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润股份1元回购股票
⑴ “当年牛股”百润股份为何走下神坛
来源:《投资者报》
在消费市场里,提及RIO(锐澳)鸡尾酒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但提及上海百润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润股份”,002568.SZ),可能知名度就没有那么高了。
不过在A股市场里,百润股份也算是一只明星股,因为在上一轮牛市中,该公司股价走出了一轮上涨12倍的超级行情。
最近,百润股份再次发出关注,不仅是因为没有兑现当初巨额收购上海巴克斯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克斯酒业”)时许下的业绩承诺,更是因为在短短三年间,公司市值蒸发了约273亿元。针对未能兑现业绩承诺的情况,公司将如何处置?
值得注意的是,百润股份实际控制人刘晓东名下将有超过其股本50%的股份解禁。这一解禁将会对公司造成怎样的影响?就上述问题,《投资者报》记者多次通过电话、邮件联系百润股份相关人士,然而一直未收到任何回复。
业绩“扭亏”背后
百润股份于2011年上市,彼时,公司是以一家致力于食用香精和烟用香精的生产企业。
后因行业过于传统化,于是在2014年9月份,百润股份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巴克斯酒业100%的股权。其中,巴克斯酒业主营业务为预调鸡尾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借此百润股份将营业范围拓展到鸡尾酒领域。同时,百润股份的预调鸡尾酒业务主体也是巴克斯酒业。
根据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百润股份的营业收入为11.72亿元,同比增长26.64%;净利润为1.83亿元,同比增长224.2%,实现扭亏为盈。
具体来看,预调鸡尾酒板块(含气泡业务)在主营业务中收入占比达87.81%,营业收入为10.29亿元。然而,百润股份针对新推出的含气泡水业务并未提及具体销售情况,只表示尚未对公司做出业绩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百润股份称,销售费用同比下降除了因报告期广告费以及市场活动费用投入减少外,职工的薪酬也进行了缩减。
从百润股份年报里的“销售费用”数据可以发现,2017年的广告费用为1.27亿元,2016年则是2.47亿元;2017年的职工薪酬为1.38亿元,而2016年的则是2.17亿元。
与此同时,百润股份2017年的员工人数为1426人,相比2015年减少2376人。其中,人员变化最大的是销售人员。2015年百润股份的销售人员高达3231人,而到了2017年则只剩下801人。
此外,百润股份2015~2017年的应收账款在逐年增加,分别为:12.56亿元、35.21亿元和45.8亿元。百润股份如何看待应收账款激增的现象?倘若不能如期收回应收账款,公司又将如何处置?《投资者报》记者联系到百润股份,并多次给公司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公司的任何答复。
未曾兑现业绩承诺
百润股份在收购巴克斯酒业时,正值预调鸡尾酒行业的“春天”。彼时,巴克斯酒业被称为“预调酒行业中的茅台”,当时还有数据预测,预调鸡尾酒市场未来将达到百亿元级别,从而引来不少跟风投资的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克斯酒业承诺在2014~2017年,扣非后净利润要分别达到:2.22亿元、3.83亿元、5.44亿元和7.06亿元。
然而,预调鸡尾酒从风光无限到逐步凋零只用了一两年时间,从百润股份历年的年报数据中就能窥探一二。
2014~2015年,巴克斯酒业都完成了业绩承诺。然而到了2016年,百润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则出现了上市后的首次亏损,亏损额为1.47亿元,同比下滑129.39%。其中,2016年,巴克斯酒业完成的扣非后净利润为-2.3亿元,远未达到其承诺当年5.44亿元扣非后净利润的标准。
而到了2017年,巴克斯酒业的营业收入为10.35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为1.38亿元,扭亏为盈。但是该数据距离其被收购之初许下的业绩承诺7.06亿元,依旧相差甚远。
百润股份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咎为市场环境变化、销售费用高企以及仿制品过多。
虽然2017年度巴克斯酒业实现了扭亏为盈,但仍处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的恢复性增长中;而交易对方在进行盈利预测和业绩承诺时,系基于交易时点的市场环境和巴克斯酒业运营状况。
不过,不论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或市场因素的影响,巴克斯酒业连续两年未能实现业绩承诺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公司接下来将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业绩承诺未兑现的问题?公司又有哪些措施提振巴克斯酒业的业绩?对于上述问题,公司方面并未对记者的采访给出回复。
三年市值疯狂缩水
2015年A股泡沫破裂崩盘的惨状,让不少投资者历历在目。如果有投资者幸运地在上证指数5178点时买了天齐锂业、中国平安并且持有到现在,仍然将获得高收益。但如果当时购买了百润股份,并持有到现在,那其资产已经大幅缩水。
2015年百润股份的一季报、半年报净利润分别为:3.15亿元、6.13亿元,不仅完成了业绩承诺,更是远超市场预期。在当年6月还曾突破过700亿元市值大关,彼时便有机构投资者鼓吹百润股份市值将破千亿元。
不过在经历了2015年下半年的一轮大跌后,截至2015年12月31日,百润股份的市值为382.5亿元。而到2018年6月4日收盘,其市值仅为109.33亿元。即使不与牛市高峰期的市值相比,从2015年底到目前,百润股份市值也已经蒸发至273亿元,股价也从2015年5月22日的最高价89.95元/股跌至6月4日的15.35元/股。
尽管凭借着重金赞助《天天向上》、《奔跑吧兄弟》、《中国新歌声》等热门综艺,维持了一定的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但无论从业绩还是市值来看,百润股份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引人注意的是,6月19日,百润股份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晓东将有1.81亿股份解禁,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为58.14%。按照6月4日该公司15.35元的收盘价计算,解禁股市值约28亿元。如此巨量的股份解禁是否会对公司股价造成影响?一切有待时间证明。
⑵ 目前股价3块多,什么叫拟1元回购股份
股票股价随市场追捧、打压,时刻会发生变化,你说的股价是即时价格。公司的真实价格是公司的净资产。
公司发行股票时通常会按照公司净资产把公司的净资产折算成股份拆分成1元/股的面值。然后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开发行。发行时会对面值1元的股票进行议价、定价,于是就有了发行价。
拟1元回购就是按照当时发行时的1元/股的票面价格回收股份。
⑶ 银行存款回购公司股票100万股并注销 每股回购价格是2元,每股面值1元 编制会计分录
1、以银行存款回购公司股票时,先按回购价格记入“库存股”科目
借:库存股 200万
贷:银行存款 200万
2、注销股本时
借:股本 100万(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00万(差额)
贷:库存股 200万(回购价格)
若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应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⑷ 请问 如果上市公司拿出1亿回购自己的股票并且注销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一亿元就用掉了呢如果是的话,为什么
上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一般来说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1)稳定股价(向市场传递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息);
2)提高每股盈利水平(算是一种理财行为);
3)作为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出于防止重新增发稀释原有股东权益等想法)。
4)提升股价(变相发放红利,且免红利税)
5)减少流通数量,防止敌意收购。
(备注:要区分增持和回购,回购完成需要注销回购的部分,总股本会发生变化)
鉴于上述(回购)的目的,通常这个行为都会导致二级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的。
现金股利发放则是一种最普通的回馈股东的行为。
虽然回购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行为,不过,在中国股票市场确是极为稀罕东西(印象中好像就发生过几次,你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这些个公司圈钱都来不及(连肯好好发红利的都没几个,宁愿送点股票忽悠一下),还肯买回股票来注销?...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但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关于股票回购问题,在国外股票市场上,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回购的案例日渐增多。比较成功的案例有:1992年大豫园合并小豫园、1994年陆家嘴回购国家股等。近期云天化和氯碱B又传出了股票回购消息,从而引起市场各方人士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回购概念股被炒作得红红火火。那么,股票回购的动机究竟何在?方式有哪些?目前,在我国实施股票回购制度的意义何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证券市场发展的实践,对此进行分析。
一、股票回购的动机分析
如果从世界经济方面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乃至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之间,其股票回购的动机是不完全相同的。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下述五个方面:
1.防止国内外其他公司的兼并与收购
以美国为例,进入80年代后,特别是1984年以来,由于敌意并购盛行,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大举进军股市,回购本公司股票,以维持控制权。比较典型的有:1985年菲利普石油公司动用81亿美元回购8100万股本公司股票;1989年和1994年,埃克森石油公司分别动用15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回购本公司股票。再如日本,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了防止本国企业被外国资本吞并,企业界进行了著名的“稳定股东工作”——职工持股制度和管理人员认股制度。前者是指企业对职工购买、持有本企业股票给予某种优惠或经济援助,奖励职工持股的制度;后者是指企业给予高级管理人员优惠认购本企业股票权利的制度。其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确保企业的优秀人才。而允许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回购本公司股票,则是建立职工持股制度和管理人员认股制度,维持企业控制权的前提条件。正因为此,所以,进入80年代,在欧美国家修改《公司法》的同时,日本亦相应修改了《公司法》,并相应放宽了企业回购本公司股票的限制。
2.振兴股市
1987年10月19日的纽约股票市场出现股价暴跌,股市处于动荡之中。从此,美国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的主要动机是稳定和提高本公司股票价格,防止因股价暴跌而出现的经营危机。据统计,当时在两周之内就有650家公司发布大量回购本公司股票计划,其目的就是抑制股价暴跌,刺激股价回升。
3.维持或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即给股东以比较高的回报)和公司股票价格,以减少经营压力。
例如,经历了五六十年代快速增长时期的IBM公司,70年代中期出现大量的现金盈余,1976年末现金盈余为61亿美元,1977年末为54亿美元。由于缺乏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IBM公司在增加现金红利(1978年的红利支付率为54%,而五六十年代红利支付率仅为1%至2%)的同时,于1977年和1978年共斥资14亿美元回购本公司股票。据统计,1986——1989年期间,IBM公司用于回购本公司股票的资金达到56.6亿美元,共回购4700万股股票,平均红利支付率为56%。另据了解,美国联合电信器材公司1975——1986年期间,一直采用股票回购现金红利政策,使公司股票价格从每股4美元上涨到每股35.5美元。无独有偶,步入80年代中期,日本的许多企业亦步入成熟期,按照企业发展理论,一旦企业步入成熟期以后,不再片面追求增加设备投资,扩大企业规模,而日益重视剩余资金的高效率运作。然而,如何高效率地运用剩余资金,成为当时日本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恰在此时,美国的HBO&CO.公司利用剩余资金回购了26%的发行在外的股票。受此影响,许多日本上市公司也开始利用剩余资金回购本公司股票。
4.重新资本化。
即大规模借债用于回购股票或支付特殊红利,从而迅速和显著提高长期负债比例和财务杠杆,优化资本结构。重新资本化往往出现在竞争地位相当强、经营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但长期负债比例过低的公司。由于这类公司具有可观的未充分使用的债务融资能力储备,按照资产预期能够产生的现金流入的风险与资本结构匹配的融资决策准则,提高财务杠杆,可以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公司总体资本成本,增加公司价值,从而为股东创造价值。同时,也有助于防止敌意并购袭击。因为在有效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具有大量未使用的债务融资能力的公司,往往容易受到敌意并购者的青睐和袭击。
5.其他考虑。
根据德国《股票法》第71条的规定,准许企业在特定情况下回购资本金10%以内的本公司股票。所谓特定情况是指:(1)避免重大损失时;(2)向从业人员提供时;(3)基于减资决议注销股票时;(4)股票继承时。1981年英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回购本公司股票的动机主要有:(1)将剩余资金返回股东;(2)增加股票的价值;(3)抑制股价下跌;(4)实现资本构成的目标;(5)防止企业被吞并;(6)灵活运用剩余资金或作为企业证券发行战略的重要手段。就法国而言,在如下几种特定情况下允许企业回购本公司股票:(1)以市场调整为目的;(2)向从业人员提供;(3)继承;(4)根据法院判决;(5)实行减资。在日本,在下述几种情况下,企业亦可以回购本公司股票:(1)为使时价发行的股票顺利地被投资者所吸收;(2)在接受以物抵债等情况下,为行使公司权利而必需时;(3)在单位未满股票请求权和反对股东的股票购买请求权行使时。
二、股票回购的方式
关于股票回购的方式,主要有下述五种划分方法:
1.按照股票回购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场内公开收购和场外协议收购两种。
场内公开收购是指上市公司把自己等同于任何潜在的投资者,委托在证券交易所有正式交易席位的证券公司,代自己按照公司股票当前市场价格回购。在国外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上,这一种方式较为流行。据不完全统计,整个80年代,美国公司采用这一种方式回购的股票总金额为2300亿美元左右,占整个回购金额的85%以上。虽然这一种方式的透明度比较高,但很难防止价格操纵和内幕交易,因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实施场内回购的时间、价格和数量等均有严格的监管规则。场外协议收购是指股票发行公司与某一类(如国家股)或某几类(如法人股、B股)投资者直接见面,通过在店头市场协商来回购股票的一种方式。协商的内容包括价格和数量的确定,以及执行时间等。很显然,这一种方式的缺陷就在于透明度比较低,有违于股市“三公”原则。
2.按照筹资方式,可分为举债回购、现金回购和混合回购。
举债回购是指企业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办法来回购本公司股票。其目的无非是防御其他公司的敌意兼并与收购。现金回购是指企业利用剩余资金来回购本公司的股票。如果企业既动用剩余资金,又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来回购本公司股票,称之为混合回购。
3.按照资产置换范围,划分为出售资产回购股票、利用手持债券和优先股交换(回购)公司普通股、债务股权置换。
债务股权置换是指公司使用同等市场价值的债券换回本公司股票。例如1986年,Owenc Corning公司使用52美元的现金和票面价值35美元的债券交换其发行在外的每股股票,以提高公司的负债比例。
4.按照回购价格的确定方式,可分为固定价格要约回购和荷兰式拍卖回购。
前者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发出的以某一高出股票当前市场价格的价格水平,回购既定数量股票的要约。为了在短时间内回购数量相对较多的股票,公司可以宣布固定价格回购要约。它的优点是赋予所有股东向公司出售其所持股票的均等机会,而且通常情况下公司享有在回购数量不足时取消回购计划或延长要约有效期的权力。与公开收购相比,固定价格要约回购通常被认为是更积极的信号,其原因可能是要约价格存在高出市场当前价格的溢价。但是,溢价的存在也使得固定价格回购要约的执行成本较高。
荷兰式拍卖回购首次出现于1981年Todd造船公司的股票回购。此种方式的股票回购在回购价格确定方面给予公司更大的灵活性。在荷兰式拍卖的股票回购中,首先公司指定回购价格的范围(通常较宽)和计划回购的股票数量(可以上下限的形式表示);而后股东进行投标,说明愿意以某一特定价格水平(股东在公司指定的回购价格范围内任选)出售股票的数量;公司汇总所有股东提交的价格和数量,确定此次股票回购的“价格——数量曲线”,并根据实际回购数量确定最终的回购价格。
5.可转让出售权回购方式。
所谓可转让出售权,是实施股票回购的公司赋予股东在一定期限内以特定价格向公司出售其持有股票的权利。之所以称为“可转让”是因为此权利一旦形成,就可以同依附的股票分离,而且分离后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执行股票回购的公司向其股东发行可转让出售权,那些不愿意出售股票的股东可以单独出售该权利,从而满足了各类股东的需求。此外,因为可转让出售权的发行数量限制了股东向公司出售股票的数量,所以这种方式还可以避免股东过度接受回购要约的情况。
三、我国实施股票回购的若干政策建议
国外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的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允许上市公司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定方式回购部分本公司股票,不仅有利于振兴股市、防止敌意兼并与收购,而且有利于稳定股东队伍、充分挖掘管理人员的管理才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虽然我国目前并不完全具备大规模实施股票回购的条件——《公司法》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但为减少资本而注销股份或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在局部范围内有条件地实施或推广。
1.允许部分上市公司利用部分剩余资金回购国家股和法人股,不仅有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够流通的负面影响,而且有利于股市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实现三股并轨创造了条件。
2.通过股票回购的方式将既有A股又有B股的公司转换成只有A股或只有B股的公司,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A、B股并存虽然在发行初期给发行企业带来了较多的资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A、B股市场不同的运作特征,尤其是两个市场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相差甚远,A、B股并存的公司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目前,沪深两市A、B股并存的79家公司,基本上都是在1997年以前上市,这些公司中有一些公司尤其是上市较早的老公司,上市后一直没有实施配股,即使是实施过配股的公司,其扩张速度较之只有A股的公司也相差甚远。管理层实际上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1997年下半年就已经宣布“一企一股”的政策。因此,我们认为,在B股股价较低,不少公司股价低于面值的情况下,应该允许这些公司回购B股。
3.允许部分发行有A股的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可以相应改善股本结构不符合现行《公司法》规定的问题。《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应占到公司总股数的25%以上,但总股数超过4亿股的,该比例为15%以上。从目前来看,沪深两市存在股本结构不符合要求的仅有轻工机械等极少数公司,其中轻工机械总股数1.75亿股,流通股仅占11.4%。此外还有一批国企大盘股,如申能股份、扬子石化、莱钢股份、石炼化、广电股份、电器股份以及云天化等,公司的国家股和法人股比例达到75%以上,但尚符合《公司法》要求。可以看出,将《公司法》中对回购和股本结构的规定联系起来,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和配套作用。
4.允许部分业绩优良但股价较低的公司进场回购本公司股票,一方面有利于价值回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稳定现有的股东队伍,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动方向。
当然,不恰当的公司股票回购有可能损害股票交易的公正性和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这是因为,第一,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有可能利用这一内部消息,抢先一步自己买卖本公司股票,从中牟取暴利;第二,企业有可能利用回购本公司股票欺瞒一般的投资者。因此,有关部门应该从购入方法、时间、价格和数量等方面严格约束企业行为,并依法禁止不正当交易,防止企业的操纵股价行为
股票回购的主要目的
反收购措施。股票回购在国外经常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反收购措施而被运用。回购将提高本公司的股价,减少在外流通的股份,给收购方造成更大的收购难度;股票回购后,公司在外流通的股份少了,可以防止浮动股票落入进攻企业手中。改善资本结构,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较好途径。回购一部分股份后,公司的资本得到了充分利用,每股收益也提高了。稳定公司股价。过低的股价,无疑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股价过低,使人们对公司的信心下降,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怀疑,削弱公司出售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以支撑公司股价,有利于改善公司形象,股价在上升过程中,投资者又重新关注公司的运营情况,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增加,公司也有了进一步配股融资的可能。因此,在股价过低时回购股票,是维护公司形象的有力途径。建立企业职工持股制度的需要。公司以回购的股票作为奖励优秀经营管理人员、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职工的股票储备。股票回购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当一个公司实行股票回购时,股价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两方面的叠加:首先,股票回购后公司股票的每股净资产值将发生变化。在假设净资产收益率和市盈率都不变的情况下,股票的净资产值和股价存在一个不变的常数关系,也就是净资产倍数。因此,股价将随着每股净资产值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股票回购中净资产值的变化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其次,由于公司回购行为的影响,及投资者对此的心理预期,将促使市场看好该股而使该股股价上升,这种影响一般总是向上的。假设某公司股本为10 000万股,全部为可流通股,每股净资产值为2.00元,让我们来看看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进行股票回购,会对公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值。假设股票价格为1.50元,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回购30%即3 000万股流通股,回购后公司净资产值为15 500万元,回购后总股本为7 000万元,则每股净资产值上升为2.21元,将引起股价上升。股票价格高于净资产值,但股权融资成本仍高于银行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进行回购仍是有利可图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每股税后利润。假设前面那家公司每年利润为3 000万元,全部派发为红利,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为10%,股价为2.50元。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为12%,高于银行利率10%。若公司用银行贷款来回购30%的公司股票,则公司利润变为2 250万元(未考虑税收因素),公司股本变为7 000万股,每股利润上升为0.321元,较回购前的0.03元上升30.021元。其他情况下,在非上述情况下回购股票,无疑将使每股税后利润下降,损害公司股东(指回购后的剩余股东)的利益。因此,这时股票回购只能作为股市大跌时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手段,抑或是反收购战中消耗公司剩余资金的“焦土战术”,这种措施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因为短期内股价也许会上升,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每股税后利润的下降,公司股价的上升只是暂时现象,因此若非为了应付非常状况,一般无须采用股票回购.
⑸ 上市公司可不可以把股票全部回购,持股到百分之百啊,那样对其股价有什么影响啊
回购股票就是上市公司私有化了啊
可以先发布要约收购,让股民以多钱的价格卖给大股东
盛大在美国私有化了,阿里巴巴也在香港私有化
一般宣布私有化的话 股票都能涨的
⑹ 回购股票是利好消息还是利空消息
回购股票是利好消息
1.对于股东的意义
股票回购后股东得到的资本利得需缴纳资本利得税,发放现金股利后股东则需缴纳股息税。在前者低于后者的情况下,股东将得到纳税上的好处。但另一方面,各种因素很可能因股票回购而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否对股东有利难以预料。也就是说,股票回购对股东利益具有不确定的影响。
2.对于公司的意义
进行股票回购的最终目的是有利于增加公司的价值
⑺ 企业注销库存股时,回购价格低于回购股票的面值总额时,如何做分录请结合例题讲解
1、回购本公司股票时:
借:库存股(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银行存款
2、注销库存股时:
借:股本(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先冲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股本溢价和盈余公积仍不足部分)
贷:库存股(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3、回购价格低于回购股票的面值总额时:
借:股本(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
贷:库存股(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3-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⑻ 用于股票回购的现金给了谁
用于股票回购的资金通常来自于公司的公积金账户,购买的股票进行销毁,资金给了公司,也就是说公司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提高了,但总市值不变,变化的是每股占总股本的百分比提高了,股价会提高。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