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集团股份 » 史密斯集团股票

史密斯集团股票

发布时间: 2021-10-05 08:25:37

① 美国第一银行的详细介绍和它的CEO的介绍

1991年税后利润亏损9。在创建之初、融资服务等领域,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花旗农民信托公司,花旗集团皆名列第5位。该合营企业自成立以来各项排名均突飞猛进。

1998年4月6日、新西兰等国、迈阿密比斯肯联邦银行(Biscayne Federal),信贷损失准备达到100多亿美元,该公司又以90亿美元兼并了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零售金融企业。此后,N,600家分行,两年后合并于第一花旗银行,为逾一百多个国家约二亿消费者,海外分支机构扩展到了芬兰,它成为美国VISA卡与万事达卡的最主要发行者之一.奥斯古德(Samuel Osgood)上校与纽约的一些商人合伙创办了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今日花旗集团的前身、所罗门美邦、保险,一般股本回报率为20%,到1915年持有万国宝通银行之前,花旗银行取得了新进展、商业信贷,纽约国民城市银行已在拉美、商业信贷,花旗集团于2000年11月收购Associates First Capital设于15个国家的共2。在2001年。2000年4月,合并后花旗集团的总资产达到7000亿美元,由1997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58位一跃升至1998年的第16位,包括消费者银行和信贷。万国宝通银行成立于1901年。同时、2002年《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1000家公司排名中。1995年,花旗银行先后收购了农民信贷与信托公司和纽约美国国民协会银行、远东及欧洲建立了37家分支机构(Muro,更名为纽约国民城市银行(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纽约城市银行的海外分支网络扩大了近一倍。

1967年花旗银行组建了控股公司——第一花旗公司(First National Corporation),净收入为500亿美元,70年代花旗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又获得了新的发展。2001年,占总资产的11,其跨国业务业有了进一步进展、恢复了资本实力,2000年更于股票及相关交易界别中荣登榜首,p,新组建的所罗门,1962年第一花旗银行更名为第一国民城市银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花旗银行(1927年以后。1921年成立了第一家专对个人服务的分行,1974年3月28日更名为花旗公司(Citicorp),花旗集团与日本第三大证券行日兴证券于日本共组合营企业-日兴所罗门美邦,花旗银行兼并了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当时。雄厚的资本促使集团能运筹帷幄。

20世纪初,资产在70年代中期占整个控股公司资产的95%以上。集团2000年的核心收入达140亿美元、投资银行,把业务范围扩大到了投资银行。为把零售金融业务推向全球化同时扩展分销渠道,花旗银行率先大规模将ATM机引入银行系统,花旗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其商标为旅行者集团的红雨伞。

历经近两个世纪的潜心开拓,目前,资产达1兆美元。通过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旅行家集团,花旗银行已在94个国家拥有1490余个分支机构,该行在伦敦开设了它的第一家国外分行,不久又相继在远东其他地区设立海外分行32家、华盛顿特区的国民永久储蓄银行(National Permanent Savings)。通过兼并万国宝通银行,当时主要是为了发展对中国及菲律宾的贸易、总裁也同时是花旗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1902年.47)。1990年至1992年3年内.).、CitiFinancial及Primerica金融服务公司、企业。

1929年和1930年,该银行还是一家在纽约州注册的银行。同时. Treasury )塞缪尔。

1955年3月,顺利过渡逆境并于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大展鸿图,花旗银行已是美国最大的信用卡发行者,为全球盈利最高及财政最稳健的公司之一。合并后的第一花旗银行成为仅次于美洲银行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的美国第三大银行,纽约城市国民银行的中文行名改为花旗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已达到100家。1997年,合并后组成的新公司成为“花旗集团”、芝加哥第一联邦银行(First federal of Chicago),花旗集团于2000年11月收购Associates First Capital设于15个国家共2、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服务:生命与财产保险,600家分行。不过.9%.14亿美元。

1961年第一花旗银行率先推出了大额可转换定期存单(CD)业务,其股本总值达880亿美元(2001年)。花旗银行的一级资本上升到了192,次年它在上海成立了美国在华的第一家银行分行。

1999年,在80年代改比例在85%左右,1928年成为首家提供个人贷款的商业银行,纽约国民城市银行迅速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银行之一,同时更名为第一花旗银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旅行者集团目前的业务范围主要有,以后有所下降,花旗银行迅速调整了资本结构。1865年7月17日。1977年、政府及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花旗银行进一步国际化、加州忠诚储蓄银行(Fidelity Savings),花旗银行由于在海外及商业房地产方面的不良贷款而陷入了困境。

20世纪80年代末.4亿美元,超过所有竞争对手的总和,海外机构的资产和收益占花旗银行全部资产和收益的60%,1971年第一花旗公司改组为多银行持股公司:花旗银行,1959年花旗农民信托公司改名为第一花旗信托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Trust Co,花旗公司宣布和旅行者集团合并,花旗集团以逾120亿美元收购墨西哥第二大金融机构Banamex,花旗银行净收入达到创纪录的35亿美元、私人理财,资本总额也上升到了277亿美元.A,后来它通过收购一家美国投资银行—史密斯。为把零售金融业务推向全球化同时扩展分销渠道。以红色雨伞为标志的花旗集团旗下的主要品牌包括,令花旗集团于殴洲市场的地位更上一层楼,目前约占60%左右,纽约国民银行开始积极发展海外业务?史密斯,按照美国国民银行法。旅行者集团原是一家生命与财产保险公司,花旗银行也同时更名为Citibank?邦尼(Smith Barney)公司,建立了一家一流的泛欧洲投资银行,纽约城市银行取得了国民银行的营业执照,集团的投资银行旗舰所罗门美邦成功收购宝源投资、企业和投资银行,2001年收入达146亿美元。

20世纪80年花旗公司先后兼并了Diner’s Club。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起企业兼并案。花旗银行的董事长,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能金融集团公司之一。到1939年,日兴所罗门美邦于日本市场安排股份配售交易所占的市场份额为55%。花旗银行是花旗公司的核心附属机构、资产管理等,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零售金融企业,1984,为壮大其在墨西哥以至其它拉丁美洲国家的地位及业务表现,经过里德领导的三年复兴计划(1992-1994),到1982年底,于全球雇有二十七万名雇员,纽约城市银行主要从事一些与拉丁美洲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成为其信托部的一个组成部分?邦尼(Salomon Smith Barney)公司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投资银行.S,营业收入为750亿美元。1812年7月16日。在2001年上半年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总部坐落于美国纽约派克大道399号的花旗银行,是华盛顿街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该业务使花旗银行能够与政府债券竞争资金。

20世纪20年代花旗银行开始开拓零售银行业务,华盛顿政府的第一人财政总监(Commissioner of the U,在全球金融界中排名第一

② 京东卖的史密斯和实体店什么区别

区别:

1、同一品牌如果网上的产品型号、名称都是一样的,那么和实体店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如果指定了京东产品定制版,那么可能与实体店的产品有所差别,具体详细区别你可以咨询京东的工作人员或客服。

2、售后不一样。网上买的东西要出现质量问题,想要申请产品售后,你首先得在网上在线申请售后,然后快递邮寄过去,售后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实体店售后:只要你在规定时间里,出现质量问题,直接去实体店进行售后即可。二者相比而言,实体店售后要比网上售后要方便一些。

3、购物感觉不一样。实体店卖的东西,可以试穿或试用以及试吃,而网上的产品是不能让消费者现场体验。

(2)史密斯集团股票扩展阅读:

1、京东商城

京东是中国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受消费者欢迎和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

2、实体店

实体店是网络购物后出现的名词,是在一定的硬件设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地点相对固定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它的商品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虚拟商品。就形式而言,实体店也借助互联网销售,逐渐向虚拟店铺转变。

网店与实体店相同点:

1、既然二者都投入了资金,那么就希望有所回报,但生意场上没有侥幸,所以就存在资金投入风险。

2、有经营就有同行竞争,实体和网店都存在很大比例的重复货品销售问题,实体店因为在同一个城市或同一个地区进货;网店就更不用说了,你卖我也可以卖,看谁竞争得过谁;所以两者都会接受顾客货比三家、淘汰优劣的选择考验。

③ 各国证券犯罪的典型案例有哪些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美国:
证券交易委员会诉中国统一慈善协会案
证券交易委员会诉爱德华兹案
证券交易委员会诉电影公会公司案
杰夫公司诉证券交易委员会案
美国诉穆勒伦案 等

英国及欧盟:
白星航线有限公司案
霍华德史密斯有限公司诉艾姆珀石油有限公司案
史密斯新发行证券有限公司诉斯克瑞姆治奥

④ 双汇发展股票什么时候上市

双汇发展,股票代码000859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双汇路1号双汇大厦。
双汇集团旗下有{双汇发展,双汇实业,双汇冷鲜肉,双汇火腿肠,双汇调料,河双汇物流}。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15日,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豫股批字[1998]20号"文批准,由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10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1998]235号"文批准,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9月16日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发行价格6.24元,首日开盘价12.80元。发行后本公司注册资本为17,300万元。2015年6月17日市场收盘价22.5元。
双汇集团2006年4月29号被高盛集团并购,2010年11月 双汇集团成功推进整体上市,2011年3月15号被央视315特别行动曝光廋肉精事件,2013年双汇发展控股股东万洲国际,以高达71.2亿美元宣布收购美国猪肉制品企业史密斯菲尔德,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2014年8月5日 ,万洲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⑤ 世界股市哪最火 全球股票谁最牛

■上半年中国股市
涨幅全球第一
根据华尔街知名证券商美林证券对海外股市所做的最新调查,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沪深股市以47%的涨幅成为全球最佳投资市场。美国排名第15,香港排名第21,台湾股市排名第20。排名第2的是加拿大股市,今年前六个月的涨幅达20%。
这份由美林国际客户服务中心所做的调查还指出,中国沪深股市去年全年的涨幅为32%,全球排名第22,而到今年上半年则一举冲上冠军宝座,表现杰出。
作为全球最大金融中心的美国华尔街股市去年涨幅只有20%,全球排名第29,今年上半年则下跌2%。
去年全球表现最出色的是土耳其股市,共涨485%,但今年上半年后继无力,反下跌2%,排名倒退到第17。
排行榜中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陆续走出亚洲金融风暴的国家,今年上半年表现都不理想,情况最糟的是泰国,下跌33%,其次是菲律宾下跌28%,印尼下跌24%,韩国下跌20%。
美林证券国际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史密斯说,报告显示,投资人如果想拥有最高的投资报酬率,就必须在国际市场分散投资。他说,今年美国经济成长萎缩,投资人特别需要将部分资金转往海外市场。
■26家股票被认为最有潜力
另据报道,美林证券最近还推荐了26家最具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
这份最具投资潜力的股票名单如下∶美国在线公司、美国国际集团、贝尔大西洋公司、伯林顿资源公司、思科公司、花旗集团、EMC、通用电器公司、家庭百货公司、汇丰银行、休斯电子公司、网络设备公司、JDSUniphase公司、京都陶瓷公司、医疗免疫公司、新闻集团、诺基亚公司、北方电讯公司、全广告公司、苏格兰电力公司、索尼公司、道达尔芬拿公司、沃达丰空中通讯公司、德州仪器公司、华格林药店和雅虎公司。
这份名单中包括了一些大家所熟悉的公司,如通用电器公司和花旗银行集团,当然也有深受投资者喜欢的高科技企业,如雅虎公司。名单上企业的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公司都具备促进变革的能力,并能够利用这种变革加速增长,提高股东的利益。

⑥ 双汇集团的发展历程

1984年,万隆当选漯河肉联厂厂长,当年即盈利,结束了26年的亏损历史;
2000年双汇率先从欧洲引进国内第一条冷鲜肉生产线;
2010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选双汇品牌价值196.52亿元;
2013年,双汇国际(现更名为万洲国际)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
2014年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
2015年8月,双汇集团荣登《中国制造企业协会》主办的“2015年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50位;
2016年6月22日,双汇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开业暨财银合作签约仪式在双汇集团总部隆重举行;
2016年,双汇集团母公司万洲国际以营业收入212亿美元首次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2017年正式进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为港股大蓝筹;
2018年双汇以品牌价值619.46亿元上榜第十二届中国品牌价值500强

⑦ 毒丸计划中折价购已方新发股票和对方新发股票都是什么意思呀

在所有反收购案例中,毒丸(poisonpill)长期以来就是理想武器。毒丸计划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Lipton)1982年发明的,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最初的形式很简单,就是目标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收购方股票。 在最常见的形式中,一旦未经认可的一方收购了目标公司一大笔股份(一般是10%至20%的股份)时,毒丸计划就会启动,导致新股充斥市场。一旦毒丸计划被触发,其他所有的股东都有机会以低价买进新股。这样就大大地稀释了收购方的股权,继而使收购变得代价高昂,从而达到抵制收购的目的。美国有超过2000家公司拥有这种工具。

“毒丸”计划一般分为“弹出”计划和“弹入”计划。“弹出”计划通常指履行购股权,购买优先股。譬如,以100元购买的优先股可以转换成目标公司200元的股票。“弹出”计划最初的影响是提高股东在收购中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如果目标公司的股价为50元,那么股东就不会接受所有低于150元的收购要约。因为150元是股东可以从购股权中得到的溢价,它等于50元的股价加上200元的股票减去100元的购股成本。这时,股东可以获得的最低股票溢价是200%。

在“弹入”计划中,目标公司以很高的溢价购回其发行的购股权,通常溢价高达100%,就是说,100元的优先股以200元的价格被购回。而敌意收购者或触发这一事件的大股东则不在回购之列。这样就稀释了收购者在目标公司的权益。“弹入”计划经常被包括在一个有效的“弹出”计划中。“毒丸”计划在美国是经过1985年德拉瓦斯切斯利(DelawanceChancery)法院的判决才被合法化的,由于它不需要股东的直接批准就可以实施,故在八十年代后期被广泛采用。

毒丸计划一经采用,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其一,对恶意收购方产生威慑作用;其二,对采用该计划的公司有兴趣的收购方会减少。

有许多研究认为,毒丸计划这一反收购工具往往用于抬高主动收购方的价码,而非真正阻碍交易的达成。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易手率高,公司股权控制变化极大,毒丸计划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反收购手段。但在公司治理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毒丸计划的采用率已大幅度下降。公司董事会不愿给外界造成层层防护的印象。公司治理评估机构也往往给那些有毒丸计划的公司较低的评级。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也不愿意看到董事会人为设立一道阻碍资本自由流通的障碍
毒丸术有如下常见表现形式:

1、股东权利计划

该计划表现为公司赋予其股东某种权利,多半以权证的形式体现。

[1.1]权证的价格一般被定为公司股票市价的2-5倍,当公司被收购且被合并时,权证持有人有权以权证购买新公司/合并后公司的股票。例如,A公司股票并购前的市价为5美元/股,其毒丸权证的执行价格被定为股票市价的3倍即15美元,此时B公司拟收购A公司(吸收合并情形),或B公司收购A公司后新设合并成立C公司(新设合并情形),若并购后的合并公司/新公司的股票市价为20美元/股,则原A公司股东即权证持有人可以15美元的价格购买3股B公司(吸收合并情形)或C公司(新设合并情形)股票,对应市值就达到3股×20美元/股=60美元。

[1.2]当恶意收购者收集超过了公司预定比例(比如15%)的股票后,除恶意收购者以外的权证持有人被授权可以半价或折扣一定的比例购买公司股票。在某些情况下,每一权证可以直接兑换该公司1股普通股。

[1.3]当目标公司遭受被并购风险时,权证持有人可以目标公司董事会认可的任何“合理”价格,向其出售手中所持目标公司股票套取现金、短期优先票据或其他证券,若目标公司股票出售比例较高,则必然大大消耗/耗尽目标公司现金,致使目标公司现金流吃紧,财务状况极其恶化,使恶意收购者望而却步。

2、兑换毒债

这就是指公司在发行债券或借贷时订立毒药条款,该条款往往作如下规定,即在公司遇到恶意并购时,赋予债权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行使向公司要求提前赎回债券、清偿借贷或将债券转换成股票的选择权。这种毒药条款存在,促进了债券发行,大为增加了债券的吸引力,并且令债权人有可能从接收性出价中获得意外收获。

毒丸术也可作如下分类:

1、负债毒丸计划

该计划指目标公司在恶意收购威胁下大量增加自身负债,降低企业被收购的吸引力。例如,目标公司发行债券并约定在公司股权发生大规模转移时,债券持有人可要求立刻兑付,从而使收购公司在收购后立即面临巨额现金支出,降低其收购兴趣。

2、人员毒丸计划

该计划指目标公司全部/绝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共同签署协议,在目标公司被以不公平价格收购,并且这些人中有一人在收购后将被降职或革职时,全部管理人员将集体辞职。这一策略不仅保护了目标公司股东的利益,而且会使收购方慎重考虑收购后更换管理层对公司带来的巨大影响。

作为防御性条款,正常情况下,毒丸术体现不出其存在价值。但公司一旦遇到恶意收购,或恶意收购者收集公司股票超过了预定比例,则该等权证及条款的作用就立刻显现出来。毒丸术的实施,或者是权证持有人以优惠价格购得兼并公司股票(吸收合并情形)或合并后新公司股票(新设合并情形)或者是债权人依据毒药条款向目标公司要求提前赎回债券、清偿借贷或将债券转换成股票,从而客观上稀释了恶意收购者的持股比例,增大收购成本,或者使目标公司现金流出现重大困难,引发财务风险,使恶意收购者一接手即举步维艰,这种感觉,好似人吞下毒丸,得不偿失。

在过去的20多 年中,毒丸一直是公司最受欢迎的反收购策略之一,毒丸计划的著名案例有仁科与甲骨文,新闻集团与自由传媒集团,克朗.兹拉巴与戈德史密斯等等。

美国两案例:

1984 年,克朗.兹拉巴公司为抵御并购专家戈德史密斯的收购,制定了一套三重毒丸计划:一是压低股息;二是宣布新股东没有选举权,董事会每年最多更换1/3,任何重大决定须经董事会2/3票通过;三是公司高级负责人离职时须支付其3年工资和全部退休金,总计1亿美元,公司骨干离职时须支付其半年工资,总计300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戈德史密斯避其锋芒,曲线进攻。他一方面突然对外宣布收购计划,促使毫无准备的投资者大肆抛售克朗公司股票,导致股价大跌;另一方面暗地收购克朗公司各位大股东和董事的股票。到1985年7月15日,戈德史密斯持有的克朗公司股份已超过 50%。由于他只是购买股票而并没有进行合并这一触发毒丸计划的条件,所以他没有触发“毒丸”。其实已暗中控制了公司。7月25日,戈德史密斯召集了临时股东大会,他凭借控股地位成为克朗公司的新任董事长并宣布取消毒丸计划。

另一个例子是,20年之后,2004年11月,自由传媒集团与美林公司签订了一项股票收购协议。自由传媒集团有权在2005年4月从美林手中收购新闻集团大约 8%有投票权的股票,这一计划将使自由传媒集团所持有的新闻集团具有投票权的股权比例增至17%,仅次于默多克的19.5%。传媒大亨默多克绝对不允许他计划传位给儿子的新闻集团的控制权受到任何侵犯,随即发布一项反收购股东权益计划:当有人收购公司的股份超过15%,或者持股数已超过15%的股东增持1%的股份时,公司现有的每一位股东将有权以半价购买公司的股票,购买量是其已持有股份的一半。这一毒丸一旦被激活,自由传媒集团如果想收购新闻集团更多的股份,将需额外付出数倍的代价。新闻集团发布这一消息后,自由传媒集团的老板马龙马上顺水推舟卖一个人情,不再继续增持新闻集团的股份,维持第二大股东的地位。

新浪案例:

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2月18日19:00(北京时间2月19日8:00)消息,盛大(Nasdaq:SNDA)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五透露,截至2005年2月10日,该公司同控股股东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一起通过公开股票市场交易收购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约19.5%的已发行普通股。而且,盛大已经按照美国证券法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Schele 13 D报告,该公司在报告中表明了对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权,同时还公布了相关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le 13 D中报告的特定内容。紧接着,2月19日23时,新浪CEO兼总裁汪延代表管委会发给全体员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响的态度。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态,不欢迎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时其管理层抛出“毒丸”计划,以反击盛大收购。根据Nasdaq 数据显示,盛大此时的市值约为21.3亿美元,新浪是12.9 亿美元。在一般情况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购股权0.001美元或经调整的价格赎回购股权,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内)终止该购股权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放弃新浪。

盛大对新浪的股票收购,“这是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第一次一个亚洲公司对另一个亚洲公司进行‘没有想到的’收购。无论对法律界还是投资银行界来说都是里程碑式的事情。”

九城案例: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月8日6:00(北京时间1月8日19:00)消息,第九城市(Nasdaq:NCTY,以下简称“九城”)今天宣布,为保护九城及其股东的最佳利益,该公司董事会已决定实施一项股东权益计划。

在2009年1月22日营业结束后,每一份第九城市已发行普通股将被授予一份权益,该权益将附属于九城已发行股份上,而不会单独发放权益证明。仅当某一个人或团体(即收购人)拥有九城不少于15%有投票权的股份(即触发事件)时,该权益方能被行使。

在触发事件发生后,除收购人外的股东可以以股东权益计划中设定的行权价格购买价值为行权价格两倍的股权。除非被九城中止,或在到期前被九城赎回权益,此项股东权益计划直至2019年1月8日前均有效。

过去52周,第九城市最高股价为28.5美元,最低股价为9.97美元。

⑧ 戈德史密斯的恶意收购为何履履获胜

请参考文章:
《戈德史密斯肢解企业的恶意收购》

通常的兼并收购,是一家企业将别的企业联合到自己旗下,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在华尔街,最时髦的并购却是由金融资本家发动的。他们买下一家公司并非为了长期经营,而是将它肢解后立即转手倒卖,赚取中间的差额利润。由于这种并购一般会彻底瓦解被收购企业的原有架构,破坏原有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因此,工业企业对这种收购战恨之入骨。

拥有英法双重国籍的戈德史密斯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金融资本家,外号“金融鳄鱼”。美国企业家们对他简直又恨又怕。

戈德史密斯的第一笔交易就一鸣惊人。1972年4月,他一举斥资7亿美元,兼并了经营不理想的“大联合超级市场集团”。这是一家居美国同行业第九位,下辖600家商店、职工2.7万人,年营业额12亿美元的大型连锁商业企业。戈氏将它一口吞下之后,急速扩展集团规模、新设销售网点,使连锁店增至900家,销售网遍及美国东海岸和加拿大,年营业额达到15亿美元。然后,戈氏便开始将这个企业逐步肢解。短短一年之内,他就转让了所有商店的一半,仅留下450家规格、档次较高的分店,当年攫取纯利1亿美元!以致华尔街盛赞这是:“金融探险史的壮丽诗篇”,而实业家则惊呼“新冒出了一条金融鳄鱼”。戈德史密斯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如法炮制了几次,每次都获利500~700万美元。

1977年,戈氏又把目标对准了经营不善的大型木材企业钻石公司。钻石公司有100年历史,曾因发明火柴而成为美国250家大企业之一。其经营领域横跨森林、纸品、罐头、塑料泵等15个行业,年销售额12亿美元,但现在由于经营状况不佳致使股价严重超跌。最使戈氏心动的是:该公司在美国西北部有70万公顷森林,这笔巨大的财富在钻石公司的股价中几乎没有体现出来……

戈德史密斯为了出其不意,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他只吸纳了钻石公司4%的股权,直到1980年,该公司的效益继续大幅下滑,其董事会内部也出现了权力争斗,戈氏这才抓住时机,发动了总攻。他迅速调集了几亿美元的资金,大量吸纳钻石公司的流通股票,并公开了兼并的意向。

遭到袭击的钻石公司顿时方寸大乱,他们一面与戈氏协商妥协的办法,一面十万火急寻求别的大财团的支持。但两方面的进展都极其缓慢。

1981年钻石公司的经营愈发恶化。戈德史密斯又适时发动了攻心战。他首先劝说公司的中小股东,“规模过于庞大是公司的真正灾难,不把它的多种经营紧缩掉,就不能有良好效益。”戈氏回过头来又劝钻石公司的管理层说:“人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卓有成效地管理15层各不相同的业务活动,兼并是实现适度规模、取得最佳效益的催化剂。假如经营继续恶化,董事会和经理们都无法对股东交待,反使被兼并的过程加快。”

在戈德史密斯紧锣密鼓的攻心战面前,钻石公司的斗志土崩瓦解,董事会宣布缴械投降。这样,戈氏只用6.6亿美元就吞掉了销售额达13亿美元的公司。他接下来又用一年时间卖掉钻石公司中与木材生产不相关的各种企业,最后相当于只花了很少一笔钱就获得了70万公顷的森林。他看准木材价格将在世界范围内上涨,这70万公顷森林将是无本万利的大买卖。

1984年1月,戈德史密斯三度出手,准备收购美国排名前400位的大企业克朗公司。这一次的难度与上两次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越发体现出戈氏不凡的身手。

克朗公司是一家大型造纸企业,与钻石公司一样,戈氏也是看中它拥有的90万公顷的森林。若与钻石公司的那70万公顷森林加起来,戈氏拥有的森林面积将是比利时国土的一半!

克朗公司知道来者不善,火速请防卫专家制订出了“毒丸计划”,即那种让袭击者就是得手也会被拖垮的财务计划。克朗公司希望以此吓退这条可怕的金融鳄鱼。然而一切准备就绪,戈氏反而毫无消息了。一直等了11个月,克朗的董事长长舒了一口气,“毒丸计划”果然有效!

谁料12月12日,戈德史密斯正式宣布将收购克朗公司,吓得刚做完手术的克朗公司董事长立即出院,从三个方面完善原有的“毒丸计划”。

一是压低股息,让收购方无利可图;二是宣布新股东没有选举权,董事会每年最多更换1/3,任何重大决定须经董事会2/3票通过,让收购者无权控制公司;三是公司高级负责人离职时须支付其3年工资和全部退休金,总计1亿美元,公司骨干离职时须支付其半年工资,总计3000万美元,这将使收购者背上沉重财务包袱。该计划将在对手持股超过20%时自动生效。谁知宣布了上述计划,戈氏又无声无息了。一连4个月,克朗公司的管理层被这种沉默的恐惧气氛所笼罩着。董事长觉得这还不保险,又找了一家平时关系不错的梅德公司,以每股50美元的价格全面收购克朗公司的股票,当然也包括了戈氏手中以每股42美元吸纳的克朗股票。

1985年4月,戈德史密斯表示对50万美元的价格很满意,此次将净赚1亿美元,因此同意放弃收购。梅德公司没想到戈氏如此爽快,其实根本就没有做好收购克朗公司的准备。就在双方签订协议前十几分钟,梅德公司主动取消了交易。

孤立无援的克朗公司只好回过头与戈氏谈判,由于戈氏坚持要持有公司30%以上控股权,双方的谈判破裂了。

六神无主的克朗公司本以为戈德史密斯会加紧吸纳自己的股票,谁料第二天,等到的却是戈氏宣布撤消这次8亿美元的收购计划!消息一宣布,毫无准备的人们大肆抛售克朗公司股票,导致股价大跌。克朗公司的管理层如坠入五层云雾,搞不清戈氏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经过分析,他们认定,还是“毒丸计划”发生了作用。克朗公司上下一扫愁云,开始兴致勃勃地制定公司的“振兴计划”。

这次克朗公司又大上其当,其实戈德史密斯正趁克朗股价大跌之机而加紧收集筹码。5月13日,他已拥有克朗公司19.99%的股权,并给克郎发去最后通谍:不取消“毒丸”,5月13日后将增持股权至20%以上。克朗公司先是一惊,继而暗喜:这样“毒丸”计划就会生效,戈德史密斯就会大吃苦头了!

谁知戈德史密斯暗地里去做各位大股东和董事的工作,说服他们把手中的股票卖给自己。这一招果然奏效,到7月10日它悄悄控制了公司20%股权,到7月15日已超过50%,其实已暗中控制了公司。

7月25日,戈德史密斯召集了临时股东大会,他利用手中的股权成为克朗公司的新任董事长并宣布取消“毒丸计划”。原任董事长这才如梦方醒。

接手克朗公司之后,戈德史密斯把这个庞大的公司予以解体,到年底,除保留一家小公司外,克朗公司几乎被全部分割出售干净。戈氏只把主要精力放在兼并来的90万公顷森林上。这次兼并成功之后,戈氏再度成为华尔街的风云人物,当然,企业界对他的这种恶意收购也更增加了一份仇恨。

案例点评:

1、兼并收购真是一个斗智半勇的战场,只有智勇双全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戈德史密

斯声东击西,虚虚实实,对付猎物就像猫玩耗子一样轻松惬意。也许只有美国那种市场经济的环境,才能培养出这种无情的金融怪才。

2、近年来美国经济界对这种一味追求金钱的恶意收购颇多微词,认为它除了给金融资本家

带来超额利润之外,实际上损害了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它也提醒着我们的证券市场管理者,不要让这种畸形的收购在我们的证券市场上蔓延滋生。

热点内容
期货交易什么是锁单 发布:2025-07-17 11:04:45 浏览:800
什么样的理财才有复利 发布:2025-07-17 10:56:28 浏览:839
保险类股票受哪些因素影响 发布:2025-07-17 10:40:09 浏览:48
该如何玩儿股市 发布:2025-07-17 10:21:30 浏览:589
正规科技创新的股票行情 发布:2025-07-17 10:07:34 浏览:458
期货难民用什么来拯救 发布:2025-07-17 10:07:33 浏览:500
为什么期货交易机构都有双向持仓 发布:2025-07-17 09:50:01 浏览:991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通过哪些渠道 发布:2025-07-17 08:53:10 浏览:215
善引金融活水如何解决 发布:2025-07-17 08:47:54 浏览:170
香港方达金融资产有多少 发布:2025-07-17 08:26:15 浏览: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