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大跌市值蒸发钱去哪里了
㈠ 股市暴跌,蒸发的钱去哪了
一、交易成本
1、印花税收。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券商收益。也就是佣金,每家券商针对不同投资者给的佣金费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3、此外,还有支付给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过户费,支付给基金的管理费等。
二、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我们先忽略投机的行为,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
为什么一开始会有人给公司白送钱?是因为公司必须给持股人定期分红,即把公司的利润分一部分给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红的收入可能会远超过认购股票的支出。
为什么有时会有很多人想买股票?是因为多数人认为公司会越搞越好,少数人认为公司会越搞越差。反之亦然。
“大小非”。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可能会抛出来套现,就叫减持。
有分析认为,最大的“庄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获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东,也就是所谓的“大非”“小非”。其中作为市场最有发言权的则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东及其他法人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们对公司股价既不关心,也无动力经营好上市公司。
三、“投资高手”、游资、热钱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我们继续以本文开头的例子接下去解释这个问题。实际上,该例子提到的总市值减少的这400元并未“蒸发”,而是被别人赚走了。
假设中国股市只有一只股票X。X股在上市时一共发行了100股,现价为每股10元。股民A拥有这些股票,这时股票市值为10×100=1000元。然后A为了赚钱标价每股11元把这100股卖给了B,股民B掏出了11×100=1100元获得这100股。此时股票市值为11×100=1100元,而A也利用价差赚到了100元。然后B听到不利消息,怕11元卖不出去,决定每股10元卖出股票。而C不知道这个消息,花了10×100=1000元买下了所有股票,截止此时。股票的市值为10×100元=1000元,而相对于之前1100元市值减少了100元。而这100元是谁得到了呢?明显可以看到,是被A赚走了,是在股票下跌前抛售股票的那个卖家赚走了。
同理,只需把以上的情节稍微扩充,就可以还原我们的真实情况:A代表的是在股票下跌前的一群卖家,B代表的是股票下跌前的一群愚蠢买家,而C更是一群承接烂货的买家。
四、极个别的散户
股票市场里这群赢家还有谁?根据一般常识,我们可以得出部分推论:在这群人中,力量薄弱、操盘能力不足、消息不灵通的散户,是绝不可能作为大比例存在的。而拥有庞大资金、强大团队、丰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机构,更有可能是股价下跌前及时退出的赢家。
当然,从我国有证券市场以来,也确实出现过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一来计。
㈡ 股市下跌时,经常听到市值蒸发多少多少亿,蒸发的钱去哪了
当我们投资遇到股市下跌时,会经常听到最近股市场蒸发了多少亿市值,或者某只股票受到利空消息打击,出现连续下跌,蒸发了多少个亿的市值。那么,这时候大家是不是会想这些蒸发的钱究竟去哪里了呢?
一、动态卖出时的市值蒸发
我们认知的“市值蒸发”,就是被高位套现离场的个人或机构换成了钱。
当个股出现大幅度波动时,散户开始进场买入股票,同时有人卖出股票,然后市场开始下跌,新买入的散户持仓市值出现亏损、蒸发。
三、如何才能规避市值被“蒸发”!
持有的股票市值被“蒸发”,是每一位投资者都不愿意看到的。那么,应当怎样才能更好地规避呢?
市场有涨有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投资者想要完全拒绝市值蒸发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是谨慎地规避。
1、坚持价值投资
虽然近期有一些白马股暴雷使投资者产生了亏损,但是对于后期的资本市场发展而言,肯定还是会以价值投资为导向,只有足够优质的上市公司,才能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更好的成长,能够规避一定的市值“蒸发”;
2、不要带着情绪去判断市场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敬畏市场,宁可错过,不要做错。
综上,市场中蒸发的钱有一部分是被高位的机构、大股东游资等套现,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价值回归而真正的“蒸发”。当然,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应当规避被“蒸发”的情况,尽量不要带情绪去思考市场。
㈢ 股票下跌,市值蒸发,哪些钱去哪了
股票涨了机构和大小非就在6000点开始减仓套利,把利润收到包里了,并没有蒸发,而跌的只是散户的钱,其实股票交易就是利润的转移.从散户的包里转移到机构和大小非包里而已,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㈣ 股票市值蒸发,蒸发去了哪里
假设你有一栋房子,现在的市值20万,到明年只有15万,这5万就是蒸发了,也没有哪个挣取,也没有亏损,就是这么简单,只是一个虚拟数值的变化,原因没有买卖。
股票市值只是简单的用股价乘以总股本 ,是有泡沫的。如果你是在高位赚钱的,卖出股票后下跌了,就是把泡沫变成了钱;反之你在高位买入股票后下跌了,你的钱就是蒸发了,去了赚钱的人那里(不是全部)
㈤ 股市大跌时,我们常说“蒸发xx亿”,蒸发的钱哪里去了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决定了股票价格的走势,不管是股票的买还是买都需要有供需双方的平衡才能够得以交易。那么也就是说不管是买入还是卖出,都是有人盈利有人亏损了,为什么还要说股市资金蒸发了呢?
在买入卖出过程中只有少量的税是会从股票投资资金当中支出的,而其他的资金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
总之,人们常说股票市值蒸发,实质上是被高位套现者的获利逐步退市的过程。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应该知道蒸发的资金去哪了吧?炒股就是互相掏口袋的游戏,各自靠本事吃饭。
㈥ 股市暴跌钱去哪里了
这几天美国股市继续暴降,现在现已延伸到了全球,连我国也避免不了受到了影响。
股市暴降后该怎样办,并且股市暴降钱去哪里了,对股市生疏的人来说,股市暴降钱跑哪儿去了,而出资者却喊天喊地也无法挽回钱跑的那一刻。
股市暴降钱都去哪儿了股市暴降钱都去哪儿了
依据了解,股价含有两个意思,
第一是股票究竟值多少钱,其实也便是我们所说的市值;
第二是股票里有多少钱,而这个指的便是流动资金,那么股市暴降后钱去哪里了?
股市暴降之后,钱都流向了哪些地方。
股市暴降钱被用来平摊了,举例来说明,比方股价从20元跌到了5元,有人20元买进,19元退出,也有人20元买进,15元退出,最倒运的便是20元买进,5元退出的人群。那么这个进程便是钱被平摊的进程,只不过有的人平摊的多,有的人平摊的少算了。
股市暴降钱都流向了这儿
1、上市公司股民上市公司股民一般是大比例持有某股票的,假如股民在股票价格高的时分兜售,这样一来就会形成股价暴降,这样来看股市暴降钱天然就进了股民的口袋。还有一种状况是出资高手,在股票暴降前兜售了所有股票,这样一来这部分也将钱赚走了。
2、少部分散户散户是指那种持有额很少的出资者,这部分出资者是在整个股票的杠杆中,数量都是比较少的。假如是低价位买进,高价位卖出;或许是进行超短线的买卖操作,只有将钱赚走了,那么他们也能够从股市暴降的钱中分一杯羹。
3、证券管理商、国家证券管理商会对买卖收取佣钱与服务费用,不论股市暴降或许暴升,这个费用都是固定的。国家则会对每一笔买卖征收印花税,那么它们赚的钱也是从股市中来,在股市暴降之后,钱也会流向到他们这儿。
股市暴降钱被平摊后,八成都是流向了上市公司股民、散户、以及证券管理商和国家的手中。在股市中,不论是挣钱还是赔钱,都是要确保市场内资金的流动性的。因而股市跌落时,钱被平摊走了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我们知道股价严格来说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是股票值多少钱,也便是市值;第二个是股票有多少钱,这个指的是股市里的流动资金。那么股市暴降钱去哪里了?希财君今日就告知我们股市暴降之后,钱都流向了哪些地方。
股市暴降钱被用来平摊了
这儿希财君会举例来说明,比方股价从20元跌到了5元,有人20元买进,19元退出,也有人20元买进,15元退出,最倒运的便是20元买进,5元退出的人群。那么这个进程便是钱被平摊的进程,只不过有的人平摊的多,有的人平摊的少算了。
股市暴降钱都流向了这儿
1、上市公司股民
上市公司股民一般是大比例持有某股票的,假如股民在股票价格高的时分兜售,这样一来就会形成股价暴降,这样来看股市暴降钱天然就进了股民的口袋。还有一种状况是出资高手,在股票暴降前兜售了所有股票,这样一来这部分也将钱赚走了。
2、少部分散户
散户是指那种持有额很少的出资者,这部分出资者是在整个股票的杠杆中,数量都是比较少的。假如是低价位买进,高价位卖出;或许是进行超短线的买卖操作,只有将钱赚走了,那么他们也能够从股市暴降的钱中分一杯羹。
3、证券管理商、国家
证券管理商会对买卖收取佣钱与服务费用,不论股市暴降或许暴升,这个费用都是固定的。国家则会对每一笔买卖征收印花税,那么它们赚的钱也是从股市中来,在股市暴降之后,钱也会流向到他们这儿。
㈦ 股票市值蒸发钱到哪里去了
股票中的所谓的金钱不是蒸发了,而是压根就没存在过!
举例说明,一个老板收购大米然后卖大米,经营的非常好,一年可以卖大约200万斤大米,几乎垄断了市场的大米。
这时他想了一个更好的发财办法,发行“大米提货券”,也就是现在你用钱买到的是“大米提货券”,然后用“大米提货券”去提真实的大米。但是大米的存储比较麻烦而且需要花钱,而你手里握着“大米提货券”可以随时提到大米,而不用考虑大米的存储问题。
而这时市场上用交易“大米提货券”来代替交易真实的大米!大米的价格涨跌,直接影响着“大米提货券”的涨跌!
大米老板发现,市场上有大量的“大米提货券”在互相交易而不提取真实的大米,所以他就大量发放“大米提货券”。本来他只有200万斤大米,但是他发放1200万斤的大米提货券,只要他能稳定米价,稳定垄断的大米市场,“大米提货券”就能继续流通!让他赚到大钱!!!
×××××××××××××××××××××××××××××××××××
假设现在米价是1元/斤,他发放的1200万斤“大米提货券”就是1200万元,而他实际只有200万斤大米,所以市场上有1000万斤的“大米提货券”是纸上富贵!
如果赶上社会动荡、灾年,老百姓急需大米,实际只有200万斤大米,但是市场上流通着1200万斤的“大米提货券”,所以不是每张券都能提取到真实的大米,所以“大米提货券”会马上贬值!
真实的大米可能因短缺会涨到1.5元/斤,可“大米提货券”会继续下跌,100斤的“大米提货券”可能会跌倒50元或更低!
×××××××××××××××××××××××××××××××××××
所以股票代表是市值其实不是货币,更不是真实的购买能力,而仅仅是人们的心里的预期,完全是纸上富贵!!!!!!!!!!!!!!!!!!!!
那么股市大跌,谁从中赚到了钱??
1-券商(收取交易费,只赚不赔)
2-政府(税收)
3-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4-内幕消息掌握者
5-快进快出的游资
6-极个别散户
㈧ 股市市值蒸发得钱都流失到哪里去了
股市中的钱并不是真正的钱,它更大意义上是一个符号,是经济活跃度的一个指数。
我们以一支股票来代替整个股市以说明问题。比如,某支股票有10000股,昨天的收盘价是10元,那么它的总值就是100000元,而今天的所有交易中只有一个人以11元(涨停)买入这支股票100股(总1100元),那么这支股票今天的收盘价就是11元,那么这支股票今天的总值就是110000元,也就是说股票总值增加了10000元(在这里将各种对计算影响不大的费用暂且忽略),到这里我们就看出问题来了,其实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产生10000元的实际收益,但从计算角度看,这个计算也没问题,所以,所谓的股市蒸发多少钱也只是个概念的“钱”,企业并没有真正损失什么钱。
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维护股市稳定?为什么企业还是希望自己的股票价格高一点?其实这里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经济的景气度,股市越好,大家投资的热情越市经济的景气度越高,经济发展的环境也就越理想,那么,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企业经营氛围都会好起来,创造更大价值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宏观层面上大家还是希望股市向好。
当然,上涨太快也会造成各种问题,所以,国家希望“慢牛”。
扯远了点,现在回来,股市的钱是个数字,是经济活跃度的指数,它没真正变成纸,也没彻底蒸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