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运股票合理价位是多少
Ⅰ 一个股票的合理价位是怎么计算的
用PEG指标选股的好处就是将市盈率和公司业绩成长性对比起来看,其中的关键是要对公司的业绩作出准确的预期。投资者普遍习惯于使用市盈率来评估股票的价值,但是,当遇到一些极端情况时,市盈率的可操作性就有局限,比如市场上有许多远高于股市平均市盈率水平,甚至高达上百倍市盈率的股票,此时就无法用市盈率来评估这类股票的价值。但如果将市盈率和公司业绩成长性相对比,那些超高市盈率的股票看上去就有合理性了,投资者就不会觉得风险太大了,这就是PEG估值法。PEG虽然不像市盈率和市净率使用得那样普及,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决定股价变动的决定性因素。所谓PEG,是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比如一只股票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当PEG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如果PEG大于1,则这只股票的价值就可能被高估,或市场认为这家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会高于市场的预期。通常,那些成长型股票的PEG都会高于1,甚至在2以上,投资者愿意给予其高估值,表明这家公司未来很有可能会保持业绩的快速增长,这样的股票就容易有超出想象的市盈率估值。当PEG小于1时,要么是市场低估了这只股票的价值,要么是市场认为其业绩成长性可能比预期的要差。通常价值型股票的PEG都会低于1,以反映低业绩增长的预期。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像其他财务指标一样,PEG也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要和其他指标结合起来,这里最关键的还是对公司业绩的预期。由于PEG需要对未来至少3年的业绩增长情况作出判断,而不能只用未来12个月的盈利预测,因此大大提高了准确判断的难度。事实上,只有当投资者有把握对未来3年以上的业绩表现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时,PEG的使用效果才会体现出来,否则反而会起误导作用。此外,投资者不能仅看公司自身的PEG来确认它是高估还是低估,如果某公司股票的PEG为1 2,而其他成长性类似的同行业公司股票的PEG都在1 5以上,则该公司的PEG虽然已经高于1,但价值仍可能被低估。所以PEG本质上还是一个相对估值方法,必须要对比才有意义。用PEG可以解释许多市场现象,比如一家基本面很好的公司估值水平却很低,而另一家当前业绩表现平平的公司股票却享有很高的估值,而且其估值还在继续上涨,其中的缘由就是这两家公司的成长性不同。前者虽然属于绩优公司,但可能已经失去了成长性,用PEG来衡量可能已经并不便宜,投资者不再愿意给予它更高的市盈率。后者虽然当前盈利水平不高,但高成长性可以预期,当前价格不见得很贵,只要公司能不断实现预期的业绩增长,其高估值水平就能保持,甚至还能提升。这就是股市的重要特征,股价的表现最终都要靠公司的成长性预期来决定。对高成长的公司就可以出更高的价钱,低成长性的公司就只能匹配低价,PEG很好地反映了这一投资理念。
Ⅱ 中国南车股票市值应该在什么价位合理
1、截止到2015年6月1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了,所以,目前中国股市中已经没有“中国南车”这个股票了。所以不存在市值的说法。
2、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其计算方法为每股股票的市场价格乘以发行总股数。整个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即为股票总市值。
Ⅲ 什么价位买入股票比较合适
股票买入最佳时间:开盘后15分钟与闭市前15分钟。
开盘前,主力经过研究国际国内最新经济信息和国外期货、股市的运行情况,将对大势有一个综合判断,然后做出所运作股票的计划,若看好大势则借外力加速拉升,若看坏大势则加速打压,若看平大势则放假休息,让股价自行波动,这样具体表现在开盘价上就出现了高开、低开与平开,表现在第一笔成交量上就出现了放大、缩小与持平。主力准备拉升的股票一般开盘价高于上日收盘价,量比放大,如果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股票出现了消息面利好,那么,可在9点25分—9点30分期间挂单买进了。上升的股票一般在开盘后快速上涨,然后在高位震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主力快速拉高股价后,让跟风者在高位进货,抬高跟风者的成本有利于主力减轻拉高中的阻力。开盘后15分钟买进,最大的好处是当日买进当日就可能享受到赢利的快乐。
闭市前15分钟,经过近4小时的多空搏杀,该涨的涨了,该跌的跌了,如何收盘代表了主力对次日的看法。若主力看好次日行情,则尾盘拉升甚至涨停,目的是继续抬高跟风者的成本;主力出货时也用尾盘拉升的方法,目的是尽量把价格控制在高位,尽量把货卖出在较高的价格,如何辨别这两个目的需要日K线分析确定。若主力看坏次日行情,则尾盘下跌甚至跌停,目的是快速减仓兑现赢利;主力进货时也用尾盘下跌的方法,目的是尽量把价格控制在低位,尽量压低买进价格,如何辨别这两个目的同样需要日K线分析确定。闭市前15分钟买进,最大的好处是回避了当日的风险,不至于当日买进当日被套。
Ⅳ 怎么计算一个股票的合理价位
完全合理的价位不好确定,但是在一个短期之内还是能确定的,可以通过基本面 以及筹码的分布情况来判断这只股票的可操作性是多大,我们买入的是在什么位置,他将来的大体走势,降低我们炒股的风险
Ⅳ 股票的合理价位
我觉得股票的合理价格在人们的心里。当那个行业板块炒作的很凶的时候,10元?20元?30元?。。。一直向上都不会觉得很合理。但是那些夕阳行业,就算你给1元的股价都没有人买,所以我觉得股价并无什么合理价位。
Ⅵ 如何估算一个公司股票的合理价位
可以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或经济利润模型来计算出股票的合理价位
Ⅶ 股票的合理价位如何计算
揭开价值投资和合理价位的谜团(股票篇)
关于这个命题,临渊已经酝酿了很久了。本该早已经写出,无奈最近股市正处多事之秋,各种问题纷至沓来,临渊只能先分析一下形式,先帮大家梳理思绪。于是,这个命题的讨论和编写就耽搁了下来。(注:多事之秋,呵呵,真是很形象的形容现在的股市,正好秋天股市多事)
序言: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潮起潮落,逐渐走向了正轨。我们今天经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粗旷型市场向科学集约型市场转变的历史过程。因为国家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过程被大大缩短了,我们需要用1-2年的时间走过西方世界10年走过的历程。在这个历史时刻,大多数人感觉跟不上股市的节奏,实际上是没有跟上国家快速改革的步伐。市场的不断健全和稳定,追求超额回报的机会将会不断变少。过去那种随意操纵股票价格,任意拉抬如开飞机,远远脱离股票本身价值的事情,将随着改革的步伐,渐渐的被控制和消失。股票投资以“价值”为核心,“只论多空不言庄”将是证券市场下一个阶段的主题。所以,在迎来市场变革的今天,临渊认为我们首先就要摆脱过去的观念,与时俱进。临渊可以很肯定的说,股票的“价值”作为我们“投资”的核心理念的性质,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显得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衡量价值投资和合理价位呢??关于这个问题,临渊觉得需要分把基金和股票分开论述比较科学
首先,我们先从股票开始谈起:
1、关于“分红率”。谈论股票的价格是否合理,大多数的朋友不了解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衡量比较好。临渊认为,以银行利率回报来衡量相对比较有参考价值。那么,我们首先确认07年央行的利率目标为五年存款4.5%/年。
举个例子就是:如果我们存款100000元5年,那么年回报将是4500元;瞥去股票炒做和远期发展因素,如果我们把银行利率等同股票回报,也就是说存款等于我们买进了一只雷打不动年“分红率”22倍的股票。
2、关于“分红率”的换算。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还是年“分红率”,还不是“市盈率”。“市盈率”只能说明企业的赢利能力,还不能很确切的说明购买股票的实际回报。大多数时候,企业赢利并不会作为分红给予每一位投资者。因为运营的需要,企业赢利很多时候会被拿来做企业经营发展用,所以很多时候分红就被转股、增股、欠债的形式所代替
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如果在牛市中,我们购买一只股票本应该只值5元,买了10000股,但是因为暴炒变成了25元,这个时候本应该每股分红1元/股,但是企业用转股的形式,把分红变成股票。那么我们本来应该得到的10000元分红,就只变成了200股股票。如果考虑价值回归和进入熊市的因素,价格回归到10元,那么我们本应该得到的10000元分红就变成了4000元。
呵呵,两者是不是差距很大。所以,“市盈率”根本不能和“分红率”比较,从作用角度考虑,“分红率”的实际回报参考价值至少是“市盈率”的1.5-2倍。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存银行的回报以“市盈率”计算,存银行就等于买了一只“市盈率”只有11-15倍的股票。
(注:这里所谓“分红率”和“市盈率”的换算,不能统一来看。其中有一个“红利指数”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红利指数”高的股票可能能按1:1换算,“红利指数”低的股票可能会夸张到要按1:100换算,所以临渊文中1:2的换算还是说的业绩比较好的股票,垃圾股不在此列)
3、关于远景。当然,在投资股票的时候,我们还要充分考虑该企业未来发展。也就是经常说的“远景”。不可否认,很多机构经常会对一些关注企业进行未来业绩的评估。但是,临渊认为“远景”仍然需要经过自己很仔细的研究和分析。股票是一种很错综复杂的集合体,有很多现象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在股票真实“市盈率”和“远景”判断上,例如企业合并收益、投资收益、出让财产收益、资金注入收益等许多一次性收益,在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漏洞夸大业绩以后,会不断的误导我们。
所以我们在判断上,不能只相信机构的数据。机构经常会在有意无意间,把这些夸大的数据计算进去,做一份似模似样的预测表。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如果没有仔细的研究和甄别,很容易就会被机构套住。
4、关于行业。在投资股票时,认清今后的行业趋势是很重要的。我们没有办法从今天很详细的去分析未来几年的细分行业趋势。但是,从大的战略角度我们还是可以做分析,然后就大战略根据每年的变化,来看清细分行业的轮动变化。从大的战略角度看,临渊认为,资源类、农业类、新兴能源类、节能类、服务业类、社会建设完善相关类、金融类、高新技术类将是下一个阶段的主题。临渊这里所论述的和我们常规所划分的行业有很大不同,属于各个行业板块中的一部分,但是却有一定的针对性。
5、关于“资金注入”和“行业整合”。关于这点,临渊在过去的文章中已经有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多说了。总结来说,临渊引用投资大师彼的.林奇就是“不要相信乌鸡会变凤凰”。从世界企业发展史来看,绝的多数的所谓“资金注入”和“行业整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就算整合成功,企业总体利润上升,在面对企业规模变大和股票巨量增发的前提下,我们每一股的收益提升空间也是十分有限的。
那有的朋友会问,既然企业“资金注入”和“行业整合”失败可能大,那为什么高层还乐此不彼呢??简单的回答就是“资金”。只有在牛市股价高企的时候,采取这些举措才能吸引到最大数量的资金。(有了钱什么都好办了,不是吗??呵呵)
所以临渊一直认为,除了极少数优质企业以外,大多数“资金注入”和“行业整合”的行情只适合中短期参与,如果想长期参与,可能在最后跌的都哭不出来的时候,别人用一句话就能让你哑口无言,那就是“股市有风险”。
6、关于现中国市场的总体“市盈率”承受能力。临渊觉得结合中国人的理财习惯、日本股市发展对比、中国企业的未来上升空间三点来看,大概静态“市盈率”平均在30倍还是一个能够接受的数字。临渊很讨厌有些人用动态“市盈率”去偷换概念。把原本高的吓人的平均市盈率,用动态数据一扭曲,就误导了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宣扬这个概念的,其中有些人是别人利用的棋子,而有些人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别有用心的恶魔。
所谓动态“市盈率”,说白了就是拿明天的还是预测的数据,来透支今天的股票价格。例如就现在看,平均静态“市盈率”已经高达70多倍,已经远远高于了警戒线。但动态“市盈率”一衡量只有30多倍,在一些人的可以扭曲和误导下,这个数据麻痹了很多人的神经。
要知道,日本当年进入10年经济崩溃前的1982-1989年,其中最高的一天市盈率也不过高达92.28倍(1987年10月14日),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可笑还有些人还在不断利用媒体麻醉别人,称什么泡沫才刚形成。
所幸,管理层在相关方面已经作出了不少良性举措,在遏止过热方面开始逐渐发挥效用。关于具体举措以及作用临渊以前也有详细分析,就已经发生的看,作用和影响分析基本到位,今天不再详细复述。
在我们面前只要两条路可以走,1、不断的上冲,超过日本的记录,再不断的上冲,超过中国能够支撑的极限,随后同样陷入倒退的10年的困境。
2、及时调整,回归价值,多方举措改革不断深入,将金融危机的风险有效的控制在能力范围之内。
临渊坚信,我们睿智的管理层,应该能够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带领我们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总结,临渊认为就现在估值这么高的前提下,股票“长线”投资标准分为以下几点:
1、属于资源类、农业类、新兴能源类、节能类、服务业类、社会建设完善相关类、金融类、高新技术类,这些产业中的优质企业
2、含“远景”预期,在09年以前,真实市盈率在15倍以内的企业
3、具有良好技术优势,广阔发展空间,行业龙头企业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这么高的要求,现在哪里有什么股票能达到标准??临渊回答,要不临渊怎么一直强调现在值得长线投资的股票只有千分之五。要不临渊怎么一直强调现在股票股值太高。要不临渊怎么一直强调现在主要以短线投机为主,而不是长线投资为主。这些答案临渊过去已经有了详细描述,想知道答案的朋友,不妨回看临渊过去的文章。
题外:临渊过去分析的管理层举措,“港股开通”、“红筹回归”的影响已经成为了现实。最近,临渊认为管理层将压制基金操作的预测,也开始出现了变为现实的迹象。随着管理层推出“证监会关注基金销售七种异常交易行为 ”的举措,一场控制基金资金链的行动将要拉开了帷幕。
Ⅷ 涨跌多少才算是合理价位
股票涨多少或者跌多少才算合理?这个问题大家众说纷纭,我认为,只有把握了真实的量价关系,才能理解价格的涨跌幅度。以下是我推出的公式,PQ=MY.两边取对数并求导,得出△p+△q=△m+△y。移相得:△p =△m+△y—△q。其中,M是市场成交量,P是成交价格,Q是卖方供应量,而Y是指买入资金。(其实,很好理解,P/Y是市盈率,Q/M是买卖比。下面看房地产市场的量价关系能够容易明白一点)。 那么,股价涨跌幅度应当等于成交量增长率+买入量增长率—卖量增长率。这是量价关系的基础性含义。比如,当一只股票成交量增加10%,买入量增长13%,卖出量增加15%。那么,这只股票应当是上涨8%。如果是成交量减少10%,而买入量增加13%,卖出量增加15%,那么,该股票应当跌12%。1价涨量增:这一点很好理解,当成交量增长率与买入量增长率高于卖出量增长率时候,自然是量价齐升。2价涨量缩:成交量增长率为负数,但是,买入量增长率与卖出量增长率之差为正数。3价涨量平:成交量不变,但是,买入增长率与卖出增长率之差为正数。4价稳量增:成交量增长率为正,恰好等于两个指标增长率之差。5价稳量缩:成交量增长率为负数,恰好另两个指标增长率之差。6价稳量平:成交量不变,其他两个指标之差也不变。7价跌量增:成交量增长,但是,其他两个指标之差将价格压下来。8价跌量缩:成交量减少,其他两个指标之差也减少。9价跌量平:成交量不变,但是,其他两个指标增长率之差为负数。就整个大盘来说,△y应当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国家有公布)。成交量增长率与总市值增长率之差,再加上当年的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基本上都能看出股市的涨幅。股票下跌,要么是总市值增量大增,要么是成交量增量下滑。 房价涨多少才算合理?房价上涨的最基础因素是什么?各派莫衷一是。PQ=MY.两边取对数并求导,得出△p+△q=△m+△y。移相得:△p =△m+△y—△q。其中,M是市场成交量,P是成交价格,Q是开发投资量,而Y是指居民可支配收入。 举例来说,根据REICO报告和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第1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1536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5.8%,2010年第1季度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594.45万元,同比增长35.1%,而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可支配收入是9.8%。 代入可知:△p=35.8%+9.8%—35.1%=10.6%,而根据数据,可知2010年1季度,70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6%。 其实,P/Y就是房价收入比,而M/Q就是销售率。所谓房价收入比,房价与可支配收入比;所谓销售率,销售量/企业总量=销售率。 有上述公式可知,房价上涨与成交量增量、可支配收入成增量正比,与生产增量成反比。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反映了居民购房能力的增长率,成交量增长率说明居民需求量的增长率,而投资开发增长率说明开发商投资量的增长率。价格的增长率说明房价在上述约束条件下应当保持的增长率。当(△m—△q)当成交量增量远远小于投资增量的时候,房价才能降低。或者可支配收入下降的时候,房价才能下降。 一般来说,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年均在10%左右,如果市场成交增长率等于开发增长率,那么,我们认为,房价涨幅年均在10%左右是合理的。 笔者的建议是,增加房屋的投资量是最核心的,虽然我们可以通过遏制成交量(甚至为负的)来遏制房价增长,但是,这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为可支配收入在增长,特别是居民为了使得可支配收入增量不被通胀吃掉,选择买房保值或者升值。理论讨论:第一,资本市场的价格的确定,还是商品价格市场的确定,都要信贷增长率有关。第二,都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GDP增速有关。第三,都与商品和资本的供求状况有关。第四,资产市场与商品市场对利率的反映程度不同,与汇率的反映程度也不同,而且甚至是性质相反。这说明,纸币制度下,各种商品、资本品的需求不同,通货流速也不同。第五,货币政策影响资金量、财政政策影响可支配收入、通胀率影响可支配收入和资金量、税收影响可支配收入、外汇影响可支配收入和资金量流向。第六,失业率与通胀率并没有完全的替代关系。因为通胀率=工资增长率+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
Ⅸ 股票的合理价位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看看某股票所属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该股票的市盈率。正数代表估值偏低,再加上该股票所属行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几年的盈利潜力等可以比较精确的知道是否是真的偏低,最重要的是个人判断。不要被数据迷惑了。
Ⅹ 中国外运发行价5.24元,发行后几天内跌成4元左右,难道监督发行机构没有一点责任吗
唉,一、市场不认可现在的价格,都不买,股价只好下跌,谁也没有办法;二、就算那叫什么监督机构的有责任,你能怎样;三、破发这种事情,全世界都有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