(尺子);N为量得的尺数;f为尺子量完后的剩余长度(f<ε);D0为Mandelbrot分形维数。将式(5.1.7)两边取对数,有
ln(N+f/ε)=-D0lny+lnL (5.1.8)
设时间序列为 {s1,s2,…,sm},取样率为Δt,则用ε1=Δt为尺子量出它对应的曲线长度为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教程
再令ε2=2Δt为尺子量出,有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教程
取ε3=4Δt,有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教程
将式(5.1.9)至(5.1.11)代入式(5.1.8)有方程
ln(Nj+fj/εj)=-D0lnεj+lnL,j=1,2,3 (5.1.12)
用最小二乘法易求出方程组(5.1.12)中的两个未知数D0和L。当然,还可取ε4=8Δt等,以提高求分形维D0的准确度。下节还要提到,反演迭代输出序列的分形维是指示迭代状态的一种有用参数。
5.1.3 非线性迭代与混沌
设xn为第n步的迭代输出,xn+1为下一步的迭代输出,二次方程
xn+1=rxn(1-xn) (5.1.13)
虽然很简单,但迭代过程(演化)却是很复杂的。这个方程称为May生态方程。将xn+1及xn视为若干年后池塘中大鱼的产量,由于xn越大繁殖就越多,所以xn+1与它成正比;又因大鱼越多吃的小鱼也越多,xn+1又与(1-xn)成正比。这就是生态方程的含义,系数r与饲料总量有关。
将xn及xn+1视为若干年后你的一笔银行存款的总值,当年存款xn越多次年本利就越多,所以xn+1与xn成比例。但是,存款越多银行利率下降越多,xn+1又与(1-xn)成比例。系数r为控制参数,与银行存款总量有关。可见,生态方程反映许多自然与人文发展的规律。
将(5.1.13)式中的xn+1视为常数,则它是一个关于xn的二次方程,有两个根。这意味着演化问题存在两种选择(线性问题只有一种选择)。xn有两种选择将造成迭代输出不稳定,在两种选择中跳来跳去。例如,池塘鱼的产量和水果产量常出现大年与小年的区别,这种演化成为二齿分叉(Pitchfork bifurcation)。
分叉取决于控制参数r,二齿分叉可能不断进行下去,即由两叉变四叉,四叉变八叉。具体地说,随r从很小变到r=r1=1.0时,开始第一次分叉。当r=r2=3时,再次分四叉等等。此后,迭代变得非常不稳定,并很快变得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即混沌)。
图5.2示出二次映射的迭代输出随控制系数的分叉过程,以及相应的Lyapunov指数。由图可见,二次映射迭代随外部控制参数r的增大导致有规律的分叉,直至走向混沌。
图5.2 二次映射(式(5.1.13))的迭代输出xn随r的变化,黑色区表示混沌区(a),以及Lyapunov指数的变化(b)
在非线性动力学中,混沌指的是非线性系统演化的一种不确定和无规则状态。分叉、间歇、突变(如相变)都是典型的不规则状态。在地球科学中,火山爆发是典型的间歇,地震发生是能量的突然释放,其形成的断裂裂隙具有分形结构。
混沌发生的必要条件是系统为非线性。多层次的复杂非线性系统(如人类社会)由于其自组织的困难,较易演化为混沌运动(如战争)。开放的耗散(Dissipative)系统由于固有的非线性性质,也经常出现混沌。但是,非线性只是混沌运动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混沌运动的特征如下。
(1)不可预测性,指初始条件有微小的差别将导致最终结果迥然不同。设迭代映射方程为xn+1=f(xn),例如当f为二次函数时,它变成(5.1.13)的May生态方程。f在一般情况下指任何导致混沌结果的函数。如果初始条件x0带有微小的误差ε0,经过N次迭代后其误差被指数放大,记fN(x0+ε)为带误差的迭代输出,有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教程
因此定义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教程
为Lyapunov指数。还可将式(5.1.15)写为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教程
可见Lyapunov指数表示经N次迭代后系统演化轨道加速偏离的指数。设|ΔI|为经过一次迭代后系统信息的平均损失,有
λ(x0)=ln2|ΔI| (5.1.17)
说明λ与|ΔI|成正比。根据Shannon信息论,系统信息量等于该系统作完备描述编码所需的最小bit数目。当λ>0时,每次迭代的信息损失都大于零,系统的熵不断增大以导致混沌的发生。图5.2(b)示出了二次迭代的λ随r的变化并将它与系统的分叉和混沌作对比。由图可见,λ<0时对应的系统稳定,在λ=0的点系统发生分叉,而λ>0的点对应混沌。因此,Lyapunov是指示状态的重要标量参数。
(2)整体行为的有规律性。虽然系统在未来的具体状态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但是“表面上看起来疯狂杂乱,其实自有规矩”(莎士比亚)。所有系统演化的轨迹形成的相空间的图形中,存在若干个吸引轨迹的若干个很小的空间(成为吸引子),使轨迹不断收缩到其中,或者突跳到另一个吸引子附近。这种现象表示整体行为仍具有整体性。
整体行为的规律性还表现在不同层次的运动的相似性(分形)上。Feigenbaum证明,无论是哪种形如xn+1=f(xn)的混沌运动,其转化为混沌的尺度特征都由两个普适常数控制,更说明混沌理论具有整体规律性。
形式周期性,混沌状态的发生有时会重复出现,但这种重复是不确定的。例如,大地震的发生时多时少,既包括高频度的重复出现,又没有准确的周期。
非线性科学研究的全面展开,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19世纪建立了线性科学的理论框架,它在20世纪发展为完整的体系。但是非线性科学理论框架的建立,将是21世纪的事。对正问题的研究尚且如此,对非线性问题的研究更加零星。接下来介绍根据混沌理论进行非线性反演的一些实例。
㈣ 混沌和分形到底有什么用
一)混沌
学习了牛顿力学后,往往会得到这样一种印象,或产生这样一种信念:物体受力已知的情况下,给定了初始条件,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包括各时刻的位置和速度)。就完全定了,并且可预测了。这种认识被称作决定论的可预测性。验证这种认识的最简单例子是抛体运动。物体受的重力是已知的,一旦初始条件(抛出点的位置和抛出时速度)给定了,物体此后任何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也就决定了。物体在弹力作用下的运动也是这样,已知的力和初始条件决定了物体的运动。这两个例子中都可以写出严格的数学运动学方程,即解析解,从而使运动完全可以预测。
二)分形
分形论的创立,就象许多其它伟大学科的创立一样,经过重多先辈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暨量的积累之后.再经一个"站在巨人肩上"的划时代人物创造性思维的革命化运作,使该学科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的变革和飞跃--科学革命的分形元.分形论的创始者: IBM公司的研究员暨哈佛大学的曼德勃罗特(Mandelbrot)教授就是这样.。1973年,曼德勃罗(B.B.Mandelbrot)在法兰西学院讲课时,首次提出了分维和分形几何的设想。分形(Fractal)一词,是曼德勃罗创造出来的,其愿意具有不规则、支离破碎等意义,分形几何学是一门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由于不规则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分形几何又称为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分形几何建立以后,很快就引起了许多学科的关注,这是由于它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用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㈤ 什么是股票分形理论
分形理论是用来分析股票走势数据的,分形方法是一个可以处理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数据处理工具,而股票就是其中应用之一。
分形方法具有分析、预测非线性时间序列的作用,是通过分析时间序列中时间点数据的复杂程度来讨论数据非线性特性的,当下比较前沿。
㈥ 股票市场中的分形市场是什么,什么是分形市场
分形市场假说(Fractal Market Hypothesis,FMH )作为现代金融理论基石的有效市场假说(EMH)越来越多地被实践证明不符合现实,而建立在非线性动力系统之上的分形市场假说,利用流动性和投资起点很好地解释了有效市场假说无法解释的各种市场现象。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有效市场假说只是分形市场假说的一种特殊情况,有效市场只是在某个特定时段才可能出现。但由于分形市场假说在数学建模上的困难,有效市场假说仍具有现实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l)市场由众多的投资者组成,这些投资者处于不同的投资水平(时间尺度的差异),投
资者的投资水平对其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想像,一个日交易者的投资行为会明显不同于养老基金的投资行为:前者会频繁地做出买或卖的投资决策,而后者则会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2)信息对处于不同投资水平上的投资者所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日交易者的主要投资行为是频繁的交易,因此,他们会格外关注技术分析信息,基本分析信息少有价值。而市场中大多数的基本分析者处于长期投资水平上,他们通常认为市场在技术分析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趋势并不能用于长期投资决策,只有对证券进行价值评估才可获得长期真实的投资收益。在FMH的框架中,由于信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者自己的投资水平,因此,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是适用的。
(3)市场的稳定(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在于市场流动性的保持、而只有当市场是由处于不同投资水平上的众多投资者组成时,流动性才能够得以实现。投资水平的多样化使得投资者对信息流动有不同的评价,并且可以在某一投资水平投资者不看好市场的时候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是保证市场稳定的关键。
(4)价格不仅反映了市场中投资者基于技术分析所做的短期交易,而且反映了基于基本分析对市场所做的长期估价;一般而言,短期的价格变化比长期交易更具易变性。市场发展的内在趋势反映了投资者期望收益的变化,并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而短期交易则可能是投资者从众行为的结果。因此,市场的短期趋势与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之间并无内在一致性。
(5)如果证券市场与整体经济循环无关,则市场本身并无长期趋势可言,交易、流动性和短期信息将在市场中起决定作用。如果市场与经济长期增长有关,则随着经济周期循环的确定,风险将逐步的降低、市场交易活动比经济循环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资本市场存在分形统计结构,这一结构建立于长期经济循环的基础之上。同时,作为交易市场,市场流通也仅仅具有分形的统计结构。
㈦ 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有什么不同
总结一下,无论是从混沌的初值敏感性和分形的无规则性现象的发现,还是到混沌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和分形中的固有分形维数规律的研究,它们都是站在整体论角度
㈧ 形理论 什么是混沌分形理论
分形理论是用来分析股票走势数据的,分形方法是一个可以处理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数据处理工具,而股票就是其中应用之一。
分形方法具有分析、预测非线性时间序列的作用,是通过分析时间序列中时间点数据的复杂程度来讨论数据非线性特性的,当下比较前沿。
㈨ 什么 是分形和混沌,他们的基本特征
分形的诞生:
分形的创立也是基于一个巧合,颇似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意外收获。分形的创立者曼得勃罗特原先是为了解决电话电路的噪声等实际问题,结果却发现了几何学的一个新领域。海岸线具有自相似性,曼得勃罗特’就是在研究海岸线时创立了分形几何学。几何对象的一个局部放大后与其整体相似,这种性质就叫做自相似性。部分以某种形式与整体相似的形状就叫做分形。
分形几何主要研究吸引子在空间上的结构,它和混沌有共同的数学祖先—动力系统。如果把非线性动力系统看成是一个不稳定的发散过程,那么由迭代法生成分形吸引子正好是一个稳定的收敛过程。有的混沌学家说,混沌是时间上的分形,而分形是时间上的混沌。
分形具有五个基本特征或性质:⑴形态的不规则性;⑵结构的精细性;⑶局部与整体的自相似性;⑷维数的非整数性;⑸生成的迭代性。
㈩ 分形数学,混沌理论和全息理论有什么不同
纯个人见解
我印象中分形是混沌的一个部分,它主要描述复杂性多样性
全息理论可以理解是一种空间思维,是从部分到整体、从单一到系统,从单维到多维的理念,现在学校都流行一种“全息阅读”
混沌学对联系、动态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关注变化
这只是个人的粗浅理解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