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的广泛性
❶ 股票市场的性质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股票市场的性质其实就是对有价证券进行交易,对上市公司股票权的转换。但是在股市中的大多数人是在炒股票,很少的人会因为想拥有上市公司的股东权利而选择去炒股,大多数的人炒股是为了赚取收益。股票市场中的职能是价格发现。在股市中上市的公司都是经过了证券监督管理会的审查的,而且我国证券法对于公司上市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公司提供连续经营年的财务报表,而且需要提供公司许多经管层面的资料以供审查。只要是上市的公司,那么这些公司的财务资料还有信息必须像社会公众公开,因为上市的公司从社会公众中募集到了资金,那么公司的经营就联系到了持有公司股票中的每一个人,所以公开上市公司的资料是对公司自身经营的展示,也是对各种社会股东的负责。同时,如果在股市中,公司的市值高,其实也是在一定层面上反应了公司的经营实力,这也是公司的声誉的体现。大多数高市值的公司在股市中的股价都是比较高的,基本上高市值和高股价一定程度上持正比例,比如说a股市场上的茅台。但是,股市中也有部分的炒作股,公司市值和公司股价严重不符合,所以说我们要买股票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去查看公司的市值,流通率,市盈率等几个指标。
❷ 为什么要有股票市场它产生什么价值
资产的存在价值是增值,而增值的必要条件是流动性,股票市场就提供了这么一个条件,股东的购股,抛股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让资源流动的过程,让资金用在最适合的部门,这也就是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天生就有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❸ 股票对资本市场有什么特点
我国境内股票市场共有上市公司3868家,总市值59.61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大市值的股票市场地位。上市公司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90个行业大类的“龙头企业”。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量约为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1%,但上市公司营业利润总额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的比重达到42.61%,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❹ 股票市场对经济的意义
1.股票市场是公司企业筹措生产资本的重要渠道资金对于公司企业就好像血液对于人体是不可短缺的。公司企业要发展、要扩大再生产就离不开生产资本。如果从银行借款,一方面数量有限,另一方面银行贷款多则几年短则几个月或几个星期,根本不可能投入长期生产。如果发行企业债券,公司企业不管经营好坏,都需要承担债息并还本。而发行股票,不仅可以迅速获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本,而且可以长期使用不用归还本金,从而满足公司企业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2.股票市场有利于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与企业经营状况紧密联系,经营状况好的公司企业,其股票在市场上畅销,价格看涨,经营业绩差的公司企业,其股票在市场上滞销,价格看跌。财经网(caijingz.com)专家表示,股票市场可以通过这种机制来引导投资方向,促进社会资金向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流动,从而实现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股票市场可以降低股票持有者所承担的风险。股票已经是不能退还本金的,如果再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转让,就将使投资者承担过大的风险,从而吓跑大多数股票投资者。而有了股票市场,就可以使长期资金短期化,持股人就相当于掌握着一笔随时可以转化为现金的资产,从而降低了所承担的风险。股票市场上买主和卖主随时随地都能交易,买主与卖主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完全由市场调节。投资决策与投资者的自身经济利益融为一体,这就使得每个股票购买者在投资前必须进行各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力求使投资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4.股票市场可以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股票在市场上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企业的发展趋势如何。企业经济效益好,股票的价格就高,投资者必然乐于向这些企业投资。财经网(caijingz.com)专家认为,对于股票持有者的股东来说,增加积累、保证企业资产的不断增值,能够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比多得一些股息和红利更为重要,这就迫使企业必须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行为长期化、合理化,从根本上克服企业行为短期化的倾向。
5.股票市场是重要的经济信息中心通过大量的、频繁的买进卖出,交易所熟悉并掌握了各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商业信息。各个行业、部门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整个经济的运行情况、经济周期的周而复始,都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这个晴雨表反映出来。财经网专家研究经验总结指出,如果善于加工、分析这些信息,将使个人投资者、企业生产者捕捉到受益匪浅的有用资料。如果政府能够作出必要判断和引导管理,则可以使生产与消费朝着比较合理、比较正确的方向发展。
❺ 简述股票市场的主要功能
股票市场对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影响巨大,具体有以下主要功能。
(1)筹集资金。筹集资金是股票市场的首要功能。企业通过在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把分散在社会上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本,用于支持社会化大生产和大规模经营。股票市场所能达到的筹资规模和速度是企业依靠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所无法比拟的。马克思对此有过生动的评述: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据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FIBV)统计, 1996年各国已上中公司和当年新上中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筹资总金额达到4380忆美元,比1995年的3199亿美元增长36.9%。
(2)转换机制。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股票市场可促进公司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企业要成为上市公司。就必须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适当分高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使公司的体制得到规范。其次,于上市公司的资本来自众多股东.公司必须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这就使企业时时处在各方面的监督和影响之中,~是来自股东的监督,股东作为投资者必然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井通过授权关系来实施他们的权力。二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企业经营好坏影响股价,股价高低牵动企业和投资者,经营不善,股价下滑,可能导致企业被第三者收购,三是来自社会的监督,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和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和制约。所有这些监督和制约促使上市公司必须改善和健全内部运作机制。
在资本主义国家,不少家族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成为上中公司后,突破了私人企业单一资本的限制,获得巨大的成功,得以挤身于世界大公司的前列。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是通过有效的管理、上中和多次增资扩股,迅速扩大了经营规模,挤身于世界五百强的。
(3)优化资源配置。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是通过一级市场筹资、二级市场股票的流动来实现的,投资者通过及时披露的各种信息,选择成长性好、盈利潜力大的股票进行投资,抛弃业绩滑坡、收益差的股票,这就使资金逐渐流向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推动其股价逐步L扬,为该公司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资本扩张提供厂良好的运作环境。而业绩差、前景黯淡的企业股价下滑,难以继续筹集资金,以致逐渐衰落、消亡或被兼并收购·
19世纪下半期股票市场对当时的新技术--铁路给予巨大 的资金支持,使铁路迅速在全世界推开。本世纪9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极大地支持了信息技术产业,一大批科技公司进入股票市场筹集资金,一批优秀企业迅速成长,促使美国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具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据统比1997年6月底,在美国那斯达克市场(NASDAQ)上市的科技类公司达91S家,通讯类公司达3S0家,药物与生物科技类公司达328 家,三者总计达1626家。其中的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的市值分别达到1514亿美元和1157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五和第七,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突飞猛进带动了整个科技产业的腾飞,形成了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4)分散风险。股票市场在给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了投融资渠道的同时,也提供厂分散风险的途径。从资金需求者来看,通过发行股票筹集了资金,同时将其经营风险部分地转移和分散给投资者,实现了风险的社会化。例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东多达300万个、该公司经营收益由300万个股东共同分享,同时该公司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也由300万个股东共同承担。从投资者角度看,可以根据个人承担风险的程度,通过买卖股票和建立投资组合来转移和分散风险。投资者在资金多余时,可以购买股票进行投资,把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在资金紧缺时,可以把股票卖掉变成现金以解决即期支付之需。股票市场的高变现性,使人们放心地把剩余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从而使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既使社会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分散的闲散资金,又促进了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
❻ 股票市场有什么优点
股票具有下列的优点: 投资时间可长可短。 投资金额可大可小。 以平均的数值来看,股票是全部投资工具中获利性最高的。 股票的分类,一般而言分为两种: 普通股:即一般常见的上市和上柜股票。 特别股:公司筹措资金时,为防止公司股权遭人夺取,故发行特别股。其特色为具优先普通股分派权,有固定利息收入及剩馀财产优先分配 权。但其没有表决权及董监事的选举和被选举权。
❼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❽ 股票市场对国家有哪些好处
大众多了一个投资渠道,公司多个个融资渠道,政府多了个收入来源。
❾ 高人给我介绍下股票,期货的基本知识,我一点都不懂
股指期货概念
股指期货:全称为“股票指数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依据的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股票市场是一个具有相当风险的金融市场,股票投资人面临着两类风险。第一类是由于受到特定因素影响的特定股票的市场价格波动,给该股票持有者带来的风险,称为非系统性风险;另一类是在作用于整个市场的因素的影响下,市场上所有股票一起涨跌所带来的市场价格风险,称为系统风险。对于非系统风险,投资者用增加持有股票种数,构造投资组合的方法来消除;对于后一种风险,投资者单靠购买一种或几种股票期货合约很难规避,因为一种或几种股票的组合不可能代表整个市场的走势,而一个人无法买卖所有股票的期货合约。在长期的股票实践中,人们发现,股票价格指数基本上代表了全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如果把股票价格指数改造成一种可买卖的商品,便可以利用这种商品的期货合约对全市场进行保值。利用股票价格指数对股票进行保值的根本原因在于股票价格指数和整个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与其它期货合约相比,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有如下特点:
(1)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是以股票指数为基础的金融期货。长期以来,市场上没有出现单种股票的期货交易,这是因为单种股票不能满足期货交易上市的条件。而且,利用它也难以回避股市波动的系统性风险。而股票指数由于是众多股票价格平均水平的转化形式,在很 大程度上可以作为代表股票资产的相对指标。股票指数上升或下降表示股票资本增多或减少,这样,股票指数就具备了成为金融期货的条件。利用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可以消除股市波动所带来的系统
性风险。
(2)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所代表的指数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权威性指数。目前,由期货交易所开发成功的所有股票指数期货合约都是以权威的股票指数为基础。比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S&P 500指数期货合约就是以标准·普尔公司公布的500种股票指数为基础。权威性股票指数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客观反映股票市场行情的总体代表性和影响的广泛性。这一点保证了期货市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广泛的参与性,是股指期货成功的先决条件。
(3)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以股票指数的“点”来表示的。世界上所有的股票指数都是以点数表示的,而股票指数的点数也是该指数的期货合约的份格。例如,S&P500指数六月份为260点,这260点也是六月份的股票指数合约的价格。以指数点乘以一个确定的金额数值就是合约的金额。在美国,绝大多数的股指期货合约的金额是用指数乘以500美元,例如,在S&P500指数260点时,S&P 500指
数期货合约代表的金额为260*500=13000美元。指数每涨跌一点,该指数期货交易者就会有500美元的盈亏。
(4)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是现金交割的期货合约。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之所以采用现金交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股票指数是一种特殊的股票资产,其变化非常频繁,而且是众多股票价格的平均值的相对指标,如果采用实物交割,势必涉及繁琐的计算和实物交接等极为麻烦的手续;第二,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者并不愿意交收该股指所代表的实际股票,他们的目的在于保值和投机,而采用现金交割和最终结算,既简单快捷,又节省费用。
❿ 股指期货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买卖据说大盘涨跌都挣钱是吗
不是大盘涨跌都挣钱,而是都可能,但也可能亏,重点在判断。
而一般的股票只能涨时能挣钱但不会亏,跌时只能亏,最好是出局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