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股票市场有舞弊吗

股票市场有舞弊吗

发布时间: 2022-07-23 01:57:45

⑴ 新股中签率会不会作弊啊

新股中签率不会作弊,如果想要自己的中签率高,应使用一些技巧:

1.对于资金量比较少,远远达不到申购上限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采用以下申购技巧:

集中资金申购———加大申购新股的资金量:整合账户间资产或是调高短线操作资金比例。有条件的投资者可以将多个账户的资金集中到一个账户进行申购,可以提高中签机会。一般是将亲人好友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新股申购,中签后按比例分配。采用这种方式申购不仅需要股民之间签订协议,还要与证券部签订委托打新股的协议,要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实行。

贷款申购新股———由于贷款是需要支付利息的,因此,投资者必须慎重考虑成本问题。其中必须注意的要点是:必须估算新股申购的收益率大于贷款利率;尽量选择低息贷款;要对新股发行前景进行分析,选择新股发行较为连贯的时期,才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选择理财产品———参与申购新股的途径有很多,各家银行有多种申购新股的产品供选择,投资者需要根据个人的资金量决定申购方式。
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可以分账户申购新股,而小资金量的投资者往往很难中签,更适合的方法是把有限的资金放到相应的申购新股的基金或者理财产品上面,这样可以取得稳定的平均收益。

2.连续发行

新股发行密集时,经常出现几只新股同时发行的情况。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集中资金申购其中一只,保证较高中签率是首要选择。因此,必须在多只新股中选择一只,具体选股原则是:

避先就后———在一次申购新股资金冻结时期内连续集中发行时,投资者可以避开先发行的新股,集中资金申购随后发行的新股。
根据统计发现,在一次申购新股资金冻结时期内连续集中发行时,越靠后参与申购中签率越高。

避小就大———同次发行数量较多的时候,避开小盘股,选取上网发行量较大、行业市盈率低的新股进行申购,中签率往往较高。

避热就冷———当同时出现两只以上新股上网发行时,应优先考虑冷门股。此举很可能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正是因为冷门,常常会受到机构投资者和一般投资者的冷落,所以中签率往往较高,而且上市后的涨幅也许并不亚于同一天上网发行的热门股。

避优就劣———这里说的“劣”不是指劣质的企业。一般新股上市初期的基本面都是相对不错的,但是有的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不佳或行业内部竞争过于激烈,如纺织业等。投资者可以优先申购行业一般的、预计上市后涨幅较低的新股,这样可以得到较高的中签机会。

避低就高———投资者可以优先申购发行价较高的,因为高价新股的中签率相对较高。而且高价新股也有利于大资金投资者充分利用申购资金。
常用技巧

投资者都想在申购新股中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实事求是地讲,新股申购中签主要是靠两个因素,一是资金,尤其是大市值新股,申购资金足够多,就可以获得更高的中签机会。

3.新股申购
二是运气。尤其是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由于IPo重启后的新股申购规则的改革,每个帐户上限数据的减少,从而使得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的新股中签更靠的是运气。所以说你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就可能获取超额收益。

三是选择人多的地方,这样至少表明在此时间段的中签数据大一些。随着IPO的重启,中小板、创业板以及H股回归A股市场,新股的密集发行和提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当然,在碰运气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技巧:

一、全仓出击一只新股。由于参与新股申购,资金将被锁定几天,如果出现一周同时发行几只新股,就要选准一只,并全仓进行申购,以提高中签率。首先,优先申购流通市值最大的一只个股,中签的可能将更大。其次,由于大家都会盯着好的公司申购,而一些基本面相对较差的股票,则可能被冷落。此时,中小资金主动申购这类行业较不受欢迎的,预计上市后涨幅较低的品种,中签率则会更高。

二、下单时间很重要。申购时间与中签率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电脑抽号具有随机性,中签号码在整体上均匀分布的。不过从概率来说,重叠数字处于中间区域时,中签的几率最大。要使申购号码处于中间区域,需捕捉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大的机构投资者下单的动向。就以往的情况看,下午是机构投资者下单的高峰期。如果要想使申购号码处于中间区域,则在下午14点至14点半之间下单比较合适,中签率就高一些。

三、耐心等待资金枯竭。选择申购时间相对较晚的品种,比如今天、明天、后天各有一只新股发行,此时,则应该申购最后一只新股,因为大家一般都会把钱用在申购第一 天和第二天的新股,而第三天时,很多资金已经用完,此时申购第三天的新股中签率更高。
四、合作提高中签率。对不同新股而言,当申购资金达到一定数目时,中签率就会有保障,在事先约定好如何分割收益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中签率,散户也可齐集亲朋好的资金打新股以获取平均收益。

⑵ 2006年至今中国有哪些重大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http://www.stockest.cn/nianbao

有07 08 以及今年09的半年报

可以查看FLASH 也可以下载PDF格式

2009-2010年
一、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各显“神通”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形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泛滥是制度缺陷使然,如股权结构的分裂(流通股上市、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公司冶理结构存在缺陷(一股独大)、独立会计师丧失独立性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笔者对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只包括已查明案件)作了梳理,遴选出十大上市公司管理舞弊案[1].

1、原野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

该公司自成立到上市两年时间内初始投资不实,频繁变动股东、虚增资本、对公司资产进行两次大幅度的调账升值并对升值部分进行不合理分配以及在资产评估中虚列资产项目。1989—1991年该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隐匿管理费用、炒卖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虚增利润2.22亿元,1989—1991报表累计盈利为7742.5万元,实际累计亏损14457.5万元。其中1、1991年11月原野公司与海南I公司和深圳L公司签署合作建造两座大厦的工程及承包利润的合同,合同规定,原野负责提供土地并办理开发经营许可证等有关事宜,I公司具体负责工程施工及房产经营,并承诺付给原野公司承包利润8500万元。12月31日,原野公司在两座大厦王曙晖个没有动工、一个刚打地基的情况下,将所有承包利润8500万元作为本年实现的利润入帐,并倒算出销售收入2.76亿元,同时倒挤出销售成本和销售税金等数字。

1989年至1991年,原野公司共发生管理费用8300万元,其中1989年为1440万元,1990年为2730万元,1991年为4130万元。原野公司将管理费用或列作开办费挂帐,或分摊给下属公司,下属公司摊不了的作为待摊费用等挂帐。

原野公司上市后,由于市价远高于面值,1990年,原野公司将名义上为其子公司持有的原价股票按市价抛向社会,从中获利3400万元记入当期利润。股票卖出后,原野公司在帐务上作了母公司向子公司划转股票的会计记录。

原野公司下属的福华公司自用厂房建成后,由原野公司决定按建造成本划转给另一下属物业公司,再以物业公司的名义出售,按售价划转给福华公司,因此虚增利润2000多万元。

2、 琼民源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该公司1996年度虚构了5.66亿元利润、虚编资本公积金6.57亿元。虚增的利润主要来源于:

(1)将合作方香港冠联置业公司投入的股本及合作建房资金1.95亿元确认为收入;

(2)通过三次循环转帐手法,虚构收到转让北京民源大厦部分开发权和商场经营权的款项2.7亿元,从而确认收入3.2亿元;

(3)将收到合作言的民源大厦的建设补偿费5100万元确认为收入。该公司还将其未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未有处置权的的民源大厦对外投资,并对土地使用权和民源大厦进行评估,评估增值作为资本公积金。上述虚构的结果导致公司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都大幅度增加。

3、 东方锅炉管理舞弊案(会计师——四川会计师事务所)

“东方锅炉”在上市之前,就通过调整财务报表而虚增净利润1.23亿元,上市后,又在“利润截期”问题上大做手脚,将1996年度的销售收入1.76亿元和销售利润3800万元,调整至1997年度。1997年度又以同样的方法,将该年度的销售收入2.26亿元和销售利润4700万元转移到1998年,从而创造连续3年稳定盈利,净资产利润率增长平衡的假象。

4、 红光实业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成都蜀都会计师事务)

(1)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 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400万元。经查实,红光公司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帐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

(2)少报亏损,欺骗投资者 红光公司上市后,在1997年8月公布的中期报告中,将亏损6,500万元虚报为净盈利1674万元,虚构利润8174万元;在1998年4月公布的1997年年度报告中,将实际亏损22952万元(相当于募集资金的55.9%)披露为亏损19800万元,少报亏损3152万元。

(3)隐瞒重大事项 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对其关键生产设备彩玻池炉废品率上升,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重大事实未作任何披露。

5、 郑百文管理舞弊案(会计师——郑州会计师事务所)

郑百文公司上市前采取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帐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并据此制作了虚假上市申报材料;上市后三年采取虚提返利、费用挂帐、无依据冲减成本及费用、费用跨期入帐等手段,累计虚增利润14390万元。此外,该公司股本金不实,上市公告书存在重大遗漏,年报信息披露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6、 张家界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湖南会计师事务所)

ST张家界1996-1998年间年报中共虚构收入累计12261万元,占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49%;虚构其他业务利润528万元,虚增税前利润4662万元,占三年税前利润总额的62%.

(1)1995-1996年,张家界股份公司先后与张家界电业局、深圳全达贸易有限公司、深圳达佳实业公司签订了364亩土地转让合同,转让金额合计7965.9万元,并约定土地使用权证在买方付款后移交。但是,张家界股份公司在未开具发票和收到款项,亦未转移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将合同约定的7965.9万元转让金确认为1996年的收入,使收入虚增7965.9万元,税前利润虚增2165万元。

(2)1997年,张家界股份公司与张家界市土地房产开发公司、深圳市凯莱德实业公司、湖南兆华投资公司签订了150亩土地转让协议,转让金额合计4295万元。协议约定,受让方需在半年内付清全部价款,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权证。如受让方不按合同规定支付价款,转让方将收回土地或另行转让。但是,张家界股份公司在未开具发票和收到款项,土地使用权亦未转移的情况下,将合同约定的4295万元转让金确认为1997年的收入,使收入虚增4295万元。

(3)1998年8月,张家界股份公司以2160万元价款从香港振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购得张家界地区索张公路的权益。按合同约定,该权益包括投资本金和投资利息补偿,且当年应收回591万元投资回收款。但是,张家界股份公司将591万元投资回收款全部计入了其他业务利润,在扣除了63万元的摊销费用后,差额528万元虚增了利润。

7、ST黎明管理舞弊案(会计师—华伦会计师事务所)

黎明股份是1999年为了粉饰其经营业绩,虚增资产8996万元,虚增负债1956万元,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8679万元,其中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分别占该公司对外披露数字的37%和166%.经过检查组审定后,该公司利润总额由检查前对外披露的5231万元,变为-3448万元。更为严重的是该企业出现的上述问题,除常规性的少提少转成本、费用挂账、缩小合并范围等违规行为外,有90%以上的数额是人为编造假账、虚假核算虚增出来的。

(1)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即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拟购销业务,在回避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和利润。比如,该公司所属的黎明毛纺织厂通过与11户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07亿元,虚转成本7812万元,虚增利润2902万元,虚增存货2961万元,巧妙地利用增值税抵扣制度,对开增值税发票,既达到了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又不增加税负。

(2)虚开产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即为了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虚拟销售业务和销售对象,不惜付出真纳税的代价,虚开销售发票,虚增收入。该公司所属的营销中心,1999年6月和12月份,虚拟了两个销售对象即沈阳红尊公司、宜昌盛泰服饰公司,虚开不能作进项抵扣的普通增值税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2269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成本1124万元,管理费用105万元,虚增利润1039万元,相应虚增应收账款1748万元,坏账准备105万元,预提费用174万元,应交税金224万元,虚减内部往来206万元,表面上依法纳税,实质上却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3)利用有关出口货物优惠政策,虚增收入。即利用出口货物企业可以自制销售发票的条件,虚拟外销业务,以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例如,该公司所属的进出口公司1999年6月通过这种方式虚增主营业务收入582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成本519万元,虚增利润63万元,相应虚增应收账款582万元,虚减存货519万元。

(4)人为扩大企业销售业务的核算范围,虚增收入。即为了虚增收入,将不属于“销售”科目核算的业务,人为调整到“销售”科目核算。例如黎明进出口公司擅自将其本应在“委托发出材料”科目核算的外委加工服装业务,通过与被委托方对开发票的形式,进行销售核算,虚增销售收入888万元。

8、 大东海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海南会计师事务所)

大东海股份公司为取得上市资格,1993年至1997年间,虚列收入及投资收益等共计2.4亿元。其主要作法:一是虚挂应收海南国际有限投资公司、海南大东海旅游中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东海集团公司)及下属关联企业在南中国大酒店、游乐公司、滨海渡假村的消费款,虚列营业收入21307万元;二是将其承包经营海国投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海南港澳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的虚假利润414万元并入本公司;三是以滨海大酒店装修收入为名,虚列其他业务收入,虚增利润1087万元。四是大东海股份公司为虚增期末货币资金数,通过大东海集团公司向海南港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借款9325万元,但只入“短期借款”帐8500万元,入“投资收益”825万元,虚增了投资收益。五是将购买港澳信托股份中的应收股利375万元转作投资收益。以上各项扣除已计提的营业税及附加1170万元,共虚增利润2.28亿元。

9、 银广夏管理舞弊案

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

10、 麦科特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

麦科特公司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798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其中1997年虚构利润4164万港元,1998年虚构利润3825万港元,1999年虚构利润1331万港元;为达到上市规模,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转为实收资本,以及倒制会计凭证、会计报表、隐慝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

二、 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分析

舞弊因从事者身份不同,而有所谓管理舞弊与非管理舞弊之分。非管理舞弊又称为员工舞弊,管理舞弊一词中的“管理”泛指各中上管理阶层, 所谓管理舞弊简单地说是指管理阶层所从事的各种舞弊。 员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经管理阶层的授意,均可借内部控制制度加以有效预防及检查;而管理舞弊的作弊者通常均于事前精心设计,事后并极力设法隐瞒,作弊者的管理层次愈高,注册会计师愈难加以有效检查。

1、 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动机

(1)融资(圈钱):资金与企业,犹如血液与人体,赚钱的公司为扩充设备,需要更多的资金;亏本的公司为了营运周转,更需要资金。资金不足,可能导致周转不灵,因而倒闭。企业为了达到借款或增加资本的目的,可能虚报其财务报表,以便说服资金提供者,作出决策。

(2)初次发行阶段。证监会要求公司有三年盈利,公司为了能上市,就进行财务包装。这与发行体制有关系。

(3)配股阶段。证券会要求上市公司净资产盈利率6%,才能配股。为实现配股,上市公司也会进行财务包装。

(4)增发新股。目前有6家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总额为10个亿以上,定价由承销商与发生公司协商。这也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包装行为。东方锅炉、红光实业、麦科特、郑百文、大东海都是“包装”上市,虚构前三年利润,以达到IPO目的。

(5)二级市场炒作(操纵价格):企业股票如果上市,为维持股价或为使股票价格能达到预期的波动,常利用不实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目的。股票价格预期的波动也可能是蓄意地使股价作暂时性的下跌,以便操纵者得以廉价购进股票,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权或待价而沽。琼民源与银广夏造假案主要目的是配合庄家二级市级操纵价格

(6)其它考虑:我国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另外一个目的避免带帽(“ST”、“PT”)以及退市;如果已带帽了,“ST”不想沦为“PT”,“PT”不想最后退市,这些带帽公司一般都表现出强烈扭亏为盈的欲望以达到摘帽的目的。此外,公司管理阶层为了达成预算目标,借以表现其为成功的经理人;或是为了贪得绩效奖金或分红,可能虚报财务报表。前者可能为了表现自我或与工作职位安全有关;后者则是为了物质报酬。有人称此类舞弊为“绩效舞弊”舞弊手段。

ST黎明及张家界舞弊动机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不外乎以上三种动机,他们造假首要目的是不亏损,以避免带帽并为以后圈钱作准备。

2、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征兆

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预防及检查员工舞弊,如管理阶层蓄意舞弊以虚报财务报表,则内部控制将被逾越,而失去功能。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预防及检查管理舞弊的作用不大。审计人员于后事审计工作时,必须对可能导致管理舞弊的征兆提高警觉,这些征兆有人称之为红旗(Red Flag)或警讯(Warning Signal)。

l 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Coopers & Lybrand列举了29个警号,提醒审计人员及公司监察人注意,并将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警讯列举如下[2]:1.现金短缺、负的现金流量、营运资金及/或信用短缺,影响营运周转。

2.融资能力(包括借款及增资)减低,营业扩充的资金来源只能依赖盈余。

3.为维持现有债务的需要必需获得额外的担保品。

4.订单显著减少,预示未来销售收入的下降。

5.成本增长超过收入或遭受低价进口品的竞争。

6.对遭受严重经济压力的顾客,收回欠帐有困难。

7.发展中或竞争产业对新资金的大量需求。

8.对单一或少数产品、顾客或交易的依赖。

9.夕阳工业或濒临倒闭的产业。

10.因经济或其他情况导致的产能过剩。

11.现有借款合约对流动比率、额外借款及偿还时间的规定缺乏弹性。

12.管理阶层严格要求主管达成预算的倾向。

13.迫切需要维持有利的盈余记录以维持股价。

14.管理阶层不提供审计人员为澄清及了解财务报表所需的额外资料。

15.主管有不法前科记录。

16.存货大量增加超过销售所需,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产品过时的严重风险。

17.盈余品质逐渐恶化,例如折旧由年数总和法改为直线法而欠正当理由。

⑶ 中国股票市场经常被操控吗常见的手段有几种

坐庄,内幕消息,老鼠仓,虚假信息等等。

一般来说大盘蓝筹股不会被操控,因为想要操控一支大盘蓝筹股的话,成本太高了,也使得黑嘴从来不推荐大盘蓝筹股。。。推荐的全是基本叫不出名的。。。。。。。

⑷ 2009年至今中国有哪些重大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2009-2010年
一、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各显“神通”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形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泛滥是制度缺陷使然,如股权结构的分裂(流通股上市、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公司冶理结构存在缺陷(一股独大)、独立会计师丧失独立性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笔者对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只包括已查明案件)作了梳理,遴选出十大上市公司管理舞弊案[1].

1、原野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

该公司自成立到上市两年时间内初始投资不实,频繁变动股东、虚增资本、对公司资产进行两次大幅度的调账升值并对升值部分进行不合理分配以及在资产评估中虚列资产项目。1989—1991年该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隐匿管理费用、炒卖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虚增利润2.22亿元,1989—1991报表累计盈利为7742.5万元,实际累计亏损14457.5万元。其中1、1991年11月原野公司与海南I公司和深圳L公司签署合作建造两座大厦的工程及承包利润的合同,合同规定,原野负责提供土地并办理开发经营许可证等有关事宜,I公司具体负责工程施工及房产经营,并承诺付给原野公司承包利润8500万元。12月31日,原野公司在两座大厦王曙晖个没有动工、一个刚打地基的情况下,将所有承包利润8500万元作为本年实现的利润入帐,并倒算出销售收入2.76亿元,同时倒挤出销售成本和销售税金等数字。

1989年至1991年,原野公司共发生管理费用8300万元,其中1989年为1440万元,1990年为2730万元,1991年为4130万元。原野公司将管理费用或列作开办费挂帐,或分摊给下属公司,下属公司摊不了的作为待摊费用等挂帐。

原野公司上市后,由于市价远高于面值,1990年,原野公司将名义上为其子公司持有的原价股票按市价抛向社会,从中获利3400万元记入当期利润。股票卖出后,原野公司在帐务上作了母公司向子公司划转股票的会计记录。

原野公司下属的福华公司自用厂房建成后,由原野公司决定按建造成本划转给另一下属物业公司,再以物业公司的名义出售,按售价划转给福华公司,因此虚增利润2000多万元。

2、 琼民源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该公司1996年度虚构了5.66亿元利润、虚编资本公积金6.57亿元。虚增的利润主要来源于:

(1)将合作方香港冠联置业公司投入的股本及合作建房资金1.95亿元确认为收入;

(2)通过三次循环转帐手法,虚构收到转让北京民源大厦部分开发权和商场经营权的款项2.7亿元,从而确认收入3.2亿元;

(3)将收到合作言的民源大厦的建设补偿费5100万元确认为收入。该公司还将其未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未有处置权的的民源大厦对外投资,并对土地使用权和民源大厦进行评估,评估增值作为资本公积金。上述虚构的结果导致公司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都大幅度增加。

3、 东方锅炉管理舞弊案(会计师——四川会计师事务所)

“东方锅炉”在上市之前,就通过调整财务报表而虚增净利润1.23亿元,上市后,又在“利润截期”问题上大做手脚,将1996年度的销售收入1.76亿元和销售利润3800万元,调整至1997年度。1997年度又以同样的方法,将该年度的销售收入2.26亿元和销售利润4700万元转移到1998年,从而创造连续3年稳定盈利,净资产利润率增长平衡的假象。

4、 红光实业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成都蜀都会计师事务)

(1)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 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400万元。经查实,红光公司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帐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

(2)少报亏损,欺骗投资者 红光公司上市后,在1997年8月公布的中期报告中,将亏损6,500万元虚报为净盈利1674万元,虚构利润8174万元;在1998年4月公布的1997年年度报告中,将实际亏损22952万元(相当于募集资金的55.9%)披露为亏损19800万元,少报亏损3152万元。

(3)隐瞒重大事项 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对其关键生产设备彩玻池炉废品率上升,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重大事实未作任何披露。

5、 郑百文管理舞弊案(会计师——郑州会计师事务所)

郑百文公司上市前采取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帐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并据此制作了虚假上市申报材料;上市后三年采取虚提返利、费用挂帐、无依据冲减成本及费用、费用跨期入帐等手段,累计虚增利润14390万元。此外,该公司股本金不实,上市公告书存在重大遗漏,年报信息披露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6、 张家界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湖南会计师事务所)

ST张家界1996-1998年间年报中共虚构收入累计12261万元,占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49%;虚构其他业务利润528万元,虚增税前利润4662万元,占三年税前利润总额的62%.

(1)1995-1996年,张家界股份公司先后与张家界电业局、深圳全达贸易有限公司、深圳达佳实业公司签订了364亩土地转让合同,转让金额合计7965.9万元,并约定土地使用权证在买方付款后移交。但是,张家界股份公司在未开具发票和收到款项,亦未转移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将合同约定的7965.9万元转让金确认为1996年的收入,使收入虚增7965.9万元,税前利润虚增2165万元。

(2)1997年,张家界股份公司与张家界市土地房产开发公司、深圳市凯莱德实业公司、湖南兆华投资公司签订了150亩土地转让协议,转让金额合计4295万元。协议约定,受让方需在半年内付清全部价款,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权证。如受让方不按合同规定支付价款,转让方将收回土地或另行转让。但是,张家界股份公司在未开具发票和收到款项,土地使用权亦未转移的情况下,将合同约定的4295万元转让金确认为1997年的收入,使收入虚增4295万元。

(3)1998年8月,张家界股份公司以2160万元价款从香港振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购得张家界地区索张公路的权益。按合同约定,该权益包括投资本金和投资利息补偿,且当年应收回591万元投资回收款。但是,张家界股份公司将591万元投资回收款全部计入了其他业务利润,在扣除了63万元的摊销费用后,差额528万元虚增了利润。

7、ST黎明管理舞弊案(会计师—华伦会计师事务所)

黎明股份是1999年为了粉饰其经营业绩,虚增资产8996万元,虚增负债1956万元,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8679万元,其中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分别占该公司对外披露数字的37%和166%.经过检查组审定后,该公司利润总额由检查前对外披露的5231万元,变为-3448万元。更为严重的是该企业出现的上述问题,除常规性的少提少转成本、费用挂账、缩小合并范围等违规行为外,有90%以上的数额是人为编造假账、虚假核算虚增出来的。

(1)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即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拟购销业务,在回避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和利润。比如,该公司所属的黎明毛纺织厂通过与11户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07亿元,虚转成本7812万元,虚增利润2902万元,虚增存货2961万元,巧妙地利用增值税抵扣制度,对开增值税发票,既达到了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又不增加税负。

(2)虚开产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即为了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虚拟销售业务和销售对象,不惜付出真纳税的代价,虚开销售发票,虚增收入。该公司所属的营销中心,1999年6月和12月份,虚拟了两个销售对象即沈阳红尊公司、宜昌盛泰服饰公司,虚开不能作进项抵扣的普通增值税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2269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成本1124万元,管理费用105万元,虚增利润1039万元,相应虚增应收账款1748万元,坏账准备105万元,预提费用174万元,应交税金224万元,虚减内部往来206万元,表面上依法纳税,实质上却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3)利用有关出口货物优惠政策,虚增收入。即利用出口货物企业可以自制销售发票的条件,虚拟外销业务,以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例如,该公司所属的进出口公司1999年6月通过这种方式虚增主营业务收入582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成本519万元,虚增利润63万元,相应虚增应收账款582万元,虚减存货519万元。

(4)人为扩大企业销售业务的核算范围,虚增收入。即为了虚增收入,将不属于“销售”科目核算的业务,人为调整到“销售”科目核算。例如黎明进出口公司擅自将其本应在“委托发出材料”科目核算的外委加工服装业务,通过与被委托方对开发票的形式,进行销售核算,虚增销售收入888万元。

8、 大东海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海南会计师事务所)

大东海股份公司为取得上市资格,1993年至1997年间,虚列收入及投资收益等共计2.4亿元。其主要作法:一是虚挂应收海南国际有限投资公司、海南大东海旅游中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东海集团公司)及下属关联企业在南中国大酒店、游乐公司、滨海渡假村的消费款,虚列营业收入21307万元;二是将其承包经营海国投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海南港澳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的虚假利润414万元并入本公司;三是以滨海大酒店装修收入为名,虚列其他业务收入,虚增利润1087万元。四是大东海股份公司为虚增期末货币资金数,通过大东海集团公司向海南港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借款9325万元,但只入“短期借款”帐8500万元,入“投资收益”825万元,虚增了投资收益。五是将购买港澳信托股份中的应收股利375万元转作投资收益。以上各项扣除已计提的营业税及附加1170万元,共虚增利润2.28亿元。

9、 银广夏管理舞弊案

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

10、 麦科特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

麦科特公司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798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其中1997年虚构利润4164万港元,1998年虚构利润3825万港元,1999年虚构利润1331万港元;为达到上市规模,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转为实收资本,以及倒制会计凭证、会计报表、隐慝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

二、 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分析

舞弊因从事者身份不同,而有所谓管理舞弊与非管理舞弊之分。非管理舞弊又称为员工舞弊,管理舞弊一词中的“管理”泛指各中上管理阶层, 所谓管理舞弊简单地说是指管理阶层所从事的各种舞弊。 员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经管理阶层的授意,均可借内部控制制度加以有效预防及检查;而管理舞弊的作弊者通常均于事前精心设计,事后并极力设法隐瞒,作弊者的管理层次愈高,注册会计师愈难加以有效检查。

1、 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动机

(1)融资(圈钱):资金与企业,犹如血液与人体,赚钱的公司为扩充设备,需要更多的资金;亏本的公司为了营运周转,更需要资金。资金不足,可能导致周转不灵,因而倒闭。企业为了达到借款或增加资本的目的,可能虚报其财务报表,以便说服资金提供者,作出决策。

(2)初次发行阶段。证监会要求公司有三年盈利,公司为了能上市,就进行财务包装。这与发行体制有关系。

(3)配股阶段。证券会要求上市公司净资产盈利率6%,才能配股。为实现配股,上市公司也会进行财务包装。

(4)增发新股。目前有6家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总额为10个亿以上,定价由承销商与发生公司协商。这也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包装行为。东方锅炉、红光实业、麦科特、郑百文、大东海都是“包装”上市,虚构前三年利润,以达到IPO目的。

(5)二级市场炒作(操纵价格):企业股票如果上市,为维持股价或为使股票价格能达到预期的波动,常利用不实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目的。股票价格预期的波动也可能是蓄意地使股价作暂时性的下跌,以便操纵者得以廉价购进股票,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权或待价而沽。琼民源与银广夏造假案主要目的是配合庄家二级市级操纵价格

(6)其它考虑:我国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另外一个目的避免带帽(“ST”、“PT”)以及退市;如果已带帽了,“ST”不想沦为“PT”,“PT”不想最后退市,这些带帽公司一般都表现出强烈扭亏为盈的欲望以达到摘帽的目的。此外,公司管理阶层为了达成预算目标,借以表现其为成功的经理人;或是为了贪得绩效奖金或分红,可能虚报财务报表。前者可能为了表现自我或与工作职位安全有关;后者则是为了物质报酬。有人称此类舞弊为“绩效舞弊”舞弊手段。

ST黎明及张家界舞弊动机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不外乎以上三种动机,他们造假首要目的是不亏损,以避免带帽并为以后圈钱作准备。

2、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征兆

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预防及检查员工舞弊,如管理阶层蓄意舞弊以虚报财务报表,则内部控制将被逾越,而失去功能。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预防及检查管理舞弊的作用不大。审计人员于后事审计工作时,必须对可能导致管理舞弊的征兆提高警觉,这些征兆有人称之为红旗(Red Flag)或警讯(Warning Signal)。

l 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Coopers & Lybrand列举了29个警号,提醒审计人员及公司监察人注意,并将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警讯列举如下[2]:1.现金短缺、负的现金流量、营运资金及/或信用短缺,影响营运周转。

2.融资能力(包括借款及增资)减低,营业扩充的资金来源只能依赖盈余。

3.为维持现有债务的需要必需获得额外的担保品。

4.订单显著减少,预示未来销售收入的下降。

5.成本增长超过收入或遭受低价进口品的竞争。

6.对遭受严重经济压力的顾客,收回欠帐有困难。

7.发展中或竞争产业对新资金的大量需求。

8.对单一或少数产品、顾客或交易的依赖。

9.夕阳工业或濒临倒闭的产业。

10.因经济或其他情况导致的产能过剩。

11.现有借款合约对流动比率、额外借款及偿还时间的规定缺乏弹性。

12.管理阶层严格要求主管达成预算的倾向。

13.迫切需要维持有利的盈余记录以维持股价。

14.管理阶层不提供审计人员为澄清及了解财务报表所需的额外资料。

15.主管有不法前科记录。

16.存货大量增加超过销售所需,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产品过时的严重风险。

17.盈余品质逐渐恶化,例如折旧由年数总和法改为直线法而欠正当理由。

⑸ 叶飞涉嫌操纵市场已落网,股票市场是否存在黑幕

从历年的发展上来看,股票市场肯定是存在着一些黑幕的操作的,像以前嗯被抓起来的一些股票市场的大V们,他们都会通过一些内部交易来获取不正当的收益。

⑹ 股票市场能作弊吗

当然能作弊,如果不能作弊,那就不需要监管部门来监管了。
像内幕、关联操作、操纵股价等等,都是属于作弊的表现。

⑺ 股票市场的成交量有可能是作假的吗

成交量的量是真实的。
股票成交量是什么呢,它的含义就是买卖股票的成交数量,也就是当天成交的所有股票数量(1手=100股)
一般情况下,股票成交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个股或者大盘的活跃程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股票行情并挑选出不错的股票、识别买入和卖出的时机。
看股票成交量的具体办法都有哪些?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可以全面分析股票?其中有什么地方是最需要我们注意的?关于这几个问题,我会在下面为大家一一回答。
在这之前,先给大家发福利,我整理各行业的龙头股信息,涉及医疗、新能源、白酒、军工等热门行业,随时可能被删: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一、股票成交量怎么看?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可以全面分析股票?
想知道股票成交量的话可以看交易软件,通过看开盘时的买入卖出量来确定成交量。或者看红绿柱,投资者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股票的成交量:红柱体代表买入﹥卖出;绿柱体代表买入﹤卖出。
要想股票炒得好,实用工具少不了,吐血整理的【股票研究9大神器】。点击领取:超实用炒股的九大神器,建议收藏

二、股票成交量大就一定好吗?
股票成交量大并不能说明这只股票好,只能说对于这支股票的价格,买卖双方分歧比较大。
像一些热门股票,买的人认为价格会上涨,卖的人认为价格会下跌,双方分歧很大,那成交量就会很高,反之成交量就很低。
成交量一般可以配合着股价趋势来看:呈上涨的趋势,而成交量会急剧增大,随着价格不断的上升,买卖两方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强,股票持有者不断地将股票卖出此时对于追涨方面就需要警醒了;在下跌趋势中,成交量会逐渐缩小,买卖双方分歧小,未来继续下跌可能性大。
股票成交量其实还有另外的几种情况,篇幅有限,我就不做深入介绍了,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输入你中意的股票,就能免费获得个股成交量分析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2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⑻ 炒股哪些属于非法

  • 以以下五种方式炒股是非法的:

  1. 并购重组过程中上市公司及并购对象的财务造假、舞弊行为;

  2. 以市值管理名义内外勾结、集中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操纵市场行为;

  3. 与多种违法违规行为交织的新三板市场发生的内幕交易行为;

  4. 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

  5. 集中资金、持仓优势操纵期货交易价格行为。

⑼ 股市是被人为操控的吗该怎样识别被操纵的股票呢

股票市场便是一个资金博弈的地方,资金与另一固资金一决高低,大吃小,小吃了的结局。股市资金便是股价推高的动力,多头资金强会推高股价,空头强势会限制股价跌落,股价的涨跌进程都是由于资金与另一固资金博弈的结果体现在股价上面的涨跌,哪方资金强股价就会偏哪方涨跌!那么股市是被人为控制的吗?该怎样识别被操作的股票呢?

当股市行情呈现失常并且继续很长时刻的时分,许多人总会四处寻找原因,找出症结所在,而网上有一部分人则置疑股市是有可能被控制了。

在我国的股市,能够说是被控制的,可是控制的意图,也是为了给实体经济输血。

咱们知道,2014年,经济不行,股市行情也不好,我国经济需求转型,许多Ipo代发,假如要想机构这些公司上市,就需求发起一场牛市,来招引民间资金,这时分,牛市就来了,轰轰烈烈。

股市最高点正好是两场最重要的ipo成功之后没多久,国泰君安,这个最大的Ipo完成后,完成了很大的融资使命,这时分股市就开始跌了,跌的原因?股市是被控制的吗?

并且国企改革,要职工持股,那就有必要镇压股价低位吸筹,这样才能捡到廉价筹码,最近咱们看的出来,许多公司都在弄定增,收买,都需求镇压股价,较低的股价才能招引资金参加,就这样,归纳大部分大集团的利益,股市大跌了。正是由于这些以为的意图,导致了被控制的市场。

在市场上,出资者能够经过比如财政材料、职业或企业的市场体现等基本面来寻找他们心目中的黑马;他们会追寻新股、关注该企业的出资项目、赢利和每股收益的增加态势、以及股价是否由于成交失落而偏低一级来选择作为出资方针的次新股。但是,寻找出资目标和股价控制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如前述,股价控制还会触及人为地制作误导性假象,如一个企业会使用几百个股票账户,经过上百台电脑,在那些股票账户间重复地买进和卖出同一只股票,让该支股票的股价不断上涨,乃至涨停,操盘者天然就会有制作假象的严重嫌疑。

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那也形成买卖两边利益失衡,影响公平缓公平的市场准则。由于股市是一个能对财富进行再配资的市场,因此也是一个能使用价格信息进行财富博弈的渠道,优先占有信息的能够让市场参加者在博弈中取得利益。而股价控制则人为地加重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如上述的经过那300多个股票账户拉抬股价,实际上仅仅某个人或团伙左手转右手的运作,却并非正常的市场买卖,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也或许触犯了相关法规。

股价控制触及次新股的状况并非稀有,次新股多指那些上市不久,自身并没有分红送股记载,在造市者炒作前的股价乃至与招股价格的距离也不大。由于上市后的交投并不多;若升势呈现,一时刻市场人士不容易摸清上升的阻力位,因此次新股能够有较大的炒作空间。操盘者拿几亿元乃至几十亿元根本不可能对一间大的企业股份火上加油,因此契合炒作条件的次新股往往不属于市场配资规模大的企业股份。

股市许多宏观调控大多为了经济和股市开展的需求,一般是不会对出资者的出资带来很大影响的,但股市里边总有些人为了利益而去能够操作股票,而这样的事例在本年就有发作,而操作股票也是违法。

股市是一个高收益赚快钱的地方,由于有些机构或许个人资金巨大,为了财物快速倍数增值进入股市出资,成为股市中的庄家或主力;正是由于有机构控制股票,股票市场才会呈现牛股、妖股张狂的拉升所造成的,这些牛股妖股都是背面有强壮的资金在张狂拉升赚差价。

⑽ 股票市场中什么是公司异常现象

公司资产从组 公司价值在市场占有范围 股份被大量吸收 高管人事变动 出售固定资产或议价存货短期内销售收入暴增 高额负债突然有新鲜血液输入 经营模式的改变

热点内容
股市空间开阔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20 10:15:43 浏览:320
基金的单位是什么 发布:2025-07-20 10:12:10 浏览:519
中国历史以来涨最多股票 发布:2025-07-20 10:08:25 浏览:375
怎么知道社保基金最新持仓 发布:2025-07-20 10:08:23 浏览:803
预测一下下午股市走向如何 发布:2025-07-20 09:58:26 浏览:504
手机基金当天涨跌在哪里看 发布:2025-07-20 09:58:23 浏览:38
如何查看哪些基金持有新三板股票 发布:2025-07-20 09:56:44 浏览:59
期货软件操作价格如何提前委托 发布:2025-07-20 09:40:21 浏览:272
中国联通股票600050历史价格 发布:2025-07-20 09:29:46 浏览:827
为什么看好的理财产品买不到 发布:2025-07-20 09:27:33 浏览: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