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的股票市值
『壹』 SOHO中国的主要股东是哪几个持股比例分别是多少
根据Soho中国2015年上半年的年报,第一大股东为潘张欣,持有股份332410万股,占总股份的63.94%
董事会执行董事3人
董事会主席:潘石屹
执行董事:潘张欣、阎岩
非执行董事3人:查懋成、孙强、熊明华
Soho中国的上市年报中并没有披露董事会其他成员的持股信息。
在今年对3月10日10点50分,SOHO中国终于好不容易以股价飙升的消息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当天,传黑石集团正与SOHO中国就后者私有化进行谈判,交易价值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8亿元,331亿港元)。消息出来之后,SOHO中国直线拉升,涨37.58%后紧急停牌。消息传出,舆论哗然,虽然这么多年SOHO中国终于稍雪前耻,但潘石屹本人却人设崩塌。那么,在SOHO中国股价暴涨,以及潘石屹跑路的事件背后,可以给房企提供那些可资借鉴的教训呢?
当年,SOHO中国之所以做出转型的决定,是因为潘石屹认为,2012年开启的楼市调控已是史上最严,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是必然的趋势。所以,他认为,“自持物业比持有人民币更好”,因而选择了做“包租公”。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一决策,使SOHO中国逐渐离开了百强房企的行业。
『叁』 SOHO中国现在市值是多少
12345678
『肆』 请问潘石屹个人资产是多少
2020年3月20日,潘石屹、张欣夫妇以25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第68位。
潘石屹在地产中国网举办的红榜评选活动中,连续三次上榜,2011被评为最独领风骚的地产娱乐大师;2010被评为最善于“引势导利”的营销大师;2009年被评为最擅长包装的地产营销家。
福布斯发布2012全球最有权势15对夫妻眷侣,张欣与丈夫潘石屹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张欣现任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这两位亿万富豪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最显赫的夫妻档。
(4)soho中国的股票市值扩展阅读
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在1995年共同创立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北京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和中国最大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并于2007年10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初次融资19亿美元创造了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IPO。
自公司创建以来,两人共同开发和收购了一系列主要位于北京和上海黄金地段的商业房地产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潘石屹
『伍』 CFO被调查再引风波 “卖身未果”的SOHO中国将走向何方
近日,SOHO中国高管被查一事,将其再度拉回至公众视线中。市场上传言“SOHO中国首席财务官倪葵阳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的消息,最终被SOHO中国证实。
之前黑石终止要约收购、SOHO中国“卖身”落空,如今公司CFO又身陷调查,风波不断的SOHO中国,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
“首席财务官倪葵阳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的消息,最终被SOHO中国证实。 图/IC photo
因涉嫌内幕交易,CFO倪葵阳正接受调查
7月6日,有消息称,SOHO中国首席财务官倪葵阳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公司多名高管亦被调查,随后有媒体跟进报道。对此,7月7日,SOHO中国发布一则“关于某些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
公告称,公司注意到,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公司首席财务官倪葵阳因涉嫌公司股票内幕交易正在接受警方调查。公司知悉倪葵阳因涉嫌公司股票内幕交易,正在接受调查,公司董事及其他高管均不知悉有关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况,亦没有被调查,但对于有关部门要求提供的数据给予了充分配合。由于上述调查,在调查完成前,倪葵阳已经无法履行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职责,公司已将她的职责临时移交给公司财务总监;董事认为,有关调查对集团的业务运作并无重大的不利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倪葵阳于199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会计系,加入SOHO中国已有14年时间,其于2008年7月加入SOHO中国,2011年至2013年担任财务总监,于2014年出任副总裁,并于2018年10月担任首席财务官。天眼查显示,倪葵阳仅在SOHO中国任职,无其他关联公司。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在SOHO中国官网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介绍中,已经下架了倪葵阳的简介。
消息一传开,SOHO中国股价应声下跌。7月7日,SOHO中国股价下跌2.78%。截至7月8日,SOHO中国股价为1.41港元/股,总市值为73.31亿港元。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称,CFO属于公司决策与运营的核心人员,因而知悉公司经营与决策的很多内幕消息。此次倪葵阳因涉嫌内幕交易而接受调查,应该是监管部门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证据,且会造成其暂时无法履职。不过,就SOHO中国这样的大型上市公司而言,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治理架构,个别人员变动或者不能履职,并不会给公司运作带来太大影响。
上市十余年,SOHO中国历经5任CFO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来,十余年间,共历任5位CFO,分别是王少剑、唐正茂、林战、阎岩及倪葵阳。
新京报记者翻阅公告获悉,2008年6月25日,SOHO中国公告称,王少剑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财务总裁。彼时,王少剑与SOHO中国订立的书面服务合约,由2008年6月2日起为期3年。不过,2010年5月31日,SOHO中国就宣布,入职不到2年的王少剑,已辞去上述职务以寻找其他商机。
2010年12月24日,唐正茂正式成为SOHO中国新的CFO。彼时,唐正茂在SOHO中国任职已逾8年,晋升前曾先后出任SOHO中国金融与投资者关系部总监以及财务总监。唐正茂在CFO这个岗位上呆了三年多,直到2014年5月13日,她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财务总裁,但仍为SOHO中国的高级顾问。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期间,林战加盟SOHO中国,不过,直到2015年8月20日,SOHO中国才正式宣布林战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财务总裁,戏剧性的是,不到一个月,同年9月11日,SOHO中国就宣布,林战因寻求其他商机而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的职务。这也就意味着,林战成为SOHO中国首个入职仅一年便辞职的CFO。
时至2016年的5月18日,SOHO中国在公告中宣布,唐正茂重新加入,并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财务总裁。唐正茂的再次回归,并没有维持太久,两年后的2018年8月17日,SOHO中国宣布唐正茂辞职。由此,唐正茂彻底告别SOHO中国。
可以说,在SOHO中国历年的CFO中,阎岩是最为关键的人物。资料显示,阎岩于1996年底加盟SOHO中国,曾任职常务总裁、财务总裁、执行董事及总裁等职务。值得一提的是,每当CFO位置悬空时,阎岩就会在第一时间顶上。比如,2014年唐正茂离开时,SOHO中国的执行董事兼总裁阎岩出任财务总裁一职;而后,在林战离开到2016年唐正茂回归期间,首席财务官的职务同样由阎岩兼任。
2018年3月8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阎岩因寻求个人发展而离开SOHO中国,前往有着“PE之王”之称的黑石集团,担任亚洲房产部董事总经理。随之,SOHO中国才有了后续跟黑石之间的交易纠葛。
“黑石要约收购”令公司股价大幅波动
如今,SOHO中国在其公告中,未具体指明倪葵阳所涉嫌的内幕交易,不过之前有消息称,倪葵阳被调查的原因,或与黑石收购相关。
“香港对内部交易有严格要求,而且需要真凭实据才能定罪,猜想可能与黑石收购SOHO中国期间的一些行为有关,因为SOHO中国过去股价波动不大,但黑石收购SOHO中国期间股价波动较大。”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如是表示。
过去2年间,SOHO中国的私有化和与黑石的合作均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3月,就有消息称,黑石集团正与SOHO中国就后者私有化进行谈判,交易价值40亿美元。当月11日晚间,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在与海外金融投资者洽谈,以探讨进行战略合作的可能性,其可能导致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作出全面要约。
时至2021年6月16日,SOHO中国才正式发布公告称,黑石集团旗下公司Two Cities Master Holdings II Limited现金要约收购SOHO中国已发行全部股份,收购价格为每股5港元,最高现金代价为236.58亿港元,以取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此次要约完成后,SOHO中国现有控股股东将保留9%的股权,公司将继续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受此消息影响,6月17日,SOHO中国复牌,高开25.26%,报4.76港元,市前成交额达2.81亿,总市值约237.1亿港元。而停盘前一个交易日SOHO中国的收盘价为3.8港元,总市值约197.6亿港元。
不过,到了2021年8月6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要约方已收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签发的通知,对其根据《中国反垄断法》提交的申报,正式立案审查。一个月后的9月10日,SOHO中国公告称,黑石终止收购SOHO中国,而这距离6月16日SOHO中国宣布“黑石集团拟以现金要约收购公司全部股份”,不到3个月。值得一提的是,9月10日,SOHO中国股价异动,开盘后直线拉升涨近16%,截至收盘股价报3.50港元,涨幅高达9.38%。
重启“卖卖卖”模式,发展动能仍待提升
而在公司经营层面,财报显示,2021年,SOHO中国实现营业收入17.42亿元,同比下降20.53%;同期,SOHO中国录得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亏损约1.31亿元。SOHO中国方面称,亏损主要是因为2021年确认集团附属公司发生的一次性税费开支约4.39亿元。
时至2022年,“卖身”失败后,SOHO中国重新开启“卖卖卖”模式。今年3月10日,在SOHO中国举办的2022年首场租赁表彰会暨优质房源推介会上,潘石屹宣布,将以七折价格销售3.2万平方米京沪两地的部分物业,房源覆盖银河SOHO、三里屯SOHO、SOHO东海广场、SOHO中山广场等9个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潘石屹明确回应了外界对于资金流向的猜测。他表示,此次销售房源的收入将全部用于降负债,不会用作股票分红。
3月10日,潘石屹宣布,将以七折价格销售3.2万平方米京沪两地的部分物业,图为银河SOHO。 图/企业官网
那么,SOHO中国的未来会如何?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指出, SOHO中国目前经营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压力,但因为其整体业务或产品组合方面,跟其他企业相比有其特点,因此,在未来发展上,还是值得期待的。
不过,在柏文喜看来,SOHO中国经营上的入不敷出早晚会吞噬自身,因为其更多是自持型商办物业,需要庞大现金流供养,加上SOHO中国缺乏长期、低息资金来源,出售和转让或是其最终出路。此外,黄立冲指出,SOHO中国的房地产资产是以北京和上海的写字楼为主,这些资产在未来增值的机会比较小,找到一个较强的接盘侠比较困难,也不太可能高估值接盘,加上SOHO中国的发展动力已经很弱,未来或是一家表现平平和低调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SOHO中国的微信公众号已许久未更新,至今还停留在6月1日。
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付春愔
『陆』 SOHO中国股价一度暴跌40%,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Soho中国一直是很多人投资的目标,也是很多企业想要达到的发展水平,不得不说soho中国确实是创建了商业当中的一种发展模式,同时也给当时的中国带去了新的发展活力,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的,影响售后,中国的股价曾经一度暴跌40%,整个企业的市价近乎蒸发了一半。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要想在中国的市场打开,要想打开中国的市场,赚中国人民的钱,就一定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抢占中国市场的,也希望想要在中国获得利益的企业,不要因为一时的诱惑,就做出让整个企业都后悔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应该以国家的利益为标准,不要做出一些损害自己也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柒』 卖掉最后的280亿,SOHO中国将会换主,潘石屹还能剩下哪些资产
卖掉SOHO中国之后,潘石屹在中国境内的资产只有极少数的物业,一些名车,还有据说存在的极少数的SOHO中国的股票,然后就没了,在中国境内就这些了。
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结局,虽然他目前在中国境内,持有的资产和他的身家相比微不足道,但他目前在手上保留了非常充裕的资金,这些钱毫无疑问肯定是要去做投资花出去的,所以以后他可能还会在中国置业。毕竟对他们而言,钱放在手里不动就等于在贬值,就一直在损失,他肯定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的。
所以对于潘石屹,最终还能剩下哪些资产在中国,这个问题还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才能得到答案,不过现阶段的他还是很难改变人们对他的固有印像。
『捌』 潘石屹的soho中国的股票代码
NasdaqNM:SOHU
纳斯达克代码:SOHU
最近交易价: 22.48
交易时间: 上午4:00
涨跌: 1.03 (4.80%)
昨日收盘: 21.45
开盘: 21.33
买入: 22.31 x 100
卖出: 22.56 x 200
一年目标预测: 28.62
http://cn.finance.yahoo.com/q?s=SOHU
『玖』 美国黑石或全盘收购潘石屹张欣SOHO中国,SOHO中国价值到底多少
其实SOHO中国的价值在不同人眼里是不同的,比如说美国黑石眼里的SOHO中国的价值和普通股民眼里的SOHO中国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愿意做一宗看似亏本的交易的原因。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一下,他们除了溢价100%收购股票以外,还承担了黑石中国原本的债务,等于在这个100%的基础上,又再翻了一倍,总体接盘资本将近三四倍,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于SOHO中国的价值认可了。
『拾』 soho中国是个什么公司
SOHO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由潘石屹(现SOHO中国董事长)和其妻张欣(现SOHO中国总裁)联手创建,是一家为注重生活品味的人群提供创新生活空间以及时尚生活方式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SOHO中国是北京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主要在北京和上海城市中心开发高档商业地产。公司与国际知名建筑大师合作,结合本土客户的需求,把创新的设计理念转化成引领潮流的物业。
(10)soho中国的股票市值扩展阅读:
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是:开发商业(包括写字楼)地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出租和管理。
SOHO中国开发的每个项目都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SOHO中国的成功源自公司在城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为注重生活品味的人群提供了创新、高品质的居住、工作和消费的空间以及时尚的生活方式。
SOHO中国在北京CBD开发商业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位居所有开发商之首。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房地产品牌,2006年至2009年,SOHO中国连续四年入选《财富》杂志中文版评选出的“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
SOHO中国在北京CBD的五个项目开发量占CBD总开发量的五分之一,其店铺数量接近2000家,规模在CBD所有商业物业中居于首位;销售额占北京CBD的39%,独占CBD三分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