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股票市场状况
『壹』 2015年的股灾是怎么回事呀
2015年6月至8月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中国股市经过两轮断崖式下跌,上证指数在短短的53个交易日内从5178.19点跌至2850.71点,跌幅超45%。本次股灾在国内外引起震动,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随着股市的暴跌,市值迅速蒸发。从本轮牛市的最高点 5178 点(2015 年 6 月 12 日)到最低点 2850点(2015 年 8 月 26 日)计算,沪深两市总市值蒸发了约 33 万亿元。
中国股市实施正负10%的涨跌停板制度,因此当股灾发生时市场个股出现大规模跌停,市场流动性缺乏。股灾期间千股跌停频繁,千股以上跌停日多达 11 天,甚至在一些交易日出现了个股全线跌停的奇观。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12-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贰』 预测2015年中国股票行情怎么样
2015年已经过去,现在是2016年的九月了,那么后三四个月的行情我们进行一些基本的预测,下面我把自己的研究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借鉴和参考:
在此之前我要说明一下,2016年的后面三四个月月开始的行情我们可以看出反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另外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在上周下跌四百多点后,应该会暂时的稳定,也是一个2016年后三四个月反弹的基础,所以这次的反弹行情是成立的,短期上涨幅度不会很小。
第一、最近一年的量价结构其实没有任何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盘类的股票,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大的资金量介入,这样的情况下,后面的三月的上涨行情可能无法延续很长时间,这点大家要注意一下。
第二、我们根据前期的情况来看,后三四个月的政策方面来说,支持股票上涨的就是存款准备金的继续调整,国家对于金融市场稍微的有一些资金方面的松动,但是实际上国家并没有降息,这样显然不会给股市带来长期的上涨。
第三、我们对于股票市场的行情来分析,后面的三四个月的行情基本是属于超跌情况下的一次反弹,大盘在接近大半年的时间里,下跌的幅度很大,杀伤力也很强,这样后面三四个月的反弹也就不言而喻了,并不能给散户带来入市和增加投资的刺激。
第四、后面的三四个月的行情上涨,还有一个层面是两会的召开,本次会议有很多关于金融方面的消息,但基本上没有任何股票方面的实质性利好,这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没有任何支撑作用,所以反弹的时间估计不会很长。
第五、我们国家的正常是继续加大支持小微企业,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大盘实际上涨好的板块也是创业板和小盘股板块,而其他大型企业的行情基本可以忽略,建议大家要抓住机会,投资小微企业。
第六、对于2016年,后三四个月的行情,我比较看好的是环保类和科技类的小微企业未来,个人感觉这些股票的上涨趋势已经确定,那么我们应该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加大自己的投资力度,这样在市场上涨的时候才有可以能赚大钱。
综合上面的叙述,大家可以参考买入一些环保类和科技类的企业进行短线投资,抓住短期小微企业上涨的机会,个人建议短线维持在三天一次买卖,只要坚持灵活的短线操作,就可以度过我们国家经济转型和经济下滑,带给股市调整。
『叁』 2015年 中国股市会是牛市吗
2015年中国股市属于牛市。
在股市中,股票的持续上涨被成为牛市,股票的持续下跌被称为熊市。
如果市场行情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普通看涨趋势,就是牛市也称为多头市场。
熊市的特点为行情普通看淡并且跌跌不休,由此也被人们成为空头市场。
简单定义了牛熊市后,许多人就会产生困惑,那么如今是熊市还是牛市呢?
点击下方链接,立马告诉你答案: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掌握最新一手资讯
一、用什么方法推断出是熊市还是牛市?
要鉴别出当前的市场是熊市还是牛市,可以通过分析这两个方面,其一为基础面,其二为技术面。
首先,我们可以从基本面入手对市场行情进行判断,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以及上市公司运营情况就是基本面,一般看行业研报就能看个大概:【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其次,从技术面来观察的话,我们可以通过量价关系、换手率、量比与委比等指标、走势形态或K线组合等,来对市场行情做个了解。
举例说明,若当前是牛市,买入股票的人远多于卖出股票的人,那么绝大部分个股的k线图的上涨幅度就越来越大。反之,如果当前是熊市,抛售股票的人远多于买入股票的人,那么大多数个股的k险图的下跌幅度就非常显眼。
二、怎么判断牛熊市的转折点?
要是说在牛市快要结束的时候才要进场,就很有可能在股票高点被套牢,相反在熊市快结束的时候进场,则很难不赚得金钵满盆。
所以,我们要是能掌握住熊牛的转折点,就可以做到低进高出,就能将中间的差价赚到自己的口袋里!判断牛熊转折点的手段多种多样,推荐使用下面这个拐点捕捉神器,一键获取买卖时机:【AI辅助决策】买卖时机捕捉神器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肆』 2015年股市是牛市还是熊市
1、多头市场(bull market)又称牛市,指价格长期呈上涨趋势的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走高,特征是大涨小跌。多头市场总体运行趋势是向上的,虽有下跌,但一波比一波高。买入者多于卖出者、求大于供,人气不断汇集,投资人追高意愿强烈,新开户的人数不断增加,新资金源源不断涌入。投资人在多头市场中应尽量避免频繁操作,持股待涨。
2、空头市场(Bear Market)亦称熊市,指价格长期呈下跌趋势的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走低,特征是大跌小涨。空头市场总体运行趋势是向下的,虽有反弹,但一波比一波低,绝大多数人是亏损的,虽偶有机会但转瞬即逝,不易捕捉,操作困难。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投资人在空头市场中应尽量避免再次进场,持币观望。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都有做空机制,可以进行做空来获利。
温馨提示: 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如您需了解股票行情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金融-股票期货-证券服务查询信息。
应答时间:2022-01-2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伍』 请问造成2015年中国股灾的经济原因有什么呢。
1、高杠杆场外配资是股市异常波动主要原因。
在场外配资业务中,作为源头活水,银行理财资金成为“优先级”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各类结构化金融产品和创新工具等渠道分流,最终汇入股市大资金池并形成了风浪。
2、股指期货市场联动放大波动风险
伴随着2015年“杠杆牛”的崛起,股指期货交易量得到了快速增长,在异常波动期间,仍然维持高位。
高频交易在我国属于新兴事物,尚没有相对严格的监管措施,在期、现货市场发展不匹配的情形下,几乎形成了低风险高收益的套利环境,其带来的盈利效应非常富于投机诱惑性,对期、现货市场带来的冲击远高于境外市场,巨大的“追涨杀跌”作用加剧了短时间内股指的大幅波动。
(5)2015年中国股票市场状况扩展阅读
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的性质判断
此次股市异常波动与国际上历次金融危机的背景特点显著不同。这是一场杠杆性的危机。股市异常波动前,在“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股票市场几乎达到了“全民杠杆”的程度。
在危机情况下, 稳定市场情绪是关键问题。程序化交易的“威力”呈现在股市异常波动时期,对市场情绪的冲击像洪水一样汹涌。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在异常波动期间,每天上午10点半和下午2点半的平仓追保最后期限,如果客户没有按时交付保证金,平仓盘像决堤一样汹涌。
我国正处于新兴市场转轨时期,股市的现行交易制度尚不成熟,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交易行为相对不理性,整个市场具有非理性、投机性、盲目性的特点,大量交易行为不是以价值投资为基础的。在这种背景下,要尤其做好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
『陆』 15年股市大跌的主要几个原因,要详细
15年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可能有:1、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2、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一、15年股市大跌的具体原因如下:
1、做空制度加剧市场恐慌。
在2015年4月股市泡沫开始形成时,做空工具也横空出世。2015年4月16日,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正式面市。在5、6月份股市和杠杆都处在高位的时候,中证500股指期货的持卖单量也达到两个高峰。
7月1日因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无量跌停,现货卖不出去,只有通过股指期货空单去对冲现货头寸,导致以中证500股指期货为首的合约大幅贴水。IC1507合约收盘7509点,较现货中证500指数贴水902.51点,贴水幅度达12%。也就是说,现在这些股票只有以今天市场价的8.8折往外卖才会有人来接单。由于中证500可以精准反映大部分股票走势,大家只能开出更多中证500的空单对冲,大量的空单又加剧了股市的恐慌下跌,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2、高杠杆配资。
截至2015年6月,场内场外配资规模达到最高峰4.8万亿元,股价也被推到最高点。大量杠杆资金入市的结果就是,一旦出现下跌,就会发生千股齐跌的壮观场面。6月13日午间,证监会发布消息,要求证券公司对外部接入进行自查,对场外配资进行清理。配资在得到通知以后开始撤出,大量抛售股票,配资筹码集中的股票首先跌停。而一旦触及平仓点,跌停的股票是卖不出去的,必须抛出那些还没跌停的,结果就是引发大面积跌停。
『柒』 怎样看待2015年中国发生的股灾
股灾是一种系统性风险,除非你彻底离开股市,否则,谁都逃不过。
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创出5178点之后,我预感到了调整的风险,全部清仓,随后指数展开了一波调整,但是调整的惨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这就是传说中的股灾来临了。
首先,我认为政府机构应该反思。
中国股市是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枚棋子,尤其是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日渐加大的时候,在高层关于央企改革以及多战略层面的经济转型等因素尚未完成的今天,更需要中国股市的“国家牛”和“改革牛”。
外资近期唱空并做空中国股市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中国股市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最近两天的暴跌就是外资在亚投行协定正式签署日赤裸裸的做空中国的行为!外资利用前面证监会规范两融与银监会查处杠杆配资为切入口,利用前期市场反弹到高位后形成的技术面的顶背离,利用市场上涨一年多来一直缺少像样的阶段整固为因由,做空中国!
大家都没有预估到这次中国股市极其复杂的崩盘局面,这就是外资利用前面证监会规范两融与银监会查处杠杆配资为切入口,利用前期市场反弹到高位后形成的技术面的顶背离,利用市场上涨一年多来一直缺少像样的阶段整固为因由,做空中国!所以,救市措施太迟了,政策组合拳力度不够,才导致了昨天上午股市的继续崩盘,直接破掉了4000点的新华社底,溃不成军,直接挫到了3875点。这个时候,证监会才真正的慌了,在盘中紧急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总体可控,融资业务规模仍有增长空间”的消息。
其次,我认为,国内的投资机构也要反思,大家要看清形势,一致对外,在外资妄图做空中国的大背景下,绝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充当汉奸走狗!做空中国的外资这次真的是有备而来,他们利用前面证监会规范两融与银监会查处杠杆配资为切入口,利用前期市场反弹到高位后形成的技术面的顶背离,利用市场上涨一年多来一直缺少像样的阶段整固为因由,做空中国!在做空之前,以大摩为代表的外资投行一致唱空中国股市、唱空中国经济,并雇用一帮国内的御用文人,一道唱空。他们很好地引导市场空头一步步地做空,他们准确地把控场外配资盘和场内融资盘的爆仓成功做空,而他们在亚投行协议签订日让中国政府重重地栽了一次面子,他们一定也在股指期货上大谋其利!而他们更大的阴谋则是彻底地做空中国经济!
最后,我认为个人投资者应该谨记这次股灾的深刻的教训,不可配资融资买卖股票,不可跟风炒作题材股,不可听信微信群里的荐股传言轻率买股,不可在下跌趋势中轻易抄底,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要想在股市中持续地盈利、活得长久,还是应该选择基本面优秀的上市公司,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操作策略。
『捌』 2015年股市大跌具体时间
从2015年6月15号从5178点见顶,到7月9日最低3373点!
『玖』 2015 股市暴跌的原因
一、大户套现,散户接盘。
第一阶段:
2014年7月11日—12月31日,一系列改革利好出台(7月银行改革、8月铁路石油改革、9月水利改革、11月金融券商改革),带动了股市不断上涨,上证指数涨幅58.23%,对这波行情媒体都称之为“改革牛”。这期间中小股民投入了1.33万亿元进入股市。
第二阶段:
2015年1月1日—3月8日,因为春节、政府年终总结、准备两会等原因,没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股市平稳震荡。这两个月市场基本处在消化前期改革概念的阶段,中小股民净买入5100亿元,新的资金还在不断进入。
第三阶段:
2015年3月两会召开之后,改革利好不断出台,股市重新开始上涨。2015年3月9日—4月27日,两个多月时间中小股民净买入1.62万亿元,比前两个月涨了2倍。这时候市场泡沫开始形成。2015年4月16日,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正式面市。尤其是中证500,这成为一个极佳的套利工具,因为它的标的是中小盘股。以往的沪深300根本无法准确指示中小盘的价格走势,经常是股指跌了5%,但是小盘股已经两个跌停了,起不到套利作用。
接下来的5月、6月,股市震荡下跌,官媒开始护盘,这是我们做的一件错事。如果没有官媒护盘,也许股市可以进入一个平稳期,和第二阶段一样,去慢慢消化过去的改革概念,股指能维持在4500点左右,稍微有点泡沫很正常。可是这次护盘后,5月、6月间有大量杠杆资金入市,再加上做空手段齐备,于是引发了后来的大规模下跌。大庄家们也疯狂套现,从5月1日起到7月8日证监会禁令出台,总共套现3.2万亿元,逼迫政府出手救市。
而上市公司高管们在5月总计套现366.5亿元,6月336.4亿元,单月套现金额相当于2015年前四个月套现金额的总和。
二、高杠杆配资。
截至2015年6月,场内场外配资规模达到最高峰4.8万亿元,股价也被推到最高点。大量杠杆资金入市的结果就是,一旦出现下跌,就会发生千股齐跌的壮观场面。6月13日午间,证监会发布消息,要求证券公司对外部接入进行自查,对场外配资进行清理。配资在得到通知以后开始撤出,大量抛售股票,配资筹码集中的股票首先跌停。而一旦触及平仓点,跌停的股票是卖不出去的,必须抛出那些还没跌停的,结果就是引发大面积跌停。
6月18日,沪指跌3.67%,两市近2000只个股下跌;6月26日,沪指跌7.4%,两市2000只股票跌停;7月7日,1700只股票跌停,占当日交易股票总额的88%。
而紧接着在7月24日的第二轮股价下跌中,配资又一次大规模出逃,拖累股市。融资融券余额由7月24日的1.5万亿元减少到8月3日的1.3万亿元。股价恢复平稳之后融资融券余额回升至1.4万亿元。在8月18日的第三轮股价下跌中,融资融券余额再次由1.4万亿元减少到8月26日的1.2万亿元。
三、做空制度加剧市场恐慌。
在2015年4月股市泡沫开始形成时,做空工具也横空出世。2015年4月16日,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正式面市。在5、6月份股市和杠杆都处在高位的时候,中证500股指期货的持卖单量也达到两个高峰。
7月1日因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无量跌停,现货卖不出去,只有通过股指期货空单去对冲现货头寸,导致以中证500股指期货为首的合约大幅贴水。IC1507合约收盘7509点,较现货中证500指数贴水902.51点,贴水幅度达12%。也就是说,现在这些股票只有以今天市场价的8.8折往外卖才会有人来接单。由于中证500可以精准反映大部分股票走势,大家只能开出更多中证500的空单对冲,大量的空单又加剧了股市的恐慌下跌,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9)2015年中国股票市场状况扩展阅读:
遏止内幕交易,大户套现得到约束,才能稳定市场预期,让股指逐步回归价值投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政策,而是有效的监管体系,而这正是我们目前的证券市场最薄弱的地方。
如何将疯牛导入慢牛,避免股市重新步入熊市,就非常关键。考验政府的调控能力和水平。
中国股市从创立之初起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即让金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开放平台。相反,这是一个有意识对资源配置进行扭曲,以实现让无效率或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能够以低成本或无成本源源不断攫取社会资金的目的。
为此,中国股市创建之初便作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国际通行的一般市场规则的特殊制度设计,其核心包括两个内容:
第一,新股上市(IPO)政府审批制度;
第二,股权分置制度。前者是为了确保唯有政府认可的国有企业——而不是优质企业——才有资格上市融资,后者是为了确保即便国有股份所占的比例再小也依然能够保持对企业的绝对控制,从而使之能够无节制地圈钱而又不担心失去对企业的控制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股市暴涨暴跌 真正凶手是谁
『拾』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在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牛市后,我国股票市场活跃度一度下降。但在2019-2020年间,股票市场流通情况重新变好,股票成交数量和成交金额都已非常逼近2015年水平。随着2021年经济增长恢复和十四五开年背景,预计2021年我国股票市场活跃度将再次提高。
1、股市流通股本与市值规模
2011-2020年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总数量自2011年末的2342家增长到2020年末的4154家。2020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总计1800家,较2019年增长了228家,增长幅度为14.50%;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数量总计2354家,较2019年增长了149家,增长幅度为6.76%;两者2020年上市公司数量总计4154家,较2019年末总计同比增长了9.98%。
流通股本是指公司已发行股本中在外流通没有被公司收回的部分。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的股份。从股票的流通股本来看,2011-2021年我国股票市场流通总股本呈现平稳上涨趋势,十年中共增加了36114亿股。
截止2021年1月底,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为42674亿股,深圳证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共有18994亿股,总计61668亿股。
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时间内当时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数乘以当时股价得出的流通股票总价值。从我国股票市场流通总市值来看,我国流通总市值首先在2015年牛市期间迎来一波高峰,随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在2020年后半年再次走高并且已经超过2015年的顶峰。
截止2021年,我国股票市场共有流通总市值64.81万亿元,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38.26万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26.55万亿元。
2、股市股票交易规模
从我国股票市场的股票成交数量来看,2014-2020年,中国股票市场股票成交数量不断增长,曾在2015年牛市期间达到顶峰值17.10亿股。2020年全年股票成交量共16.74万亿股,同比增长32.2%,但还未达到2015年水平。
从我国股票市场的成交金额来看,2014-2020年间我国股市成交金额呈在经历2015年牛市过后出现了下降,随后在2019年开始回升,2019年重新破万亿成交额。2020年,我国股票市场成交额达到206.82万亿元,同比增长62.3%。
在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背景和2020年疫情背景下,我国沪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金额总体却呈现震荡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当代人理财和投资意识的增长,预计我国的证券市场活跃度将持续提升。
2021年,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资本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实现“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目标、中国证券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证券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