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股票市场采用
❶ 目前中国A股市场采取的是T+1还是T+0
目前中国深沪股市股票交易实行的是T+1交易制度,只有“股指期货”实行的是T+0交易制度。
❷ 中国股票市场有哪些
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 分别创建于90年和91年 场外的交易市场一般的大城市也有 主要交易未上市公司的股票
❸ 中国股票市场的近期状况
随着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规模的落定,全球新兴经济体又将迎来6000亿美元资金的进攻。如何加强对热钱的管理,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可以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应对热钱流入。他说,如果有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入,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将其放在一个池子里,而不会任其泛滥到整个实体经济中去。等到热钱需要撤退时,再将它从池子里放出去。通过这种操作,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首先是经过最近几年新股的高速发行,尤其是一批蓝筹公司的发行上市,目前中国股市的规模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家数1997家,总市值27万亿元。股市规模的扩大,这也意味着资金吞吐量的扩大,目前中国股市完全有能力接纳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 其次,股市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快新股发行的方式来接纳热钱,将热钱拿来为我所用,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一直以来,中国股市都被舆论称为是"圈钱市",融资功能是中国股市最善长的功能,今年前三季度共有404家公司发行A股股票或债券,合计筹资6632亿元。中国股市缺什么也不缺少在股市门口排队等待发股上市的公司,面对热钱的流入,中国股市完全可以加大新股发行力度,来减少热钱对市场的冲击。而且,让更多的公司发股上市也解决了一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为支持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作出进一步贡献。 此外,热钱进入股市后,管理层完全可以通过国有股的减持来将热钱对股市的冲击降低到最低程度。2005年中国股市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原本不上市流通的原非流通股多已转换成了可流通股。不过,出于维护股市稳定的需要,绝大多数的国有股并没有上市流通,而仍然是持有在大股东的手上。目前A股的总市值超过27万亿元,但真正流通的股票市值只有1/3左右。如中石油于11月8日解禁,解禁市值达到1.9万亿元,但这1.9万亿元市值的股票仍然都持有在大股东中石油集团的手上,并未上市流通。因此,一旦热钱流进股市,国资委完全可以有序地安排国有股减持,从而有效地抵减热钱对股市的冲击。
❹ 中国股票市场是否有效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1 、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
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 2004 - 2007 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 5 - 10 倍。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 2003 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 2007 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 6124.04 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 1664.93 点。至 2008 年 12 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 2000 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 、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
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 2005 年我国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 206.5 亿美元,为沪深两市 2003 年、 2004 年首发募资总额 800 多亿元人民币的约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 2008 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
3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
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 ST 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 60 - 100 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
4 、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
虽然 2007 年我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但也未能解决股市总体回报率较低的趋势。 2008 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财富较大幅度缩水。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固然鼓励了居民积极参与股市的发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
❺ 中国股票市场现在怎么样
以后就好久?短期是有些老火的,如果你说的以后是很长的时间 大跌后肯定是有投资机会的,股票市场肯定是有前途的,关键是自己要把握好入场点。
❻ 请问,中国股票市场现在有几个板块,分别是哪些,谢谢
一个板块就是一个行业
为了便于汇总各国的统计资料并进行相互比较,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所统计局曾制定了一个《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建议各国采用。把国民经济分为10类:
1、农业、畜牧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采矿业及土、石采掘业
3、制造业
4、电、煤气和水
5、建筑业
6、批发和零售业、饮食和旅馆业
7、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
8、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工商服务业
9、政府、社会和个人服务业
10、其他。
我国的分类基本还是三个大产业大类,下面细分90个大类和288个中类,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各种概念的炒作,每年都有新兴概念诞生,比如目前的干旱概念、世博概念、迪斯尼概念等等,甚至某位领导讲话都有收益板块。
捕捉板块概念的思路是对的,但对信息量和市场热点的转换要极为用功和敏感,否则往往成了接最后一棒的人。
❼ 中国的股票市场现在怎么样
大盘经历了这次暴跌信心确实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这一段时间也是国家推动的,散户参与积极性偏低,盘面买单挂单比卖单少很多,很多人都是被动等解套,出来的不轻易再进场。这两天硬性涨上去,大家也不要再犯原来的错误冷静。这次我们分公司总经理的意思还是宽幅区间震荡,上边框4200——3000点之间波动,首先是国家规定很多机构4500之下不能坚持,以中国的股市的尿性,大家4200都应该跑了。下限也是这次下跌大家会知道,跌多了国家要抓人的,所以应该不会超过这个区间,上边框可能偏好一点。17年应该是个大牛市,破掉之前全部的高点没什么问题
现在操作策略还是主要分四个:
1买银行类股票,大盘要是跌这些股票就会拉大盘涨,本身业绩不用说,分红也多。大盘涨这些股票虽然表现不会太好,但是也不能说怎么跌。还有银行也是在改革过程中
2等着低位接,做区间波段,但是这种方式比较寂寞,可能不适合猴急的人
3长线持有,好股票这个位置可以说估值很低了,17年翻番没什么问题
4有靠谱的国企改革股票放心做
当然大神什么的,可以选到神股的除外,波段随便刷的除外
❽ 中国股票市场
这种东西在专业论坛里比较多,现给你抄一份参考一下:
上海A股从2001年高点2341,跌到今年六月的998,跌幅达55%,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中国大陆经济成长率高达9.5%,是世界上少有,理论上一个国家在经济高度成长的情况下,一定会出现三个现象:第一个汇率一定会升值,第二股市一定会大涨,第三房地产市场会大涨。不过对中国大陆来讲,只有房地产大涨,汇率是最近终於升值二%,但是相对幅度当然不够多。再看与中国并列金砖四国的印度股市,现在已经从2001年2574点涨到7400点,巴西股市也从八千多点涨到两万九千五百多点,俄罗斯股市更厉害,从130点涨到780点,涨幅超过500%。
按照过去经验来讲,大陆经济成长力道这麼强劲,股市应该会大涨,过去也看到台湾很多投资人在2001年前后,甚至更早就到大陆去蹲点,也就是去大陆做股票。做了几年下来,不少人财富大幅缩水甚至破产,难免感到非常冤枉,经济成长如此亮丽的国家,股市怎麼跌成这付德性,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这几年中国大陆股市最麻烦的是,到目前为止有64%是非流通股,其中国有股又占了74%。非流通股不能买卖,大股东不关心股价,小股民当然只能用脚投票。所以这几年可以看到做假帐的公司一堆,国营企业贪污腐化的现象频传,小股民已经对股票市场丧失信心。但是这种绝望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许反而是未来中国大陆崛起的一个好机会。
大陆政府真的害怕了,所以用各种方法来振奋股市,比如大力引进台湾QFII制度,最近外国法人加码了60亿人民币,也使市场产生一股稳定的力量。另外股权分置已经分两批试点进行,股权分置就是把过去不能流通的国有股,配给买到流通股并持股一段时间的股民之后,把国有股补偿给持有流通股损失的股民,以这样的方式来达到国有股释出的目标。现在已经有新的法案规定,将来新上市的A股必须要达成完全流通的目标,2001年6月上海A股总市值1兆8800亿人民币,有1137家上市公司,到今年上半年总市值缩水一半剩下9900亿人民币,上市公司1385家,最近一段时间新增加的公司不多。
大陆股市本益比现在掉到17倍左右,相较於台股15倍本益比、香港股市19倍本益比其实不远,具有止跌条件,而且下跌的时间够长,不少人会在这边抢反弹。不过最基本的包括公司治理问题,大陆到现在很难解决,所以未来有多大潜力还很难判定。不过现在有一个趋势非常明显,大陆比较有潜力的公司都跑去香港上市,中国企业已经有306家在香港挂牌,在香港股市的总市值超过两兆港币。香港股市目前总市值为六兆六千多亿港币,大陆去挂牌的企业就占了三分之一,比重相当高。
如果观察香港过去这一段时间集资发行IPO的公司,前十大企业都与中国大陆有关。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人寿、中国海洋石油、中银香港、平安保险、中芯半导体、中国电信,这些在中国大陆重量级的公司,都选择在香港上市。
另一个特殊现象就是科技股,尤其是一些网路新兴产业,不是选择在大陆上市,反而选择NASDAQ。今年在美国挂牌的网路股就有九家,股价表现普遍也比大陆股市好,未来在很多中国企业开始有选择市场的自由下,大陆股市可能只会留下一些在本土比较没有竞争力的企业。
股权分置目前是大陆股市雷厉风行的重点,未来如何贯彻公司治理与国际接轨将是关键;如果不解决,大陆股市恐怕就会像吃人的市场,没有任何保障。
http://bbs.ly.ha.cn/dispbbs.asp?boardID=24&ID=640841
❾ 中国股票市场定价方法是
完全不同层次的概念,目前中国有几种定价法,但主要是询价法。询价法:国际上的IPO“询价发行”制度,是企业发起人股东与承销机构向股票市场投资者询问认同本企业股份的价格并且投资者愿意同价同股来入股组建股份制社会公众公司的发行方式。“询价”的本质是先“询”企业发起股东自己股份的“价值多少”,后“询”愿意以此价格入股的投资者“认购多少股”。而之所以主要向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询价,是因为他们拥有市场中的主要资金实力和专业的投资研究力量。所以国际上IPO新股发行市场化询价发行,体现的是发起人股东与承销机构对市场投资者的尊重与敬畏,是对市场投资者最恭敬的征询,以便获得最佳的、最体现本企业价值的股票市场价格。市盈率定价法:市盈率定价法是指依据注册会计师审核后的发行人的盈利情况计算发行人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人的行业状况、经营状况和未来的成长情况拟定其市盈率,是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