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ipo对股票市场
『壹』 国企上市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好处:
1、可以募集到一定的资金,有利于企业发展
2、可以提升行业影响力、知名度
……
坏处:
1、公司经营信息必须依法公开、公布,具体经营活动被竞争对手掌握
2、按要求接受证监会、股民监管,信息披露、经营决策等需按章办事
……
『贰』 IPO重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重启IPO必定为股票市场至少带来三种压力:一是重启IPO必将分流股票市场的资金,为市场带来资金压力。股份公司通过IPO从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所募集的资金多进入生产或流通环节而离开股票市场,即IPO完成后必然从股票一级市场抽走一定数额的资金;IPO上市后因原始股东的获利套现又会从股票二级市场抽走一定数额的资金。
总之,无论如何,重启IPO确实会分流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因此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重启IPO一定会引起股市下跌,只是下跌的时间和幅度不同而已;但暂停IPO,其结果最终一定会引起股市的反弹。二是重启IPO可能为股票市场增加第四种资金压力。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已明显存在三种资金压力:大小非解禁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套牢盘解套所带来的资金压力;获利盘获利出局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叁』 国企大量IPO代表什么
国企上市融资,圈钱运动,对二级市场是重大利空。
『肆』 央企整体上市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央企整体上市本来是央企改革路径中清晰而坚实的一步,却由于牵扯到复杂的利益纠葛,在屡清澄清之后成了悬案。但市场行为总有其内在逻辑,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日前发表长文,表示目前一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条件基本具备,条件已经成熟,有条件的大型央企应积极以A+H的途径来实现整体上市。这不仅重新厘清了央企的改革轨迹,也为资本市场增添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无怪乎投资者普遍将此视作特大利好。 市场并非无的放矢,如果季晓南影响如此广泛的文章不只代表本人观点,那就证明以往的澄清只是细节澄清,而不是大局异动,央企只是试图避免借央企重组为名的市场操纵行为。但见诸现实,央企在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主角地位不仅未被削弱,反而日渐加强。 早在此轮股改大局初定之际,央企就开始借助资本市场进行了改革,由于股改使市场承受力增强,使两者之间形成双赢互动:对国资来说,资本市场是国资增值与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工具,资本市场的活跃意味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投资者而言,央企则是此轮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主要载体,投资者能够借由央企整体上市或者从境外市场回游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股改之后的中国股市对于央企的期盼竟然出乎意料地一致,为央企整体上市奠定了理论与资金基础。 央企整体上市是对以往分拆上市的纠偏之举,分拆上市虽然满足了上市的审批条件。却使上市公司异化为母公司的资金附庸,割裂了市场,形成短期投机股市文化。央企整体上市无论是否能够达成市场化的公众公司的最终目标,起码是向这个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央企整体上市的威力尽现于当今国内资本市场。央企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作用逐步加大,市场所谓的二八现象或者一九现象,指的就是央企蓝筹大象狂舞的独特景观。有各种数据可以证明央企风景独好:2007年年中,沪深1518家公司实现净利润3700亿元,其中前150家公司实现净利润3000亿元,占总数的80%;据WIND资讯统计,国资委直属的198家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平均累计涨幅高达204.73%,远远超过指数同期涨幅;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估算发现,中央企业未来3年有待进入股票市场的净资产超过3万亿,它们的整体上市将使A股规模大幅度扩张。以2倍市净率计算,中央企业资产将使A股总市值超过16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A股市场。近日中国铝业购买云南铜业集团49%的股权,说明央企的行业整合已经溢出小行业如铝业的范围,而向大行业如有色金属行业迈进。不仅如此,央企所占据的资源优势使央企并购重给具有点石成金之效同,沪东重机在变身中国船舶舶后股价跃上300元,资产注入使外延增值效应开拓至极限。央企同时还在香港市场上演奇迹,今年以来国企指数屡屡站上恒指肩头,成为探测香港股市凉热和测试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央企投资热情的温度计。 制造蓝筹泡沫显然是一场战略部署,让这些蓝筹公司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长大为谁也吞不下的巨无霸,相当于让他们穿上护身盔甲,然后在世界资源市场上与对手平等交易。而在央企整体上市之后有可能代全体国民持股的国资委下属资产管理公司,显然也将成为中国经济中新晋实力部门,从一无所有到富得流油。希望他们在全体国民股东的制约下谨慎而行,行好管家之职,不要误当主人。 始于2006年、盛于2007年、极盛于2008年的央企注资重组、整体上市,将成为中国经济史上的壮观一幕。这一时间节点的推测并非无据,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曾透露,国资委将中央企业在2010年前整合为80家至100家的目标,将提前在2008年底完成。我们可以毫无悬念地在H股回归后等待红筹回归大幕开启,也可以看到资本市场的并购硝烟从境内蔓延到境外,看到世界贸易战在资本市场延续。 被打造成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的央企,必然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中流砥柱,有关部门寄希望市值全球领先的中字号国家队,能够在世界上踢一场高水平的赛事,引领中国经济涉过货币自由兑换前的险滩。 一个国家在特个时期都有标志性的企业诞生,他们历经数个甚至数十个经济周期屹立不倒,向社会垂范何为价值投资与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美国克莱斯勒、通用电气、IBM、高盛、美林,日本制造业巨头东芝、丰田等企业,无不如此,并因此形成代代相传的商业文化。 现在,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中石油、宝钢、神华、中国船舶等企业上,希望她们历经风雨而能傲然不倒,同时以并购、重组中的公平公正与透明,以及娴熟的生产经营技巧,向中国的投资者证明,确实存在精明与公道并存的交易,也确实存在具有长远持有价值的体现价值投资的股票。
『伍』 上市国企市值占整个股市市值的比例是多少(有沪市或深市之一的数据也行)
中国今日的股市中,上市公司230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1000家;总市值为26万亿,国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为20.3万亿,即股市80%的股权为国有股法人股。
它们总体效益不高,它们有的多年来不分红,分不出红,也不想分红。这是中国股市长期低迷不振的一大原因。在股市中,公有经济的成分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实体经济中公有经济的成分比例。
『陆』 什么是国企上市公司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政府或国有企业(单位)拥有50%以上股本,以及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拥有实际控制权(能够支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资产财务状况,并以此获取资本收益的权利)或依其持有的股份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
(6)国企ipo对股票市场扩展阅读:
优点
1、得到资金。
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相当于找大众来和自己一起承担风险,好比100%持有,赔了就赔100,50%持有,赔了只赔50%。
3、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
4、逃脱银行的控制,用不着再靠银行贷款了。
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
6、提高公司知名度。
7、如果把一定股份转给管理人员,可以缓解管理人员与公司持有者的矛盾,即代理问题
缺点
1、上市是要花费一定费用。
2、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机密。
3、上市以后每一段时间都要把公司的资料通知股份持有者。
4、有可能被恶意控股。
5、在上市的时候,如果股份的价格定的过低,对公司就是一种损失。实际上这是惯例,几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都会把股票的价格定的高一点。
『柒』 怎样理解大型国企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
大型国企股票全流通有一个好处是国家一般情况下不会减持股票。他们需要控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