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股票股价分析结论
㈠ 海天味业市值超中石化,这说明了什么
根据相关消息报道,8月19日出现了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新闻,海天味业的股价持续上升,并且相比较于前一日18号经增长3.47%。截止18日收盘,海天味业总市值突破了五千亿,达到了5309亿元。而中石化仅有4915亿元。并且海天味业还超越了美的、恒瑞医药、宁德时代等很多公司。
既然海天味业的市值已经翻了几十翻,这才是很多股民应该担心的,一定要懂得见好就收,不要等到所有的努力都缩水后才肯抛出自己的那一份。不要觉得资金放到哪里会一直涨,像海天味业这样翻了那么多倍,如果一跌也是会让很多人心碎的。
㈡ 海天味业总市值暴跌3000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海天味业总市值暴跌3000亿,主要原因是:
1.业绩低于预期,净利润出现下滑;
2.前期涨幅太大,估值太高;
3.整个市场消费和白酒板块都出现比较大的回调。
海天味业作为消费食品领域的龙头企业,这几年表现非常不错,它的产品也深受消费者的喜欢,股票这几年也出现了非常大的涨幅。海天味业总市值暴跌3000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业绩不及预期,前期涨幅太大,导致估值太高,这样的业绩不能够支撑这样的股价。整个板块也处于调整状态,从消费到白酒这段时间股票都出现了下跌,海天味业大跌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三、整个消费板块都处于调整状态
最近一段时间从白酒到医药再到消费,基本上都处于调整状态,很多个股都出现了下跌。
海天味业作为消费股的代表,整个板块都处于调整状态,它也没有办法独立上涨,业绩不理想更是雪上加霜,这也是海天味业总市值暴跌3000亿的原因之一。
㈢ 海天味3天市值蒸发超1000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海天味业市值蒸发超1,000亿的原因说白了非常的简单,就是因为海天味业市值涨得太快了,涨得太高了,已经一定程度达到了泡沫的阶段,当海天味业的业绩支撑不了海天味业的市值的时候,那么在资本市场任何一点利空的消息都会引发海天味业的大幅度下跌。
最后,对于海天酱油市值下跌的背后原因,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哦。
㈣ 海天味业三天跌20%,消费股大幅下跌,机构抱团炒作终结了吗
以海天味业为代表的A股消费股,在此前的一段时间内,股价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走势,海天味业的股票估值甚至已经达到了一个 历史 高估值溢价的状态,但即使如此,也并未阻挡海天味业股价持续上行的动力。可以认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以海天味业为代表的消费股无疑成为了A股市场大牛股。
但是,在市场对海天味业的估值与投资价值产生诸多疑惑的背景下,海天味业股价却瞬间大跌,在过去三天的时间内,海天味业股价大跌20%,作为数千亿市值的消费巨头,它的大跌自然引发一批消费股的下行,近期市场资金对消费股的抛售压力也显著提升。
高达5000多亿的股票市值,动态市盈率高达80倍以上,作为一家消费股企业,在前几年的市场环境下,也是不敢想象的。但是,在去年以及今年的牛市环境下,却不断刷新了投资者的想象力。
实际上,除了海天味业之外,例如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巨头企业,同样出现强者恒强的市场表现。试想一下,几年前的A股市场,似乎只能够承受起30倍的贵州茅台,但如今的A股市场,却可以承受起近50倍动态估值的贵州茅台,整个A股市场,尤其是对消费股巨头企业的估值溢价,正在显著提升。
全球流动性相对宽松的预期,加上市场风险偏好的逐渐改善,这成为推动消费股估值溢价提升的主要原因。此外,则离不开资金合力拉升的影响,而在A股市场中,近年来常出现了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而这一种机构抱团炒作现象,却成为了部分股票持续大幅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这些年来,在市场投资活力显著激活的背景下,加上估值溢价的有所抬升,各路资金开始加速入市,即使是新发基金,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募集,这也是A股市场投资吸引力较高的真实体现。
然而,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在市场处于较高的位置进行资产配置,往往会存在不少的考虑。但是,从近年来的市场运行风格来看,机构抱团消费、 科技 等行业,尤其是行业头部企业,往往可以获得超预期的投资回报率,且随着这类行业与企业的投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基金机构认可,却不断吸引了各类基金机构的加入,机构抱团炒作的意味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因市场认可度的提升而变得强化。
机构抱团,也并非盲目抱团,显然也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充分调研。从近年来机构抱团的企业来看,多数处于业绩稳健增长的状态,甚少出现业绩变脸或大幅亏损等问题。不过,从近年来市场的炒作热度来看,机构抱团下的股价上涨速度已经明显超过了股票业绩增长的速度,而面对市场估值溢价的提升,市场似乎不太在意抱团企业的整体估值,只要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态或业绩增长率保持 健康 状态,却很难出现机构集中抛售的现象了。
近期海天味业等部分消费股的大幅下行,但也未必意味着机构抱团的完全终结。在海天味业股价大跌20%之前,今年股价已经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走势,甚至累计涨幅超过了一倍。在股价大涨,且明显透支掉企业未来数年发展预期的背景下,资金分歧也是在所难免的,也不排除存在短暂机构集中抛售调仓的需求。
不过,在资金深度参与的背景下,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面撤离,更可能适度抛售以实现资产的灵活配置。但是,作为A股市场的核心资产,即使现阶段的估值已经很高,但仍然可能通过时间换空间的形式完成调整的过程。对当下的A股市场,估值已经不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唯一判断,对部分低估值的行业甚至形成了低估值陷阱的现象,但资金深度介入的核心资产,要想股价重返数年前的底部区域,恐怕也是难度非常大的事情了。
㈤ 宋清辉:海天味业不足两月市值缩水近500亿 该股价具有较大的泡沫
餐饮渠道受限或拖累2020年业绩 海天味业不足两月市值缩水近500亿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杨泽世)讯,曾因市值反超万科A而风光一时的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288.SH,以下简称“海天味业”),近期股价接连受挫,不仅跌回百元以内,市值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蒸发掉近500亿元。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财联社记者直言,“显而易见,该公司股价具有较大的泡沫。”
高管频繁减持,市值大幅缩水
“做酱油”的海天味业曾上演了市值“神话”。2019年8月29日,其市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实现了对地产龙头万科A的反超,从而引发热议。
近期,在股市波动加大的情况下,该公司股价下滑趋势明显。3月19日,海天味业报收93.4元/股,下跌3.71%,较今年1月21日112.7元/股的盘中高点,累计下跌17.13%;市值则降至2522亿元,不到两个月蒸发掉近500亿元。
此外,该公司高管的频繁减持引发监管层关注。3月4日,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对海天味业前监事陈伯林下发警示函,称后者作为海天味业时任监事,将持有的公司股票卖出后不足六个月买入,构成短线交易,违反相关规定。
该公司在通报中称,陈伯林因“家属误操作”,在减持公司股份套现1178.47万元的同时,误买入公司股票2000股,构成短线操作。
该事件的发生,也令海天味业董监高接连减持公司股票的举动再次被聚焦。据媒体统计,2018年8月-2019年11月,该公司高管累计减持40次,共计套现1.6亿元,其中,2019年套现1.32亿元。
“高管减持一般出于几方面原因考虑,有些是为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有些是出于个人需求。”某投资机构投资总监连冠坤表示,“如果是比较多的高管减持已经达到需要披露的标准,则需谨慎,这对市场是个利空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高管短期或长期内不太看好公司发展,毕竟高管最了解自身公司。”
资料显示,海天味业曾于2019年1月12日披露此前部分董事、监事减持股份结果称,在减持计划实施期间内,董事吴振兴、陈军阳、陈伯林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34.3577万股、8.0868万股和8.01万股,减持总金额分别为2452.43万元、586.09万元和599.87万元。同年11月,该公司称有5位董事再度减持,累计减持总金额超过1亿元。
不仅如此,机构减持同样引发市场猜测。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基金持股数为2687.79万股,相比2018年12月31日的5464.82万股,同比下滑逾50%。
值得一提的是,同花顺数据显示,海天味业于3月17日现身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位居沪股通港资成交额第8位,买入1.37亿,卖出4.49亿,净卖出3.12亿,净卖出额占该股当日总成交量的40.39%。
餐饮渠道受冲击,单品增长空间受限
突如其来的疫情令餐饮行业损失巨大,从而也波及到以餐饮渠道为主的海天味业。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海天味业在2017年餐饮渠道占总收入的比例为60%。
东北证券研报也指出,目前调味品企业餐饮渠道的订单普遍受到一个月左右的影响,中炬高新、海天味业等餐饮渠道占比相对较高的企业,一季度目标达成率存在较大难度。光大证券更是预估,此次疫情减少调味品厂商的收入大致为235亿元左右。
“海天味业餐饮渠道占整体份额较大,疫情在短期内会对其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将间接影响其2020年业绩。”宋清辉称。
“短期影响产生波动,是正常的;长期来看影响则不会很大。海天味业是领域内头部企业,有足够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快速调整好自己的节奏,或许可以跑的更快。”连冠坤表示。
也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海天味业近几年的稳定增长得益于餐饮行业的发展,疫情带来家庭消费的增长可以抵消部分餐饮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比较有限,该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速可能会放缓,且其单品的增长空间受限。
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海天味业分别实现营收124.59亿元、145.84亿元和170.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31%、17.06%和16.80%;净利润分别为28.43亿元、35.31亿元和43.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29%、24.21%和23.60%。
具体来看,该公司主要产品在2018年的表现,酱油、蚝油分别同比增长15.85%和26.02%;调味酱品类仅同比增长2.55%,较2017年12.45%的增速有明显放缓。海天味业曾表示,通过产品结构规格的优化,将加大力度对酱类市场渠道进行调整。
业内人士指出,占其6成营收的酱油品类虽仍有双位数增长,而近两年库存的明显增加也在传递出一种危机。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海天味业酱油产品库存分别为4.45万吨、6.88万吨和10.65万吨;2018年其酱油生产191.57万吨,同比增长15.37%,销售量为187.80万吨,同比增长14.78%,未能消化全部生产量,库存量同比增长54.80%。
而前瞻数据院2019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酱油产量增长速度为23.9%、4.4%、8.1%、-5.5%和4%,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
“海天味业在酱油和调味品市场的增长空间有限,除非引入新的第三方服务或者开发其他渠道,否则很难再有大作为。”连冠坤指出,酱油和调味品市场的技术迭代较为缓慢,很难出现颠覆性事件,也不太可能出现一个突破性的技术使产品品质更上一层楼。原标题:餐饮渠道受限或拖累2020年业绩 海天味业不足两月市值缩水近500亿
㈥ 股价的高低能反映出什么问题,有什么影响我看海天味业的股价是51.25,很高哦。
只要业绩好,能够支撑股价上升,技术走势也在多头控制之下,那么贵股和便宜股没太大区别,都可以按照技术分析进行炒作。
㈦ 海天味业2020年报分析,为何2021年以来股价下跌30%
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开门七件事。 海天味业作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的行业龙头,连续多年调味品的产销量及收入位列行业第一,其业绩与股价也同比例上涨,号称酱中茅台。2021年3月31日,其公告了2020年度的财务报告,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其财务情况:
一、基本面分析
海天味业,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依然坚持主业,坚持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并在调 味品行业内实施相关多元化,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鸡精、味精、料酒等调味品。多年 来公司调味品的产销量及收入连续多年名列行业第一,其中酱油、调味酱和蚝油是目前公司最主 要的产品。 海天酱油产销量连续二十四年稳居全国第一,并 遥遥领先。连续三年年均增长 14.5%。品种覆盖高中低各个层次、各种口味和多种烹调用途,其中不乏畅销多年深受消费者熟悉的主流产品, 有众多引领消费升级的高端酱油,也有经济实惠的大众产品。公司持续通过全面推进精品战略, 有力提升产品竞争壁垒,采取措施聚焦渠道效率和质量建设,酱油品类呈现稳健较快发展,产品 结构和盈利能力再上台阶,综合竞争优势进一步拉大。 海天蚝油 历史 悠久,技术领先,销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连续三年年均增长 21.3%。且呈现加速增长的势头,随着市场网络的逐步深入和海天蚝油良好的独特风味,海天蚝油呈现出从地方 性向全国化、从餐饮向居民的快速发展势头。公司有效抓住蚝油全国化和居民消费的发展机会, 实现蚝油领先优势的进一步扩大,产品综合竞争力得到质的提升。 海天调味酱处于领先地位 ,销量连续三年年均增长 8.4%, 公司加强对调味酱传统市场的主动 调整,通过产品结构规格的优化,市场渠道的调整,有效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夯实后继发展基础。 调味酱品种众多,一酱一特色,货真价实,既拥有适用范围广的全国性基础酱料,也有独具特色 的地方风味酱料,多年来保持了稳定发展,深受消费者欢迎。
(一)基本财务数据
报告期内, 公司营业收入 227.92 亿元,同比增长 15.1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03亿元,同比增长19.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0.68 亿元,同比增长 21.03%;整体净利率 28.12%,同比提高了 1.06 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的酱油、蚝油、酱三大核心品类以及全国各主要板块市场均保持了稳定的发 展。其中酱油实现营收 130.43 亿,增长 12.17%,收入与销量保持同步增长;蚝油实现营收 41.13 亿,增长 17.86%,蚝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酱料实现营收 25.24 亿,增长 10.16%,酱类实现 了恢复性增长。
(二)毛利润情况
毛利润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是根据新收入准则,将运费调整至营业成本、促销费冲减营业收入所致。其毛利润除耗油外,都维持在50%左右。
(三)研发投入
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不用太多的投入研发的企业。
(四)现金流情况
(五)2021年目标
2021 公司计划营业总收入目标为 264.4 亿元,利润目标为亿元 75.6 亿元(该经营目标受未来经营环境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并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注 资风险。)
(六)分红情况
(七)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非常集中且稳定, 核心高管,对公司进行控制。
( 八)重点科目情况
1.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
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210多亿元资金,有充沛的现金流。
2.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合同负债)
合同负债今年是从预收账款中分类过来,主要是预收的经销商货款,说明其对下游的话语权非常强大,其市场认可度非常大。
3.存货情况
这存货就是未来的现金
4.负债情况
从公司看没有借款负债,资产负债率非常低,几乎没有偿债风险。
二、资本市场的表现
以2017年开始,其股价涨幅高达10倍左右,目前市盈率86倍左右,市值在5500亿元左右。
2021年以来,其股价下降幅度大约30%左右,且2020年末以来,部分高管相继选择公告减持。
海天味业,绝对是一家基本面非常好的公司。还是那句话,好公司是否投资需要有好的股价,当其股价脱离其基本面时,就需要等待,观察中。
持续观察中,大幅度深跌或许就是机会。
投资,一切都是时机而已。
声明:本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㈧ 海天味业:前景并非一片大好
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海天味业的估值达到50倍,是前景值得期待还是泡沫?
海天味业(603288.SH)自2014年上市以来,公司股价一路高歌猛进,特别是2017年年初以来,其股价已经从不足每股30元上涨至目前的百元以上,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实属罕见。
更让人不解的是,海天味业的估值高达50倍以上,贵州茅台(600519.SH)也不过25倍左右。在如此不佳的市场环境下,为何海天味业会有这么高的估值?究竟是投资人对于公司未来前景的期待还是泡沫所致?
买方与卖方观点不一致
海天味业主要经营调味品,前身是拥有300多年 历史 的佛山古酱园,目前公司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鸡精、味精、料酒等产品。多年来,公司调味品的产销量及收入连续多年名列行业第一,其中酱油、调味酱和蚝油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产品。
调味品是一个巨大的市场,2017年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调味品行业当年的营业收入就已超过3000亿元,而公司在酱油领域有着非凡的经营业绩,海天酱油产销量连续22年稳居全国第一,并遥遥领先。
2013年,公司的收入为84.02亿元,净利润16.06亿元,市值为538.32亿元(上市之初的2014年2月13日),而2018年公司的收入为170.34亿元,净利润43.67亿元,市值为1857.85亿元(2018年年底)。
五年时间,海天味业收入增长102.78%,净利润增长171.92%,市值增长245.12%。由此看出,海天味业市值的增长远高于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资本市场对于公司的未来非常看好。
自上市以来,各大券商都相继推荐,很多券商给出了最高评级,但有一些现象令人疑惑,为什么在券商评级如此之高的情况下,海天味业前十大股东中只有很少的机构投资者?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广东海天集团股份有限,持股数为15.73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58.26%,其次是第三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数为1.51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5.58%,最后是第八大股东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数为2551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94%。
除了以上三席,海天味业其余的前十大股东均为自然人。
一边是券商不断推荐,一边只有很少的机构买了很少的股份,这样的反差似乎说明了买方与卖方之间对于公司未来的前景并未达成一致。
前景真的那么好吗?
近四年,海天味业保持了收入规模的稳定增长,但是增长的背后广告费用增速远超收入增速。2015-2018年,公司收入为112.94亿元、124.59亿元、145.84亿元、170.34亿元,同期广告费用分别为1.85亿元、3.31亿元、4.54亿元、5.06亿元。四年时间,公司收入增长50.82%,广告费增长173.51%,远超收入增幅。
在投放策略上,海天味业主要聚焦品牌头部资源投放,公司通过传统媒介《最强大脑》、《极限挑战》、《跨界歌王》等主流卫视平台头部综艺节目赞助投放,以及网络端新媒介《吐槽大会》、《奇葩说》等主流平台头部IP资源赞助合作,双管齐下。2016-2018年,公司投放了收视率排名靠前的广告冠名费超1亿元,国内天籁之战等热门综艺的冠名费超2亿元,这在行业中已是大手笔投入。
与其他同行相比,海天味业广告投入巨大,例如竞争对手千禾味业(603027.SH)的广告费用只有5586万元,和海天相差甚远。
2018年,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为170.34亿元,其中酱油产品的收入为102.36亿元,占比60.09%,是海天最为重要的产品。在调味品市场结构方面,中国与国外有很大不同。2018年,中国市场酱油占整个调味品的比例为62.6%,是最主要的调味品,而美国市场最大的调味品是香草和香料、沙拉酱、意大利面酱等产品,酱油只占3.4%,是一个很小的品类。作为最大的品类和公司最大的一块收入,海天味业的酱油业务最值得关注。
从产品价格的角度来说,海天的酱油业务并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根据东北证券的研究报告,酱油业务上一轮的产能扩张从2010年开始,直至2018年释放完毕,酱油产量从94万吨增加至185万吨。这段时间也是海天味业业绩高速增长的阶段,但在过去10年间,海天的酱油单价从2822元/吨下降到2696元/吨,降幅达到4.5%。海天的酱油产品定位于中低端,是大众化的产品,未来价格的增长幅度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依靠价格驱动业绩增长不太可能。
从未来销量的角度来说,酱油的销量不一定会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酱油的零售收入达到745.55亿元,同比增速为9%,其中销量带动增长是7%,价格驱动增长是2%。整体来看,中国酱油市场还在不断提升,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参照日本的情况。日本酱油人均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的10升左右,逐年下降到2016年的6升左右,减少近40%。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提升,日本人在减少对于酱油的依赖;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人们 健康 意识的不断提升,未来中国酱油市场很难保持销量的长期增长。
从销售网络的角度来看,截至 2017 年年底,海天已拥有行业内最大的营销网络,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覆盖,线下建成直控终端销售网点50多万个,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320多个地级市,1400多个县份市场,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镇村零售店,并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上在B2C、B2B、新零售等各个板块,已分别与天猫、京东、苏宁、唯品会、盒马鲜生、宾果盒子、零售通、新通路等主流电商平台建立了合作,公司渠道的释放已经非常充分。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目前海天的销售基本上集中于国内,没有开发国际市场。未来在全球化扩张当中,公司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是酱油在调味品中的市场结构,以日本为例,酱油只占整个调味品的4.7%,而美国更低,只占3.4%。而且无论是酱油还是其他调味品,每个国家都有很大的不同,每个国家的产品都有很高的客户黏性,很难轻易转换,产品的特性对海天未来的国际化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对于未来的市场格局,可以参考日本公司龟甲万。龟甲万是日本著名的调味品公司,拥有360年的经营 历史 ,2011年在日本酱油市场的占有率也不过30.8%。这和产品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酱油是一个差异化非常明显的品类,格局会相对分散。据海天味业董秘张欣介绍,“目前,在酱油市场占有率方面,海天大概是18%左右,而第二到第五名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仅15%左右。”海天优势巨大。
从市场份额角度来说,未来海天酱油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但目前占比已经高达18%,上升的空间有限。
股价高企 高管套现
2014年上市至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8.17亿元、112.94亿元、124.59亿元、145.84亿元、170.3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6.84%、15.04%、10.32%、17.06%、16.80%。
同期,公司净利润为20.90亿元、25.10亿元、28.43亿元、35.31亿元、43.6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0.14%、20.06%、13.27%、24.21%、23.67%。上市后,公司收入和净利润每年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在业绩增长背后,海天味业的股价出现了更大的涨幅。2019年6月11日,公司股价创出105.50元/股的上市以来新高。在股价不断上涨的同时,海天味业的董监高在高位不断套现。自2018年下半年,海天味业多位董、监事先后发布个人持股减持计划。例如,当年6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吴振兴、陈军阳及监事陈伯林分别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50万股、40万股、20万股。2019年1月,上述减持计划时间届满,三人分别减持34万股、8万股和8万股。
2019年4月23日,吴振兴、董事叶燕桥、陈柏林、陈军阳、董事会秘书张欣又开始新一轮减持。
根据公告,吴振兴、叶燕桥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50万股,陈伯林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0万股,陈军阳、张欣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30万股。
这些人的股份在此次减持前持股比例最高的也不超过0.6%,此次减持后将进一步降低。在股价高涨的背后,公司高层却频频套现。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1992-2012年,龟甲万的平均市盈率为26.61倍,而同为调味品行业的海天味业估值高达50倍以上。按照日本调味品龙头的长期估值规律,目前的海天味业处于严重高估阶段。
㈨ 你觉得海天味市值蒸发、股价下跌是必然的吗
海天味业股价下跌,我认为是必然的,因为它涨得太高了,按资本市场的规律来说,就算一家上市公司再优资,当它涨得过快过高的时候,它也一样会下跌,当它下跌的时候,它也一样会上涨。
最后,对于海天酱油市值下跌的背后原因,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哦。
㈩ 海天味业股份的崩塌的原因是什么
海天味业已经形成了酱油为主、蚝油和调味酱为两翼,其他调味品为补充的多元化产品矩阵,全面覆盖细分品类,围绕“海天”品牌打造为全国性平台型企业。放眼各行业头部企业,像宝洁、联合利华、阿里巴巴等行业头部品牌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均已实现多品牌发展,而海天味业产品均为“海天”品牌布局,当这一品牌出现问题后,海天味业的金字塔将有可能随时坍塌。而若海天味业新品继续围绕“海天”品牌布局,也很难将海天味业的业绩再带向新高度。并且海天味业要面临的不仅是单一品牌的压力。快消品零售专家也表示,调味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地区代表性口味不一,这对海天味业的全国化发展有一定的挑战。尽管海天味业已是头部品牌,但仍有部分薄弱地区亟待开发。
有研究报告指出,预计随着各地餐饮等逐步恢复,海天味业下半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预计全年有望达成计划营收和利润目标。
此外,市场对于海天味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分析。有消息称,过去海天味业实现了6年10倍的市值成长,对海天味业的投资期望收益是年化7%,由此,10年后海天味业的市值需要在2030年9月达到11069亿元,假设2030年海天味业的市盈率为55倍(仍高于同行),那么海天味业要在2030年实现201亿元的净利润,670亿元的营收。为此,海天味业需要提价,并扩大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