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股票 » 中国股票圈钱

中国股票圈钱

发布时间: 2021-05-14 14:13:55

㈠ 中国股市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借用一位职业操盘手的话:中国股市的本质是一个融资市场,投机市场,要解释细节的话,可以说是政策市、主力市和消息市。投资中国股市首先你要了解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监管层最希望看到的是,市场不要大涨也不要大跌,同时新股还能顺利发出去。无论是IPO制度改革还是退市制度的出台,乃至遏制新股投机、疏导合规资金入市,都是在为股市融资通道保持通畅服务。炒股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搏傻,其游戏规则就像接力棒,只要不是接最后一棒都有利可图,做多者有利润可赚,做空者减少损失,只有接到最后一棒者倒霉。
中国股市犹如“人工饲养场”,散户投资者犹如其中的一只只“羊”,每次“羊”肥了,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饿虎”前来吃“羊”,其中大多数“羊”或被吃或逃跑,只有一些“狐狸”能够生存。这个故事告诉散户投资者,如果不能成为“狐狸”,那就不要进入市场里面做“羊”了。

㈡ 上市公司是如何利用股票炒作圈钱的

市场结构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提供了方便

股票市场结构本身决定了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群体中处于强势群体的角色,这就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融资者解决资金需求的渠道很多,如银行借款或债权融资等,但股票融资的非偿还性及低成本性使其具有了无比巨大的优越性,融资者首选的方案自然是股票融资;当然融资者通过股票融资时必须要将自己企业的发展前景(具体来看就是融资将要投入的所谓项目)描绘得很好,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口袋的钞票拿出来,相反投资者在利益预期的促动下,虽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了解融资者的真实面貌,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及精力、识知等条件限制永远不可能对融资者情况全部摸清。从这个角度看,股票市场结构本身就决定了融资者群体即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群体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换言之融资者群体在股票市场中是处于优越地位的强势群体地位,而投资者群体无疑是弱势群体。用当代美国社会学科尔曼的话来说就是融资者结构群体与投资者结构群体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分布”。上市公司作假造假是证券市场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难以根治的顽症,被发现的表现为再融资失败,而未被发现或未引起市场公愤的可能就太多了。

由此可见,在股票市场上融资者群体和投资者群体“结构分布”本身就不平等关系,赋予给上市公司的优越地位,为其能够在市场上过度“圈钱”提供了方便。

我国上市公司产生的特殊背景为过度“圈钱”提供了土壤

我国股票市场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后管理层采取渐进式市场经济模式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产生的基础存在着制度性的先天缺陷。对于这一点理论界、学术界早已经进行了阐述,笔者这里主要从社会背景去揭示这个问题。

过度“圈钱”行为实际上是旧体制下国有企业“投资饥渴症”行为的延续。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软预算约束形成的企业“投资饥渴症”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软预算约束在没有得到彻底改进的情况下,过度“圈钱”行为也就难免,而且关键是在我国传统的官本位及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下,企业原有的“投资饥渴症”意识并没有因为增加几个社会股东而削弱。今年股票发行方式由计划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最近又公布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规定等措施,这些都是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圈钱”饥渴症行为的。

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为一些上市公司过度“圈钱”提供了借口。我国目前正处在加速实现现代化和社会全面转型时期,企业要做大、做强既是管理层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梦寐以求的,因此上市公司对资金需求也特别大。应当说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以海尔为首的一些杰出的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圈钱”已经取得了做大、做强的目的,虽然这种企业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只知道“圈钱”,但从这个角度看,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本身并不是坏事。问题是“圈钱”后不干正事,或者说“圈钱”后将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或用来搞所谓的“资本运作”(至于以此搞腐败也并不少见),即上市公司没有把圈得资金投入到实质经济中,这种行为无论是首发上市公司还是再次融资的上市公司都可以称为过度“圈钱”行为。这也许是衡量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是否为过度的一个标准。相当多的上市公司首发圈钱后没有投入实质经济项目中,使募集资金闲置多年应当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导致我国股票市场效率底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更是宝贵资源的白白浪费。

国内市场良好的二级市场背景也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奠定了较好的市场氛围。上市公司“圈钱”如果没有良好的二级市场市场背景也是不可能的。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人们对股票市场的认识也不象西方成熟市场那么 “理性”,投资者介入市场基本以短差运作为主,他们并不十分关心上市公司每年的现金分红,这也给上市公司只讲索取、不讲回报的过度融资“圈钱”营造了较好的市场氛围。这里我们还是以较为关心股东利益、市场口碑较好的飞乐音响作为例子来分析。如果我们剔除市场主力运作等其它非公司因素,该公司上市10多年来非常慷慨地大比例转送股本,也正是符合了二级市场运作的口味,因为市场需要这样的分配方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飞乐音响这10多年来均以现金分红,目前其股价复权还能是1150元以上吗?!而且如果上市公司采取大比例现金分红方案,往往被市场人士戴上“资本运作意识”不强的帽子(这些股票在市场上一般被喻为“ 瘟股”),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海外上市的国内上市公司也纷纷到国内市场“圈钱”也不无国内二级市场高亢的情形有关(可以想象中国石化、华能电力在香港二级市场分别仅仅值1个、4个多港币,而国内首次发行价则分别为4.22元和7.95元,傻瓜都会愿意到国内融资)。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上市公司,还要考虑投资者结构。换句话说,求富心切的二级市场氛围助长了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产生。

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相关制度或规则不健全也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钻到了空子。以上我们已经提到过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这个背景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及规则本身只能通过逐步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目前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于制度不全或者监管不严,譬如《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中部分内容虽然早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但修改速度太缓慢。应当说这些说法不无道理,然而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法律法规这种现状也不应大惊小怪。要知道西方发达股票市场制度和规则目前来看是比较健全的,然而是经过多少年才努力才完善起来的。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动因是为了国有企业改制(变形后有的就成了解困项目),所以制度与规则偏向融资者也是顺理成章的(这里产权经济学分析得是非常透的)。我国上市公司“一年盈、二年贫、三年亏”短期运作行为是司空见惯的,原因自然很多,但也确与一些企业借国有企业改制为借口而从市场上大捞一把的情形有关。一些企业集团通过下属公司上市后圈钱将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最令市场深恶痛绝。一些上市公司“圈钱”后大变脸,更能揭示这里的奥秘。1993年上市的一家江苏上市公司后上市后在97年前虽然给投资者也洒过一些香水,但在1998年借国企解困三年攻坚战以纺织业为突破口前提下不知如何搞到了增发的额度,增发后便出现亏损,原因很简单,因为增发所募集的巨额资金被其大股东挪走不知干什么去了。

㈢ 中国的股市是为了向股民圈钱而设立的,对吗

最初好像是为了救国企的,是为了国企而出生。现在好像还是为了国企的,不过现在国企圈的钱越多则越穷。为什么呢?钱——全部进行了私人的腰包了。
国企的效益不怎么好的。比如石油石化两个巨头。营业收入特别的多(到网上找找吧),进了世界500强了,还喊穷。钱哪里去了呢。都变成福利了。别以为是工人的福利了哦,是高管的。
10几年前我就听朋友说,石化公司的总经理呀,一个月的应酬开销就在30万RMB左右,一年就有400万左右。(他们10年前的一个月的应酬开销,我们即使不用10年也要8年才能赚到吧)。其他小经理呢。算个百分之一吧,如果这百分之一给在深圳东莞工厂打工的工人呢,还算是有一点钱,为什么呢。深圳东莞的工厂工资标准就是法律规定的最低标准(深圳:1320元/月;东莞1100元/月。)——有些工厂还没有呢。
现在看看那些国企,有那一个不是在银行贷了几百亿几百亿的钱,有哪一个会还的。最后呢!怎么办呢。原来呀,我们的老百姓呀,现在很有钱了,至少来说都经过了10年20年的发展嘛。在民间搞一点钱也不过份嘛。于是:STOCK就出来了。这个STOCK是什么呢?在英文里面可不单单是“股票”的意思,还有“库存”的意思。现在呢就要把我的“STOCK 卖出去”,也要把你们的“STOCK拿出来”。
为此还要建立一个“市MARKET场”,这还有几个功能:1、增加一点税收,这点大家都知道了,现在的税收总额度是15年前的80倍(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加名税,现在还有新的税种就要出台了)。2、增加社会的就业率,建立了很多的证券公司,XX公司等等,但这不表示你的就业机率就会大一点,现实上你还是很难找到工作滴。3、这是真正的,盘活经济。整个市场一遍繁荣,,尽管你们和我们还是穷一点。
现在的结果呢,国企是圈到了钱,不单止国企,包括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圈到了。如果不是国企呢,则要小心了,三年不赚钱,你就退市,这种民企太多了,你可以在网上去找。如果是国企亏了10年8年呢,是不会让退市的,比如银广厦(000557)都亏了10几20年了,还在挂着牌呢。
唉,不说了,现在你知道中国的股市是为什么而设立的了吧。。

㈣ 股市就是个圈钱的市场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的设立就是为企业融资,可以说,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股市的这一职能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很多企业都在股市融到了天量资金!
但问题是,中国的企业融到资金以后并不管售后服务,也就是说,这些企业融到资金以后不管他们业务发展的有多大,他们都不会想到投资者,只有等到企业又缺乏资金时,他们一纸公告又可以肆无忌惮地从股市融资!
中国股市的这种特性注定了散户投资者悲惨结局,一个不懂回报的市场怎么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不要看有一些幸运的散户在股市赚过钱,但那只是暂时现象!长期下去,散户必将亏损是注定的结局!
因此,我在2009年10月份提出了阶段性投资理论,到现在,我还是认为,作为散户投资者,只有遵循阶段性投资理论才有可能在股市赚到钱!

㈤ 为什么说中国股市是圈钱的

只能代表一部分不能说全部都是,公司上市目的就是筹集资金使公司得到进一步发展。上市圈钱,实际上这涉及到上市机制的问题。如果A公司上市,发行一亿股,而A公司本身资产为一亿,那么每股发行价应该为1元。

㈥ 中国股市如何圈钱

股市圈钱主要是指利用财务造假、虚拟利润而成功上市融资的行为。
恶意的造假上市案例有红光实业、琼民源、绿大地等,你可在网络输入上述公司名称,详细阅读有关文章。

㈦ 中国股市大量扩容圈钱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如果你认为股市圈钱是圈老百姓的钱,那我只能说你的经济理论水平是幼儿园级别的,股市里散户才多少,在股市里,投资额在50万以下的都只能被称为小散,但不管怎么说小散们的钱都比不上大户以及专门的投资公司,这些大户和专门的投资公司他们的资金总额会达到惊人几万亿人民币,这些闲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钱,如果国家不想办法控制住这些热钱,而任由这些热钱流入到流通市场,会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伤害,因为这些热钱只是为了追求短期的收益,基本上很少投资实体工业等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收获得收益的实体工业,所以国家就会通过股市扩容,以腾出虚拟经济上几万亿的库容还吸纳这些热钱,小散被套,只能说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㈧ 为什么说股票上市就是圈钱

所谓的圈钱,简单地讲,就是把不属于自己的钱,通过某些貌似合法的手段掏到自己袋中。由于这种行为在方式上和传统违法犯罪中的盗窃、抢劫、诈骗存在明显区别,因此,业界将它们统称为圈钱。

圈钱行为广泛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要论最为集中的爆发地,莫过于金融资本市场,由于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常常会出现企业不顾投资人利益而实施恶意圈钱。

企业要做大做强既是管理层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梦寐以求的。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以海尔为首的一些杰出企业通过市场融资,达到了做大做强的目的。上市公司正当的融资行为并非坏事。

问题是,圈钱后不干正事,或者说圈钱后将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或搞所谓的资本运作(甚至搞腐败也并不少见),上市公司没有把圈来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这些行为都可以称其为圈钱。

在资本市场中,圈钱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直接挪用,即直接把上市公司资产挪为己用,这相当于赤裸裸的明抢。

有的采用连环担保的方式,通过上市公司为关联公司提供错综复杂的担保,从上市公司融资、资产变卖、银行借贷等各个环节套骗巨额资金。

由于担保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有着貌似合法的外衣,但实际上,担保资金往往得不到及时偿还,最终由投资者和银行来承担所有损失。

从性质上看,这类行为类似于鬼鬼祟祟的暗偷。更高明的圈钱者实施不公平的关联交易,通过“以次充好”、“以小换大”等方式套取上市公司资金,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

由于这种方式表面上正常合法(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不禁止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只要求相关上市公司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

因此,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很难察觉,这类圈钱行为更接近于诈骗。金融资本市场中的圈钱决不限于上述三种,随着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投资者法律意识的提高。

这三种方式已经逐步为市场所熟悉,因此,圈钱者也在逐步调整其策略,开发新的圈钱方式,以至于现代圈钱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隐蔽化、产业化、专业化趋势。

(8)中国股票圈钱扩展阅读: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

第七条 申请募集基金,拟募集的基金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合法的投资方向;

(二)有明确的基金运作方式;

(三)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基金品种的规定;

(四)不与拟任基金管理人已管理的基金雷同;

(五)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草案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六)基金名称表明基金的类别和投资特征,不存在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欺诈、误导投资人,或者其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

(七)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基金管理人申请募集基金,应当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期间申请材料涉及的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基金管理人应当自变化发生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更新材料。

第九条 中国证监会依照《行政许可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受理基金募集申请,并进行审查,做出决定。

第十条 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可以组织专家评审会对基金募集申请进行评审。

第十一条 基金募集期限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十二条 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募集的基金份额总额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办理验资和基金备案手续;

(一)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两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两亿元人民币;基金份额持有人的人数不少于两百人;

(二)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基金时,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少于一千万元人民币,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五千万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五千万元人民币;基金份额持有人的人数不少于两百人。

第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自收到基金管理人验资报告和基金备案材料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确认;自中国证监会书面确认之日起,基金备案手续办理完毕,基金合同生效。

基金管理人应当在收到中国证监会确认文件的次日予以公告。

第十四条 基金募集期间的信息披露费、会计师费、律师费以及其他费用,不得从基金财产中列支;基金收取认购费的,可以从认购费中列支。

㈨ 都说中国股票是圈钱的,可一直在大跌五年了,那圈谁的钱那,不是涨才能圈钱吗,那跌怎么圈钱那

圈散户的钱,不是的,买进了就等于圈了。之前买进去的散户因为被套牢不舍得卖出,那就等于圈了他的钱。

热点内容
理财产品有什么好玩的游戏 发布:2025-08-16 14:14:48 浏览:399
股市的一万小时是多少年 发布:2025-08-16 14:12:54 浏览:120
月理财利率是多少 发布:2025-08-16 14:12:53 浏览:161
股市偏乐观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8-16 14:11:21 浏览:67
蝗虫对农业股票的影响因素 发布:2025-08-16 13:45:43 浏览:822
今年股市最高多少指数 发布:2025-08-16 13:29:06 浏览:858
watch股票交易 发布:2025-08-16 13:10:11 浏览:679
中国金融公司总资产有多少 发布:2025-08-16 13:04:16 浏览:837
初创股权转让如何交税 发布:2025-08-16 13:00:22 浏览:206
金山云上市值多少 发布:2025-08-16 12:45:45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