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下跌造成了社会财富
① 股市下跌会影响当前人们消费吗
股市下跌会不会影响人们消费
从表面上看,一个国家的股市上涨或下跌与社会实际财富的增减并无直接关联,股市上的财富只是虚拟的,它的涨跌自然也是虚拟的。比如,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沪市综合指数跌去了400点左右,其市值缩水了好几千亿,但市场的货币和实物即真实的财富其实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不过,由于股市上涨时,人们名义资产上升,会影响其投资和消费行为,从而也将影响消费的增长情况。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大凡股市大涨时,社会投资和消费也会相应增加,反之亦然。股市过热,泡沫过多,导致社会投资和消费也过热,会引发通货膨胀,而股市过冷,社会投资和消费低迷,又会导致通货紧缩。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言,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财富效应。但具体到我国目前的情况,则并不完全如此。
无疑,人们金融资产对以货币购买力体现的人们消费水平具有重大影响。人们金融资产包括人们储蓄存款、人们手持现金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人们金融资产与人们消费之间的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金融资产增加,财富增多,则人们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愿望也会相应扩大,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另一方面,在收入和财产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的部分增加,则可用于当期消费的部分就会相应减少,有可能进一步压缩消费,因此二者之间也可能存在负向关系。
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到2000年为止,人们消费与股票市值并没有体现出正相关关系。相反,人均股票市值与人们消费却呈现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股票市值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股价上扬造成的,市值增加也就意味着投资股票的盈利水平提高,其对人们投资欲望的刺激程度比较强烈,由此而产生的人们特别是城镇人们股市投资对即期消费的替代效应大于股票增值对人们消费支出的财富效应。特别是在股票市场中获利的或说资产增值的人们大多为收入水平比较高的,而我们知道,消费倾向特别是边际消费倾向是随收入水平提高而递减的,这也是目前我国股市上涨对人们消费产生影响不大的原因之一。
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那样,目前我国只有15%的城市人们持有股票,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城市人们几乎不受股价变动的任何影响。而且,在农村人们中投资股票者所占的比例更小。由于只有很小一部分的人口投资股票,这样由股价下跌导致的“负面财富效应”就比较小。正象上面我们分析的那样,在股票上涨时(近几年基本上是牛市),没有发现股价变动影响了零售销售。据高盛公司估计,目前我国大陆投资股票市场的资金仅占中国总体家庭财富的4%,而在我国台湾是23%,美国是38%(不包括通过寿险和养老基金的间接投资)。该公司估计中国家庭流动资产的63%是银行储蓄。可见,中国人的存款比投资于股票的钱多得多,所以股市下跌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就要比国外低很多,也不大可能大幅地直接拉低消费者信心。
② “由于使用价值才是构成一个社会的财富的物质内容,因此,股票市场的涨跌并不代表一个社会的财富的增加或
股票只是一种金融产品而已,而金融产品是服务于实业的。股票价格的涨跌不过是投资客们的博弈而已,有看多的,自然就有看空的。而股票的市值是当前市场多空双方博弈的结果。但是价格也不可能脱离价值太多,而股票本身如果不考虑股息的话,几乎不产生价值,所以股票只是经济的晴雨表。
③ 股市暴跌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股市暴跌产生的危害
第一,国民经济和投资者财富及国有资产迅速非正常大规模缩水。
四川地震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股市"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同样超出人们的想象,从货币量而言,甚至于比自然界地震的损失还大。其实,股市暴跌国家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之后,沪深股市的总市值缩水超过14万亿元,流通市值缩水超过4万亿元。200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万亿元,股市蒸发的市值占到GDP的56.65%。连续暴跌,股民和国家的损失都不可估量,如果对国有股进行市值考核,在股市暴跌中国家财产缩水无疑十分惊人。6月16日上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联合和讯网等四家网站发起调查,共有76万名投资者参加。调查显示,2007年1月1日至今,参与调查的投资者中亏损者的比例达到92.51%,盈利的投资者仅有4.34%,勉强保本的投资者为3.15%。如此大范围的亏损,即便在过去的熊市中,也极为罕见。调查显示,亏损的投资者中有59.98%的人目前亏损额占其金融财产的50%以上。
第二,股民财产巨大损失造成人心不安定,不利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和抗洪救灾及迎接奥运会成功举办。
现在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的涨跌事关国计民生、人民财产和社会稳定,去年10月上证指数冲到6000多点不健康,现在跌到2769点也很不健康,股市的暴涨暴跌都不健康。当前沪深两市A、B股有效账户数为9545.69万户,还有不少家庭通过基金、信托和银行等理财方式参与了股市。有些人认为当初市场从1000点涨到6000点,跌到3000点还挣2000点,我认为2001年股市就达到2245点了,1000点涨到3000点,对套牢的老股民来讲就是收回了当年成本,刚刚能出局。大量在4000-5000点入市的新股民没有享受到牛市上涨的收益。原来的老股民也没有享受到牛市上涨的收益。上市公司已涵盖了金融、地产、能源、石化、钢铁、电力、通信等各行业的骨干企业。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08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国际经验表明,股价一旦出现大幅波动,势必对经济运行和居民财产产生不利影响。应密切关注市场发展,采取综合措施,避免股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业绩稳定增长,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及即将举办奥运会的背景下,中国股市持续暴跌,对中国民心和经济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第三,股票市场融资功能逐渐失去,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截至2008年6月11日收盘,2007年以来首发募资的243家公司,已经有中国太保等9家公司最新收盘价低于首发价格。而2007年至今214家增发的上市公司中,跌破增发价格的高达98家,占增发公司总数的45.7%。
④ 经济危机引起全世界的财富贬值,财富一夜之间蒸发.财富到底去哪了
这个问题范围太大,给你分几个种情况:
1、比如媒体报道的某某首富财富缩水一半,其实这种缩水是无人受益的,因为原来这些富翁的财富就是按所持股票的市值计算,并非他真有这么多钱,当市场不能再给他持有的股票一个高价之后他的财富就会贬值,无人受益(而且这些富翁也无损失,因为富翁手里还是拿着那些股票)。
2、至于一般的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如果一直持有股票当然就亏钱了,而这些钱都让之前卖出的和主动做空的投资者赚取了
3、而金融危机导致的损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次贷危机中购买次贷债券的人的损失。这部分钱其实都是给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做了抵押,钱都掉进了美国房地产商的手里
⑤ 股市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吗
它包含了你说的两种情况,而不是很纯粹的一种情况。所以,能实现双赢,但不多。就因为这不多的一点,说它是零和博弈又不准确。理想的股市状况应该是双赢的,但现实总是很骨感。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股市不能直接创造财富,能创造财富的是这些上市企业本身。而你在股市挣到钱,可能一些是从别人手里拿到的,另一些来自企业成长分红。股市主要实现资金的再分配,不主动创造财富。
⑥ 股票下跌之后,财富的去向
股票下跌是因为卖方>买方
卖方的资金可能是投资别的股票 或者是暂时出仓观望
⑦ 现在股票的下跌已经很严重了,它的这个状态对我们这些没有买股票的人有影响吗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我不知道你说的资金缩水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想说流动性回收,这是有的,也就是银根缩紧,但这是央行引导的,可以说是银根缩紧导致股市下跌,而不是股市下跌导致银根缩紧。
从逻辑上来说,股市下跌可能会导致国际热钱从中国撤退从而导致人民币贬值,但是国际热钱并不一定非要留在股市,而且目前人民币并没有出现贬值,其实如果可以的话中国是希望人民币小幅贬值的,但目前来看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虽然我们的经济形势也不是很好,但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形势更坏,所以国际热钱不会从中国大量逃离到欧美。(中国股市下跌多主要是因为估值和大小非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经济差到哪里去了)退一步说,如果人民币真的出现了贬值,凭借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是不必担心人民币大幅贬值。
至于其他一系列金融反应嘛,股市的下跌会造成一些上市公司的融资更加困难
⑧ 为什么股市下跌,社会财富就减少了
股市下跌代表着上市公司财富减产 , 从而导致股民没钱,这两样
股民没钱买东西 上市公司产量减少 社会经济萎缩 财富流通堵塞
导致社会财富减少
一个国家只有先发展经济 才能有实力提高综合国力
⑨ 股票下跌,股民失财,那么这财被谁所得
股票下跌与股民损失、被谁所得
这三者并不是必然的联系。
1、如果是企业经营性导至股票下跌,企业、股民,投资者都是有损失,只是各自程度不同而已。这属于正常亏损。
2、如果是有投资机构炒作所为,股票异常下跌,那必定是股民损失。企业是否有金钱上的损失,就看它是否与投资机构勾结,但从长远看,必定影响企业声誉(当然国内的企业声誉似乎不值钱)
⑩ 为什么股票市场的涨跌并不代表一个社会的财富的增加或减少
简单比喻,只是别的桶里面的水倒进了股市这个桶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