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平安股票拍卖
⑴ 谢国民持有的中国平安股票卖给谁了
没有不能卖这一说。但有几种可能。一是你的委托卖出价太高,不能成交。二是今天买入的股票不能几天卖出,必须T+1交易。
⑵ 98年买入2万中国平安股票现在值多少
1998年没有上市呢
按发行价算每股33.8元
现在不除权的价格是176
大概是当初的 5倍多一些
如果是2万元钱的话现在就10万多
如果是2万股的话,现在增值 28万多原
⑶ 中国平安股票可以长期持有
中国平安股票可以长期持有;推荐使用以下原则进行长线股票的捕捉:
1、快速成长型、稳健成长型企业。
2、公司产品简单、易懂、前景看好。
3、有稳定的经营历史,最少需要有五年以上的经营历史。
4、管理层理性、忠诚,以股东的利益为先。
5、财务稳健,自由现金流量充裕(现金流就是公司的血液)。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每股收益每年增长的公司肯定是一家好公司。
7、资本支出少,成本控制能力较强。严控三项管理费用和成本支出的公司,无疑是一家盈利的高手。
8、流通盘较小的中小盘股。
9、市盈率较低。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买进股票的最佳时机,而是耐心等待市盈率很低的时候买进,然后中长线持有。
⑷ 中国平安股在香港成功上市是哪年
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名称“中国平安”, 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为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601318。
⑸ 2007年至2o14年中国平安股票配股
回复
⑹ 中国平安股票历史最低是几元
答:前复权后 历史最高价在2007年10月24日 72.49元,最低价在2008年10月28日 8.15元。
⑺ 中国平安股票发行价
股票配资平台属于线上配资,法律上并没有对股票配资这一行为做明确的法律规范。只是2015年大涨大跌之后,相关监管部门把股票场外配资作为重点清查对象,其主要的法律依据是《证券法》中证券账户不能出借给他人使用这一条;按照这一条,并不至于对配资公司做出如此重大的行政处罚。
事实上,国外没有配资之说,只是由于国情不同,国内才有融资融券的说法,目标就是尝试做多做空机制逐渐形成,可是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门槛50万太高,挡住了90%以上股民。这一部分人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这是万年不变的规律。其实我们更加希望证券公司把门槛降低,这样,所有股民都是平等的。监管部门担忧场外配资主要是场外配资无法监管,第二个就是场外配资杠杆过高。
尽管监管严厉,配资公司或平台逐渐减少;但是还是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虚拟盘里,配资公司肯定是不会动用你的本金的,不然你拿着银行流水直接报警了。他们的盈利模式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股市里10个人,1赚2平7亏;所以盈利的是少部分人,亏损的是大部分人;他只需要用大部分亏损的资金拿出一小部分人给到盈利人的账户即可;他们还得限制配资人的配资金额,一般最高不超过500万,也就是说你50万资金10倍杠杆是上线。如果配资客出现一个本金1000万,配资5倍共计6000万,如果盈利很厉害,配资平台基本上就会崩溃。设置资金门槛就是为了保证资金运转在他们可控的范围内。你有没有听说证券公司对融资客户做融资金额限制的,没有吧!
那我们说说,目前线上股票配资平台APP到底有没有真实的?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2015年之后,除了恒生电子HOMS系统平台被封了之后,这种技术其实并不难;只是需要和证券公司做端口对接才能实现这个功能;只要实现这个功能;配资客户发起的委托才能通过配资平台的母账户给指令到交易所。所以,关键问题就来了。我怎么知道配资公司到底有没有相关的系统支持以及他们是否和证券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个属于商业机密,你是无从知道的,除非你有某证券公司总部的关系!
先不去考虑配资公司、系统支持以及合作券商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以最快最简便的办法去辨别这个APP的真实性呢?那就是通过APP先买入某公司股票;然后在交易日在卖三或者卖四位置发起卖出委托以及卖出委托撤单;同时,对比证券公司交易软件上的卖三或者卖四价位的委托数量的变化,如果对得上,其真实性达到70%;如果每次发起委托后,数量在3秒内就实现了变化,其真实性就达到100%。因为配资公司不可能通过其真实的母证券账户跟随你买同样的股票,然后盯着你账户的变化,来应付你的测试;这样的话,同时测试的人超过10人他们就应付不过来。他们他们还要不要开展业务了?一般的平台目前使用的股民人数一般在1000-10000人数之间;所以,平台跟随客户买卖应付测试是不可能的。他们只是一个平台,收利息、管理费和佣金差的。hirzv
⑻ 中国平安股价三年内必翻数倍
保险公司最根本的是收取保户的保费,当保户发生保险条款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就支付保户赔偿费用。但收取保费到赔付之间一般有个较长的时间差,在此期间,存在一笔可供保险公司使用的钱,这就是浮存金。 对于保险公司,浮存金是有正的成本的或者负的成本的,一般衡量的指标就是综合成本率。 是指财产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的赔付比率和费用率的总和,低于100%的综合成本率一般表示存在承保盈利,高于100%的综合成本率一般表示存在承保损失。 如果综合成本率是110%,就是说保险公司浮存金成本率是10%,使用这笔钱,需要每年支付10%的成本,保险公司用这笔钱进行组合投资,存入银行、投资债券、物业、股票等,如果能取得10%以上的收益,保险公司一般是盈利的,否则将出现亏损。其实这个时候浮存金的意义已经不大,因为保险公司如果能借到银行长期贷款,利率还低于这个值。 保险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初期,往往竞争并不激烈。如果企业经营不出现大的问题的话,一般会出现承保收益,综合成本率低于100%(但也可能盲目扩张,保单设计风险过大的情况等)。但保险业注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如果政府准入门槛宽松、管制宽松的情况下),随着市场的饱和、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保险业出现承保损失的情况将很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产品很难有差异化,各公司间的保单差异不大,并且被模仿的速度很快,更改成本不高; 二是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不大,难以产生溢价,消费者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除非出现大的行业动荡,出现大量保险公司破产的情况,这时管理水平高或者实力强大的的保险公司的保单可以出现较大的溢价; 三是保险公司具有走向歧途的倾向,保单成本的后效性短期内很难预测,保险公司每年的业绩计算都具有估计、预测的成分,不是全部基于现实发生的情况计算利润或损失,因为很多保单要过好多年才进行赔付,短期内不可能知道真正的成本。 问题是由于对市场份额的竞争、对公司股价的表现的追求、对企业经理人的短期激励措施、对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等原因,往往过于关注保费的增长,而容易忽略获得保费的成本;另外, 更严重的因素可能是,企业所有者或者主管对自己投资能力过于自信,认为通过投资收益足可以弥补浮存金过高的成本,但股市一旦出现疯狂下跌的情况,保险公司的业绩将飞流直下,甚至是巨额亏损。 目前,我国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并且有60多家外资企业。预计未来竞争激烈程度将越来越高。近几年,中国平安的综合成本率已经超过100%,但一般在105%以内。08年上半年,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综合成本率达到110%。 弱化监管,对整个行业的投资者来讲,可能就是最坏的消息。 保险业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是很困难的,一般企业都没有。 1、资金雄厚, 综合承保能力很强 。(中国人寿比较像,但管理很不能让人放心)2、低成本优势。 就中国平安来说,还看不到这方面的特征。 3、公司非常优秀的管理层(或者人)。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保单价格过低的时候,公司管理层要坚决放弃部分保单,甚至缩减市场份额,不能盲目扩张;另外,公司管理层要具有一流的资产配置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目前,仍看不出哪个公司明显的具备)
⑼ 中国平安股票历史最高值和最低值
前复权后 历史最高价在2007年10月24日 72.49元,最低价在2008年10月28日 8.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