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牛津工业的股票市值

牛津工业的股票市值

发布时间: 2022-07-30 02:53:52

Ⅰ 传媒大亨默多克个人资料

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1931年3月11日—),世界报业大亨,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以南30英里的一个农场,毕业于牛津大学。他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以股票市值来计算,新闻集团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
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出版业外,从宣传媒介到电视台到石油钻探、牧羊业等都涉足。早在70年代,在国内已拥有悉尼电视第十台、墨尔本电视第十台和安塞航空公司50%的股权,并经营欢乐唱片公司和图书公司等。短短的三四十年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
2014年1月2日,传媒大亨默多克的21世纪福克斯出售了所持有中文电视公司星空传媒剩下的47%股权。
为了在当今的媒体市场中更好地生存,历史长达127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近日被21世纪福克斯公司收购,脱去非盈利性质的外衣,迎来新老板默多克。“国家地理”旗下杂志、网站等一系列媒体资产均将转移到一个新公司旗下,21世纪福克斯将拥有该公司73%股份,老东家、非盈利性质的国家地理学会拥有27%股份。

Ⅱ 世界三大金融巨鳄是什么

1、巴菲特

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巴菲特再捐市值19.3亿美元股票。2010年7月,沃伦?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机构捐赠股票,依当前市值计算相当于19.3亿美元。

2、罗杰斯

1942年10月19日出生于美国美国亚拉巴马州,先后毕业就读于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他具有传奇般的投资经历。

从他与金融大鳄索罗斯创立的令人闻之色变的量子基金到牛气十足的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从两次环球投资到被Jon Train’s Money Masters of Our Time,Jack Schwager’s Market Wizards等著名年鉴收录,无不令世人为之叹服。

3、索罗斯

1930年8月12日出生于匈牙利的美籍犹太人,1947年,17岁的他移居到英国,并在伦敦经济学院毕业。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慈善家和政治行动主义分子。现在他是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和开放社会研究所主席,是外交事务委员会董事会前成员。

索罗斯辉煌战绩:

1997年,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宁。泰铢一路下滑,泰国政府动用了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50亿美元的国际贷款企图力挽狂澜。但这区区450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无量级的国际游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索罗斯飓风很快就扫荡到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缅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大幅贬值,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等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

Ⅲ 金融三巨头是哪几个

金融三巨头是: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在第十一届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卖达到创记录的263万美元。2010年7月,沃伦·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机构捐赠股票,依当前市值计算相当于19.3亿美元。这是巴菲特2006年开始捐出99%资产以来,金额第三高的捐款。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儿子霍华德会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扮演继承人的角色。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胁生命。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2006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3)牛津工业的股票市值扩展阅读:

一、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名言:

1、风险,是来自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2、若你不打算持有某只股票达十年,则十分钟也不要持有。

3、投资的秘诀,不是评估某一行业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或它的发展前景有多好,而是一间公司有多强的竞争优势。这优势可以维持多久,产品和服务的优越性持久而深厚,才能给投资者带来优厚的回报。

4、 财务顾问就是那些比你更需要你的钱的人。

5、 当那些好的企业突然受困于市场逆转、股价不合理的下跌,这就是大好的投资机会来临了。

6、 我最喜欢的持股时间是……永远!

7、要投资成功,就要拼命阅读。不但读有兴趣购入的公司资料,也要阅读其它竞争者的资料。

8、 金钱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至少它买不到健康与友情。

9、 如果你认为你可以经常进出股市而致富的话,我不愿意和你合伙做生意,但我希望成为你的股票经纪。

10、 在股票市场中,独一能让您被三振出局的是—— 不断的抢高杀低、耗损资金。

二、乔治·索罗斯的投资启示:

过往的经验告诉人们,既不能听股评家也不能听经济家的,而是要看一看股神、投资大师和首富的钱往什么地方去。因为,只有他们是拿真金白银在运作,不是纸上谈兵。同时,N次投资实践已证明,他们还是下一波牛市的领先者。

索罗斯说过:金融市场天生就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国际资金流动皆是有荣有枯,有多头也有空头。市场哪里乱哪里就可以赚到钱。辨识混乱,你就可能致富;越乱的局面,越是胆大心细的投资者有所表现的时候。

三、吉姆·罗杰斯的投资法则

1、勤奋

“我并不觉得自己聪明,但我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这一点,索罗斯也加以证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罗斯说,“罗杰斯是杰出的分析师,而且特别勤劳,一个人做六个人的工作”。

2、独立思考

“我总是发现自己埋头苦读很有用处。我发现,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图,而不是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罗杰斯从来都不重视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家。他认为,这些人随大流,而事实上没有人能靠随大流而发财。“我可以保证,市场永远是错的。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3.别进商学院

“学习历史和哲学吧,干什么都比进商学院好;当服务员,去远东旅行。”罗杰斯在哥伦比亚经济学院教书时,总是对所有的学生说,不应该来读经济学院,这是浪费时间,因为算上机会成本,读书期间要花掉大约10万美元,这笔钱与其用来上学,还不如用来投资做生意,虽然可能赚也可能赔,但无论赚赔都比坐在教室里两三年,听那些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资深教授”对此大放厥词地空谈要学到的东西多。

4、绝不赔钱法则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假如你在两年内靠投资赚了50%的利润,然而在第三年却亏了50%,那么,你还不如把资金投入国债市场。 你应该耐心等待好时机,赚了钱获利了结,然后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如此,你才可以战胜别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绝不赔钱,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

5、价值投资法则

如果你是因为商品具有实际价值而买进,即使买进的时机不对,你也不至于遭到重大亏损。“平常时间,最好静坐,愈少买卖愈好,永远耐心地等候投资机会的来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炒家,我只是一位机会主义者,等候机会出现,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击”罗杰斯如是说。

6.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现

市场走势时常会呈现长期的低迷不振。为了避免使资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场中,你就应该等待能够改变市场走势的催化因素出现。

7、静若处子法则

“投资的法则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发生。大部分的投资人总喜欢进进出出,找些事情做。他们可能会说‘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赚了3倍。’然后他们又去做别的事情,他们就是没有办法坐下来等待大势的自然发展。”

罗杰斯对“试试手气”的说法很不以为然。“这实际上是导致投资者倾家荡产的绝路。若干在股市遭到亏损的人会说:‘赔了一笔,我一定要设法把它赚回来。’越是遭遇这种情况,就越应该平心静气,等到市场有新状况发生时才采取行动。”

网络-沃伦·巴菲特

网络-乔治·索罗斯

网络-吉姆·罗杰斯

Ⅳ "金融大鳄"是谁

乔治·索罗斯简介
出生年月:1930年 籍贯:匈牙利布达佩斯
毕业院校:伦敦经济学院
量子基金 职位:主席

索 罗 斯 经 历
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又于1987年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现在他为基金会网络提供资金,这个网络在31个国家中运作,遍及中欧和东欧,前苏联和中部欧亚大陆,以及南非,海地,危地马拉和美国。

Ⅳ Oxford是什么意思

Oxford指的是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简称牛津,英文叫做Oxford,位于英国牛津,是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

牛津大学的具体建校时间已不可考,但有档案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授课时间为1096年,之后在1167年因得到了英国皇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

牛津大学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该校涌现了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国家元首,其中包括28位英国首相及数十位世界各国元首、政商界领袖。

(5)牛津工业的股票市值扩展阅读:

牛津大学与城市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牛津有一个中央学校,38个学院以及7个永久私人公寓。

这些学院并不只是宿舍,而是实质上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有些学院只接受研究生,这些通常都是近一个世纪建立的新学院,例如Wolfson College。而有一个学院根本就不招收学生,那就是All Souls College。

Ⅵ 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帝国不是没落了吗为什么牛津剑桥还是学术之最

用中国古语说:破船还有三千钉!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最强国英国家底还丰厚的很,不至于马上完蛋。
第二,说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没落,那要看比较的对象是谁。比美国、德国差一点,但仍然比世界99%的国家强得多啊!
第三,学术与经济关系密切,但并不是呈绝对比例。否则就不会有那些以前穷困的国家的崛起了,比如新加坡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

Ⅶ 欧洲西部的工业有哪些特点

欧洲西部的工业

工业地位: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工业特点: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是指把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各种各样产品的部门)

工业分布特点:本区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自英国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字形工业密集地带。

主要工业区:法国巴黎盆地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格兰中部工业区;伦敦地区工业区。

(7)牛津工业的股票市值扩展阅读:

文化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欧洲人饮食以小麦制品、乳肉产品为主,也是跟农业结构有关。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现有28个成员国。

欧盟作用:欧盟建立了关税同盟,实现了共同外贸、农业和渔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建立了总预算制度。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服务自由流通。

欧盟在世界中的经济地位: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极发展趋势。美国是超级经济大国,日本是经济大国。欧盟以联合的优势与美日成三足鼎立之势。在欧洲西部对外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而且出口量和进口量均大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Ⅷ 为什么有默多克这么大影响力

一个人的影响力大多是由其做过的事产生的,而一个人做过的事大多带有行业性、区域性。所以,一般而言,指一个人有影响力,大多先是指他对所在行业产生的影响力,这些东西慢慢地就会形成个人影响力,任何人、任何行业均是如此。任何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描写,如果是跳开了他的工作或行业影响,都是虚无甚至飘渺的。就默多克而言,说他有影响力的,潜台词大多先是表达他在自身所在行业的影响力及成绩是巨大的,当中避不开三个指标:1.创收能力,毫无疑问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被估值400亿美元荣登世界第一传媒集团,这里足够说明他的创收能力。2.专业能力,能办报、开电视台本来就不是专业门槛低的事,如果还能做到看过的人都说不错、甚至喜欢看,那这件事就不简单了。特别是传媒这件事,有些时候还真不是简单的越专业越好,更不是越跟市场走内容就会越吸引,总之做媒体就是做触觉,说不清讲不白。唯独做传媒内容真的做的好的人都有一种特质:留意一下刘长乐,留意一下默多克。同时,再留意一下把媒体内容做得没什么人喜欢看的人,也有很多共同特质。3.格局能力,毫无疑问格局决定直径,默多克的人生直径直接做到了横穿地球,在很多国家与地区都布了局,这个直径还能小吗?以上三点基本已经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影响力了,所以默多克的所谓大影响力其实还是根基于他的事业成就而言的。无可否认,如果说传媒大亨,目前能跟他匹敌的确实不多,这就更成就了他的话语权及公信力,这些加起来也会壮大他的影响力。华人里的刘长乐其实是有根基成为下一个默多克的,但基于国内媒体的政治属性,要完全辟除政治属性及立场去冲国际市场,似乎有点不现实。但如果带有了政治立场及属性的媒体是很容易遭受他国排斥及防范的,要实现国际化扎根的传媒集团不容易。

Ⅸ 家族演化的经济与非经济因素。 经济史

84岁的索罗斯在达沃斯宣布退休,退出投资管理领域。这位传奇大师老了终于说出皇帝的新装-特别对投机于股票市场的人来说,记住他的这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投资家)附:疯狂的郁金香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投机狂热发生在17世纪的荷兰,投机对象不是股票、房地产,也不是荷兰油画,而是一种花卉--郁金香。当第一车郁金香从君士坦丁堡运抵安特卫普时,这种阔叶的多年生球茎草本植物被认为具有重要的“传播知识和观赏艺术”的价值。欣赏和栽培郁金香不久成为时尚,并演变成投机风潮。稀有品种的花价没完没了的攀升,球茎越奇异越值钱。贵族、市民、农民、商人、海员、女佣,甚至扫烟囱的老师傅和老裁缝们都沉醉在郁金香的投机热潮中。所有的人都认为:人们对郁金香的狂热会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投机者都会跑到荷兰,以荷兰人开出的任何价格求购郁金香。那些起初认为价格不会上涨的人,看到亲戚朋友个个满载而归,无不捶胸顿足,懊恼不已。很少有荷兰人能抵制住这种诱惑。人们不惜拿家具、珠宝、地皮等东西来换取这小小的郁金香球茎,只因为后者更值钱。这场闹剧一直持续到1637年初,价格最终上升到令人不可思议的水平,开始大幅回落:1637年1月以20倍速度增长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2月以超过20倍的速度全面滑坡。政府出面救市也毫无作用,花价从悬崖上向下俯冲,最后其标价还不抵一个普通的洋葱。99%的人在劫难逃,整个荷兰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之中。春去春来,郁金香依旧绚丽的绽放。密西西比骗局1716年,正当法国经济混乱、债台高筑、财政濒临崩溃之际,从苏格兰来了一个“财神”和“金融奇才”--约翰.劳先生。法国皇室十分欣赏他以纸币辅助金属货币的计划,同意给他一些资本建立“劳氏公司”银行。这家银行发行的纸币用以支付国债,并根据特权可以随意购买和兑换,发行后价值也保持不变。这便使“劳氏纸币”被认为比经常因政府干预而贬值的金银更能保值。由于纸币要有硬通货支持,1717年劳先生又获取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垄断开发特权。他声称那里“遍地黄金”,以此出售密西西比公司不断增发的股票。但是,出售股票所获得的资金并没有用来开采“遍地的黄金”,而是被皇室用来还债。公众被密西西比公司丰厚的利润前景所诱惑,申购新股的人要昼夜排队,甚至等上几星期。公司股票的价格扶摇直上,有时几个小时就能涨20%。收购国债的钞票流入股市,股价暴涨又刺激了新股的发行。雪团越滚越大,整个法兰西沉浸在致富的狂热中,经济似乎也真的繁荣起来。1720年初,孔蒂亲王没能以满意的价格买到新股,一怒之下把装满三辆马车的纸币拉到劳氏银行兑换硬币。的人开始觉得黄金可能比纸币更好,加入到兑换的行列。由于银行缺乏足够的硬币,劳氏纸币在挤兑风潮中被宣布不可兑换,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在恐慌抛售中一落千丈。无数人因此倾家荡产,一贫如洗。南海上的泡沫1711年,英国牛津的哈利伯爵创建了南海公司。作为承接英国政府债务的回报,公司除了获得政府6%的“安全利率”之外,还赢得南海贸易垄断权和南美金银矿藏开采权。但这个宏伟计划似乎有意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当时仍称雄海上的西班牙声称对这些地区拥有垄断权。在人们渴望发财的狂热气氛下,南海公司垄断贸易徒有虚名这一事实没有人关心。公司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128英镑,上涨到3月的330英镑,6月的890英镑,7月的1000英镑。从来没有这样多的人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变得这样的富有!受“南海效应”启发,许许多多的公司也纷纷推出各自据称可以带来“滚滚财源”的“新发明”,如永动机、新式肥皂、从黄瓜中抽取阳光以及“一个具有巨大优势但一时还没人能说清楚的项目”所有的股票都有人买,所有的股票都身价百倍。最终,南海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感到公司的股票价格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差距如此离谱,于是决定把持有的公司股票全部抛空。消息一泄漏,股价立刻下跌。不久,整个市场就因股价的一泻千里而处于极度恐慌中。政府官员为重树投资信心而付出的努力也不见成效。公众对市场的信心已经完全崩溃,无法挽回。无数公司的股票变成废纸一堆。“南海泡沫”危机中的大输家包括大名鼎鼎的天才科学家牛顿。事后他悲叹道:“我能计算天体的运动,却无法计算人群的疯狂行为。”美国的教训正因为自由和繁荣导致的贪婪与恐惧,美国人亲手导演了两场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壮观的投机热潮和最惨重的崩盘。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美国经济充满了信心。正是这一乐观态度,促成了全国上下的房地产和股市投机热潮。这场投机热潮的最大中心地之一是佛罗里达。那儿气候宜人,人口增长速度快,导致住房供不应求,地价暴涨。全国各地的投资投机者都纷至沓来,希望得到好回报。银行宽松的贷款条件更是火上浇油,房价能在几周内翻一番。人们确信不动产市场绝对没有下跌的可能。虽然时间过了几百年,这一论调却几乎与荷兰人在为郁金香发狂时候的论调一样。跟所有的投机狂热相同,这场投机热潮最后也无可避免地走到了尽头。到1926年,市场供过于求,不动产价格开始不断下跌,投机者们只得割肉出局,进而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崩溃。1928年,投机战场从佛罗里达转移到了曼哈顿。这次是华尔街唱了主角。股市投机几乎成为一项全民爱好,成千上万的人无心正业,股票交易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大资金、股票经纪人、咨询公司和上市公司联手操纵股价引诱公众上当的情况比比皆是。正当人们富贵梦正酣时,“晴天一声霹雳”,1929年10月28日,纽约股市爆发著名的“黑色星期二”,股指创下当日下跌12.82%的历史记录,拉开了特大经济危机的序幕。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教授们说:“股价没有反映出它们的真实价格,还应该再涨上去。”股市用下跌来回应。胡佛总统站出来说:“国家的经济基本面是健康的,繁荣的。”,股市依然用下跌来回应。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从每股364.9美元跌到62.7美元,跌幅达82.8%。危机中,几千家银行倒闭,几万家企业关门,价值上亿的股票和几百万人的梦想随之灰飞烟灭。电子狂热20世纪60年代初,科技发展,电子时代来临,华尔街也迎来电子狂潮。当时所有上市的股票名称几乎都与“电子”沾边,根本不管公司的业务是否与电子工业有关系。人们也毫不关心公司究竟是生产何种产品,只要它们听起来和“电子”有关就会引来争购和狂炒。美国音乐协会,其经营的业务是上门向顾客推销留声机和唱片,为了上市,将公司名称改为“电子旋律”,该公司的股票发行价为每股2美元,一周后就上涨到14美元。一个有40年历史,生产鞋带的小公司,把“鞋带公司”改名为“电子硅片动能催化公司”,公司产品还是鞋带,股价却天翻地覆,直冲云霄。当公众沉醉于快速致富的梦想里而不能抵制任何诱惑时,就连“妈妈甜点”之类的糕点公司也不甘寂寞的投入到改名大军中,希望改名后会一夜暴富。“电子热”在1962年落下帏幕。争购狂潮变成抛售狂潮,股价一落千丈,许多巨富沦为乞丐。君子兰传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80年代,郁金香球茎的故事在中国重演。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市场上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各种产品丰富人们的生活,其中包括家庭花卉,君子兰就是最吸引人的一种。这种植物原产地是非洲,引入中国后,成为身份显赫,富贵家庭高贵和品味的象征。80年代,北方城市长春将君子兰作为市花,全市一半以上家庭开始种植君子兰。由于君子兰生长期需要好几年,因此供给无法跟上,市场需求便徒然上升,价格开始上涨。这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全国其他城市。许多个体投机者开始筹集资金,将市场上的君子兰一抢而空。很快,君子兰的价格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高度。开始,君子兰一般售价是每株100元,然后价格翻了2000倍,为每株200000元。这场投机热免不了会有同样的下场。君子兰还是君子兰,只是价格下跌了99%以上,令无数投机者血本无归。日本“气泡”破裂20世纪后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投机狂潮属于日本。二战后的几十年,日本人艰苦创业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和国民的富有。80年代中期,不少日本人发现,炒股票和房地产来钱很快,“气泡”迅速弥漫。从1955年到1990年,日本不动产价格上涨了75倍多,股价上涨了100倍。人们的投机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根本不相信日本有限的土地价格会下跌,不相信股价会下跌。炒股成为日本大众生活的必需。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的股票市值就超过了全美国所有券商市值的总和。日本高尔夫场地的总价值达5000亿美元,是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公司价值总和的2倍。根据地产价格,日本只需要卖掉东京市,所获取的资金就足够买下全美地产;只要卖掉皇宫便可以筹到足够的资金购买整个加利福尼亚。终于,政府认识到“泡沫经济”的危害,紧急刹车,调整利率,紧缩信贷,希望能把房地产价格涨势遏制住,让股市软着陆。但是局势已经不能控制了。日本的股市不是选择软着陆,而是彻底崩盘。1989年年底日经指数差不多40000点的水平,到1992年8月,指数就跌到14300点附近,并从此一蹶不振--截止2002年11月29日,日经指数收盘为9215点。同时,房地产价格下跌了70%。互联网热潮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却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90年代后期,全球迎来互联网热潮。在“高科技,新技术”的口号下,每个人都相信“这一次真的不一样!”亚马逊书店和雅虎等互联网企业,其股价在一年内翻了10倍,没有人计算市盈率,也没有人关心企业是否会盈利。和60年代的电子狂热一样,只要企业改名,加上.com立刻就会吸引风险投资家的大笔资金和公众对股票的疯狂抢购。美国一家名为“音像网络”的小公司,业务是在网上传播各种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自90年代中期成立就持续亏损,在互联网热潮中把名字改成“广播.com”,股价马上身价百倍,从每股18美元上涨到每股74美元,然后进一步炒到每股300美元。大洋彼岸的中国股市也紧跟世界潮流,上百家公司纷纷宣布触网,改名,披上高科技的外衣,忙着挂羊头卖狗肉,上演一幕幕荒诞悲喜剧。也许是为了再一次验证金融市场也有万有引力定律,代表全球高科技的美国纳斯达克股指由2000年3月的5048点跌至今年10月的1000多点,共30个月跌幅达78.4%。无数投资、投机者的希望与热情,贪婪与梦想最终化为苦涩的回忆与泡影。为何人们总是健忘?为什么人们不会吸取以往惨痛的教训?在郁金香和互联网之间,是风动?是幡动?还是人类贪婪和恐惧的心在动?经济史学家说,人类的“金融记忆”是短暂的。可以肯定,人类的”泡沫史“还会继续不断地写下去。因此索罗斯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热点内容
出版传媒股票历史查询 发布:2025-07-18 19:48:05 浏览:55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是什么级别 发布:2025-07-18 19:25:33 浏览:379
基金卖不完剩下的基金去哪里 发布:2025-07-18 19:22:48 浏览:521
金融内向适合做什么工作 发布:2025-07-18 19:12:36 浏览:380
如何打造人民大众理财师 发布:2025-07-18 18:54:33 浏览:678
基金转换为什么少一千 发布:2025-07-18 18:48:01 浏览:413
如何提高股市市场分析 发布:2025-07-18 18:40:23 浏览:631
在哪里看基金经理换仓时机 发布:2025-07-18 18:40:14 浏览:598
炒股买的黄金叫什么 发布:2025-07-18 18:34:25 浏览:17
炒股开户银行卡号输错了怎么办 发布:2025-07-18 18:33:51 浏览: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