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跳跃检验
⑴ 谈谈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
A股市场企业融资(发新股,增发,配股)有效,效率还不错。投资股市不行,投资者大多套牢。
⑵ 为什么股票市场可以检验公司财务明白的实现程度
每股收益,结合股价来看,比如10块钱的股,每股收益1块和30块钱的股,每股收益1块,当然是10块钱的好了。其它的指标主要是它的负债,企业负债小了或大了都不好,显示它负债的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这两个指标越高,表示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两个指标在1为佳。看懂财务报表不容易,而且股票里没有详细的财务报表,都是些分析指标。所以只需要看该股的收益就可以。
⑶ 股票价格的波动线性连接性的吗还是跳跃式的
因为股票的价格很不稳定,我说它是一种比较快的树叶子,就像某一段时间又去结叶,某一段时间又落叶,所以说这个时间还要跟进一些,如果我跟不上的话,就会赔得精光。
⑷ 股票市场的跳空是什么意思
跳空指受强烈利多或利空消息刺激,股价开始大幅度跳动。跳空通常在股价大变动的开始或结束前出现。股价受利多或利空影响后,出现较大幅度上下跳动的现象。
当股价受利多影响上涨时,交易所内当天的开盘价或最低价高于前一天收盘价两个申报单位以上,称“跳空而上”。当股价下跌时,当天的开盘价或最高价低于前一天收盘价在两个申报单位以上,称“跳空而下”。或在一天的交易中,上涨或下跌超过一个申报单位。跳空通常在股价大变动的开始或结束前出现。
跳空是判断趋势的有力依据。
跳空的形态:
(a)普通性跳空——对预测趋势无太大帮助,可以忽略它。因它是在交易量极少的情况下或是在波幅窄时所产生的。
(b)突破性跳空——一般发生在交易量大时或重要价位被突破后或新的大波动之初。当汇率跳空口大并远离原价位时,则显示其真正的突破开始了,所以跳空口越大将来的波动越激烈。
(c)持续性跳空——连续发生2次以上的反映市场以中等交易量在顺利的发展。在上升(或下降)趋势中,这些跳空在今后市场的调整时将成为支持(抵抗)区。因为此跳空群一般出现在整个趋势的中间,所以可利用沿着该涨(或跌)的方向在未来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中将翻一番的规律来进行交易。
(d)消耗性跳空——也叫衰歇跳空,一般出现在趋势的尾声,是急速上升(或下降)的回光返照,所以在随后的市场将出现转折。该跳空往往是在(a)(b)跳空出现之后,并且当被填补之时,就是趋势将衰歇之日,这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损失。
运用法则:
(a)消耗性跳空和普通性跳空在短期内有可能被填补,而突破性跳空和持续性跳空就有可能不被填补,所以分析突破性和持续性跳空比较有意义。
(b)突破性跳空出现后会不会马上被填补可以从交易量的变化来判断:在突破性跳空形成之前,如交易量大,但形成之后交易量反而减少时,快速填补该跳空的机会只有一半;在突破性跳空形成之后,如交易量大并且持续,则短期填补该跳空的可能性将会降低。
这些在以后的操作中可以慢慢去领悟,为了提升自身炒股经验,新手前期可以用个牛股宝模拟炒股去学习一下股票知识、操作技巧,对在今后股市中的赢利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⑸ 用钱龙软件看股票为什么各股之间总是自动跳跃
这是设置了自动换页,改回来的方法是:
1.打开股票软件;
2.点击上端【工具】,
3.在下拉菜单中可以看见在【自动换页】旁打了勾,点击【自动换页】,勾会消失,不再自动换页。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背后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的。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⑹ 中国股市中:股性活跃如何判断的四种方式
成交量、换手率、流通值、知名度
⑺ 请问金融上的股票跳跃风险是什么意思
由于中国股票市场是“政策市”,有时会因为出现政策利空而产生风险
⑻ 在股票市场中,经常看到有一些股票在两点半之后快速拉升,请问这种拉升现象如何解释
在股票市场中,经常看到有一些股票在两点半之后快速拉升,请问这种拉升现象叫尾盘拉升。
尾盘拉升指的是股票在即将收盘时股价出现大单拉升,突然上涨的局面。尾盘是股市一天即将结束的标志,尾盘不仅是当日多空双方交战的总结,还是决定次日开盘的关键因素。
主力拉升吸筹或放量震仓往往是在尾盘,市场波动最大时间段就是在临收市半小时左右。此时股价的异动,是主力取巧操作的典型手法,目的是为第二天的操作作准备。
(8)股票市场跳跃检验扩展阅读
尾盘拉升的原因:
1、粉饰K线图:尾市偷袭式拉升可以把原本已经走坏的形态修复好,在K线走势上制造上涨假象,粉饰K线图,拉出光头阳线,显示做多信心,但实际上却为派发筹码做准备;
2、机构吸筹:快速拉升脱离成本区,尾盘拉升,有可能是个股有重大利好消息或者重大事项即将公布,主力有时会在尾盘急速拉升甚至以涨停通吃的方式收集筹码。对于此种尾盘拉升,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但要注意分辨利好消息的真伪。
3、拉高掩护出货:股价在经过一段单边市拉升以后进入高位盘整震荡阶段,在分时图上,股价大部分时间均处于均价线下方运行,弱态尽显。但在尾盘却出现意想不到的快速拉升,在散户投资者忙于追进的时候主力却顺利出货。
⑼ 请问纽约股票交易所跳动指数与中国股票市场中的什么指标相似
不一样的,道琼斯是平均价格指数,而我们是加权指数,指数失真,因流通股占少部分,总股本包括了非流通股,但随着全流通的到来,会变得越真实。
目前非流通市值约占1/3。
⑽ 除了市盈率外,怎样从其他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标分析股市泡沫
目前中国股市存在泡沫吗
1. 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标
除了平均市盈率外,衡量一个股市整体是否存在泡沫或是具有投资价值,还有如下指标。
(1) 红利支撑股价水平。有人举香港上市的汇丰控股和长江实业的例子,认为没有泡沫的股票价格是由上市公司的分红、净资产支撑的。然而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股市中只是特例,特大型公司的股票,成长性较差,炒作困难,分红或每股净资产确定了它的大致价格下限。
(2) 平均股价。2001年6月14日沪深市场(剔除了PT股)1089只A股平均价格16.91元,至2002年1月10日,沪深市场1121只A股平均价格为11.51元,有研究人员撰文认为,股票平均价格可以评估市场的投资价值或风险水平。平均股价在15元以上,风险很大,平均股价在10元以下,风险较小。这种经验规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平均股价指标的缺陷仍然存在,价格高低不能作为股票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送股、转增股、配股、股票拆细时平均股价发生跳跃,但股票的内在价值没有相应变化;平均股价没有考虑实质经济,经济繁荣与经济萧条时,合理的平均股价水平自然不应相同。
(3) 平均市销率。西方有些学者(肯尼斯.L.费希尔,1984)就提出市销率(PSR,price sales ratio)的概念,即每股市场价格除以每股销售收入。由于销售收入的波动性要比净利润的波动性小得多,所以市销率比较稳定。而且,一股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都是正的,所以计算平均市销率时,几乎不需要剔除上市公司,可以将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保证了计算的客观性。费希尔对美国股市一百多年数据的检验表明,根据市销率判断个股和大盘,投资效果比市盈率好。在费希尔看来,用市盈率定价是很不科学的,“市盈率10倍太高,1000倍却太低”。([ 美]肯尼斯.L.费希尔,2000)
(4) 平均市净率(托宾q).与费希尔不同,美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史密瑟斯等(Andrew Smithers etc.,2001)偏爱平均市净率指标,也叫托宾q指标(q ratio)。史密瑟斯认为,q值就像弹簧,将股市拉向它的内在价值位置。他还认为,q值和平均市盈率指标大多数时候朝着相同的方向运动,但平均市盈率偶尔会给出灾难性的价值数据。有一个事例显示了托宾q的威力,2000年初史密瑟斯等出版的《华尔街价值投资》一书根据托宾q建议人们要抛空股票。
(5) 市场成本。市场成本(AMC®,Average Market Cost), 也叫平均持筹成本,是指剔除非理性交易后,市场上所有投资者持有某只股票的平均成本。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成本在数值上恰好等于股票的内在价值。
用市场成本指标来衡量股市的投资价值,几乎具有以上几个指标的所有优点而没有它们的不足。市场成本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衡量个股的投资价值,如果市价远高于市场成本,这种股票跳水只是迟早的事,反之,这种股票则值得关注。
市场成本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不同时期的同一市场或不同的市场,都具有解释力。NASDAQ指数涨得太高,就必然会跌回它的平均成本位置(这是资金堆积的地方),但到了平均成本线上就会获得较强的支撑,并不因为它的市盈率水平是100多倍(参见附表)而还含有多少泡沫。目前上证指数的市场成本为1509.258点,根据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如果跌破这一点,并不是股市没有投资价值,而主要是投资者没有信心。
2. 几个悖论
(1) 经济高成长与上市公司质量差。前一段时间,证券市场上一片打假之声。很多投资者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业绩好的不能相信,业绩差的也有操纵盈利的嫌疑。我就不理解,中国的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会计师事务所、交易所、证监会、新闻媒体等等层层监督,难道做假会比非上市公司厉害,难道中国上市公司的成长远远落后于中国经济的成长?中国的证券市场是转轨经济中的证券市场,不能拿理想的完美的目标来裁剪。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国民的信心,难道证券市场的发展就不需要投资者的信心?
(2) 中国证券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与证券市场问题成堆。客观地讲,证券市场是中国市场体系比较公开、比较透明的市场,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市场之一。但给人的印象却是中国证券问题成堆,必须来一次伤筋动骨的调整,甚至推倒重来。这将把中国证券市场引向何方?
(3) 按现金流量贴现计算未必有投资价值,但外资收购意愿强烈。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并不完全是按购买力平价确定的,而按现行的汇率计算,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后有很强的购买力。这导致在国内投资者看来很贵的股权,在境外投资者未必这么看。2001年11月23日新华社深圳又传出消息,美国艾默生公司花7.5亿美元收购华为技术公司下属的深圳市安圣电气公司全部股权。安圣电气尚且如此,大唐电信、中兴通讯(2002年1月9日总市值分别为9.57亿美元、12.44亿美元)难道市场价格很高,对外资没有吸引力吗?不要以为中国的企业不值钱,有些东西并不反映在会计报表里。当然,A股价格存在结构性不合理现象,但不是平均市盈率畸高。
(4) 11年指数涨了15倍,但投资者整体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并不高。指数有时会误导决策。乍看来,沪市11年涨了15倍,上证指数年增长率达27.9%,非常之快了,股市里肯定积累了大量的泡沫。但细心的人应该发现,在1994年8月以前,市场容量很小,股指大起大落,而这少数几家上市公司却将上证指数市场成本抬高到757.519点。实际上,1994年8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平均持筹成本1509.155点)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收益率为9.74%,考虑到交易费用(含印花税、佣金、过户费等中国的交易费用率较高,投资者的换手率也较高,所以总的交易费用数额可观),中国投资者的平均年收益率是非常低的。
从长期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其股价指数总是在不断上涨,原因在于经济在增长、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总额在增长、市场成本曲线也在逐步抬高。长期来看指数总是上升的,不能看指数涨了多高就据此判断股票市场是否不正常。
(5) 同一上市公司股票,在不同市场上股价及其表现截然不同。有人喜欢将中石化在香港、纽约和上海市场的不同价格来说明中国市场里存在大量泡沫。这种比较是非常片面的。众所周知,由于市场割裂,国内投资者到香港市场上购买股票受到限制,两个市场上股票的供需关系完全不一样,由此导致价格出现很大差别是很自然的。如果两个市场是自由流动的,价格自然会相互接轨。另一方面,即使两个市场自由流动了,也不能认为A股股价就一定要以香港股价为标准与之接轨。价格将根据新的市场供需关系重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