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2014年7月18日股价还低的股票
『壹』 为什么大公司的股票反而股价低,小公司的股票价格高
看样子你是新股民
我这么给你说吧,不是说公司大,股价就高。
股价是人为炒作起来的。
说简单点就是庄家(就是那些大的基金公司)在低位买了一张股票大部分的筹码。
然后用一定资金将股价拉倒高位,在高位把低位低价买入的筹码卖掉,达到赚钱的目的。
举个例子就是:
庄家有10E,那么他可以在股价10块钱的时候,买入7E。
然后用3E资金把股价从10块拉倒50块。
最后在50块的位置把低位10块买入的7E筹码,卖掉。达到挣钱的目的。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像你买的中国银行,虽然股价低,但他的流通盘很大:1955亿筹码
这么多的筹码,如果有人要去炒作,对的资金要求是非常大的。
而网宿科技的流通盘才1亿,
虽然他70多块钱,但是主力花40E就能拿下一半的筹码,达到控盘炒作。
而中国银行至少要3000E。
就想坦克很坚固,笨重,功率大,却跑不快。
而摩托很小,功率小却很灵活。
目前本来大市环境就不好,
所以庄家更情愿炒作一些流通盘小,灵活的股票。
这样有一定收益,花销也不大。
而像中国银行这种蓝筹股,庄家筹那么多钱都难受,更别说去炒作。
所以你的中国银行这辆坦克目前就只能在那歇着,
看着别人的摩托满天飞。
『贰』 为什么有的股票历史最低是负的
因为你看的是加权的结果,一般股票多次的分红派息,然后用前复权看,历史低点甚至很多的股价的低谷位置都是负的。虽然那个低点当时的真实股价不是负的,但把分红股息给去掉,就相当于是负的了
『叁』 2020年4月28日股价最低34.01的股票是啥
2020年4月28日股价最低价没有34.01元的股票,有两只34.1元的股票.(注意查询方式为前复权)
『肆』 股价在7元以下的股票有哪些
你让所有的股票按价格大小排列,不就很容易找出股价在7元以下的股票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想做价格很低的股票,价格低的股票,有可能还会继续创新低,7元的跌倒3元也说不准,价格低不代表就很保险,重要的是选能上涨的股票,汉王科技和东方园林100好几的股价也能涨停,所以,不要陷入某一个误区。
『伍』 当前A股股价最低的股票有那几只
截止2020年,如下:
(5)比2014年7月18日股价还低的股票扩展阅读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以及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深交所作出中弘股份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中弘股份自2018年11月1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为30个交易日,证券简称将变更为“中弘退”,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10%。
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中弘股份成为首家因股价连续低于面值而被强制终止上市的公司。
『陆』 历史上股票跌得最惨的是哪一年啊
从1992年到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8次熊市,其中第二次也就是1993年的这一轮熊市跌幅最大。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6)比2014年7月18日股价还低的股票扩展阅读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国制造业和地产等支柱产业泡沫显现,危机四伏,在投资者普遍对行情盲目乐观之际,股指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从此,进入几个月的震荡调整之中。很多制造业的老板,发现搞制造业赚不到钱了,所以投身于股市。
参考资料:腾讯财经-中国股市七次熊市
『柒』 腾讯公司2014年5月16日到底发生了什么股票价格突然下跌78%
这个现在是比较流行的,牛市情况下赚的还是很多的吧。
现今闲着无事可做,只好给就好比现在的在编职工与临时工,可以干相
『捌』 当前A股股价最低的股票有那几只
你好你说的最低是什么意思。是小于1元还是小于2元,两块钱一下的很多
『玖』 目前股价最低的股有哪些
重点首推600701(工大高新)
2:600130(波导股份)
3:600186(莲花味精)
4:600200(江苏吴中)
5:600654(飞乐股份)
6:000518(四环生物)
7:000100(*ST TCL)
8:000955(欣龙控股)
9:000585(东北电气)
10:000886(海天高速)
首推纯属个人意见,本人自认为以至低点,自已定夺.
『拾』 目前业绩好股价低的股票有哪些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