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股票房产总市值概览
Ⅰ 怎样查询2011年各个国家股票总市值求帮助!
查询国内外金融财经网站。
不过,知道这个,对炒股,有神马用处呢?
Ⅱ 美国股票市场有多少支股票,总市值有多少
美国大概有13个交易市场,美国证券市场分为交易所市场(stock exchange)和场外交易市场(OTC市场)。
一、交易所市场
包括大家熟悉的NYSE、NASDAQ、AMEX美国证券交易所3个最大的交易市场。
(NASDAQ、AMEX均属于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拥有。)NASDAQ纳斯达克交易市场包括
A、纳斯达克全国市场(The NASDAQ National Market)
包括了一些世界上有名的大型公司,如微软、Cisco Systems 、以及雅虎、E-Bay 等这类的网络公司。这些公司必须满足一定的财务标准和公司经营状况的披露要求,才能够在市场上挂牌。2000 年6 月,在这个市场上挂牌的个 公司达到了3385 家。
中华网、北京亚信、新浪、网易和搜狐都是 在这个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
B、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The NASDAQ SmallCap Market)
该市场是为那些市值比较小、还不能达到全国市场上市标准的公司上市而设立,与纳斯达克全国市场并列为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两个下属交易所之一。
2、AMEX美国证券交易所
AMEX是全美第二大的大厅叫价式(floor-based)的证券交易所。
1998 年11 月2 日,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宣布完成与美国证券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 Market) 的合并,组成纳斯达克- 美国证券市场集团(NASDAQ-Amex Market Group) ,成为NASD(全美证券商协会) 的一个下属机构。
二、场外交易市场
还有OTCBB美国电子柜台交易系统、OTCPK美国粉单市场这类小型的交易市场。
(哈哈,建议不要购买OTCBB、OTCPK这类市场上的股票,不知道那天就没了)
1、OTCBB美国电子柜台交易系统(属于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管理)
在早期,一些企业的股票在交易所外进行交易,形象地称为柜台交易(OTC)或场外交易,这些交易由国会于1939年授权设立的美国证券商协会(NASD)管理。NASD于1971年设立了一个电子报价系统,即NASDAQ,将符合一定条件企业的股票纳入该系统交易,以提高这些场外交易的效率。NASD进一步于1990年设立了另一个电子报价系统,即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供不能满足NASDAQ条件的场外交易股票进行交易。
一些金融中介公司蛊惑它叫做NASDAQ二板,其实是不正确的。
它OTCBB不过是一个报价系统,既没有挂牌(listing)条件和标准,也不提供自动交易执行体系,也不与证券发行公司保持联系。
更重要的在于OTCBB基本上没有融资功能。
中国在OTCBB的公司估计有60家左右,股价大都在0.01-1.00美元之间。
2、OTCPK美国粉单市场(比OTCBB更差一级)
粉单市场(Pink Sheets)由私人设立的美国全国行情局于1911年成立,为未上市公司证券提供交易报价服务,从上市要求、规模、交易情况看,粉单市场与OTCBB比较类似。该市场隶属于一家独立的私人机构(Pinksheets LLC),有自己独立的自动报价系统—OTCQX。
粉单市场是一种集中报价服务系统,收集并公布造市商在柜台交易中的实际交易及价格信息,粉单市场的交易不会列出股票的卖价和买入价。粉单市场仅仅是一个报价服务系统,不提供自动交易撮合,也不执行自动交易指令。
企业在美国其它大交易所NYSE,AMEX,NASDAQ或OTCBB被摘牌后,仍然可以在粉单市场挂牌进行股票交易。
申请在粉单市场挂牌的程序和申请OTCBB挂牌一样,但在粉单市场上财务报告不需要经过审计。报价系统与股票发行人之间无直接联系,证券发行人不用在粉红单市场申请上市和报价,而是通过做市商进行报价。做市商不了解或不经发行人同意也可以在粉红单市场上报价。
公司没有上市标准,不必向SEC上交财务信息和其它的公司常规文件,也不需要发行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披露。
美国股票的总市值:
目前美国股市市值为25万亿美元。
Ⅲ 当前的美国股票总市值有多少亿美元
美国股市市值达到22.8万亿美元。
市值即为股票的市场价值,亦可以说是股票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总价值,它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买卖价格。
股票的市场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价格可以高于面值,也可以低于面值,但股票第一次发行的价格一般不低于面值。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预期股息的多少,银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票市场是一个波动的市场,股票市场价格亦是不断波动的。
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主要有:开市价,收市价,最高价,最低价。收市价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场行情图表采用的基本数据。
Ⅳ 1986年日本股市总市值是多少
当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经济”在1989年最后一天破灭时,它标志着日本“增长奇迹”及其20多年海外商业快速扩张的终结,转而陷入一轮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萧条时期,这是自二战以来日本遭遇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萧条。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7——1989年是泡沫经济的极盛时期。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开始急剧升值。1988年日元汇率升至1美元兑120日元,与1971年固定汇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结果导致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但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国内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扩大内需”。为了减轻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避免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同时也迫于美国政府要求日元升值、开放市场、扩大内需及实现贸易平衡等方面的强大压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国家投资、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扩张为引擎的内需型增长策略,从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建设的高潮。土地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投机热,投资膨胀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迅猛扩张。
(2)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拉动“有效需求”膨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增速名列发达国家榜首,在经济一派繁荣的氛围笼罩下,企业和消费者变得更为自信、乐观,投机变得更富激情、大胆,东京的房地产与股市一并上涨不止。
(3)“流动性过剩”为股市“火上浇油”。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缓慢展开金融自由化的进程。80年代中后期这一进程加快,1985年日本开始放开存款利率。随着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业务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场规模急剧膨胀。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日元资金过剩,经济过热,形成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的格局,这为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隐患。
二、日本经济泡沫的主要表现
1988——1989年,公司投资急剧膨胀。伴随高股价,新股票发行的快速升值,当银行在不动产方面寻找资金投向时,股票发行便成为公司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反过来,公司利用它们持有的不动产进行间接的股市投机,从而形成了不动产与股市双重泡沫——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及日经225股价指数持续暴涨。
(1)股价持续猛烈暴涨。1985年末,日经225股价指数收于13083点, 1989年末收于38916点,四年间日经225指数累计上涨197.45%。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占到全球股市总市值的41.7%,并赶超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总市值继续膨胀至896万亿日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0%。
(2)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日本泡沫经济的两大根本“支柱”。当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凯歌高奏之时,日本房地产价格也正在疯狂,不断上涨。据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的调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业区地价指数,若以1955年为100,到1965年则上涨超过了1000,到1988年则超过了10000,也就是说,日本城市房地产价格在33年间上涨了100倍,而同期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上涨却不足40倍,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上涨不到20倍。1990年高峰期时,东京商业区的地价涨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区地价则涨至1985年的2.3倍。与此同时,由于日元巨幅升值,也严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购与海外投资热情。
1990年,随着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灭,日本房地产泡沫也随之破灭。
三、泡沫经济对日本的沉重打击
1989年5月,政府紧缩其货币政策以抑制诸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东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万亿日元(折合2.07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瞬间消失,房地产价格从投机巅峰陡降下来,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之中。
(1)银行业受到严重打击。在日本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银行始终是充满激情,并推波助澜,且从中大为受益。然而,双泡沫破灭的同时,日本银行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报复与打击。股市暴跌,上市银行再融资受阻;房地产泡沫破灭,不动产贷款成为呆帐;企业效益徒降,银行不良资产剧增。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直接为9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赤字风暴与金融危机埋下了历史隐患。
(2)证券业出现空前萧条。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日经225指数一路直线下跌,几乎毫无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当欧美股市及新兴股市均纷纷上涨至历史新高时,而日经225指数却低收至13785点。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萧条。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2006年底,当大多数欧美及新兴股市再次刷新历史新高时,日经股市才终于缓过气来,便勉强收在了近五年来的新高点17225点,与历史最高点38916点相比,却相去甚远,大致相差约21700点。
(3)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猛烈冲击。虚假的繁荣背后,其实是由企业和消费者来承受这一切后果的。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直接打击了本国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投资信心严重受挫,企业不良资产增加,银行不良贷款剧增,个人消费萎缩,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失业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为1.1%,而且就连这1.1%的增长也是日本政府累计10次动用财政手段刺激景气(“景气对策”总规模高达136万亿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强获得的。由此可见,日本人要想再次见到80年代中后期平均5%的经济增长已是十分困难的了。
Ⅳ 全世界各国股市市值是多少
全球股市市值排名(2009-12-06 19:43:33)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数据
截至2008年7月8日,全球股市市值排名前30位的国家。中国大陆排名世界第4,香港和台湾分列第16和第17位。 国家股市市值 (百万美元) 股本回报率 美国 15,105,153 14.86 日本 3,953,718 8.96 英国 2,999,136 20.08 中国 2,625,688 16.09 法国 2,063,406 15.12 加拿大 1,723,478 14.37 德国 1,575,476 15.66 瑞士 1,174,096 14.3 巴西 1,126,835 14.37 俄罗斯 1,119,986 17.3 澳洲 1,094,428 15.63 西班牙 848,669 16.89 意大利 833,034 12.97 印度 792,618 21.11 韩国 755,651 13.17 香港 637,783 13.07 台湾 608,270 12.28 瑞典 444,144 16.34 荷兰 436,810 17.68 墨西哥 399,646 21.95 南非 356,633 20.35 新加坡 347,754 14.08 挪威 322,434 17.03 比利时 272,010 13.11 芬兰 263,682 20.67 丹麦 235,077 16.35 马来西亚 202,761 12.91 奥地利 183,324 11.86 卢森堡 173,461 19.24 希腊 172,896 16.48 本贴于
2007年GDP排名全球,
1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中国 33700 2520
4 德国 32800 3971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11 韩国 9920 20240
12 巴西 9340 4930
13 印度 9280 830
14 墨西哥 8850 8140
15 荷兰 7560 45880
16 澳大利亚 7460 3590
17 比利时 4470 43010
18 瑞典 4470 48950
19 瑞士 4310 57040
20 中国台湾 3980 17520
21 印度尼西亚 3960 1590
22 土耳其 3860 5130
23 挪威 3760 80960
24 波兰 3750 9840
25 奥地利 3710 37800
26 沙特阿拉伯 3690 14250
27 丹麦 3060 56380
28 希腊 2630 23970
29 南非 2560 6090
30 伊朗 2520 3560
31 爱尔兰 2480 58020
32 芬兰 2360 45020
33 阿根廷 2330 5840
34 泰国 2270 3420
35 葡萄牙 2190 20620
36 中国香港 2050 29350
Ⅵ 全球股市总市值和全球gdp比例怎么看
这个没有一定的比例的,因为股市总是波动的,而且股市是经济的先行指标。
Ⅶ 哪里能看到全球各国股市总市值实时行情有行情软件吗百度旗下的和讯能提供这样的信息吗
上证和深证可以用这个软件银鼎天贵金属行情软件,看图走势买卖提醒帮助很大。
Ⅷ 现在所有股票的总市值有多大2005年以后上市的股票市值有多大拜托了各位 谢谢
现在的市场信心很脆弱,股民的信心很难恢复,不是一个简单的利好就可以企稳的,信心需要时间恢复,建议起稳再买入为好,个人认为市场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时间解决。 9.16号再度低开破位大跌,的确,市场比我们想像中还差,作为从业多年的笔者,经历过中国股市几乎所有的动荡,见过熊的、却真的没见过这么熊的。上期报告我们预期在宏观数据相对理想、在面临2100点、2000点两大整数关口的支撑,至少会短线横一下,给市场投资者一个喘息思考的时间,很可惜,我们又错了,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在跌幅超过66%、现在面临两大整数关口支撑的情况下,连横都横不住!这样的市场显然已经失去了理性分析的意义。 面对上述市况,我们无言以对!要知道这是已经打了股价两三折以后的再度暴跌,中石油从48元到现在的10元,中国平安从149元到现在的39元,我们还能讲什么价值!我们只能说在中国股市,博弈才是最本质的东西,蓝筹指标股已经仅仅具有交易价值了,可能已经沦为砸盘的工具,这对市场的长远伤害是极其巨大的。我们曾经说过由于股改彻底失败,政策面又不肯纠错,这使得市场出现严重倒退,这样的判断正在逐步实现,尽管笔者并不想看到这一幕。 很多蓝筹指标股都在今天破位了,照这种跌法,2000点根本没任何招架之力,1800点能否守住还是个未知数?究竟是谁利用指标股来砸盘的呢?有人判断是境外力量,有人说是大小非,有人说是基金保险等国内机构,我们认为探讨这些都没有用,关键是找导致这种局面的成因,根本就在于政策面的软弱!连救市都不敢提、明知股改政策需要调整却不作为,这让国内投资者怎会有信心?怎能不让砸盘者胆大妄为! 现在中国股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股灾,市场本身的规律和功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想扭转这个局面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必须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行,政策面应及时纠正股改政策,启动紧急救市方案,才有可能化险为夷,否则,只有看着市场自由落体吧,等着大小非都不想抛了才能找到真正的大底,这个底是残酷的!因为它意味着中国股市再度推到重来。 今年以来市场呈崩盘式下跌走势大大出乎市场的意料,进入八月份市场跌跌不休,股指越走越弱,盘中始终难有像样的反弹出现,应了那句老话,弱势不言底,本轮跌势非常恐怖,目前股指累计跌幅已66%,股指已快接近10年均线区域,已达到投资者10年的投资成本线,有部分个股已屡创历史新低,大多数股票被打了三折,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广大散户都伤痕累累,市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巨大的跌幅这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是很罕见,除了制度上的原因,大小非成为市场下跌的罪魁祸首,而以银行股为首的权重股则充当了市场的领跌品种,投资者信心严重缺失,市场在投资人气无气大伤后,要想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能引起管理层的密切关注,目前市场处于最难熬的时候。 反弹时只能轻仓参与,历史上每一个重要的整数关口,都有较强的支撑。而2000点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关口,可以预见,在向下跌破2000点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些护盘资金会死守该点位,特别是跌破2000点之后,大盘有可能出现一波反弹。 不过,较高的估值,决定了2000点将无法阻挡大盘下跌的趋势。目前,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业绩见顶的预期已经是空前的一致,虽然静态的市盈率已经在16倍左右,但是动态市盈率反而会在20倍甚至更高,更重要的是,目前平均市净率水平仍超过2倍,而大盘位于998点时,这一数据仅仅在1.5倍左右。 当前市场我们认为,在市场真正找到大底之前,市场可能会出现一波反弹,但是力度不会太大,极限将可能在2245点附近,甚至还难以达到2200点之上。因此,投资者可参与的空间并不大。如果要参与,仓位一定不能重,而且一定要设好止损点,一旦市场重新走弱,就应尽快出局。 技术上分析,2100点经过短暂的震荡争夺后,周三盘中很快被轻松击穿,股指回归2000时代,目前10年均线在2040点区域,后市仍有继续调整压力。现在来预测底部在何处已无任何意义,尽管股指已严重超跌,但因为左右市场运行格局的系统风险仍在不断释放当中,而管理层也迟迟难有实质性的重磅利好组合拳来救股指于危难之中,新低之后还有新低,导致市场人气异常低迷,市场最终能否走强还要看管理层的决策。 两大因素或削弱利好效应 对于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业内人士认为有两点需要引起关注。一是货币政策的改变是针对证券市场还是针对实体经济领域的。在证券论坛中,不少网民们对这一组合性政策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是极大的救市政策,似乎表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与下调贷款利率是直接针对证券市场的。殊不知,这一组合性政策是针对实体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需要通过上市公司环节来发挥效用的。也就是说,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首先得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然后再看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之后才能谈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从而使得这一“利好”效应有了一定的折扣。 二是这一组合货币政策是否可以扭转市场一度存在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趋势。就此点来说,似乎并不乐观,一方面是因为此组合性货币政策本身存在着对冲的特征,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中小市值商业银行股或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其意味着这些银行股的贷款规模或将增加,从而带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趋势。但也存在着利淡的信息,因为贷款利率的单方面下调,意味着银行股的存贷差或将收敛,这明显不利于银行股在2009年的业绩增长预期。值得指出的是,不少研究机构本来就对银行股在2009年的业绩增长持不乐观的预期,所以,此次贷款单方面下移将更强化这一不乐观预期。所以,银行股在今日的走势将难有积极的预期,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下调的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股更是如此。如此就可能削弱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股市盘面的正面引导作用。 谨慎看待中期拐点论 当然,由于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部分乐观者仍将带来积极乐观的预期。一是因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就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有所松动。而众所周知的是,在去年10月份,A股市场见顶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持续出台的从紧货币政策措施,所以,时隔一年之后,从紧货币政策的积极松动信号或将带来A股市场的中期拐点。二是因为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或将改变A股市场的资金面以及改善市场参与者对A股市场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的预期,这也有利于凝聚市场人气,从而产生一轮行情的拐点。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市场中期拐点论仍需要两个因素的配合:一是成交量是否迅速放大,因为成交量一旦持续放大,则意味着市场参与者对组合性货币政策的诠释结论是相对积极的,更多的资金将涌入市场,从而推动着A股市场的逞强;二是组合性货币政策能否改善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比如说房地产价格能否企稳弹升、汽车销售量能否回升,再比如说出口形势能否企稳弹升等等,这些信号的出现方才能够确立中期拐点论。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这些信息未出现的话,建议投资者谨慎看待中期拐点论,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时,市场由寒冬转为春天,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聚集春的能量。更何况,当前A股市场所存在的大小非减持、新老划断后的限售股在解禁后的减持等信息也将弱化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的做多效应。也就是说,后续走势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预期。 市场短线有望企稳 当然,就短线走势来说,仍存在着企稳的预期。一是组合性货币政策的出台的确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出现拐点的趋势,这对证券市场的利好效应是长久的,从而将极大地改善基金等机构资金对未来货币政策的担忧。二是组合性货币政策对地产股等周期性股票也有积极的刺激作用,从而推动着A股市场的短线走势相对活跃的预期。
Ⅸ 股票总市值
股票的总市值:是所有上市可以直接买卖(流通的)、非上市(未流通的)的股票价值总和。
举例子:目前,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8.9万元人民币,总市值是21万亿元人民币。
再举例子:中石油,目前在A股上市买卖的流通市值大约1000亿元,在沪深两市的1560只股票中,流通市值排名第十位,可不是中小盘啊。
可是,中石油的总股本大约是50000亿元。流通的只占2%。
沪深两市前30大流通股(2008年2月5日数据)为:
----------------------------------------
序号 代码 名称 流通市值 占比
----------------------------------------
1 600030 中信证券 20551454 2.31
2 601166 兴业银行 18491079 2.08
3 600000 浦发银行 18186491 2.04
4 600036 招商银行 16984724 1.91
5 '000002' 万 科A 16597143 1.87
6 600016 民生银行 16515383 1.86
7 600028 中国石化 15689207 1.76
8 600050 中国联通 11549375 1.30
9 601088 中国神华 10729800 1.21
10 601857 中国石油 9883999 1.11
11 600019 宝钢股份 9746451 1.10
12 600900 长江电力 8660146 0.97
13 601398 工商银行 8554362 0.96
14 600519 贵州茅台 8541259 0.96
15 601006 大秦铁路 7816161 0.88
16 601939 建设银行 7641000 0.86
17 601991 大唐发电 7197212 0.81
18 600005 武钢股份 6612137 0.74
19 '000001' 深发展A 6552941 0.74
20 601628 中国人寿 6384000 0.72
21 '002024' 苏宁电器 6381859 0.72
22 600018 上港集团 6282031 0.71
23 601318 中国平安 6233920 0.70
24 601919 中国远洋 4955506 0.56
25 601600 中国铝业 4947084 0.56
26 '000858' 五 粮 液 4912932 0.55
27 '000527' 美的电器 4119840 0.46
28 '000063' 中兴通讯 4015440 0.45
29 600739 辽宁成大 3955220 0.44
30 600048 保利地产 3920373 0.44
----------------------------------------
Ⅹ 美国2012年股票总市值是多少在哪里可以查询到
去找网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