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华股份股票是否存在商誉减持
A. 如何找出故意商誉计提的股票
本来,商誉计提的情况较为少见,前几年并没有引起关注。近几年却屡见不鲜,有的甚至成为公司谋取私利的一个手段。因此,商誉计提是否存在故意,已经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今天,上市公司骅威文化披露《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1.20亿元至亏损13.50亿元。三季报原来还预盈1.83-2.56亿元的,怎么忽然间就巨亏了呢?骅威文化在公告中披露修正原因是商誉计提,2015年收购的浙江梦幻星生园、深圳市第一波网络,均存在商誉减值迹象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共12亿元。对此,深交所紧急发函了解情况,到底是否存在故意,人们将拭目以待!
B. 300367的商誉存在减值吗
[cp]雏鹰农牧“猪饿死了”,是否存在业绩洗大澡的嫌疑,又一扇贝!
涉及到两个概念:资产减值和商誉。
商誉之前已经谈过了,本来是好东西,但是很多公司通过高价收购的溢价也并入商誉(多花了钱反而变成资产),商誉应该是逐年计提,而不是一次性,假如公司花20亿收购,但是被收购的资产只值10亿,公司会增加10亿的商誉(注意,按理说这是亏损10亿,然而账目上并不是),10亿商誉是一次性“亏损”的,常理上是一次性释放风险,但是会计处理方法需要逐年计提,每年在商誉上亏损一点,这样不会导致公司净利润大幅波动一次性出现亏损的情况。
尽可能远离商誉虚假繁荣,如果知道商誉的组成部分就更好了,另一种情况是公司商誉通过一次性计提后,运营良好,但是会计上表现不出来,这就是低估的时候,可以投资。
上市公司可以操控财务数据,千万不要怀疑,不排除两种可能性。
公司利用熊市一次性计提损失,这样来年的财务数据就好看多了,还有故意报亏的情况,引发内幕交易,管理层可以间接增持股票。
这在中国资本市场太常见了,从我们记账的角度就可以看出,通过调整记账时间,就可以控制每月甚至每个季度的盈亏,比如你购买洗衣机花2000元,按理说不能一次性支出2000元,容易形成当月盈亏不平衡严重赤字,另一种办法(也是会计上的处理方法)是分摊到每月,比如洗衣机的寿命是3年,你可以把2000分成36次计提(支出记账),那么每月的支出就只有6元钱左右而已,这么做上尽可能公平衡量真实的资产,但问题是这种资产不属于优良资产,本身不能创造价值。
因此,会计上处理账目还是有漏洞的,你的分摊期限可以做文章,来调整利润,商誉本身毫无价值,它未必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你不是可口可乐,也不是诺基亚掌握的核心专利。
这里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资产减值,固定资产折旧,也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就像举例的洗衣机一样,通过调整计提周期实现利润调控,价值投资的基础是发现真实的财务数据。[/cp]
C. 300685是否存在商誉减值
由于税法不认可免税合并产生的商誉,即商誉计税基础为0,商誉账面价值则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会计上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原因有二:
第一,若确认,则产生新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而改变商誉账面价值的计算结果(增加) ,商誉账面价值增加后,又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从而二者无限循环;
第二,由于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导致商誉账面价值增加,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D. 蓝色光标提取商誉减值对股票涨跌有没有影响
准确地说,蓝标此次2015年度1季报亏损不是因为自身合并报表的商誉计提减值,只是它远在英国的一个参股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作为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蓝标要相应确认投资损失。巴菲特说,一次性事件后的大跌都是买入机会。投资损失非经营性损益,不影响蓝标自身的盈利能力。
E. 鹏欣资源股票有商誉减值吗
这个目前没有听说有商誉减值这回事。
F. 关于商誉和商誉减值
你好,商誉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自创商誉指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能够较其他企业获得超额收益而所具有的无形资源,外购商誉指企业并购中收购方因存在对被收购企业的良好预期,认定其能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而确认的无形资源。由于自创商誉的复杂与形成成本的不可验证性,会计上的商誉一般是指外购商誉。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商誉这一被收购企业被认定能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而确认的无形资源,以收购方支付总价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差值的形式具体化,并最终在收购方资产负债表中作为一项资产科目体现。收购方为收购支付溢价,代表了被收购企业净资产背后蕴含的发展前景,也代表了收购方对于自己能从中获取预期收益的信心。
然而,当被收购企业后续经营业绩无法达到收购发生时作出的业绩承诺时,收购资产的高估值、收购支付的高溢价的合理性就需要进行重新评估,上市公司需开展减值测试。测试结果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则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成为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不确定性的一大来源。由于减值测试通常在年末进行,年末的年报业绩预告期也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频发期。2018年度部分上市公司公告商誉减值损失高达数亿元,导致当年本该盈利的业绩由盈转亏,突然的业绩“变脸”令公司股价大幅下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G. 商誉减值股票都会跌吗
上市公司如果出现商誉减值的话,会导致亏损,如果亏损特别严重,还会让许多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上市公司想要将商誉减值减少损失的话,通常都是发行更多的股份,这样一来只会稀释掉股票的价值,最终只会将上市公司掏空。
拓展资料:
商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āng yù,英文是Goodwill,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这是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是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与同行企业比较,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发生减值之后,股价会跌到什么程度去?这个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不大,后期能通过盈利止损的话,那么股价不会跌到哪里去。如果商誉减值的数额太大,而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也不好的话,那么股价跌到谷底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一家因商誉减值而亏损较大的上市公司,即使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每年盈利,但由于盈利的部分要弥补减值造成的亏损,因此也可能在未来的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无法获得利润分配。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利润的分配,自然也就没有投资者愿意再次购买他们的股票,从而导致股票缺乏流动性。股价自然就会跌破到一元的地步,最终的结果就是被迫离开股票市场了。
商誉减值的风险虽然很大,不过大多数具有商誉减值风险的公司因为预期的自我实现,在商誉减值后,股价即使有波动,也不会太大。一些近期股票的崩盘,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情绪因素而引起的。因此,当短期的商誉减值风险释放后,个股的波动性也将基本上消失,股价更多的可能是止跌上涨。
商誉减值的可怕之处就是在于投资者不知道股价会跌到哪里去,但也不需要害怕。我们可以对上市公司的减值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了解是否值得继续投资。
H. 商誉减值是利好还是利空
商誉减值一般是利空,这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购买的子公司没有预期那般赚钱,在重新评估所收购公司的价值后,需计提商誉。
商誉减值是指上市公司购买的子公司没有预期的那般赚钱,在重新评估所收购公司的价值后,需计提商誉。也就是说以前收购的公司没有那么值钱了,现在需要在净利润中扣掉多花掉的钱,导致利润下滑而引发股价下跌。
商誉减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上市公司追逐市场热点、炒概念、做高股价,而高溢价收购导致商誉不断膨胀,无法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对股价带来不好的影响。商誉与净资产比值越大商誉减值概率越高,当比例大于30%时,投资者需要注意商誉风险。同时商誉占归母净利润比重越大,商誉减值引发业绩亏损风险越大。
因此,商誉减值是一种利空的消息,投资者在进行个股投资时,尽量避开商誉减值的个股。
【拓展资料】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这是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是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与同行企业比较,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力.因此,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作为整体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
I. 选股时间怎么用指标排除商誉减值的股票
用通达信可以实现这一功能,第一下载专业财务数据,
然后用下面公式就可以,参数n是减值的幅度,例如10就是减值小于-10%的意思,参数m是时间,例如250,就是250个周期内没有发生过商誉值下跌大于百分之10,符合选股条件.
例子中参数都是随意设置的,没有实际使用意义.使用者这需按照自己的需求自行设置.
N:=10;
M:=250;
XG:COUNT(FINVALUE(35)/REF(FINVALUE(35),1)-1<-N/100,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