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票中国房产日本
① 美国和日本现在每年地产开工面积分别是多少
美国之所以能基本避免住宅价格如同股市一样大起大落,原因是有一套抑制房地产泡沫疯狂增大的机制,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住房贷款利率。 美国的贷款利率几乎是每天都在变动,尤其是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势必影响到固定贷款利率。而长期国债的走势,与美联储短期利率和金融界对长期经济发展趋势的评估等多种因素密切相连,尤其是一旦美国的央行利率发生变化,贷款利率马上跟着调整,这就为中央银行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和灵敏的杠杆,借以调控房地产价格走势。 其次,美国的炒房代价很高,这就将一般人拒绝在炒房圈之外,大大缩小了炒房人群,压低了房地产泡沫的破坏力。美国人卖房,手续非常复杂,一般要有代理,而买卖各方的代理,一旦成交要从各自的客户手上收走相当于房价3%左右的手续费。以独栋楼接近于全国均价20万美元计算,买卖双方成交后,要向中间代理支出1.2万美元左右的手续费,这还不算买方贷款要支付的2000美元上下的手续费,以及过户前检查房屋、房产注册、房价评估等繁多的小额收费。一般而论,当一栋中等价格的独栋楼最后过户到买方手上,买方要支付的各种明暗费用高达1万美元上下。如此高的费用,严重制约了大多数人炒房。因此,如果大多数美国人都能炒房,房价的起伏波浪将非常巨大。 第三,房屋本身的维持费用相当昂贵。拥有房地产就得年年上税,一般税率在1%到1.5%之间,中产阶层的住宅费用一般每年都要在4000美元上下。除此之外,房子还要上保险,因一旦房屋失火或被水淹等,保险公司就要赔款,从而,银行可照常收回自己的贷款,因此,要贷款买房,给房子上保险就成为了放贷银行的第一要求。一般房子每年的保险费也将近1000美元。 第四,美国政府的税收政策只对房屋拥有者的第一套住宅倾斜,如贷款利息可以抵税等。如果是非自住房屋,则在贷款利率、出租上税等多方面,都将无法享受第一住房的优惠,从而大幅度增加了投资性住宅买卖和维持的费用,明显降低了房地产投机的吸引力。 第五,房子出售后的盈利,自用住宅可享受50万美元的盈利免税,但非自用住宅出售时的盈利就得作为收入纳税。 第六,美国关于住宅业的统计非常及时、详细,每个月新开工多少套楼房、不同地区中间房价的月变化指数、房价上升和收入上升对比,以及房价上升和租房费用上升对比指数等等,每天都可在政府及相关网站上查到,且比较准确,这不但给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了政策调控的重要依据,也增加了民众买房的信息量和透明度,有效地降低了商家炒作或垄断的成分。 日本是亚洲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度,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培育已日趋理性和规范。目前在被人称为亚洲金融中心的东京市中心,相当于上海静安寺的中心区域内,买一套新建的40层高的公寓单元,两间朝南,带停车位的房子,实用面积9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0平方米),价格不过4000多万日元,合人民币360万元,即建筑面积算每平方米3万元人民币,而日本白领收入相当于上海的五倍,可见上海静安寺的房价之高。 然而,日本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情况也是经过几轮发展和调整后逐渐形成的。日本最大一次房地产泡沫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的房地产上涨速度飞快,很多投机者利用迅速上扬的股票的账面利润投资房地产,导致房价飙升。最终,由于日本中央银行升息力度的不断加大,在股市崩溃的同时,楼市的泡沫也同时被挤破。随着投资者大量抛售股票以填补土地市场的损失,或者抛售房产以弥补股市损失,促使日本的股市和楼市价格在短期内直线下降,跌至低谷。直到21世纪日本的股市和房市才得以恢复,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给世人很多警示,其一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如何做好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预测和调控;其二是房地产更多的是用于解决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的产品,而不应过分看重它的投资回报;其三是避免受高涨的房地产市场的诱惑和吸引,动用高利和高额贷款来购买或投资房地产。另一方面也说明,投资者应该用唯物主义的观念去看待事物,必须对一切财产泡沫背后的神话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那个神话就是价格会永远不断上涨。日本政府在吸取教训和重塑房地产业的过程中,推出了三大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改革措施:一是通过增加国债来投入建设代价昂贵的公共配套项目,恢复房地产及其他经济部门的活力和提高房地产的附加价值;二是放宽限制,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开始放松对金融行业的诸多限制,帮助投资者建立房产投资信托,主要用于设立商业地产投资的互助基金;三是政府调整了建筑标准以便于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开发,比如高度限制,并缩短了建筑方案的审批时间,鼓励节能建材的大量使用。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日本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了资金,增强了活力,减少了再开发的难度,降低了市民进入房地产的门槛,使日本的房地产业迈入了新一轮的可持续发展周期。
② 为什么当年美国和日本要挤破房地产泡沫不去不惜一切代价保房价呢
不知为何会有许多的人相信,当年美国和日本是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的。在泡沫破灭之前,日本和美国都未能意识到泡沫的存在,何来主动刺破泡沫的说法?
三、为刺破房价泡沫需要将利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样经济增长会因此而放缓,失业会大量增加。
即使当年日本和美国是主动刺破泡沫的,日本和美国的经济也没有如一些人所说的发展得更好了。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滞,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虽然迎来了历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期,但此次扩张的力度是二战后最弱的。
高房价虽然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危害,但并不意味着将房价打压下来,社会经济的内在矛盾就消除了。
现在各国包括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贫富差距过大。贫富差距过大会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当年日本之所以会实行激进的“金融缓和”政策,是企图降低汇率,以扩大外需。美国之所以需要通过刺激房地产业来促进经济增长,也是因贫富差距过大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日本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贫富差距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在不断拉大。所以,经济也就不可能发展得更好,而是向更差的方向发展。
③ 美国真的要对中国动手么,中国的房产,股票能撑住么
人不能贪。房子,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买来自己住就怎么也不亏,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比较低,所以从一个较长周期看房价还是看涨的许多地方还没有进入房价稳定的波动周期,股市、房市泡沫破了之后谁倒霉?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开发商、基金,然后就是炒楼炒股票的人,高回报必然带来高风险,又想享受收入又不想担风险哪有这样的好事。许多理财专家都讲过,要多渠道的投资,注意是投资,就是说我今天投下去1元不是为了我明天赚10元,而是等我赚不到钱的时候这1元有个合适的成长,这个周期都是以十数年为计的,以中国股市25倍的平均市盈率来看,25年后你能拿回买股票的成本,如果股票价格不变那么你的投资翻了1倍,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只要凭着一颗平常心即使出现什么情况也不会有太大损失。郎教授说的那些是很危险,但即使真发生了又怎样,日本是失去的10年,可是到现在他们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还是比我们高啊,他们在很多领域还是领先我们啊,丰田车不照样是世界第一?美国动手只是让你把不该你有的钱吐出来而已,更何况我们和香港、泰国、越南不一样,我们的政府是很强力的宏观调控不是说说而已的。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主要还是以商业用房也就是写字楼为主,供给大于需求,可是中国的房地产还是民用住宅跟老百姓相关,老百姓的刚性需求一方面稳定房价,如果泡沫破了对老百姓还是好事呢。
④ 参考日本美国房产红利以后中国的经济引擎是什么
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应该是,服务业和科技产业还有现代化农业等等。
⑤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格局和90年的日本是如此的相似,由于主导原因的错误,致使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股票
只是表面上的相似。日本90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政府和银行家一手引导的,只有银行突然缩紧银根才会产生经济危机,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四大银行全为国有,所以不会产生像日本那样的经济大衰退。
⑥ 请详细介绍一下(日本,美国,中国等国)的股票历史
这个东西都可以写几本书了,你要多详细?
了解wall street可以去看看《伟大的博奕》一书,很好
⑦ 我想知道怎么开日本和美国股票的户
美国的股票,你的去中国银行开户,然后在欧佩克申请账户。不过现在个人炒国外股票好像不合法。建议你还是炒b股吧。
⑧ 想问问,在国内的,个人怎么买美国股市(或者日本欧等国)股票啊
跟炒国内的一样,找外国券商开户啊,在中国他们也有业务啊!不过手续费有点贵,而且美股和欧州都是美元啊欧元啊 钱少了不好炒啊
⑨ 与美国和日本对比分析 中国房地产泡沫还能走多远
1. 商品房供求:居住需求和投机需求,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
商品房和所有商品一样,价格由供求决定。供给过程也就是商品房的生产过程,包括土地购置、新开工、竣工、库存等。供给受需求引导,因此我们重点分析需求。
商品房需求包括居住需求和投机需求,分别对应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居住需求主要跟城镇化、居民收入、人口结构等有关,它反应了商品房的商品属性。投机需求主要跟货币投放和低利率有关,它反应了商品房的金融属性。
2. 商品属性的基本面:城镇化、居民收入和人口年龄结构
过去几十年中国房价持续上涨存在一定基本面支撑:经济高速增长、快速城镇化、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50岁购房人群不断增加和家庭小型化。1978-2015年间,中国GDP年均名义增长1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3.2%。1978-2015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56.1%,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7.7亿,净增6亿人,其中20-50岁购房人群不断增加。家庭小型化,根据五次普查数据显示,1982年平均每户家庭人数4.41人,2000年为3.44人,2010年为3.1人。
但是,2000-2016年间尤其2014-2016年房价涨幅远远超过了城镇化和居民收入增长等基本面数据所能够解释的范畴。城镇化和居民收入只能解释房价上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要靠货币超发来解释。
3.金融属性的驱动力:货币超发和低利率
美国、日本、中国等经验表明,货币金融政策经常导致住房市场大幅波动,低利率和货币超发推动房价上涨,所有房价大周期见顶以及房市泡沫崩盘都跟货币紧缩和加息有关。比如,2007年的美国、1991年的日本。
利率政策调整导致住房市场大幅波动:美国。上一轮美国房地产泡沫,开始于2001年美联储的低息政策刺激:2001至2002年度,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累计降息4.75个百分点。直至2002年11月,基准利率降至1.25%,美联储的低息政策一直延续到2004年。在此期间过低利率刺激抵押贷款大幅增加,从而造成了房地产泡沫。
随后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则刺破了美国房地产泡沫。2004至2006年度,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累计加息4.25个百分点,直至2006年6月基准利率升至5.25%,而美国标准普尔/CS10个大中城市房价在2006年6月到达历史高点之后就开始了连续下跌,说明联储加息政策是刺破美国房产泡沫的主要原因。
利率政策调整导致住房市场大幅波动:日本。1986-1987年度,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息,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日本央行维持低息政策长达两年之久。低息政策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繁荣,反映在土地价格的迅速上涨上。
与美国相同,央行随后的加息刺破了日本房地产泡沫:1989年5月31日,日本央行加息0.75个百分点,此后的15个月内,日本央行再度4次加息,将贴现率提高到6%,连续加息对日本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巨大打击,东京圈城市土地价格开始了长达15年的持续下跌。
利率政策调整导致住房市场大幅波动:中国。2008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三轮房价上涨周期,2009、2012、2014-2016年,都跟降息和货币供应增速加快有关。这三轮房价上涨周期,政策都试图通过放松货币金融环境刺激房地产以稳增长。
⑩ 美国房产和日本房产的不同
现在很多人会选择去国外投资。但是投资的途径却不一样。比如,去美国买股票,去日本买房。
日本的单身公寓比较抢手,容易出租和二次出售。
日本的房产的管理和修缮制度比较完善,使用期长。
日本交通线十分发达,交通便利,近车站的公寓人气旺。
对新中产投资人来说,价格合适。
美国房产多以别墅居多,价格贵,不易出租和二次出售。
相对于日本,交通不是十分便利。
所以和美国的房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有购房的打算,最好还是找个专业的公司咨询一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