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硅谷股票股价

硅谷股票股价

发布时间: 2021-08-12 01:57:31

㈠ 硅谷为什么这么牛

之所以称硅谷是一个奇迹,是因为它超出了人们的意料。对硅谷的学术研究才刚刚开始,目前还没有理论和经验数据解释它成功的奥秘。下面我将根据自己这些年对硅谷的个人观察以及同硅谷各种人物的交谈,来讲一个硅谷的故事。
硅谷文化
许多人有一种看法,认为硅谷就是一所大学、一个科技园区和很多的资金加总而成的。这是一种机械的“三合一论”,与硅谷的发展事实不符。199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安娜·李·萨克森尼安(Anna Lee Saxenian)写了一本书:《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号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该书比较了波士顿附近128号公路周围的高科技公司与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发展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波士顿附近有两所著名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又有充足的资金——波士顿靠近纽约这一金融和商业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前,128号公路周围的高科技产业遥遥领先于硅谷。但是80年代以后,硅谷超越了前者。对此,连该书作者本人都感到意外。她很坦率地说,她在80年代写硕士论文的时候,原来的主题是想论述硅谷为什么将走下坡路,因为那里的生产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但后来的事实表明,硅谷的收益增长得更快。这引起她深思,她试图去解开这个迷,于是写了这本书。
显然,著名学府和充足资金并不是造就硅谷的充分条件。那么,硅谷奇迹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呢?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硅谷人,还没有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不少人把硅谷的成功归因于“硅谷文化”。然而“文化”一词太虚泛了,它可以把我们尚不理解的因素都装在里面。但有一点大家都同意,那就是硅谷文化的重要成分是创业文化。
那么又是什么构成创业文化呢?虽然我们还不能对此有准确的说法,但我注意到近年来硅谷人喜欢形容硅谷是创业公司的“栖息地”(Habitat)。用一个生物学的术语来形容硅谷文化,的确耐人寻味。栖息地原指动植物栖生之地。动植物之所以在此栖息是因为环境适宜,而环境则包括了复杂的因素,比如气温、湿度、植被,还有许多我们尚未了解的因素。把硅谷说成是高科技创业公司的栖息地,说明其中层次复杂,难以用机械或电子工程的术语来恰当地形容它,最好用生物的术语作类比。这一栖息地至少包括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硅谷公司的生产结构是开放型的。萨克森尼安的书讲到,128号公路周围的公司(比如王安公司、Digital、Prime Computer等)大而全,自成体系,配件相互不通用。这是一种封闭式的生产方式。而在硅谷,公司不是大而全,而是专业化,不同公司生产的部件相容。这种开放型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快速的革新。
第二,硅谷人才流动频繁,跳槽的情况常有发生。听说某人原来在3Com工作,后来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两年后又想回来,但觉得有点不好意思。3Com公司的人说,没有关系,我们非常欢迎你回来。这在其他地方恐怕就比较难了。在硅谷,有时候换公司你都不用换停车场,因为停车场的这边是你原来工作的公司,而对面可能就是你将要去的公司。伴随着人才流动的是信息的流动和知识的传播。
第三,加州法律环境较为宽松,使跳槽变得容易。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法律并不相同。一位法学专家特别指出,美国各州都有商业秘密保护法律。雇员受雇时,要签一个保证书,防止将来跳槽时商业秘密被泄露。在其他州这一法律的执行过于严格,使得跳槽的人很容易成为原公司的被告。但在加州却不是这样,这就有利于跳槽。
第四,硅谷人容许失败。在硅谷失败了不丢脸,一家公司没干成,再去干另一家。在硅谷常听到这样一句话:It’s OK to fail,即“失败是可以的”。硅谷对失败的宽容气氛,使得人人都跃跃欲试,开创新企业。这也对不想试的人造成压力。若在其他许多地方,创业者失败了则会遭人白眼。、
第五,硅谷人的生活和工作观是“活着为了工作”(Live to work ),而在其他地方,则是“工作为了活着”(Work to live)。硅谷人是工作狂。工作本身是乐趣,创业本身是目标。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们穿的是牛仔裤,吃的是披萨,喝的是可乐。他们的消费与他们的财富相比,小得不成比例。
第六,在硅谷工作的外国移民特别多。美国已是移民国家,但硅谷尤其吸引新移民。硅谷是多民族的大熔炉。就任何地区的人的才能来说,如果其自然分布是相似的话,那么能更多吸引新移民的地方将不成比例地获得更多的聪明才智。在硅谷有两个国家的新移民数量最多,一是印度人,二是中国人。“IC”本来是集成电路的英文缩写,在硅谷,它成了印度人(Indian)和中国人( Chinese)的英文缩写。第一代新移民尤其工作努力,因为他们没有本土资源可依靠,故此背水一战。
第七,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股票市场为硅谷公司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绝大多数硅谷公司上市时还不盈利,因此没有资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于是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为这些公司上市开了方便之门。众所周知,公司上市是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的方式,而我更想强调的是,上市又是激励创业者的主要动力。
以上只是我对构成硅谷栖息地的不完全的描述。这些因素一起创造了一片新天地。人们对它的理解仍然只是刚刚开始。
企业家与创业公司
我们常常会把企业家和经理人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英文里,企业家是Entrepreneur,由此衍生出“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一词。经理人是Manager,来源于“管理”(Managing)一词。
企业家开创从前没有的事业。新想法、新产品、新工艺、新人马、新市场,从无到有,弃旧从新。企业家与革命家相像,他们喜欢标新立异,甘冒风险,不喜欢四平八稳。企业家创建一家公司成功后,往往会卖掉这个公司,再去创办另一家公司,以此为乐。硅谷有一位名叫吉姆·克拉克(Jim Clark)的企业家,创办了网景公司(Netscape)。在这之前,他创办了好几家公司,办好了就卖掉。现在他又在创办第7家公司。企业家往往没有受过正规的商学院教育,所以没有现成的框框。
但经理人则不一样。经理人的主要职责是要管理好一个现有的企业,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愿也不应冒太大的风险。经理人往往受过正规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有的还是名牌大学毕业。
当然,企业家和经理人之间有关联,有先是企业家后又成为经理人的,也有先是经理人后来成为企业家的,或者一个人同时既是企业家又是经理人。例如,惠普的两位创业者是企业家。在惠普成长起来以后,他们又是很好的管理者,很好的经理人。但这不是通则。
在多数的情况下,一个人的素质不太容易既适合做企业家又适合做经理人。一个很好的企业家可能是非常糟糕的管理者。比如思科公司(Cisco)的创业者是一对夫妻,他们的管理技能就很差。这也就是为什么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往往后来会被股东炒鱿鱼。
在硅谷,创业是一种风气。其他地方的人们多热衷于买卖股票。但在硅谷,人们想的是如何自己创业,乃至于发行原始股。
创业的两个最初的基本要素是人和想法(Ideas)。现在,从有一个想法到公司上市,大概只需18个月,而且这个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创业人发扬的是“延安精神”“插队精神”。大家挤在租来的小办公室内,每天喝点可乐,吃点披萨,穿着随意甚至邋遢。
近几年来,特别是在与计算机有关的公司,创业者起初不拿工资。他们拿原始股,等将来公司上市或者卖给别的企业时,即可变现发大财。因为那点工资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要发工资的话,还要筹这笔钱,成本会很高。比如Hotmail是一个印度人办的公司。他的公司从创业到卖给微软仅一年时间,便以上亿美元成交。微软愿意出大价钱的原因是Hotmail拥有几千万的客户,而Hotmail说,我们的客户就是我们的资产,估价时可比照有线电视客户的价值。
企业家创办的公司,上市或者卖给其他的企业后,创业家就此大功告成。通常创业家不愿意在公司里继续干下去,而是另起炉灶。思科公司的创始人在20世纪80年代时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工程师。在工作中,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在计算机之间加一个硬件便可以使联网变得方便。他去找校方,但校方不愿意搞,他又问能不能介绍给其他大学,校方也不愿意。
一气之下,他和妻子跑到旧金山,用25美元注册了一家公司,取名Cisco,是旧金山英文名称San Francisco的最后五个字母。公司的标志是金门大桥。他们没有钱,就利用信用卡上的一万美元透支额度开始创业,制造了第一台网络联接的路由器(Router)。
企业家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去找风险投资家要钱。风险投资的资金对企业家来说成本高,甚至本人也会被风险投资家炒鱿鱼。此事就发生在思科公司,下面还会讲到。
创新与创业又是两个密切联系但又不相同的概念。创新(Innovation)可以在已有的企业中实现,也可以通过建立新企业实现。创业(Start-up)指的是在已有企业之外建立全新的企业。
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很多创新不是发生在已有的、技术力量和资金都很雄厚的大企业,而是产生在那些看上去既无技术力量又无资金的新建小企业。比如,最早热销的个人电脑是由苹果公司的两个年轻人发明的,而不是IBM发明的。又比如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最初是IBM向微软购买的。显然,无论技术还是资金,当时的苹果和微软公司都无法与IBM相比。
这不是一个简单易答的问题。它可能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激励。大公司无法给创新者提供足够的报酬,因为风险太大,所以报酬也得足够大。缺乏激励导致许多新想法无法在大公司中生长。二是约束。大公司内部创新往往会受到软预算约束的困扰:在一个大公司内部,停止一个项目或关闭一个部门是很困难的决定,而市场淘汰一家小公司则轻而易举。
我们看到,许多创新是通过创业来实现的。因此,现在一些大公司除了自己搞研发外,还去购买小的创业公司的产品或技术。
创业资本/风险投资
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280号公路边有一个地方叫沙丘路(Sandhill Road)3000号,那里有几幢小楼房。据说,大约美国一半的创业资本公司都在这里。这显然是创业资本公司的圣地。创业资本的投资风险非常高。但我们通常只听到成功的例子,那是因为或者失败的公司已经消失,被人们遗忘;或者失败者不愿意谈及失败的经历。事实上,平均大约九成的风险投资是不成功的。但有些成功的投资,回报是投资成本的成百上千倍。正是由于高风险/高收益,风险投资多由私人而非政府进行。
风险投资公司有一套经营方法。比如凯鹏华盈(KPCB)是硅谷一家有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它当初投资了英特尔、亚马逊、苹果等后来特别成功的公司。有人说它是世界第一风险投资公司。它有多少人呢?一共25个人,包括9个合伙人,四五个助手,加上几个秘书,仅此而已。
比如该公司投资亚马逊时,亚马逊的创始人约在一个星期六来风险投资公司会面,说有一个想法,在网上卖书。公司留下了他的网址,并且约此人一个星期后再来。然后几个合伙人就立即上网订了几本书,书很快就寄来了。所以,很简单,一星期后他们就签约了,这项投资就这么做成了。这一笔生意当然赚了大钱。那么他们的项目鉴定报告有多长呢?一共两页。在该公司,一个项目往往是由一个合伙人主要负责,但最后9个合伙人要一致同意才能上。所以他们摸索了一套自己的办法。其他的公司可能是另外一套办法。因此,成功的就生存下来了,而输者被自然淘汰。
再讲Hotmail的例子。创始人是一个印度人,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他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做Hotmail,而是想做网络上的数据库,为此谈了半天,风险投资公司认为他的想法没有希望。临结束前他说,我还有一个想法,是做免费的基于网页的电子邮件。这里面其实有两层想法:一是免费,二是基于网页。
免费这一想法并无新意,在这之前已有三家公司搞免费电子邮件,都失败了。而第二层想法,即电子邮件基于网页,是一个全新的想法。基于网页的电子邮件最大的方便之处有二:一是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用;二是一个上网账号可以供多人使用私人的电子邮件。这一点在像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国家特别有意义,因为当时这样的地区上网账户稀缺,而每个人都想要自己的私人信箱。毫不奇怪,印度的用户占Hotmail客户的四分之一。风险投资公司最初问他要多少钱?他说50万美元。但风险投资公司最后只给了3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很快,Hotmail成功了。
人们谈论风险投资,往往仅限于资金方面的作用。不错,风险投资提供了资本。但是风险投资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帮助组织和改造公司的领导班子。所谓领导班子,指总裁(CEO)和主管财务、销售和技术的几位副总裁。世界上比资本更为缺乏的是好的公司领导班子。在美国,据说现在有150家大公司CEO的位置找不到合适的人。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之所以比其他同行强,关键在于它知道谁和谁能搭配在一起,不仅每一个人都要好,而且这几个人还要能在一起配合,这就难了。硅谷集中了各种各样的人才,而风险投资家有广泛的关系网,熟悉各种各样的人。哪个风险投资家在这方面的能力强,它所投资的公司上市的时候,市场价值就高。
风险投资公司组织领导班子时,有时不得不把创业者赶走。企业家当然会很愤怒。乔布斯创建了苹果公司,后来被赶走了。几年后又把他请回来,那是后话。另一个有名的例子是思科公司。这对创业者夫妻创业后,凯鹏华盈给他们注入了资金。结果怎么样呢?该风险投资公司派人来当总经理,因为它是大股东。结果有一天开会时,把女合伙人叫来跟她说,现在董事会做出决定,你被解雇了。之后,男合伙人也离开了。
这位女合伙人像艺术家一样,管理毫无章法,跟其他管理人员无法协作。而男合伙人根本就是一个技术人员,对公司战略毫无感觉。夫妻俩一气之下,把33%的股票全卖了。当时他们的股票大概每股只卖了10美元,现在已远不止这个价格。后来他们俩离婚了,这位女士跑到新罕布什尔开了一家专门卖指甲油的公司,或许她偶尔也会感慨思科公司已是硅谷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吧。
企业家把公司做大了,公司治理结构会有一个转变过程。企业从创业进入成熟后,需要不同的人才来管理。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有机制。风险投资家往往在其中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风险投资公司与所融资的企业的关系非常密切。从组织班子、参与管理、实行监督这一角度看,风险投资公司与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和共同基金等金融中介机构有重大差别,因为后者与他们投资的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保持距离型”(Arm’s length)的,他们的操作只限于交易而不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而前者对他们所投资的公司起战略决策作用。
“另类”大学
讲硅谷的故事不能不提斯坦福大学。熟悉硅谷历史的人都知道,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产生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企业(即斯坦福的师生和校友创办的企业)的产值就占硅谷产值的50%~60%。斯坦福大学的科研实力很强,但这恐怕不是全部。波士顿附近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加起来,我想比斯坦福大学的科研实力更强。在旧金山东边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工程技术实力也不亚于斯坦福大学,但在它们周围并没有类似硅谷的区域出现。
在某种意义上,斯坦福大学是“另类”大学。首先是校方对师生创业的积极态度。有时候一个人的影响力有特殊意义。20世纪3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特曼教授(Frederick Terman)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他把已在东部工作的、自己之前的学生休利特和帕卡德招回到斯坦福,从自己腰包里给他们投资了500多美元帮助他们开创了惠普公司。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一笔“天使资本”(Angel Capital) 。后来惠普公司对硅谷的影响有目共睹。特曼教授开此先河,开创了大学支持教授、学生创业的风气,一直影响到现在。
斯坦福大学师生创业是一种风气。硅谷的有些公司就是一些正在斯坦福大学就学的学生们创办的。著名的例子是雅虎(Yahoo!)。当时杨致远(Jerry Yang)和一个同学写了一个搜索引擎的程序,放在学校的网络上。虽然这个搜索引擎很受欢迎,但学校管计算机的人抱怨网络因此变得太拥挤。结果他们就自己出来办了家公司,取名雅虎,纯属玩一玩。没有想到一不留神赚了大钱。
在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的一栋楼里先后诞生了三家著名公司:SUN、硅图和思科。SUN公司的名称是斯坦福大学网络(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的缩写。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师生,他们当时发明了工作站(Workstation)后,便自己出来办了公司。开创硅图公司的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教授,这已不是他的第一家公司了。网景浏览器的前身Mosaic原是伊利诺伊大学的教授开发的。伊利诺伊大学是在美国工程科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学,拥有超级计算机。斯坦福大学的吉姆·克拉克发现后,把他们整个科研小组挖到硅谷,创立网景公司,并开发了Navigator浏览器,从此改变了人们上网的体验。网景公司上市时极为轰动。类似的,Unix操作系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明的操作系统,后来被广泛应用在SUN公司的工作站上。
需要指出的是,斯坦福大学并没有“校办工厂”或“校办企业”。它办的工业园区当年以象征性的1美元的价格出租给创业公司。它的技术专利办公室只是帮助教授申请专利。学校的几十亿美元的基金交给一个资本管理公司做多样化投资以分散风险,其中只有很小部分投在风险投资公司。但斯坦福大学不参加所投资企业的管理,在这个意义上,学校并不“经商”。学校的基金主要来源于校友和成功企业家对学校的捐赠。学校则以捐赠者命名建筑物和讲座教授的方式铭记这些捐赠者。
硅谷不是计划造出来的
我们从硅谷的成功中看到的是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硅谷不是计划造出来的。硅谷也不可能产生于僵化的体制。只有一种自由的创业体制,非常分散的决策过程才能创造出硅谷这样的奇迹。发展高科技,资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能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的体制和文化,用以造就创业者的栖息地。
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创业和创业公司,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主流经济学中,过去只局限于研究价格调节机制。在非主流的经济学里,特别是奥地利学派,则非常强调企业家精神。比如熊彼特,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最大活力是企业家的创新,他称之为“创造性的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奥地利学派的另外一个重要代表是哈耶克。他从根本上批评计划经济,认为社会的知识分散在每个个人身上,而任何计划者都不可能把握所有信息。因此,只有发挥每一个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经济才会有活力。如今硅谷的成功,证明了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越是高科技越是要政府来管,因为市场会失灵。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站不住脚。什么是高科技?高科技的重要特点是不确定因素大,风险大。如果政府参与大量的创业投资,将会冒很大风险。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发展高科技方面,政府不是没有作为。政府应该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调动和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比如,放宽政策,明确产权,允许技术入股,允许企业转让;搞好类似纳斯达克的资本市场,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放宽留学生回国政策,支持海外与国内的高科技合作等。

㈡ 我朋友让我购买中联硅谷的原始股,我不知道这个公司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公司,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民间集资

这个看你自己了,其实这个就是私募股权,或许是次机会,或许是个坑 ,不过这个很简单,就这么说,钱在你自己包里面,你觉得这个公司能上市你就买,不能上市就不买,现在很多人对这些,要么疯狂追捧,要么贬低的一塌糊涂,理性看待这个事情,我也是做投资的,私募这一块是属于新型产业,我是比较看好他的未来前景,不过公司和项目要好!未来前景要看重!
祝你好运吧,朋友!

㈢ 硅谷是什么

㈣ 硅谷 华尔街。有什么不一样

美国硅谷(英语:Silicon Valley),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南部;一般包含圣塔克拉拉县和东旧金山湾区的费利蒙市。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尽管美国和世界其他高新技术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然是高科技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该地区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硅谷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择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苹果、英特尔、惠普、思科、朗讯、英伟达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宽仅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于此。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至今仍是几个主要交易所的总部:如纳斯达克、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等。“华尔街”一词现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亦可指对整个美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㈤ 新三板 硅谷天堂 总股本多少 目前股价

硅谷天堂,总股本13.75亿股,没有流通股。

最近一次定增发预案行价格为30元每股,详细如图

㈥ 美国硅谷未上市公司如何查看股权结构

首先看它是否准备上市 如果连准备上市都没有在计划内
那很难拿到这类股权结构披露信息
如果计划上市 则去SEC找找看看有没有申报S-1招股说明书 一般在s-1中有专门的部门对股权结构进行披露

㈦ 硅谷地区目前有多少家上市企业

硅谷风险投资现状与中国经济

伊沙克斯与布鲁克斯的对话

“顶级”风险投资基金标准

伊沙克斯:在硅谷,目前哪些公司属于顶尖的风险投资公司?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使得一个风险投资公司获得“顶尖”的评级?

布鲁克斯:没有纯粹客观标准来衡量对比风险投资公司。某一家风险公司是否被认为是“顶尖的风险投资公司”,将由许多因素决定,而这些因素中有些是难以量化的,例如创业者和其他人认可的风险投资公司所拥有的“品牌”。

如果我们寻找更客观并可衡量的因素,比如公司多年出色的投资回报等,再同时考虑进信誉和品牌等主观因素,那么大多数人会认为KleinerPerkins,Se�quoiaCapital,MayfieldFund,Greylock和其他一两家公司属于顶尖级的行列。

风险投资的经营呈波浪式变动,其中被称为顶尖级的基金也有表现很差的投资。尽管如此,硅谷风险投资基金的评级可以减少到只考虑三个经营标准:

(1)哪些你投资的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即是说:你是那个曾经支持Cisco(思科)或Yahoo!(雅虎)的风险投资公司吗?还是,虽然你的投资很成功,却全投在了不太知名的公司里?

(2)对你的投资人的回报,这不管你的投资是否投到了知名公司。

(3)“品牌”资本,它在这一行业里与任何消费品行业同等重要。

对于梅菲尔德和其他顶尖公司来说,似乎对创业者和投资人最有吸引力的是那些我们曾经获得巨大成功的投资案例。如果你是苹果计算机公司的早期投资者,尽管那是很早以前的事,市场仍然赞美并欣赏你创建了一个知名公司,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你支持了最好的创业者,并提前识别了好的投资机会。这不是一个始终公平并可靠的系统,但是,今天的现实是这样的。

目前,对于过去几年领先的风险公司是否能够保持顶尖公司的地位市场是有争议的。首先,许多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上世纪90年代晚期赚了很多钱,他们不再有动力去做艰难的工作,然而这却是风险公司必须要做的工作,其次,目前风险投资工作变得更辛苦,因为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要获得巨大成功变得更加困难。在许多风险投资公司里,可能是公司里的两三个人的贡献使这个公司变得很成功。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退休了之后又会如何?三年前的顶尖公司在今后的三年也可能会表现得很差。

决策基于事实和价值

伊沙克斯:在风险投资公司中,好的投资决策的特征是什么?

布鲁克斯:在顶尖公司里,投资决策的好坏均取决于决策的一致性和公司选择投资对象的程序。这也是关于每个风险投资人如何将个人的投资决策融于公司投资机会的评价过程中。好公司的决策更多地基于事实和价值,而不是主观的因素。好的决策总是始于公司里的某一个人坚信的一个投资机会,对这个新商机充满激情,并且已经非常了解行业的风险,同时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对这个即将创建的公司作5~7年的投入。

风险投资与其说是管理钱,不如说是维持一个好的婚姻,因为长远的眼光和长期的承诺是绝不可少的。如果一个风险投资家不能把他对某项投资的热爱让自己的公司接受,那么,投资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这一点来讲,风险投资公司作为整体对个人判断起到了安全过滤的作用,从而避免了个人独断的投资行为。

好的周密的调研也是不可少的,在上百个对新商机的疑问中明确两个关键但看起来并不明显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些关键问题可能是新公司的技术方向,或是行业的可能趋向,或是创业者团队的能力。当然,你也要评价创业者自身,看他们能否开发出计划的产品,能否有效地管理现金,能否有好的销售与营销策略,能否正确地雇佣人才等等。

然而,在一个你不是真正了解的行业中做出一个非常出色的投资决策是不可能的。你需要真正的专家,他们必须认识必要的人,有必要的关系网络,事先知道向什么行业问什么问题。真正的顶尖风险投资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他们是经过良好培训的工程师或科学家,几乎都有在成功公司里良好的运营经验,大多数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似乎这种技术与商业判断技能、实战经验和培训的组合已成为风险投资家在风险投资行业取得长期成功的必要条件。

硅谷仍是创新的核心角色

伊沙克斯:基于我们在过去五年的繁荣与衰退中的经历,您认为未来五年中硅谷的高新技术投资的前景如何?

布鲁克斯:这本身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认为高新技术不是一个周期性行业的人是错误的。很明显我们现在处于谷底,并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种状态。在不太远的将来,将有一个“更新的东西”推动新的创新浪潮,就像前一个浪潮一样。目前我们还不能明确指出这一新技术将是什么。但是,自然地,创新会继续下去,硅谷还将扮演中心角色。原因很简单:这一地区已成为最理想的创新之地,已经有许多周期性的高新技术演变在这里发生。

同时,硅谷也有很好的人才基础,繁荣期间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人们基本上还留在这里,像往常一样继续着和以往一样的创新工作。另外,每天都会有新人涌进来,加强这一地区的实力。硅谷同样也是一个工作辛苦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有过去的辉煌,我们知道可以实现什么,而我们倾向于比其他地区有更高的目标。所以,对于新来者,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在起作用:好的工程师、管理者和投资人得以生存发展,差一些的会自然离开。

投资有时是一种艺术

伊沙克斯:过去几年中,美国的上市企业中出现了不少公司丑闻,其中许多是高科技公司。尽管它们大多数总部不在硅谷,但作为美国高科技公司的中心,硅谷也因为这些丑闻受到影响。由于我们预期政府将增加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力度,加上风险投资公司到目前为止还完全没有规范化,您是否认为风险投资将会变成一个受到政府规范管理的行业?

布鲁克斯:我确实这么认为。虽然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但是由于在近期内不断加大规范力度,目前要求新创立的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增加信息披露力度的压力非常大。在一定时期内,我们会看到对规范化的不适当的过度要求。不管是人们正在谈论的更改股票选择权的会计制度,还是要求投资公司披露它们的投资组合,所有可能的变化将使得新公司更难以成长。并且,很可能会大大削弱人们承担风险的能力。

私人股本投资人现在均被要求披露它们的投资。基金均有投资委托人,这些投资委托人要求更高的透明度,他们要知道他们的钱是如何投资的。问题是,高风险的机构投资,像对新公司的投资,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艺术而非科学,所以很难衡量其风险,更不用说预测风险了。

很多人在这一市场中损失了很多的钱,他们可能在投资时不够明智或不懂得这些风险,但我认为我们将会看到,增加规范力度将减少人们对投资创新的兴趣。这也将使得新公司聘请非职员董事更加困难,因为董事可能会遭到股东的诉讼,他们不想承担这一风险。

中国具创造硅谷所有要素

伊沙克斯:您对中国的看法是什么?

布鲁克斯:可以肯定,从长远看,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市场。中国要从目前的阶段上升到将来一个更加先进的水平,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就像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一样,特别是现在的中国面临着更多的全球竞争压力。

尽管可能会有很多的挑战,但如果看一看中国的潜力,我们就知道中国企业在本地、国内和地区巨大的市场机会,中国企业的未来是非常光明的。可以确定的是,对于创造像硅谷一样有利于高新技术创业者的环境,中国具备所有的要素。中国将来的这种环境可能会比欧洲好,并肯定会比日本好。中国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众多从顶尖大学毕业的学生,和个人的独立精神简直棒极了。大部分其他的基础设施也正在中国建成。

在美国,有一些小范围比较成功的的地区,在那里存在所有必需的要素,并形成了一个互相支持的系统,硅谷和波斯顿是其中最好的。但在美国大多数其他地方,并没有出现这种局面。中国可能会像美国,一些地区将成为新的创新与投资的中心,并与美国或其他类似的地区建立纽带。这将只是时间的问题。

给中国风险投资家的建议

伊沙克斯:您对有志于从事高新技术投资职业的中国人,也就是下一代中国的风险投资家,有何建议?

布鲁克斯:归根到底,需要充沛的精力,强烈的愿望,和满腔的热情来从事这一外表看来富有吸引力而实际非常艰难的工作。这个工作不是去发现下一个较好的新产品,而是在你认为非常重要的下一代技术上做一次你所能做到的最成功的赌博。成功并能持续发展的公司,总是那些可以建立行业壁垒来阻止其他公司进入并从中获利,与此同时又能获得自身盈利的公司,而最好的行业壁垒总是离不了创造难以模仿的技术。

另外建议以一个有经验的人为核心来建立投资团队,这个人不仅做过投资,而且曾经从零开始自己创立过公司,并曾使得这一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达到一定的水平。要真正了解所投资的公司获得成功需要什么条件,自己的成功经验对一个投资团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为保证投资于真正的创业者并且这个投资能给双方带来成功,最好的办法是:你的投资团队本身拥有一个有经验的创业者。

陶得·布鲁克斯:硅谷顶尖风险投资基金梅菲尔德基金(MayfieldFund)的合伙人经理。此前,布鲁克斯是jafco美国风险投资,即日本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子公司的管理总裁。他还曾是富兰克林—坦伯顿基金的高级股票研究分析家。

梅菲尔德基金(MayfieldFund):成立于1969年,是美国成立最早并受到最为广泛尊重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梅菲尔德基金已投资了近400家公司,包括康柏电脑公司、3Com、Amgen和Genentech等,其中100多家已经上市。

㈧ 硅谷天堂是不是一家上市的公司

硅谷天堂是一家上市公司,2015年7月30日,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简称硅谷天堂。

㈨ 美国的硅谷是什么

硅谷(Silicon Valley)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

热点内容
支付宝定期理财和净值型哪个好 发布:2025-05-16 10:47:30 浏览:609
明洲科技限制性股票 发布:2025-05-16 10:44:52 浏览:952
达志科技股票代码 发布:2025-05-16 10:36:27 浏览:502
建设银行理财签约如何解除 发布:2025-05-16 10:19:11 浏览:516
周末银行理财哪个好 发布:2025-05-16 10:14:19 浏览:479
货币如何提高额度 发布:2025-05-16 10:06:53 浏览:712
理财封闭期限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16 10:06:41 浏览:753
明码标价是货币的什么职能 发布:2025-05-16 09:59:49 浏览:175
股票解禁10对股价影响 发布:2025-05-16 09:59:09 浏览:267
什么是指数基金怎么选 发布:2025-05-16 09:54:25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