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股票市场
㈠ 中国股票市场
这种东西在专业论坛里比较多,现给你抄一份参考一下:
上海A股从2001年高点2341,跌到今年六月的998,跌幅达55%,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中国大陆经济成长率高达9.5%,是世界上少有,理论上一个国家在经济高度成长的情况下,一定会出现三个现象:第一个汇率一定会升值,第二股市一定会大涨,第三房地产市场会大涨。不过对中国大陆来讲,只有房地产大涨,汇率是最近终於升值二%,但是相对幅度当然不够多。再看与中国并列金砖四国的印度股市,现在已经从2001年2574点涨到7400点,巴西股市也从八千多点涨到两万九千五百多点,俄罗斯股市更厉害,从130点涨到780点,涨幅超过500%。
按照过去经验来讲,大陆经济成长力道这麼强劲,股市应该会大涨,过去也看到台湾很多投资人在2001年前后,甚至更早就到大陆去蹲点,也就是去大陆做股票。做了几年下来,不少人财富大幅缩水甚至破产,难免感到非常冤枉,经济成长如此亮丽的国家,股市怎麼跌成这付德性,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这几年中国大陆股市最麻烦的是,到目前为止有64%是非流通股,其中国有股又占了74%。非流通股不能买卖,大股东不关心股价,小股民当然只能用脚投票。所以这几年可以看到做假帐的公司一堆,国营企业贪污腐化的现象频传,小股民已经对股票市场丧失信心。但是这种绝望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许反而是未来中国大陆崛起的一个好机会。
大陆政府真的害怕了,所以用各种方法来振奋股市,比如大力引进台湾QFII制度,最近外国法人加码了60亿人民币,也使市场产生一股稳定的力量。另外股权分置已经分两批试点进行,股权分置就是把过去不能流通的国有股,配给买到流通股并持股一段时间的股民之后,把国有股补偿给持有流通股损失的股民,以这样的方式来达到国有股释出的目标。现在已经有新的法案规定,将来新上市的A股必须要达成完全流通的目标,2001年6月上海A股总市值1兆8800亿人民币,有1137家上市公司,到今年上半年总市值缩水一半剩下9900亿人民币,上市公司1385家,最近一段时间新增加的公司不多。
大陆股市本益比现在掉到17倍左右,相较於台股15倍本益比、香港股市19倍本益比其实不远,具有止跌条件,而且下跌的时间够长,不少人会在这边抢反弹。不过最基本的包括公司治理问题,大陆到现在很难解决,所以未来有多大潜力还很难判定。不过现在有一个趋势非常明显,大陆比较有潜力的公司都跑去香港上市,中国企业已经有306家在香港挂牌,在香港股市的总市值超过两兆港币。香港股市目前总市值为六兆六千多亿港币,大陆去挂牌的企业就占了三分之一,比重相当高。
如果观察香港过去这一段时间集资发行IPO的公司,前十大企业都与中国大陆有关。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人寿、中国海洋石油、中银香港、平安保险、中芯半导体、中国电信,这些在中国大陆重量级的公司,都选择在香港上市。
另一个特殊现象就是科技股,尤其是一些网路新兴产业,不是选择在大陆上市,反而选择NASDAQ。今年在美国挂牌的网路股就有九家,股价表现普遍也比大陆股市好,未来在很多中国企业开始有选择市场的自由下,大陆股市可能只会留下一些在本土比较没有竞争力的企业。
股权分置目前是大陆股市雷厉风行的重点,未来如何贯彻公司治理与国际接轨将是关键;如果不解决,大陆股市恐怕就会像吃人的市场,没有任何保障。
http://bbs.ly.ha.cn/dispbbs.asp?boardID=24&ID=640841
㈡ 2017年股市将会如何
在2017点A股市场以不确定开始,预计以确定结束。2016年反复验证的3100点阴影中枢依旧会在新的一年中反复确认,当然考虑到估值水平,这个阴影中枢可能出现在3200点。这里国内经济继续处于长周期的底部区域,经济依旧存在下行压力,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有助于缩小下行的空间。去产能继续改善供求关系,企业盈利持续改善。2016年去杠杆成绩明显也将推动2017年货币政策趋于保守,抑制资产价格泡沫,防范金融风险持续贯彻2017年全年。故2017年操作策略相应设置为持股待涨,涨速加快逢高减持,恢复常态后接回继续持股,恰好与2016年的操作策略相反。
2016年新股发行政策相当成功,在稳定股市大盘的同时发出了新股大约240家,国企改革一直贯串2016年,也将继续贯穿2017年。而2017年年末出现的几乎成为创业板退市首例的万福生科咸鱼翻身事件,让联想控股曲线成为万福生科实际控制人,规避了创业板不允许借壳重组的规定。此次案案例诺能成功,将极大地激励投行和实际控制人,此案例通过“委托表决权+豁免实控人股份限售承诺”,实现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转移,可以预计2017年创业板的“实际控制权转移”成为一个证券市场的亮点。
㈢ 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场为什么不正常,麻烦说下自己的观点
中国的股市结构中,散户投资者本来就占据中国股票交易量的80%多,中国股市还没有一套健康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长期以来走势涨少跌多,而且违规操作、造假等成本低廉,借道各种信息、资金优势或依靠发行上市牟取暴利的人数众多。没有健全的市场体制,股市偏离实际经济体太大,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妨把A股跟H股相比对照一下就能初见端倪
㈣ 2017年是牛市还是熊市 下周 2017年股市可能从熊市转换成牛市
不需要在意是牛市还是熊市,你所需要关注的是上涨的股票,目前的市场其实热点很活跃,2017年上半年有雄安概念走出一波高度,很多股票上涨了三四倍,下半年集成电路板块也是热点,很多股票也上涨了好几倍。2017年相对来说是白马股的牛市,像格力电器,茅台都在持续的创新高,而目前半导体概念板块都在继续牛市过程中。
㈤ 2017年股市二季度的暴跌与2015年时情形相同吗
与2015年时情形大不相同
“最近市场中部分中小盘个股下跌幅度较大,确实有不少证券类信托产品平仓。”说起市场关注的“闪崩”个股,某信托公司相关人士并不避讳。
据该人士透露,此次市场关注的“闪崩”事件中,之所以出现较多的信托产品,主要是因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大量券商资管计划转移至信托通道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据记者了解,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即便在盘中出现了一批迅速下跌的个股,但当前市场的情况与2015年清理配资时诸多账户被平仓的情形大不相同。“不论是涉及的账户数还是恐慌情绪,都不一样。”某市场人士表示。
前述信托公司高管也透露,此前由于监管层严格规定了结构化配资产品的杠杆比例,目前优先级与劣后级的资金比例最高不能超过2:1。故而从杠杆水平来看,当前市场的杠杆比例也没有2015年时高。
对于后市而言,尽管当前指数依然在低位震荡,但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A股市场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出现大幅下挫,其实已经对诸多利空进行了充分释放。在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看来,虽然监管趋严是趋势,但市场当前的表现却有点反应过度,因此短期内存在反弹动能。
吴照银指出,当前二级市场的投资再度回归价值,业绩成为当下选股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以中小板、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仍面临较大的估值压力,当前的“一九”行情仍将延续,具备业绩基础的蓝筹股也将继续受到机构青睐。他认为,当前的投资策略仍是买入有业绩的白马股,其特征为三个“二”:即市盈率20-30倍;每股盈利增速20%-30%;市值大约200亿元—500亿元。
㈥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年份是谢谢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十一次牛市,分别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6)2017上半年股票市场扩展阅读:
特征介绍
1、小型股先发动涨势,不断出现新的高价。
2、不利股市的消息频传,但是股价却跌不下去时,为多头买进时机。
3、利多消息在报章杂志上宣布时,股价即上涨。
4、股价不断地以大幅上扬,小幅回档再大幅上扬的方式波段推高。
5、个股不断以板块轮涨的方式将指数节节推高。
6、人气不断地汇集,投资人追高的意愿强烈。
7、新开户的人数不断增加,新资金源源不断涌入。
8、法人机构、大户进场买进。
9、除息、除权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权。
10、移动平均线均呈多头排列,日、周、月、季线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间。
12、整个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频传。
13、本地股市和周边股市同步不断上扬,区域间经济呈活跃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市
㈦ 2017年一季度布局什么股票
黄金,有色,百货零售,还有旅游板也可以关注下。
1、可以体验犹如沪深股市的真实。
2、可以练习珍贵的炒股知识。
3、可以花少量的RMB体验股市坐庄的感觉。(全国独一无二)
4、模拟国内外期货让你体验T+0与高杠杆的精彩刺激!
5、游侠股市模拟炒股大赛让你有机会获得数千元现金大奖!
㈧ 2017年以来我国股市总体走势如何
2015年以来宏观经济各项数据超预期回落,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攻坚期。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分析与预测报告,认为2015年四季度反弹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2016年将探明周期调整的第二个底部,为2017年的轻度反弹打下基础。
报告认为,一般如果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的塌方式下滑,将成为进入萧条期的标志。数据显示,2015年前两季度名义GDP下滑大,近5年来首次出现低于实际GDP增速,东北和西部部分地区出现负增长。“综合数据来看,第二次触底可能出现在2016年一、二季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称,稳投资政策释放、股市总体高扬、房地产市场回稳等因素作用下,2015年四季度的小幅反弹可能短暂又轻微,2016年一季度GDP还是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