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奥地利微电子股票市值
『壹』 AMS的布局
奥地利微电子在欧洲、美洲、非洲及亚洲拥有 1,000多名员工。 我们众多的设计工程师和博士精英对公司全力付出,使公司始终处于模拟和混合信号产品的设计和工艺开发的最前沿。
奥地利微电子在奥地利、意大利、德国、法国、芬兰、瑞典、英国、瑞士、美国、南非、日本、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台湾、印度、菲律宾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制造、产品设计或销售机构。奥地利微电子卓越的全球经销商让我们能够提供服务给位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各种不同需求的客户。
『贰』 国内厂家使用的磁编码器芯片都有哪些品牌,越全越好!
磁编码器芯片,现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一家是奥地利微电子AMS,另一家是比利时迈来芯Melexis
『叁』 欧洲半导体三巨头的守旧与拓新
作者 | 海怪
来源 | 脑极体(ID:unity007)
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三家半导体企业先后从其母公司独立或重组之后,直到今天,一直是撑起欧洲半导体产业面子的“三巨头”。
之所以被称为“三巨头”,是因为自1987年以来,三家几乎从未跌出全球半导体企业20强,虽然排名有调换,但都没掉队。当然也再没有新兴的欧洲半导体企业进入这个头部榜单。
如今,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这三巨头主要选择了工业和 汽车 等B端芯片市场,而避开了竞争激烈的移动终端及电脑等消费级芯片市场。
这就让芯片产业之外的人很少有机会听到三巨头的名声,也自然很少了解这三巨头在全球芯片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三家当下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
那么,三巨头之间有哪些纠葛和关联?各自有哪些优势?顺着这些问题我们接着讨论下去。
三巨头的并购“排位赛”
由于三巨头将市场都定位在B端芯片市场,三家各自的技术和产品自然有重叠,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激烈的竞争。而在近几年三巨头的发展过程中,大规模并购其他半导体企业和技术公司,成为能够快速赶超对手的“常规”手段。
在2018年,曾传出“英飞凌试图收购意法半导体”的消息,最后可能因为法国政府的阻挠而告吹。甚至早在2007年,还有“意法半导体要收购英飞凌”的传闻。可见三巨头相互之间觊觎对方已久。
而三巨头的关系中,英飞凌和恩智浦的竞争最为激烈,双方都在 汽车 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且排名接近。2015年,恩智浦以1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飞思卡尔半导体(Freescale Semiconctor),成为当年的天价收购案。完成此次收购后,恩智浦成功进入全球半导体厂商前十的行列,成为全球最大的车用半导体制造商,并且成为车用半导体解决方案与通用微型控制器(MCU)的市场龙头。
经此一战,英飞凌虽然在 汽车 半导体市场略占下风,但也没有停止并购扩张的脚步。为巩固其在功率半导体的领先地位,英飞凌在2015年率先以30亿美元现金并购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又在去年4月,宣布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
赛普拉斯半导体的产品,包括微控制器、连接组件、软件系统以及高性能存储器等,与英飞凌当先的功率半导体、 汽车 微控制器、传感器以及安全解决方案,形成了高度的优势互补,双方将在ADAS/AD、物联网和5G移动基础设施等高增长应用领域,提供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英飞凌的目的仍然是要加强 汽车 半导体产品的实力,试图超越恩智浦的 汽车 半导体业务。此外,英飞凌在MCU、电源管理和传感器芯片方面超过或接近意法半导体。
去年几乎同时,恩智浦又以17.6亿美元收购美国美满电子(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主要产品线是Marvell的Wi-Fi和蓝牙等连接产品。通过这一收购,恩智浦可以更好补强其在工业和 汽车 领域的无线通信实力。
相比之下,过去几年意法半导体在并购市场的动作较少,但也并非没有。2016年8月,意法半导体宣布收购奥地利微电子公司(AMS)的NFC和RFID reader的所有资产,获得相关的所有专利、技术、产品以及业务,以强化其在安全微控制器解决方案的实力,在移动设备、穿戴式、金融、身份认证、工业化、自动化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2019年的TOP15半导体市场排名中,来自欧洲的三家企业只能排在12-14位。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的红利已经消失。而英飞凌收购赛普拉斯之后,两家营收加起来,会使得英飞凌大幅提升排名进到前十名当中。
从半导体产品形态来看,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都是模拟芯片或模数混合芯片企业。从近几年的产业趋势来看,模拟芯片产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而且模拟芯片企业的并购重组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欧洲之间。从恩智浦和英飞凌收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模拟和模数混合芯片厂商的并购,而且标的几乎全部来自美国。
一方面说明美国模拟芯片整体的数量和实力都很强,一方面也能看出全球模拟芯片企业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如果想要打破平衡,取得快速发展,并购重组和强强联合就成为一个直接有效的手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欧洲直接模拟芯片企业的这种“内部消化”,正在进一步拉大欧美和亚洲之间在模拟芯片产业上的优势差距。
三巨头的守旧与拓新
为什么三巨头想要突破增长瓶颈,就必须依靠巨额收购来实现呢?
这实际上要跟模拟芯片产业的特点有关。与数字芯片要求快速更新迭代(摩尔定律)不同,模拟芯片产品使用周期较长,价格相对较低,其使用时间通常在10年以上,产品价格也较低。寻求高可靠性与低失真低功耗,核心在于电路设计,模拟芯片设计工艺特别依赖人工经验积累、研发周期长。
一旦某家企业在某类模拟芯片上建立其研发优势,那么其他竞争对手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模仿或者超过,同时也因为下游客户对模拟芯片超高稳定性要求,一旦某些厂商建立其产品优势,其他竞争者也难以撼动其供应市场。所以,模拟芯片的产品与行业特点导致模拟芯片厂商存在寡头竞争特点。
德州仪器、亚德诺、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都是长期稳居全球TOP10的模拟芯片巨头,并且近几年,集中度还在进一步上升。近日,亚德诺高价完成美信的收购,甚至于有机会挑战第一名德州仪器的位置,而英飞凌对赛普拉斯的收购,也能让其排名大幅上升。
从产品线来看,三巨头都是老牌的IDM制造商,都拥有非常齐全的产品线,并且更加注重产品线工艺的稳步改进。
当然,恩智浦也想过拓展其他业务。2007年,恩智浦曾收购SiliconLabs蜂窝通信业务,发力移动业务市场,以及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家庭应用半导体市场,但短暂的出圈尝试不够成功。
因此,2007年起恩智浦很快将无线电话SoC业务、无线业务和家庭业务部门予以出售或剥离,并重新集中到飞利浦时代就确立的优势领域—— 汽车 电子和安全识别业务。2009年,恩智浦开始主要发力HPMS(高性能混合信号)产品,到2019年,包括 汽车 电子、安全识别相关业务的HPMS部门的营收占比超过了95%,产品线大幅度集中。
另外,恩智浦一直在大力推广以UWB、NFC等为代表的射频芯片业务。去年收购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正是致力于这一方向的表现。
英飞凌更重视其王牌业务板块——功率半导体产品。2016年,英飞凌尝试收购从美国Cree手中收购其Wolfspeed Power &RF部门(不过被美国CFIUS否决),其目的也是为了集中资源,加强其功率半导体业务。英飞凌拥有 汽车 电子、工业功率控制、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智能卡与安全等四大事业部。
(意法半导体2017Q2~2018Q2三大业务线营收及营业利润率)
相对于英飞凌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在传感器业务上更加突出,特别是其MEMS技术,竞争力很强,也正是依托该优势技术,使得该公司在消费类电子、 汽车 ,以及工业传感器应用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另外,意外半导体在 汽车 和分立器件、模拟器件以及微控制器和数字IC产品都有相当比例的市场表现。
早在十年以前,欧洲半导体产业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不在移动终端及PC市场寻求突破,而是专注于车用半导体和工业半导体两个细分市场。这一选择既有延续传统优势的考虑,又有对电动 汽车 及物联网这些新兴市场趋势的判断。
欧洲国家本身有良好的 汽车 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而欧洲半导体三巨头又在车用和工业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具备完整的设计、制造和封测的IDM体系,使得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超越,这也是三巨头能够“守旧”的底气。
随着PC市场和移动终端市场红利期的结束,紧随5G网络普及而来的正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智能电动 汽车 、无人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全新红利市场的到来,让欧洲半导体产业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这是三巨头能够“拓新”的机遇。
从“守旧”中“拓新”,正是欧洲半导体产业能够继续赢得未来市场的不二法门。
三巨头的“中国红利”
由于欧洲半导体产业一直以来,无论是排名还是营收,其相对于美国和亚洲厂商来说,波动都非常小,但是未来又有一个稳定的增长预期。因此即便是三巨头如此大的体量,也成为美国半导体巨头试图并购的目标。
(虚线为2016年高通收购恩智浦流产后去除的390亿美元)
2016年,美国高通尝试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成为当年金额最高的收购计划。当时恩智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大幅提高了报价至440亿美元。高通同意了这一价格,并且收购案先后获得了美国、欧盟、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全球八个主要监管部门同意。但在中国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审核期内,高通在其收购期内宣布放弃这些收购计划,并为此向恩智浦支付了20亿美元的“分手费”。
高通大力收购恩智浦的原因不难理解,那就是在5G发展可能受阻的情况下,获得恩智浦在 汽车 、物联网、网络融合、安全系统等领域的半导体技术优势,从而实现业务的互补和企业规模的飞跃。
不过,这场收购案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中国的反垄断审查。而事实上,无论恩智浦还是高通,中国都是最大的销售市场。假如两家强行完成并购,在未来仍有可能面临着我国的反垄断调查、限制甚至是处罚。
同样,对于恩智浦、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来说,中国既是三家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同时也是三巨头耕耘多年的新红利市场。
比如,恩智浦的众多业务早已在中国扎根。2019年汇顶 科技 以1.65亿美元收购NXP的音频应用解决方案业务(VAS),VAS可广泛应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IoT等领域。更早之前的2015年,建广资产与恩智浦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瑞能半导体,随后建广资产又以18亿美元巨资收购恩智浦的RF Power部门,成为中国资本首次对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国际资产、团队、技术专利和研发能力进行的并购。
2017年,由中资收购恩智浦标准产品业务而组建的安世半导体,已经在半导体细分市场上,取得二极管和晶体管排名第一, ESD保护器件排名第二,小信号MOSFET排名第二,逻辑器件仅次于德州仪器, 汽车 功率MOSFET仅次于英飞凌的名次。
意法半导体也早已在中国耕耘多年,特别是其STM32系列MCU,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而英飞凌在与1998年已入华的赛普拉斯的整合之后,将获得更大的中国市场,并且英飞凌本身的功率器件在中国的销售也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当下华为遭受美国在半导体方面的阻击之时,华为与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
在我们完整地回顾完欧洲半导体产业的前世今生之后,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稳”。
从欧洲半导体产业初兴之时,在各国政府主导下,几乎所有半导体产业都聚集在各国原本的工业巨头之下,享受产业政策的呵护。即使在世纪之交,半导体产业从体量臃肿的母公司独立出来,也仍然只诞生出三家身世优渥的半导体巨头。
而三巨头在发展过程中,其实又一次经历了从臃肿到精简,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过程。而此后的并购也主要集中在三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或者优势互补的产业方向上面。
这一切既源于欧洲大陆的传统工业基础优势的延续,又源于欧美亚洲在半导体产业格局上面的复杂博弈。欧洲半导体产业在利用自身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也其实限制了突破传统桎梏的机会。不会像日韩、台湾地区和中国这样,利用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最早从零开始,建立其各自的半导体特色优势。
这也是《圣经》里说的“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的现实意义吧。下一篇,我们继续欧洲半导体的回顾,探寻从荷兰飞利浦诞生的一个制造业的奇迹——荷兰光刻机公司ASML。
『肆』 AMS1117与BM1117有什么区别
AMS1117与BM1117只有厂家不同的区别,其他的没有区别。
AMS1117系列稳压器有可调版与多种固定电压版,设计用于提供1A输出电流且工作压差可低至1V。在最大输出电流时,AMS1117器件的压差保证最大不超过1.3V,并随负载电流的减小而逐渐降低。
AMS1117的片上微调把基准电压调整到1.5%的误差以内,而且电流限制也得到了调整,以尽量减少因稳压器和电源电路超载而造成的压力。
AMS1117器件引脚上兼容其他三端SCSI稳压器,提供适用贴片安装的SOT-223,8引脚SOIC,和TO-252(DPAK)塑料封装。 AMS1117 参数 AMS1117 基本参数 输出电流 (A) 1 输出电压 (V) Adj,1.2,1.5, 1.8, 2.5,
2.85, 3.3, 5.0, * AMS1117 其他特性 初始误差 (%) ±1.5 压差 (V) 1.3 AMS1117 封装类型 SOT-223 TO-252 SO-8
三端口可调节或固定输出电压
1.2V,1.5V, 1.8V, 2.5V, 2.85V, 3.3V 和5.0V 输出电流1A 工作压差低至1V 线荷载调节:0.2% Max. 负载调节:0.4% Max. 可选SOT-223,TO-252和SO-8封装
『伍』 AMS的产品
奥地利微电子的集成电路在全球的运用几乎覆盖各个领域:手机、MP3播放器、GPS接收器、以及其它各种手持设备、另外还有胰导素笔、血糖测量仪、心脏起博器、CT扫描仪和数字X光等诊疗影像设备、汽车钥匙引擎控制器、无钥匙引擎启动系统、车内安全系统、电表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
『陆』 汽车主动降噪的原理图以及采用的芯片分别是什么
1、这段时间在研究降噪,发现凯迪拉克有个主动降噪,原理什么的懂了,想问一下神通广大的网友,谁知道这个系统采用的芯片是啥?最好有软件以及PCB布局或者原理图。正确的答案一定会追加奖励分值的,注意问的是汽车上面的,不是耳机,耳机的我已经找到了相关的原理图了。
2、领先的高性能模拟IC和传感器供应商奥地利微电子(AMS)公司日前宣布推出AS3435及AS3415主动降噪扬声器驱动芯片,为新一代零噪音立体声耳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AS3435和AS3415也是首款具有集成旁路开关的主动降噪IC。AS3435主要用于反馈系统,而AS3415则主要用于前馈系统。这两颗芯片是首款高频降噪扬声器驱动器,包含最新的本底噪声为900nV的超低噪声放大器,当与低噪声麦克风一起使用时,能够抵消高频噪声。这两款芯片具有35mW 的立体声输出功率,32Ω负载下0.1%的总谐波失真加噪声以及大于110dB的信噪比这两项出色的音频特性。
3、这个有区别的,有的车型(主动降噪)NAC是发动机启动就会启动无论音响有没有开启,有的车型必须开音响才启动NAC,不过NAC有一个不好就是一般无法关闭,特别是一启动就打开NAC的车型,以后音响改装会很困难,加了低音炮会产生非常大的嗡嗡嗡声音,而不改装音响一般车载音响又不足以妹子听音需求,所以有这个系统的有想改音响都要到4S店消除掉
『柒』 AMS的管理
奥地利微电子一直为达到最高的质量标准而努力着,我们获得的质量认证有 ISO 9001:2000、QS 9000、VDA6.1、福特汽车Q1认证,以及最新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TS 16949:2002和 ISO/TS 13485:2003认证。这些认证使奥地利微电子成为世界上 完全符合汽车产业要求的少数半导体 厂商之一。 奥地利微电子还致力于成为环保领域的领导者,是首批取得ISO 14001:1996和EMAS(Eco Management Audit Scheme, EC No. 761/2001)认证的半导体厂商之一。
『捌』 AMS的技术
奥地利微电子提供高度集成的模拟和混合信号处理技术,包括CMOS 、 HV-CMOS 、SiGe (silicon germanium) 和嵌入式内存。奥地利微电子一直处于业界领先地位,是唯一一家被Silicon Strategies 选入世界十大晶圆代工厂的欧洲公司。奥地利微电子与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 (TSMC) 间的战略合作伙伴 关系,确保了双方能共享最先进的工艺。
『玖』 长城2022年将使用奥地利AMS传感器 激光雷达实现自动驾驶
易车讯 日前,易车从相关渠道获悉,长城汽车将于2022年开始,奥地利AMS公司与德国Ibeo汽车系统公司合作开发的传感器,即一种激光雷达技术,该光学传感器使用激光来生成三维图像,基于此技术可实现某些条件下的自动驾驶 。
奥地利AMS(奥地利微电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IC)设计及制造商。奥地AMS拥有通信、工业和医疗、汽车及全面代工服务四个业务部门,提供全面垂直整合服务的供应商。AMS公司表示,该公司将从2022年起,为中国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激光雷达技术的传感器。该光学传感器使用激光生成车辆周围的三维图像,这些车辆将在某些条件下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长城汽车正在努力通过电动汽车来促进增长,欧拉品牌便是长城汽车建立的一个价格亲民的汽车品牌,并且长城已经与BMW合作建立了新的电动汽车品牌——光束汽车。
AMS公司认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因为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大量传感器来检测环境并帮助道路通行。为了在市场上站稳脚跟,AMS收购了欧司朗(Osram)公司,欧司朗在汽车灯光照明领域具有先进的地位和技术,收购欧司朗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前大灯组与激光传感器结合在一起的封装方案。
『拾』 AMS的代码
奥地利微电子在瑞士苏黎世SWX 证券上市(股票代码: 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