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龄护老集团股票代码
⑴ 郭松龄战败之后,他的后人有没有因此而受到牵连
郭松龄战败之后,他的后人有没有因此而受到牵连?各位,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咱得先来说说这个郭松龄。据史料记载,此人外号“郭鬼子”。为啥取这么个外号呢?因为郭松龄头脑活络,思路清奇,而且似乎不按常理出牌。那他战败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话还得从1925年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到日本考察说起。据史料记载,此人早年曾是清军营长,后来因为觉得清政府烂透了,没救了,于是在奉天参加了由张榕所领导的反清组织。
那么,郭松龄战败之后,他的后人有没有因此而受到牵连?实际上他只有一个女儿,在五岁的时候已经夭折,所以严格讲他没有后人可以被牵连,不过,在郭松龄死后,张学良内心一直十分愧疚,于是在他的筹划下,将郭松龄年仅6岁的大侄子郭鸿志过继给郭松龄,延续郭松龄一脉的香火。据史料记载,郭洪志为人忠厚老实,虽不是打仗的料,但却喜欢读书,于是,学良就专门聘请了名师,来教郭泰来读书识字。可惜,好景不长,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了。没有了张学良的资助,郭泰来的生活开始越来越拮据,他只能卖掉了祖上的老宅子,甚至最后不得不去给人打散工。但由于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人又长得不错,所以最后还是能够成家立业的。据史料记载,郭泰来的前半辈子过得相当艰苦,但这也磨炼了他的心性,让他更有才能。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北京市工艺美术集团董事长,人生也算完美了。
⑵ 张作霖为什么讨厌郭松龄
但张作霖知道儿子不争气,根本驾驭不了郭松龄,郭松龄也不是那种甘为人下的角色,所以张作霖故意压一压郭松龄,也借其他几方势力牵制一下郭松龄。
郭松龄出生于奉天东郊渔樵寨村(今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赵家铺村),祖籍山西太原。据族谱溯源和后人代代传述,郭家是唐朝名将、祖籍太原晋阳的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后裔。郭松龄的远祖在明朝迁来东北戍边,到清代由于世乱和兵祸,家业无存,其祖父一代迁到渔樵寨村落户。
郭松龄的父亲郭复兴曾想追求功名复兴家业,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弃进仕之路,在乡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龄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尽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济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这给郭松龄以很深的文化影响。
郭松龄19岁时,父亲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而辍学7年的郭松龄也可以不用帮工种地了。 1903年,郭松龄进入省城东南常王寨董汉儒先生开设的书院继续学习,希望从此踏上仕途。在这里,郭松龄接触并研习了一些新兴知识学科,尤其是一些西学使他开阔了视野。
但是,学习不到两年,因日俄战争的爆发而再次被迫辍学。郭松龄的家乡是日俄交战区,炮火毁坏了许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伤。日俄战争的灾难给郭松龄的触动是巨大的,也由此动了从军报国的念头。
1905年秋,盛京将军赵尔巽在奉天大北关设立奉天陆军小学堂,以培养陆军初级军事人才。郭松龄恳求在将军衙门当差的远房姑爷做担保推荐人,并以优异的成绩受到主考人的赏识而如愿以偿。1906年,郭松龄被选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
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军事学校,由赵尔巽在奉天陆军小学堂内增设,以便加速培养军事人才。郭松龄在这里学习期间和担任教官的同盟会成员方声涛的关系很密切,并从他那里接触到民主革命的思想。
1907年,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见习期满后,充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相当于排长),由于带兵严谨,勤于职守,深得陆军统领朱庆澜赏识。郭从此与朱结成亲密的部属关系,并长期追随在朱的左右。
1909年,朱庆澜调入四川驻防,任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郭松龄随他一同入川,任第六十八团连长。朱庆澜虽不是同盟会会员,但很支持同盟会的活动。在他的掩护下,军中成立了同盟会组织,并聚集了一批同盟会会员,如程潜、方声涛等人。
1910年,郭松龄经方声涛、叶荃的介绍加入新军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四川同盟会利用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围攻成都。已升为第六十八标第二营营长的郭松龄负责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对群众婉言相劝,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就解了围。结果,川督赵尔丰以通匪嫌疑撤销了他的营长职务,后在朱庆澜的恳求下才恢复原职。
武昌起义后,四川各地纷纷独立,成都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朱庆澜任副都督。但不久,川籍将领鼓动地方军队发动兵变,朱庆澜与客籍将领被迫离开四川。与朱有密切关系的郭松龄也无法立足,辞职回到奉天。
1911年,升任第68标第2营营长。武昌起义后,朱庆澜受排挤离开四川,郭松龄返回到奉天。在奉天参加了张榕领导的联合促进会密谋起义,但遭清政府当局逮捕,欲处以斩首之刑,后经韩淑秀冒死拦截刑车,述说郭松龄是其未婚夫,返回奉天是为举行婚礼,从未参加革命党,才获得释放。
郭松龄与韩淑秀结为夫妇。
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龄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1917年,孙中山组建护法军政府,郭松龄投奔孙中山,后被委任为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后转任韶关讲武堂教官。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无法留在广州,只得返回奉天,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在此期间结识在讲武堂学习的张学良。经张学良的推荐,郭松龄被张作霖委任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1921年,张作霖又委任郭松龄为第八旅旅长,与张学良领导的第三旅组成司令部。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全线溃败,只有张学良与郭松龄领导的东路部队有胜利,打破了吴佩孚突破山海关,实现直捣关东的计划。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与郭松龄担任第三军的正副军长,与姜登选、韩麟春为正副军长的第一军作为奉军的主力,击溃直军并获得胜利。
张作霖任命张学良为京榆驻军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龄任副司令。张作霖将大批奉军开入关内占领南方各省,郭松龄则提出要退出关内,保境安民,但建议却未被张作霖采纳,政治上又受到杨宇霆等人的排挤。
1925年,郭松龄与夫人到日本考察军事,听闻张作霖正在日本购买武器,要与南方的国民军开战,郭松龄愤慨至极,遂决定联络冯玉祥共同反奉,事后却被冯玉祥出卖。同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同时杀害了姜登选,发表反奉宣言。
郭松龄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奉军全部退却到辽河东岸据守。郭军在攻打新民县巨流河时,却遭到日本关东军袭击,后方被从黑龙江来支援的奉系吴俊升切断,白旗堡的弹药库被烧,日本飞机对郭军阵地进行轰炸。
郭军不敌,一败涂地。郭松龄与夫人化装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县一个农家的菜窑里被奉军逮捕。25日,被押至辽中县老达房后,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被枪杀,张作霖命令曝尸三日方可收葬。
(2)松龄护老集团股票代码扩展阅读:
张作霖一向大公无私,为何论功行赏却冷落了功臣郭松龄。
郭松龄是张作霖手下的一员虎将,是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极为倚重的心腹。不过虽然张氏父子对郭松龄宠爱有加,把他从一介白丁提拔为东北军高级将领。但在1925年,郭松龄却突然反水起兵反奉,差一点要了张作霖的老命。
郭松龄反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率领奉军主力浴血奋战,立下大功,但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张作霖却让郭松龄坐了冷板凳,连个督军的位置都没给他,让郭松龄怀恨在心。那么张作霖一向大公无私,为何论功行赏却没有郭松龄的份。
第一,奉系集团虽然是张作霖当家,但实际上是张作霖和一群结拜兄弟组成的联盟,张作霖论功行赏不得不考虑其中的利害关系,用地盘和利益来笼络那些结拜兄弟。说白了,大家都是原始股东,公司有利润了股东们自然要分红。
郭松龄虽然是经理级别,职位很高,做出的贡献也很大,但毕竟只是个打工的,没有分红也很正常,只是郭松龄一直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郭松龄是个难得的人才,是张作霖给张学良安排的首辅之臣。但张作霖知道儿子不争气,根本驾驭不了郭松龄,郭松龄也不是那种甘为人下的角色,所以张作霖故意压一压郭松龄,也借其他几方势力牵制一下郭松龄。只是张作霖没有想到,郭松龄心量狭小,竟然公然起兵反奉夺权。
第三,张作霖把督军之位给了杨宇霆、姜登选等人,有为张学良清除异己、帮儿子铺路的想法。就像任命结束后,张作霖对郭松龄说的一样:我把他们都打发到南边去了。张作霖把最有威胁的几个大佬都赶到了南方,为张学良和辅助他的郭松龄大展手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否则这些大佬留在身边,张学良根本驾驭不了他们,必然寸步难行,可以说张作霖用心良苦。只是郭松龄心太急,也没有看透老帅的心思。其实等到不成器的小六子接班,还不是任由他折腾。
⑶ 郭松龄率精兵打到奉天城下,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郭松龄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心腹爱将,在奉系军阀内部有五虎上将,其中郭松龄就是那只最凶猛的下山虎。
郭松龄在投靠张作霖之前,人生并不容易,他一开始参加过清政府的军队,也投身过革命军,只可惜他加入清政府的军队之后,大清亡了,加入了革命军之后,护法革命败了。
与此同时,日军也从侧翼偷袭郭松龄部,经受了双重打击的叛军,还没有刺刀见红就已经溃散。
1925年12月24日,郭松龄率卫队突围,最终被吴俊升的黑龙江骑兵俘虏,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奉战争,就此落下帷幕,虽然张作霖取得的胜利,但是他最精锐的部队在这场奉系军阀自己的内战之中,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使他的实力大损。
其实郭松龄最大的败招就是找了冯玉祥和李瑾玲这两个不靠谱的盟友,这两个人非但没有起到1+2=3的效果,反而拖了郭松龄的后腿,所以还是印证了那句老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