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⑴ 中国的火柴是谁发明的
火柴在当下已经不那么常见了,被打火机、火枪等更为先进的取代了。但是火柴在过去的一个乃至前30年代可以说是非普遍和必备的一件小物品。根据过去火柴这一形制从西方传来,在火柴在我国盛行的那段日子里也称其为“洋火”。
也就是说我国最早的火柴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皇宫里一群做饭的宫女发明的。
⑵ 火柴的火柴历史
中国南北朝(420~589)时期,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可视为最原始的火柴。
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的《辍耕录》中的《发烛》条说:“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生,岂即杭人之所制矣。”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
《资治通鉴》中记载:“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
北宋人陶谷的《清异录》说:“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这是说当时民间百姓非常流行用一种涂上硫磺的杉木条引火,这也说明了原始的火柴,应该是在《清异录》成书年代之前就已经发明,也就是公元950年前。据一则重要史料记载:“汉淮南王招致方术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万毕方》,法烛是其一也,余非民所急,故不行于世,然则法烛之起,自刘安始也。”这里的法烛就是后来说的发烛,都是火柴的前身。按照高承的记述,我们可得知,原始的火柴是在公元2世纪,由早期的炼丹家所发明的。我们也知道硫磺是炼丹家的主要药物,所以他们发明原始火柴更加合理。
到了南宋时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已经到处都有出售火柴的小贩。那是有人把松木削成如纸张薄的小片,用硫磺涂满它的一端。但它不叫“火柴”,而是叫“发烛”、“粹儿”,这已经是早期的火柴了,但人们没有注意和重视。
在欧洲,火柴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当时一些小贩,将木柴浸泡在硫磺中出售。这种被浸泡在硫磺中的木柴本身并不起火,而是可以用来引火。人们用铁块撞击火石,让溅出的火星落在这些木柴上,就能获得火种。到了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又用芦苇取代了木柴,成为引火的材料。
1669年,德国人H.布兰德提炼出了黄磷。人们利用黄磷极易氧化发火这一特性,在小木棒一端沾上硫磺,然后再沾黄磷而发光。1805年,法国人钱斯尔将氯酸钾和糖用树胶粘在小木棒上,浸沾硫酸而发火。这些都是现代火柴的雏形。
1826年,英国人J.沃克把氯酸钾和三硫化锑用树胶粘在小木棒端部作药头,装在盒内,盒侧面粘有砂纸。手持小木棒将药头在砂纸上用力擦划,能发火燃烧。这是最早具有实用价值的火柴。
1831年,法国人C.索里亚以黄磷代替三硫化锑掺入药头中,制成黄磷火柴。这种火柴使用方便,但发火太灵敏,容易引起火灾,而且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因黄磷有剧毒,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1845年,奥地利人A.施勒特尔研制出赤磷(也称红磷),它是黄磷的同素异形体,性能比较稳定,且无毒。1855年,瑞典人J.E.伦德斯特伦创制出一种新型火柴,它是将氯酸钾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上,而将赤磷药料涂在火柴盒侧面。使用时,将火柴药头在磷层上轻轻擦划,即能发火。由于把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分开,大大增强了生产和使用中的安全性,称之为安全火柴,应用广泛。
1898年,法国人H.塞弗纳和E.D.卡昂以三硫化四磷取代黄磷制成火柴,称为硫化磷火柴。这种火柴与黄磷火柴一样随处可以擦燃而没有黄磷的毒性,但仍不如安全火柴安全。
火柴工业开创于欧洲。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瑞典卡尔马省的贝里亚城。1865年,火柴开始输入中国,当时称之为“洋火”或“自来火”。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是卫省轩于1879年在广东省佛山县创办的巧明火柴厂。到1900年,中国共开设了19家火柴厂。1921年,刘鸿生在苏州创办鸿生火柴厂,改进了火柴配方,改善了生产管理,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美丽”牌火柴。刘鸿生于1930年又创建了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1949年后,中国火柴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半自动化。1967年,第一台火柴自动连续机试制成功。1982年在济南火柴厂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连续生产线。
2012年9月6日,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将举行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这标志着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彻底走进历史。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前身为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12年,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以四万元现洋入股公司,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建国后一度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当地文物部门对“泊头火柴”的主要火柴生产设备进行了保护,并将设立专门的展馆进行展示。
⑶ 火柴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十八世纪后期,第一代火柴诞生了。它叫“普罗米修斯”,和神话里取火的英雄同名。它住在一个密封的玻璃房里。它有两个邻居:一个叫硫酸,一个叫氯酸钾。硫酸和“普罗米修斯”住在一起,氯酸钾住在玻璃房外面。它们的脾气很大,只要玻璃房坏了,“普罗米修斯”就燃烧起来,很不安全。同时,这种火柴造价高,携带不方便。它旅途受到颠簸,就脾气大发——引起大火。
到了18世纪80年代,法国有人给“普罗米修斯”换了个邻居,叫磷。
不久,第二代火柴出世了。他是靠摩擦起火的。这是现代火柴的雏形。后来,这种火柴的生产专利被维也纳的两个工业家买下了,加以改造使其易燃。不过,燃烧有爆炸声,并产生毒气。尽管如此,它还是独占市场六七十年,并于1865年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定居。
这种火柴,使用时危险性大,令化学家大伤脑筋。19世纪中叶,第三代不含磷的火柴出世了,叫无磷火柴。
它最早出现在瑞典,又叫瑞典火柴。
无磷火柴的出现,是火柴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是由氯酸钾和二硫化碲合制而成的。人们把摩擦面装置在火柴盒的两侧,火柴与摩擦面摩擦才能燃烧。它被命名为“安全火柴”。
现代,由于现代工具的发展,很多人使用打火机而随着淘汰了火柴的使用。今日,在超市中更容易买到打火机而不是火柴。
⑷ 哪个牌子的火柴最老
百年品牌“泊头火柴”家喻户晓,是河北泊头市的城市名片,自诞生至今获得过一串串荣誉称号:全国知名品牌、河北省六大畅销品牌、河北省重点名牌产品、河北省优质产品、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其中拳头产品GB393-88型火柴荣获“振兴河北经济奖”,是中国轻工协会火柴分会向推荐的优秀产品,“泊头牌”被命名为河北省首批著名商标。2012年9月6日,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举行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这标志着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彻底破产,百年品牌“泊头火柴”从此成为历史。
⑸ 中国一家百年老厂,专门生产火柴,如今怎样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陪伴父母成长的那些老物件也逐渐消失,以前的孩子在外面玩,现在的孩子在屋里玩。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到实际生活了,他们甚至分不清蒜苗和韭菜,不知道缝纫机、甚至不知道火柴的存在。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玩火尿炕”,可是当我们成为父母后,想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玩游戏伤眼。
关于火柴的形成,西方有西方的历史,中国有中国的历史,曾经盛极一时的“泊头火柴”也终将迎来属于它的历史。伴随着打火机与电子打火器时代的到来,百年老厂泊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也终于坚持不住。直到2012年9月,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的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标志着亚洲最强的火柴生产厂家走入历史,实在令人叹惋。
⑹ 中国最早使用火柴是那一年
各位,中国最早使用的火柴,是由外国人作为向清朝皇帝进贡的“珍品”而传入的,所以从前把火柴称为“洋火”。中国最早的火柴厂在哪里呢?大家可知道它就在我们佛山。 提到中国最早的火柴厂,就不能不说华侨商人卫省轩这个人了。他是肇庆人,青年时期到日本经商,目睹当时的火柴从东洋输入,使得国内财源不断外流,非常焦急。他决心学习火柴生产技术,后来积累了资金回国,多方考察后,发现佛山发展工商业的条件很不错。1879年他在佛山文昌沙创办巧明火柴厂,制造中国自己的火柴。佛山巧明火柴厂是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创办的火柴厂,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卫省轩办这个火柴厂很是不易呀。他先通过旅日广东同乡在神户开设的办庄,购买制作火柴盒片的原料,甚至用高价购买日本畅销的牌子火柴,注册为国产的商标,如“舞龙”和“舞狮”。后来,注册商标还有鲤鱼、发财、巧明、国货巧明等多种。巧明火柴厂初开办时,规模很小,全靠手工操作,每天产量只有10多笠(每竹笠1200小盒)。卫省轩很能体谅工人,由于当时厂里工人有不少是女工,她们不少又是孩子的母亲,因此他允许工人携带年幼的子女入厂开工,还发火柴盒外工作给村民加工。如今不少佛山家庭的老人都还记得向巧明火柴厂领料做过火柴盒。据说厂里的员工还真正成为了厂里的“股东”呢。在“五四”运动期间, 由于抵制日货,工人响应罢工,工厂被迫停产.于是日本商人提出退股,不少员工和附近的人民都想尽办法筹款买巧明的股份,买下日资的所有股份支持巧明火柴厂。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D0%B9%FA%D7%EE%D4%E7%B5%C4%BB%F0%B2%F1&in=12592&cl=2&cm=1&sc=0&lm=-1&pn=0&rn=1&di=1375362764&ln=1
⑺ 中国生产的第一盒火柴是什么牌子
中国第一盒火柴制造于光绪年间,曹光汉所造,所以命名为光汉牌火柴!!
⑻ 火柴什么时间进入中国
火柴是由谁发明呢!根据记载最早的火柴是由我国在公元577年发明的,当时是南北朝时期 火柴,战事四起,北齐腹背受敌进迫,物资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种,烧饭都成问题,当时一班宫女神奇地发明了火柴,不过我国古代的火柴都只不过是一种引火的材料。其后在马可波罗时期传入欧洲,后来欧洲人就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一度被中国人称为“洋火”的现代火柴。“洋火”能借着摩擦生火。而发明这种火柴的人是英国的沃克,他在1826年利用树胶和水制成了膏状的硫化锑和氯化钾,涂在火柴梗上并夹在砂纸上拉动便产生火。
工业上的火柴:火柴工业开创于欧洲。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瑞典卡尔马省的贝里亚城。1865年,火柴开始输入中国,当时称之为“洋火”或“自来火”。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是卫省轩于1879年在广东省佛山县创办的巧明火柴厂。到1900年,中国共开设了19家火柴厂。1921年,刘鸿生在苏州创办鸿生火柴厂,改进了火柴配方,改善了生产管理,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美丽”牌火柴。刘鸿生于1930年又创建了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1949年后,中国火柴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半自动化。1967年,第一台火柴自动连续机试制成功。1982年在济南火柴厂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连续生产线。
⑼ 中国第一火柴厂在哪里
河北省泊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
百年品牌“泊头火柴”家喻户晓,是河北泊头市的城市名片,自诞生至今获得过一串串荣誉称号:全国知名品牌、河北省六大畅销品牌、河北省重点名牌产品、河北省优质产品、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其中拳头产品GB393-88型火柴荣获“振兴河北经济奖”,是中国轻工协会火柴分会向推荐的优秀产品,“泊头牌”被命名为河北省首批著名商标。2012年9月6日,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举行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这标志着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彻底破产,百年品牌“泊头火柴”从此成为历史。
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前身为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12年,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以四万元现洋入股公司,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1] 1948年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晋察冀边区乃至全国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之一。1950年5月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归属国有,“泊头火柴”加快了发展步伐,迅速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很多国内知名的作家、艺术家谈到对泊头的印象时都不约而同地会提到“泊头火柴”,“泊头火柴”做为一个百年品牌老字号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早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
泊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集火柴生产、科研和火柴机械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其年生产能力370万件(每件100包1000盒),是中国及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公司。公司总部位于河北省泊头市内,有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铁路和104国道经过,与天津机场和建设中的黄骅港相毗邻。下属8个分公司,12个处、室、院、所,集生产、科研、服务于一体,总占地面积为33998.66m2,员工2400余人。
该公司生产历史悠久,工艺先进,管理科学,拥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技工队伍,具备对火柴行业成套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技术培训、技术改造、技术咨询的能力。
公司产品有安全火柴系列产品、火柴机械系列、刨花板等产品,公司配备有先进的科研设施及专业的科研人员,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坚持不懈地对设备与技术的创新改造。其火柴系列产品品种规格众多,可承接各类火柴的加工,其火柴机械先进、实用、物美价廉,深受广大用户青睐。企业连续保持省轻工先进企业和省轻工行业“十大排头厂”称号,企业先后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国家二级企业、轻工部重点骨干企业。在全国火柴行业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多年居国内同行业之首。
随着打火机、电子打火器具等替代品的纷至沓来,行业内部竞争的白热化,中国火柴业的整体倒退已是不争事实,而在火柴工业大面积和突围和溃退中,各大国有火柴生产知名企业纷纷落马,享誉业界的“五朵金花”(泊头、开封、安阳、济宁、蚌埠)除泊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原泊头火柴厂)一家维持正常的生产外,其余的均香消玉殒,倒闭或转产分解成数个私营小火柴厂。而这个中国火柴工业翘楚的百年老厂泊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行业国有企业运营模式的最后一个存活者,正面临着企业改制不彻底,负担沉重、冗员过多、税赋相差悬殊等痼疾困扰,徒具“国内领先,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优势,却难以奋翅高飞,不能不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