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八旗集团股票上市6
㈠ 珠江船务(广东)物流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珠江船务(广东)物流有限公司于2007年6月29日登记注册,由珠江船务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股票代码00560)投资成立,其上级公司广东省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是广东省政府确认的广东省物流龙头企业、全国第四家以航运物流为主的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全国首批3A信用等级物流企业。珠江物流成立以来,根据集团“投资经营一条龙、责权利一体化”的经营思路,按照珠江船务“一司两地”的运作模式,对珠江船务的物流板块进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并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经营业务从传统的运输方式向综合物流及现代物流进行转变,确立了以港口物流、粤港航运、保税物流、道路运输、车检场、综合货物代理等六大业务板块为经营格局,进一步提高了珠江船务CKS品牌在粤港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企业的发展中,珠江物流坚持立足香港航运中心,通过优化港口布局,完善物流网络,开拓海内外市场,以粤港国际集装箱物流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以国际进出口物流为主,国内配送为辅。目前在珠三角拥有了19家货运码头公司股份,其中14家为全资、控股公司,已成为粤港以营销网络、码头网络、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为支撑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法定代表人:黄烈彰
成立时间:2007-06-29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00040001321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八旗二马路48号主楼23楼2301-2307房
㈡ 八旗军是当时最强的军队吗。
八旗军在明末清初确实是亚洲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队伍,20多万八旗军就夺取了整个天下,排除当时的政治因素,清朝能问鼎中原,与当时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分不开的。
当时明朝的政府军队由于多种因素造成战斗力极度贫弱。因素有以下几点:
1、明朝军队实行卫所世袭制度,军人都是世袭的职业,平时以卫、所等单位聚集生活,不打仗的时候就靠微薄的兵饷和耕种为生,辽宁葫芦岛绥中一带有很多地名(例如前所、前卫)都是当时明军生活的地方。一支平时不怎么训练种地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而这样的军队一旦作战,明军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掳掠百姓中,明军一旦作战就大肆杀掠百姓,杀良冒功,劫掠财物,军纪是很差的。
2、明代和宋代一样,有着重文轻武的风气。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都是文官,明朝的武将地位不高。这一点不像唐朝、清朝。唐朝、清朝讲究的是出将入相,清代的很多军机大臣都能领兵作战,比如乾隆时期的傅桓。武将要想有政治地位,就要投靠各个文官群体的集团,否则很难再有升迁的机会。全社会的轻视军队风气,也造成了明代军人的地位低下。
3、明代的宦官阉党掌权一直延绵不绝。宦官专权从王振、刘瑾到后来的魏忠贤,一直到崇祯帝才杜绝了宦官掌权。宦官掌权,造成朝纲不振。官场一片黑暗。什么人都不思进取,唯有巴结阉党才能生存。这样黑暗的政治局面不会造就有战斗力的军队。
4、明代开始,军队盛行火器,而白刃格斗技能下降。在蒙古威胁北京时,张居正调戚继光住房蓟北,戚继光当时就已经看出明军已怯于刀剑格斗,所以研制了以车辆为掩体,以火器弓箭为打击力量的“车厢阵”战法。
从这几点,我们可以勾勒出明朝末年政府军队的模样:平时是种地的农民,战争开始后,变成一群有组织的强盗,对百姓大肆进行抢劫杀掠,一旦遇见敌人,就会变成丧家之犬。有火器的时候,还能远距离发射火器弓箭,一旦与敌人近距离白刃格斗,军队马上就会崩溃。
明朝军队当时有战斗力就那么几支:曹文昭的西北军,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消耗殆尽;四川的少数民族石柱兵,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消耗殆尽;长期驻防辽宁的关宁铁骑,最后在吴三桂带领下投降清朝。而其他的明军在与清八期的较量中,都是只能守城,而不敢野战。只要和八旗军野战,明军必败。可见败就败在军队在冷兵器格斗上毫无战斗力。后来袁崇焕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固守宁远,以逸待劳,利用火器来守城,因为只要一出城就会惨败的危险。
说完明军的积弱,再说八旗为什么强悍?也有几个因素。
1、明末清初,八旗的锐气正盛,还没有被纸醉金迷磨灭。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时候,不少女真部队还处于原始的部落时期,生产力落后。而人类的战斗力也与生产力落后成反比,生产力越落后,人类的战斗力越强,因为落后的生产力使人类文化落后,人类的贪生怕死的性格很多都是由优越的生活和先进的生产力带来的。落后的生产力使人类必然野蛮,为了生存就会敢于冒险,敢于牺牲,打仗战斗力就会高。历史上的中原政权一次次败于北方的游牧民就是这样。有房有地就不敢拼命,而另一方的野蛮人是为了抢房抢地就敢于拼命。相传遏必隆的祖先几个清兵就敢于偷袭明军营地,杀了20多个明军回来,简直和现在的特种部队偷袭一样凶狠。
2、八旗军有个内部政策,战争中谁劫掠的财产就归谁所有。所以,作战中,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八旗军必须拼命才能抢来东西。八旗军还有一个特点,和日本幕府时期一样,和蒙古军队一样,早期的清军的武器、盔甲、马匹都不是统一发放,而是自行装备的,而普通士兵哪来的钱购买刀枪盔甲这些东西,只能靠战争中抢来的,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只有祖上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家底很薄。要想打仗就必须去敌人哪来抢东西。
3、清初的政治比较清明,早期以皇太极为核心,后来以多尔衮为核心。上层统治阶级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不停的进攻,有着一股旺盛的斗志,各级将领都是皇亲国戚,八旗旗主都是直系的皇族子孙,不是兄弟就是叔侄大爷外甥,多尔衮当政,多尔衮、多铎兄弟两就自领三个旗,互相之间无论为公为私,作战都能一心为公,奋力死战。相反,明末的部队,都演变成了军阀部队,一打仗,先想的就是保存实力,看见友军被围,都怕自己损失实力而不去救援。松锦大战中,各个总兵的部队都只顾自己,没有全局观念,造成明军瞬间崩溃。卢象升以身殉国的时候,友军就在附近,也观望不前。这一点好似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队,明军各将领之间互相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思进取,造成了明军的一次次失败。
而当清朝问鼎中原之后,八旗军不再从事劳动生产,变成了只领朝廷俸禄的职业军队后。八旗军马上被富贵繁花、纸醉金迷的城市生活腐蚀了,每天只是进行消遣的城市休闲生活。很快就失去了战斗力,在三藩作乱的战争中,八旗军的战斗力低下马上就显现出来,平定三藩的主力变成了汉族军队的绿营兵。
㈢ 为什么大清以6万满八旗军就能征服一亿多人口的大明和蒙古呢
满清征服大明和蒙古,不是因为某个人的魅力,也是因为某项优惠政策的吸引,更不是武力。
清朝对明朝和蒙古的成功征服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内部原因
1.满清朝八旗战斗力强国际史学界公认满清朝八旗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一直有一句话叫‘女真不是满,满是无敌的’。与大明和蒙古,相比,女真(满清朝的前身)处于更原始的部落制度下。

㈣ 晓汪集团
姓氏名称: 汪
拼音: wang[一声]
序号: 0104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可谓悠久异常,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同时汪氏也必是贵胄之后。
商、周后的春秋时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孙出现。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有的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
还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来的。据史料记载,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六子处休分姓汪。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汪姓族人自得姓以来,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繁衍到了全国各地,而且是人口众多。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人员杜若甫、袁义达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 1982年全国人口0.5Z,随机抽样资料,以及1970年台湾省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之姓氏分布》一书进行统计显示,汪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8%,据此推算全国当有近500万人姓汪,按人口多少排列为第57大姓。尤以安徽多汪姓,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44%;其次为湖北、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上述6省汪姓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72%。
==================================================================================================================
汪氏介绍
一、出自汪芒氏
商时有汪芒国,国君为防风氏,漆姓,守封禺之山。《古今姓氏书辨证》说汪姓“出自古诸侯汪芒氏后裔”,《通志·氏族略》也说:“商代有汪芒(又作汪罔)国,其人以国为氏。”相传汪芒是巨人之国。防风氏身高三丈。当时大禹在会稽召集天下诸侯,防风氏迟到了,结果被大禹处死。国人后来迁居湖州的山里,称汪芒氏。战国时楚国灭越,汪芒氏也被攻破,后来逃到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改姓汪氏,即安徽汪姓。
二、出自姬姓
是周公之子伯禽之后。春秋时,鲁成公的庶子满因食邑于汪(在今山东省境内),其后人以邑为姓,即山东汪氏。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说:“汪氏之先出鲁成公支子,食采于汪,因以为氏。”鲁国为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之同姓封国,周族的始祖为后稷,传说是因姜螈踩了巨人的足迹而生,始姓姬。周武王克商后建立了西周,为了便于统治这广大的新疆土,必须建立属国以拥护王室,于是采取了分封制。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有其兄弟15人,同姓14人,周王室子孙一般都得到封地,做了大小诸侯。周公的长子伯禽被封为鲁侯,建都曲阜(今山东西南部),鲁国第21位君主是鲁成公,成公庶子(旧称妾所生的孩子)姬满的封地在汪,其后代便以邑名“汪”为姓。关于汪姓为鲁成公之后,清代学者汪琬《尧峰文钞》卷一《汪姓缘起考》中记述了其神奇经历:“吾汪当从姬姓裔为正。又按旧谱,鲁成公庶子生而有文在其手,左水右王,故名曰汪。其后子孙遂氏之。……吾汪氏之得姓,当从食采为正。盖始则以采地为氏,继则以氏为姓也。”就是说鲁成公庶子生下来时,左、右手上分别写有“水”、“王”二字,因此取名为汪,其后子孙以汪为氏,继而以氏为姓。安徽《祁门县志·氏族考》记载得更富传奇色彩:“汪氏得姓始于颍川侯,姓姬名汪,鲁成公黑肱之次子也。始母夫人姒氏,梦游汶 (今山东汶上县,春秋时为鲁国中都邑),观彩虹亘天,心知其祥,觉而有孕,孕二十五月而生子,握手三月乃开,左(手)有水纹,右(手)有王纹,合成汪字,遂以名之为鲁上大夫采邑,颍川因以为姓。”
三、少数民族汪姓
《辽史》、《金史》、《元史》以及《李朝实录》等书中,都记载有不少女真姓,多为多音节的姓,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开始将女真语姓改为汉字姓,这其中就有将古里申氏、汪古氏等改为汉”族汪姓的。《续通志·氏族略》载:元时翁观,即汪古,亦作黄掴、雍古部人以汪为氏。元代汪世显家族就是汪古部落之汪姓。
满族汪姓 《清朝通志·氏族略》载:汪,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刘庆华《满族姓氏录》称:清满洲八旗瓜尔佳氏、完颜氏等均有改姓汪的。今河北隆化县满族有汪姓。
土族汪姓 明洪武四年(1371年),南木哥率部归附明朝,因功授指挥佥事。南木哥子叫汪失去加,取汪失去加之首字为姓,称汪土司。由此,其后裔及所部民众以汪为姓。
瑶族汪姓 古代明朝宦官汪直就是瑶族人。
另外,在土家族、回族、锡伯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亦有汪姓。
四、翁姓改姓
翁姓避乱改姓是这一历史时期汪姓的又一来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广东省翁源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敦,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翁氏六子齐荣,当时被誉为“满朝翁六桂联芳”,遂传为佳话。
==================================================================================================================
汪姓迁徙史
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家族甚旺。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
迁入台湾
汪姓族人早在宋代就已登上了台湾岛,《台湾通志·人民志》关于台湾开发的一节中提到: 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汪大猷知泉州时,所辖领地靠海,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今澎湖)”,经常被周围岛上的夷人上岸来抢掠东西,杀掳人口。为防止骚扰,起初,每年遇有南风起时,汪大猷便派兵守卫防备,但是反复如此兵士疲惫,耗费军资,还是防不胜防。于是亲自登岛,造屋200间,派遣将领兵士分别驻守,夷人不敢再来侵犯。此事《宋史·汪大猷传》中也有记载,汪大猷当是汪姓入台第一人。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也曾自泉州渡海峡登岛,在其《岛夷志略》一书中,对澎湖 (台湾)的地理环境、社会状态作了详细的记述。而汪姓定居台湾在清代,始迁者多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广东人。台北三垂 镇《汪氏族谱》称其来自福建,“汪姓起家新安(即歙县),后自歙县徙婺源,自婺源徙休宁(今安徽休宁县),而后入闽,居泉州之天马山”。后由闽入台。
康熙四十至五十年 (1701—1711),汪仰瞻入垦竹北——堡苦令脚 (今新竹市古贤里);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汪玉润居台湾府,是年中武举;
雍正七年(1729年),泉州人汪东文开垦于翠竹北——堡旧港庄(今新竹市);
雍正七年(1729年),广东人汪淇楚开垦于竹北二堡红毛港(今新竹县红毛乡);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广东人汪复隆开垦于今苗栗县卓兰乡;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汪春源居今台南市,是年中举人。
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如今的汪姓已发展成为台湾较大的姓氏之一,1954年台湾文献委员会对台湾姓氏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当时台湾的737种姓氏、828804、户居民中,汪姓有1259户,按户数的多少排列,居第 74位。在分县统计资料中,汪姓人在台北有205户,新竹5l户,苗栗8户,台中l户,南投79户,彰化176户,嘉义171户,台南76户,屏东5户,花莲6户。以城市统计台北市104户,基隆市160户,阳明市38户,台中89户,台南80户。其中以台北县和基隆市为最集中地。
迁入港澳
香港、澳门与内地地缘邻近,为内地居民的迁入提供了方便,这两地的汪姓族人中的一些人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香港德昌电机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汪穗中,籍贯上海,公司主要经营、产销各种微型发动机,是世界三大微型发动机制造商之一,1996年拥有财富3亿美元。香港太平协和集团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汪世忠,祖籍广东东莞,生于台湾,与兄长汪世昌、汪世华共持有70%多的太平协和公司及美国协和集团股份。1979年被派往香港成立太平协和公司,经营液晶体显示表及手表元件贸易。后又到深圳设厂,其生产的天霸表、海霸表曾在大陆十分畅销。另外,还经营零售百华、物业发展和电讯服务,其中零售百货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目前,在北京、上海、沈阳、西安、宁波等地均设有商
场,估计资产约3亿美元。
徙居海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内战不断,水旱频仍,广大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度日,而在此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和开发,资本主义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人民纷纷迁往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地谋生,这其中不乏汪姓族人。移居海外汪姓族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当地扎下了根,有的还做出了较大成绩,如泰国的汪东发,祖籍广东揭阳县,为泰国两仪糖业集团董事长。两仪集团是泰国最大的糖业集团之一,约占市场的15%—Z0%。除了糖业之外,两仪集团还经营金融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及采矿业等,1996年时家族财富已达10亿美元。如今,汪姓族人的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
[编辑本段]汪氏名人
历史名人见于史籍的汪姓名人:
主要出自隋代以后,以清代为最多。唐代有泾县人汪伦,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
南宋有文学家汪藻。
诗人汪元量。
宰相汪伯彦。
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渊,曾经两下东西洋,游踪广远。
元末清初有散曲家汪元亨。
明代有戏曲家汪道昆、汪延讷。
清代有医学家汪昂,著有《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非常实用,流传很广,对普及医学有所贡献。
有散文家汪琬。有书画家汪士慎,善于写诗,精通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其擅于画梅,笔墨清劲,对后世影响较大,是"扬州八怪"之一。
陶瓷绘画大师汪野亭,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久负盛名。
有军机大臣汪由敦。以办理公文敏捷干练而著称,也善于书法。
有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早年因曾经助书商贩书,所以遍读经史百家和天文历算,所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所叹赏,从此文名大显。他尤其致力于西洋数学,曾经自制仪器多种,测绘黄河新旧海口地势。他还曾为墨子荀子翻案被统治者视为"明教之罪人"。
有女作家汪端,编著有诗集《明十三家诗选》、小说《元明佚史》。
还有太平天国将领汪海洋,京剧演员、剧作家汪笑侬。
有早期话剧活动家、演员、剧作家汪优游;著名诗人汪国真,网络诗人汪艾若(爱若干)。
汪精卫:字兆铭,清末著名革命义士,曾有“引导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民国日军侵华时期,摇身一变而成为最大的汉奸头子,后死于日本。
汪道涵:生于1915年,安徽嘉山县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长期在经济部门担任职务, 1981年,当选为上海市市长。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1993年,与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为两岸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汪姓家谱介绍
家乘即家谱,又称家传、氏谱、宗谱、族谱等,是专门为记录历代家族成员及其血
缘关系编写的书册,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家族内部子孙的繁衍,一个家族会不断发生分化,分出不同的世代和支系。这种同一血缘的延续与分化,最初是靠口头记忆和传承的,从文字产生以后,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文字记载族系的繁衍·传承了。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明清以后,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社会、婚姻等方面注重出身门第,强调血缘关系的尊卑,修谱之风兴起,不但官方专设谱局编修各姓族谱,而且民间也广修家谱,此时的汪·姓家谱亦不在少数。隋唐开科取士,旧士族纷纷衰败,许多族谱在乱世中散失。到了宋元明清各代,私修家谱又风行,民间撰修有大量家谱,几乎每家每户都修家谱,并且每隔几年还要重修,但由于兵燹水火等因素的影响,保存下来的族谱并不是很多,且多为清以后的。《中国家谱目录》(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合编,1997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收录现存全国各地图书、档案部门的汪姓家谱259种,《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图书馆编,2000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录的汪氏族谱131种,其中明代编修的有50种之多,这在全国所有姓氏族谱中是少有的。
㈤ 杭州八旗的具体编制
杭州八旗
具体组建部门如下
上海正蓝旗 太原镶蓝旗 南京正红旗 保定镶红旗 天津正白旗 江苏镶白旗
具体组建时间如下
2013年7月14日
全八旗总人数12000千人
该旗最高负责人 华北方面最高代理 姓名萧亭
2013年8月3日正式接受华北八旗最高参谋本部委任状,被任命为华南八旗社团也就是杭州八旗
华南八旗全套美式装备
具体装备如下
4台最大功率全球无线电可以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视屏 电话 信息 打印 传真
全旗一半配备美式春田步枪 一半配备美式军用刀
全旗每人配备小型TYHF无线电 美式越野包 美式军刀 美式防滑靴
乙级以上人员均配备美式手枪 军刀
该部门24小时航空飞机均可以随时调用
该部门从装备到训练均是美式
华南八旗经历过太原566计划行动 保定维和行动 上海占领计划行动等等 该旗人员素质均在普通八旗部门人员丙级以上,从以上介绍可以推测华南八旗的战斗力在李宗仁社团上
另外你提问为什么没有湖北八旗,为什么没有参加杭州计划原因如下
首先因为你提的是华南八旗 你提的湖北八旗全称叫华中八旗
华中八旗组建部门包括 正黄旗 镶黄旗
该部门在2007年4月16在湖北东区组建
该旗最高负责人 华北方面最高指挥 姓名朱恩
该旗装备全套美式装备 在装备方面比华南八旗更强
美国顾问团曾经夸该旗是中国最厉害的组织
该旗实际人数18000千人
该旗经历的行动 几乎参加了全华北八旗所有行动
你提的为什么没有参加杭州行动
因为该旗归属华中地区主要负责湖北 广西 而华南八旗负责杭州 江苏 两旗负责的任务不同
另外华中八旗在湖北 锦州 损失惨重主要任务是在后方进行整编
八旗社团有四个部门
华中八旗 华南八旗 华东八旗 华北八旗
华中八旗负责人朱恩
华南八旗负责人萧亭
华东八旗负责人韩贝贝
华北八旗负责人李雅可
㈥ 所向无敌、藐视汉军的八旗铁骑,为何却又遭遇惨败呢
659年,郑成功率领大军战舟山,取道长江而上,从东、西两侧包围了江宁,17万大军连营83座,江宁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
崇明岛守将是苏松总兵梁化凤,听说江宁被围,即刻率三千人马星夜兼程来援。梁化凤跟郎廷佐里应外合,夜袭郑成功连营,大获全胜。郑成功损失惨重,被迫退守厦门,所占州县得而复失。
郑成功本有十足的把握拿下江宁,只可惜他骄傲轻敌、过于高估自己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威慑力、错误判断形势
此后,郑成功集团元气大伤,无力再举北伐,转而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以此作为新的抗清根据地。
后记
江宁解围之后,清廷仍将江宁巡抚蒋国柱锁拿进京,严加痛惩。提督管效忠削去一切职务,籍没家产发配为奴,从此消失于史籍。满洲协领(正三品)兼巴图鲁费雅住、札尔布;佐领当都、巴尤、布达什一律立即绞杀,家人和家产充公。佐领喀福纳、查都、拖辉、布颜、希佛讷被革职为奴,鞭一百,家人和家产充公。(均见《清世祖实录》卷133)
江宁驻防满兵一共不到20个协领及牛录佐领,除去前后战死约10个(包括后来的解围战),幸存者又被绞死5名协领和佐领,革职为奴5名佐领,可见整个驻防满军基本打光了。
喀喀木成了光杆司令,大概是顺治想给八旗留点面子,以喀喀木在解围战中''功大'',格外加恩,保留原职。
㈦ 股票代码查询600700
在打开的看股软件的界面,键盘输入这个上市公司的名称的每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右下角就会出来对应的股票代码。
代码开头:
1、沪市A股票买卖的代码是以600或601打头,如:运盛实业:股票代码是600767。中国国航:股票代码是601111。B股买卖的代码是以900打头,如:仪电B股:代码是900901。
2、深市A股票买卖的代码是以000打头,如:顺鑫农业:股票代码是000860。B股买卖的代码是以200打头,如:深中冠B股,代码是200018。
3、沪市新股申购的代码是以730打头。如:中信证券:申购的代码是730030。深市新股申购的代码与深市股票买卖代码一样,如:中信证券在深市市值配售代码是003030。
4、配股代码,沪市以700打头,深市以080打头。如:运盛实业配股代码是700767。深市草原兴发配股代码是080780。
5、中小板股票代码以002打头,如:东华合创股票代码是002065。
6、创业板股票代码以300打头,如:探路者股票代码是:3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