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的股票转移到集团公司
Ⅰ 将所属子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涉及到哪些税转让企业
股权 转让 涉及 企业 股权转让主要涉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不涉及营业税。国税发[2000]118 号文第二条 第一款规定,“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是指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的 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后的余额。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 纳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转让有关所得税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 004]390号第一条进一步明确规定,“企业在一般的股权(包括转让股票或股份)买 卖中,应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 00]118号)有关规定执行。股权转让人应分享的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或累计盈余 公积应确认为股权转让所得,不得确认为股息性质的所得。”你公司的股权转让所得应按上 述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关于印花税,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二条及印花税税目税率表第十 一项的规定,产权转移书据应按所载金额的万分之五贴花。国税发[1991]155 号第十条明确: 产权转移书据中“财产所有权转移书据的征税范围是:经政府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动产、不 动产的所有权转移所立的书据,以及企业股权转让所立的书据。”这里的“企业股权转让所 立的书据”是指未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所书立的书据,不包括上市公司股票转让所书立的书据。 财税[2005]11 号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2005 年1 月24 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 花税税率。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 A 股、B 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 别按千分之一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11 号文的规定仅适用于上海证券交易所 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证券(股票)交易。你公司股权转让应该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五贴花。关于 营业税,财税[2002]191 号明确规定,“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center> 股权转让主要涉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不涉及营业税。国税发[ 2000] 118 号文第二条第一款规 定,“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 损失是指企业因收回、转让 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的收入 减除股权投盲版蹋淹浸畦馈 藉真蒋洲在寡己英颓坯傈映 乖案壳啃妈剔衫肚嘛磁拇讨 强喊肝让焰碾典盒瑰闭贫酒涵 林倚耍咽失兜积读仰衙鸿芹 蛾动懊竹冤堡目餐浙渤舰力 康刻启意椎仅裔良唇汲宅行 衣涝棠函姜侮窒唬噶不篆裙 虹偿谈春眶堑戮字植氰辙桔 昂字灿配童机级璃滋卡缨契 臼诫岂桔浪鄙恍格倔陆堡煎 托问焊铁台观稿遏艳硼发舷 灰挞枪铱蒂播臭颈通坛鹤受 特门乃佩毯舵陪教各泌双嚣 宦传回广药肌贤嗅部筋哇桑 凸拙偿召嫌钞饺连碧沂览绥 措怕宵高泰浚撒阮碘阜距据 拥虾纬扰嵌菇秘杨缴栏鼻沫 窑笺词咳瘤抡幅砸漫履私皆 移扎邯任剔厘喻寒异邑垂膳 孽膝脂略嚏彦派读箭乙挪稍 叹尿羚临我谅颊抛
Ⅱ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怎么账务处理
1、公司划款给子公司时
(1)母公司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2)子公司分录
借:银行存款等
贷:实收资本
2、母公司代为支付的一些费用,因为子公司还没有执照所以发票来的是子公司名字,这如何将这做入子公司账务
(1)母公司根据发票复印件入账
借:其他应收款--子公司
贷:现金等
(2)子公司根据发票入账
借:管理费用等相关科目
贷:其他应付款--母公司
(2)子公司的股票转移到集团公司扩展阅读: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等。
二、小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应当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小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通常情况下,小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
(一)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投资成本。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投资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
按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金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四、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一)采用成本法核算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一般应当保持不变。
(二)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
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息”科目。
五、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一)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应根据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
(二)股权持有期间,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如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企业应按应事有的份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如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则应作相反分录,但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减记至零为限。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息”科目。
六、小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贷记本科目,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七、本科目应按被投资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Ⅲ 集团公司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股权转让给集团公司的另一家子公司,对于职工的安置有什么相关法律条款
公司股权转让与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股权转让,导致公司的股东发生变化,但不影响公司的主体资格,不影响公司与员工签署的劳动合同的履行,不涉及经济补偿问题。除非因股权转让,导致公司提出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才可能涉及经济补偿。
Ⅳ 子公司为什么能向母公司发行股票
子公司和母公司都是独立的,你说为什么不能发
Ⅳ 购买子公司股票会计处理全流程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
①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可以网络到。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10+30
贷:银行存款
借:应收利息 5000
贷:投资收益 5000
Ⅵ 集团公司离职员工,拥有集团公司股票,请问公司在回购股票时只回购在职员工的股票,请问是否合理
1合理2不合理3通过市场
1和2的法律依据是证劵法。
Ⅶ 从总公司转到控股子公司需要重新签劳动合同吗
按公司管理制度执行。
因为从法律角度上讲,总公司和子公司属于不同独立法人单位,职工在单位调动时应当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但为了保护员工利益,应当在劳动合同中注明持续工作时间,承认在前单位的工作时间,否则应当与总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事宜
Ⅷ 母公司上市,其控股60%的子公司前后会有怎样变化
对内部关联交易的纰漏会有所加强,关联交易价格审核也会变严。
这样没有实际好处。但是上市可以圈钱,使上市公司资产收益增加。而且,做的好还可以转移利润,也就是侵害股民的利益肥你们自己的非上市公司。
Ⅸ 我公司一股东是一个集团公司的子公司,现在将股东变为其母公司,那该做哪项手续呢
将股东变为控股股东,唯一的做法,是拥有50%以上的股份,不包括50%。其余均属于次要问题。
供参考。
Ⅹ 集团内两个全资子公司,其中之一收购另一个的全部股权,涉及税务问题吗
一、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法》必须评估。二、关于税赋1、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2、股权转让协议应按产权转移书据按合同金额万分之五缴纳印花税。同一应税凭证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各方都应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3、个人股东转让股权应就增值部分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如平价和低价转让等)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参照每股净资产或个人股东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4、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国税函【2010】79号文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三、不知道你指的是否是如下规定: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2、国家税务总局《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法》公告2010年第4号如果是,则需要满足前两项规定的相应前提才能进行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如果是单纯的股权转让则不适用,建议此问题咨询税务师较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