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违约贴息
Ⅰ 对于操纵市场违法所得超百万可以入刑,对于国内股票市场而言,会引起哪些风波
对于操纵市场违法所得超百万可以入刑,对于国内股票市场而言,会导致股票跌涨幅度。毕竟现在有法律的制约,所以有一些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了,我国法律是有很大威严的。对于行为人通过公开传播虚假、不确定的重大信息来影响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影响特定证券、期货的交易价格、交易量,从中谋取利益的人,会加以少之又少的。
Ⅱ 中国的股票市场大都以圈钱为目的,这对上市公司不是很有利吗为什么说不好呢
以圈钱为目的,他就不会去花精力和时间去发展公司,这样下来公司早晚会亏,退市也是时间的问题了
Ⅲ 【费解!!!!】我国股票很多不分红 ,那么股价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股价不是等于现金流贴现吗
股价不是等于现金流贴现。股价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用贴现现金流量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只是股票的估值,或者可以看作是股票的价值,它不一定等于股票的价格。这个结果只能作为投资的参考,如果它高于股票的价格,那么可以认为股票被市场低估;反之,则股票价格被市场高估。
Ⅳ 我国股市波动与经济波动并不贴现,原因是什么 具体原因是什么
我国股市波动与经济波动并不贴现,具体原因是(经济因素、市场因素、非经济因素)。
一、宏观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从不同的方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及股票的获利能力和资本的增值,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居民收入和心理预期,而对股市的供求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经济周期
2.通货变动
3.国际贸易收支
4.国际收支
5.国际金融市场
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我国股市作为一个初兴的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对股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货币政策
(1)利率
(2)存款准备金率
(3)公开市场业务
2.财政政策
(1)国家预算
(2)税收
(3)国债
3.产业政策
4.监管政策
就是说一是经济问题;二是政策问题;三是外围问题;四是心理问题。以上供参考。
Ⅳ 中国近五年股票市场平均收益率
我看比银行利率要低的
Ⅵ 中国股票市场是否有效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1 、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
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 2004 - 2007 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 5 - 10 倍。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 2003 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 2007 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 6124.04 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 1664.93 点。至 2008 年 12 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 2000 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 、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
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 2005 年我国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 206.5 亿美元,为沪深两市 2003 年、 2004 年首发募资总额 800 多亿元人民币的约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 2008 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
3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
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 ST 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 60 - 100 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
4 、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
虽然 2007 年我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但也未能解决股市总体回报率较低的趋势。 2008 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财富较大幅度缩水。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固然鼓励了居民积极参与股市的发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
Ⅶ 贴现率与股票市场行情有什么关系啊
贴现率与股票市场行情关系如下:
贴现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
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
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
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提高,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
Ⅷ 中国股票市场是否也有类似国外的保证金制度
股票市场都是全价交易的。外国也一样。你买了股票,就有相应的权利。
但是用保证金交易的,并没有这些权利,就是最基础的分红的没有,更别想收购别人的公司了。
用保证金交易的有,但不是交易股票。比如,明年我国就会推出融资融券。也是交纳50%的保证金。但这并不是股票交易。他是以股票作为参照标底。就像期货的参照物一样(铜期,参照铜价一样....)。
你明年注意融资融券业务就是了,这就是你所要了解的东西了。
Ⅸ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否符合“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作为金融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由于有效市场假说奠定了研究资本市场中证券价格形成机制与预期收益变动的基础,所以该理论也就成为了现代证券市场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它成为了金融工程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尽管如此,有效市场假说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像欧美等成熟的证券市场也远远没有达到有效市场的标准,所以该假说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有诸多局限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具体的理解我建议你参阅:http://blog.eastmoney.com/st168998,329395.html
作者首先简要地叙述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内容,特别指出该假说的种种假设性条件,然后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统计结构进行检验,之后提出有效市场假说描述市场的不足,最后引入分形市场假说,说明分形市场假说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自然的推广,也是一个更加接近真实市场的一个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