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股票 » 易名中国孔德股票

易名中国孔德股票

发布时间: 2021-05-19 06:23:57

A. 伊光旭的创业实例

伊光旭就读于南京的解放军理工大学,军校明文规定学生不能从事商业化的活动。他就盯上校园那些“军属商店”,找了一家生意最差的,想办法找到老板提出接手,或者租一些面积给自己经营。那位老板也不拘一格,说没事你试吧,出了问题我给你担着。伊光旭急于上手,又没钱,他的同学们也是无产阶级,无计可施时,他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想到去找老师。有一位老师与他只是一面之缘,他也不知自己哪来的勇气,编了一条短信发给老师,大意是:我们一起做生意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位老师回复他:挺好,我可以帮你。伊光旭当天晚上就用A4纸写了一个“商业计划书”,他希望把军属商店改为面向学生们租书的书店,名叫“书芳斋”。一周后,那位老师成了他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投了5万元。到大四时,他的书店开成了连锁,解放军理工大学面积很大,伊光旭的两家“书芳斋”里放满了各种言情小说,最主要的客户是那些情窦初开的女同学,每本书都有十分清晰的条码,分类也很具体。一群小女生趋之若鹜。但这个牛人在大四时读不下去了,退学后一门心思找创业灵感。他考虑过卖杂粮,但“做传统生意还得找家人出钱,唉,算了”。除了读人物传记还要读《商界》,里面的文章,甚至一大串边边角角貌似不靠谱的广告,他都读得很细,“那些也都是潜在的创业机会嘛。”2008年,他做了一家类似于“趣玩网”的创意类网站。在当时,他的初衷与现在诸位创业者在微博上的诉求一样,想找个社交平台帮导流量,“忽悠点儿人过来”。在豆瓣上,他先观察那些小组里面究竟谁在发帖,发什么帖,积极回复的有谁;然后是小组主题,哪些小组比较吸引人,哪些小组听上去不错实际上没那么高活跃度。依照他的“竞争不激烈”原则,他开的小组在3个月之内就有了十几万用户。豆瓣小组越玩越大,比自己那个网站还火爆。有人找他来打广告,他脑子一热:这事儿竟然还能挣钱。这想法持续了一两分钟,他马上冷静下来,因为对方给的钱不多,一条广告只有1000块,还不够他一个月房租费。当然,最后他还是接下了广告。其实伊光旭对豆瓣并不满意。“豆瓣其实发展很慢,因为它和组长的关系是有些对立的。号称有一亿用户,其实活跃用户不多,我都计算过的。大部分人上去看还是看他的影评、书评、听音乐。小组不好玩儿,一天的发帖量才两三页。它的社区不开放,思想不开放,你都没办法找它投诉,只有发邮件,然后它会用一个比政府还官方的口吻回复你,几乎没有服务。没有服务还能叫社区吗?”很快,他发现了新浪微博,觉得很惊喜:生态结构比较完整,能够找到名人,有中坚力量,这就意味着有社会舆论观点。另一个吸引点是,新浪博客上,韩寒的点击量一天能有百万,评论只有几十条,再看微博上,一篇文章哪怕只有200个转发,但是却有100个评论。当时来看,这种传播性近乎于逆天。2009年,伊光旭边做电商网站边玩微博。他想认识一些知名投资人,开始私信搭讪那些几十万粉丝的企业家,把微博当做一个免门票的投融资对接场所。但他分析过,自己默默无闻,大人物和大机构不适合自己。不过机遇还总是这样落在有准备的人身上,蔡文胜在2010年4月15号开通微博,伊光旭关注到他,很想结识。首先,这是一位福建老乡;第二,他投资的很多公司伊光旭都听说过;第三,听说他的故事还挺传奇的。“就像在一大堆人里面看到一个大美女,我当时是在一大堆人里面看到一个感觉靠谱的投资人。但他有点太大牌了。蔡文胜还真的关注他了。先是腾讯微博,然后新浪微博,伊光旭又找借口继续跟进,说久仰大名,自己想买个域名,特来请教。蔡文胜不但很快回复了,还把自己的QQ号留给伊光旭,让他找自己投资的“易名中国”CEO孔德菁,顺便把孔的电话也给了他。伊光旭受宠若惊,激动不已:“我一看这么牛啊,一个大佬把我介绍给了另一个大佬!找对人就是不一样!”然后他定了定神,进一步套磁。10分钟后,蔡文胜亲自打过来电话,还约他在北京见面聊聊。之后伊光旭和蔡文胜在北京见面“拉家常”,后者提出在厦门再见一面,谈谈正事。在厦门,伊光旭思考了5分钟,决定搬家过去。“我觉得蔡文胜这人挺神的。第一是,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他比创业者更主动。第二是他判断事情的能力足够敏锐,他很容易看懂项目,别人听90%才能懂,他听40%就领悟到,而且他好像一下子看透我这个人了。”在创业的初期,伊光旭囤了不少账号。他曾经注册了一堆和冷笑话相关的账号,因为“自己就爱好冷笑话这口”,同期发布内容,看哪个名字有走红潜质;又注册了一堆和品牌、商户相关的账号,幻想那些公司会在微博最火爆的时候,像买域名那样,把账号回购过来,却杯具地发现人家已经变成了“蓝V”,或者干脆另取一个名字;微博上大家调侃“马英九”,他注册了个“马英七”,在1万个粉丝就能上top草根排行榜的时期,“马英七”一下就冲到2000个粉丝。而且,他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发微博,或者读其他人的微博,留意每个人的口味。“最后我再提炼出一个‘综合口味’。”伊光旭总对别人说,自己就是在制造“农夫山泉”。同一个水源,改良一下放到市场上就能火。同样一个内容,老的笑话不好笑,要优化笑话的口味,玩文字游戏,才有爆笑效应。后来,“冷笑话精选”脱颖而出。

B. 孔云龙的新浪博客地址是什么

孔云龙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700696160

孔云龙,原名孔德水,青年相声演员。自幼喜爱艺术,2004年跟随郭德纲老师学习相声至今,常演的节目有《地理图》、《竹城水寨》、《白事会》、《八大吉祥》等。

C. 孔德菁为什么炒域名能赚到钱

有商业头脑

D. “德指”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解释就是德国的股指期货。

期货交易分为投机和交割,投机通过低买高卖或者高卖低买来赚取价差,交割是事先锁定交易价格在未来执行的买卖交易。

以黄金期货为例,20160401黄金价格为1211美元/盎司,甲和乙签订1盎司交割日期为20160701的黄金期货合约,甲为买方,乙为卖方,如果20160701合约到期,黄金价格达到1300美元/盎司,乙依然以1211美元/盎司的把1盎司黄金卖给甲。

(4)易名中国孔德股票扩展阅读:

最大下单数:

中金所规定进行投机交易的客户单个合约的最大持仓限额为5000手,单个账户日内交易超50手视为过度交易行为,违反规定将遭受自律监管措施,套期保值交易开仓数量和持仓数量不受此限。

开户数:截止2015年3月底,国内股指期货市场累计安全运行1201个交易日,累计开户23万户,累计成交量6.93亿手,累计成交额552万亿元,累计成交量在全球股指期货中排名第四位,2015年平均每个账户单日交易量为4.9手。

E. 钟斌的赣县钟斌

钟斌(1962.6.3-)江西省赣县南塘镇道潭村人,中共党员。197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在空军49师145团机务二中队服役。1981年8月考入空军后勤学校。1983年7月毕业分配至空军九江机场军械股任仓库主任、助理员。1986年至1998年在空军后勤学院大专班学习。1991年3月调赣州军分区,历任助理员、参谋、副科长、科长(期间: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南京政治学院函授本科班学习)。2003年2月任寻乌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2005年4月任于都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1993年被南京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1996年被江西省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
章贡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钟斌(1958.10-)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榔木村人。198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本科学历。1974年12月下放宁都县长胜公社果子园林场任团支部书记。1979年9月考入江西政法学校学习。1981年8月任宁都县人民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1984年9月考入中央电大江西分校学习。1986年7月任宁都县人民法院助审员。1987年1月任宁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科级秘书。1992年3月任宁都县固村乡人民政府乡长。1995年3月任宁都县石上乡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1996年4月任宁都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1997年11月任会昌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2002年11月任于都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2005年6月起任赣州市章贡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先后发表法律论文100余篇。1998年、2000年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2011.06至今章贡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域名投资家-钟斌基本信息
真实姓名:钟斌网名:属图 zbqq
籍贯:江西
从事域名投资时间:6年
职业:CEO公司:我的工作网
CCTV《理财123》域名投资节目(钟斌篇)
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理财123》节目制作了三期关于“域名投资”的专题节目,钟斌先生给广大域名投资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新闻
用域名撰写财富的神话 国内域名投资名人榜
近年来,域名投资日渐被人们所关注,成为继股市之后又一热门投行业。因域名有无法复制的特性,早在域名开放注册初期国际上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从事域名投资,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人进入了这个行业。这些人大多已经是互联网界非常成功的人士,现在请跟随赢在米坛一起从域名投资的角度重新认识一下:
注:排名不分先后
·钟斌(zbqq),拥有数千个精品域名,利用域名自然流量成功运营着我的工作网,并于2006年底获得爱尔兰网络招聘集团(SAONGROUP)投资八百万欧元。
·蔡文胜(pizi),拥有数万精品域名,是国内最早专注域名战略的投资人,国内拥有最多3字母.com和.cn的投资者,手下价值百万美金域名不少,当年成功重新注册到又无偿赠送给联想集团而轰动一时,现在又把成功卖给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
·许扬,拥有数千精品国际域名,是最会赚美金的投资专家,大量国际域名卖往美国公司,旗下域名自然流量每年都有非常可观的收入,旗下网站以为代表。传闻他的域名自然流量累积在一起可以让一个网站Alexa排名直接升至前100名。
·赵惠川,早年移居加拿大从事传统行业,1997年开始投资域名,拥有数万个域名。顶峰时代其拥有的.cn域名占总注册量的10%,域名包含姓氏、职业、爱好、属相、星座和以英文字母I和E开头的优质白金单词域名,并成功的在2005年将卖给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旗下北京国网公司和联动在线都是老牌公司。
·龚根源(tianshi),拥有数千个顶级精品域名,是国内最早留意域名的人了,最早获悉域名的删除规律的,都是他的投资杰作。
·庄良基(BookSir),拥有近万个拼音域名,是国内拥有最多行业拼音COM域名的投资专家,投资成功案例包括知名的,中国知名IT服务商厦门书生集团和最成功的商业搜索引擎也是他所创建,同时任赢在米坛域名信息交流网在线专家。
·姚劲波(yaojb),最早建立国内最大的域名交流平台(易域网),拥有国内最多2位数数字域名的投资专家,包括都是他卖出的,现在创办了中国最大的分类信息网。
·尤晓东(大东),将域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在2003年将域名系统的内容引入高校的互联网应用课程,并于2006年在全国高校首开《互联网域名系统》本科课程。为CNNIC域名活动专家评委,北京地区域名高端沙龙召集人。代理过数十起域名争议案,胜率超过80%。担保中介了中国电信互联星空、中国电信商务领航、腾讯、航运在线等域名交易案,同时任赢在米坛域名信息交流网在线专家。
·孔德菁(丸子),拥有近万个.cn精品域名,创办了国内最大的域名交易平台,是唯一一个成功把域名投资发展为产业化的投资人,旗下易名中国目前已经成功获得ICANN认证为国际域名顶级注册机构。
·胡浩波(Meken),赢在米坛域名信息交流网在线专家之一,拥有数千个精品国际域名,其中,yiy行业域名均在其个人网站上热卖。投资成功的案例包括。
·蒋湘浦(狱友),国域网创办人,拥有强势CN域名。
·郝鹏(haopeng),1999年进入域名投资领域,具有丰富的域名相关知识及网站运营经验。曾经转让的域名已经被多个业内知名网站使用并得到用户好评,目前仍拥有大量优质国际域名。
当然,国内域名投资领域名界还有安虎生、郑俊龙、刘鹏等成功人士,搜罗网论坛将在日后不断补充。
钟斌和MyJob慢慢长大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他说,喜欢网络,持续多年,时时天天。
他说,2002年对互联网有了一个想法。
他说,背景空白的人要靠自己的努力。
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令人惊讶的灵魂。在记者的采访生涯中,他是第一个没有让创业变得异常复杂和痛苦的人。
大学学中文,1998年毕业后到一家软件公司,为别人工作5年,认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同她结婚。然后创业,为自己工作。创业第一年没有员工,和太太两人赚得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那时候,2003年光景,互联网行业正在低潮处,很多人同互联网撇清。通过对招聘市场和前景的分析,钟斌把MyJob从广东搬到北京,毅然决然。那时的北京,他只有一个相识的人。
刚开始,希望一分钱可以当两分钱花。刚开始,办公要捡最便宜的地方。刚开始,住在北京的郊外,200元一个月。
2004年,钟斌一度有过贷款发展企业的想法,他希望可以把MyJob的规模迅速做大,但是在北京,钟斌什么也没有,没有贷款需要的抵押,又不想连累朋友。于是,他放弃了贷款。
为了保证MyJob良好的现金流和发展资金,钟斌在广告和会员的会费收益上,采取先收后放的原则,即基本保证收到大部分广告款后再给上广告,这种做法是不出现广告拖欠款、企业资金基本充足的保障。
现在,MyJob把目标市场锁定北京地区,成长迅速。
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就是面对事情时每个选择的连续。回忆过去的时候,钟斌很快乐,他说,初中的时候,夜里12点要去工厂帮忙看一个烧硫磺的锅炉,起床时很困,而且硫磺很呛,要到早晨8点才能回家,但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他说,做一件事情要学会坚持,不要有借口。
每条路上都有
不同的困难和好运气
2002年钟斌有创业想法的时候,网络招聘市场已经比较成熟,有些网站在业界开始显现出影响力。“行业里出现了知名企业,并不说明后来者就没有机会;另外,先行者给后来者留有多少机会取决于这个行业发展的程度”,他说,网络招聘行业才刚刚起步,只要同这个行业一同成长,就一定有机会。
今天的结果验证了他当年的想法,在如今2000多家招聘类网站中,多数还在烧钱,但MyJob却一直赢利,且每年都有超过100%的增长。
MyJob有几个特别之处。第一,它的创始人不懂技术。钟斌说:“懂技术好介入,但不懂技术并不代表不可以做网络,网络是个低门槛,你可以没有资金,没有厂房,没有技术,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可以迈出第一步。”
第二,它在互联网低潮期起步,在整个行业冷冷清清的时候迅速赢利。
第三,办MyJob的第一桶资金来自钟斌和太太的积蓄,数目可以想象。此后钟斌没有贷过款、借过债、佘过地,但是他的MyJob扩充非常迅速,每半年搬一次家,现在位于中国电子大厦B座2层的办公空间已经很难容纳上个月新招聘的40个员工。“我们马上要搬到楼上的大办公室里。”说这句话时,钟斌有小小的快乐。
“做什么都会有困难,做什么也都会有机会,主要看你怎么去做。”他说,中国的网民在迅速增加,还有很多机会。
快乐的三十而富
在描述创业过程的时候,钟斌的DNA里充满快乐。无论讲什么,在他身上,没有沧桑的物是人非。
面对一天16小时甚至更长的工作时间,他说,我一看到网络眼睛就放光,这比陪太太逛街好。
面对不断刷新的电脑显示屏,他说,网络会带来好运气,天天对着电脑,200度的近视不见了,“近视眼恢复了正常”。
面对每天增加的员工,他说,以前吃饱全家不饿,现在每天睁开眼睛,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但他也说,事业是一个过程,如果每天都觉得有压力,觉得不幸福,那就是说整个事业和生命的过程都不幸福。
再大的事情压下来,第二天一起床便觉得又是不错的一天,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过。他的太太说,什么事情到他这儿,他都跟没事人一样 。
他说,心态最重要,如果心态不好,会觉得处处受限制。他说MyJob虽然发展很顺利,但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但是他觉得,自己做企业会遇到问题,别人也会遇到,所以没感觉怎样。
他说,成功不是没有失败,而是成功多过失败。
看到钟斌,想到罗伯特·潘·沃伦有一句诗说:上帝爱世界,因它之所是。一个人如果昨天不爱这个世界,而今天能爱这个世界一刻,区别仅仅在于他是否努力过。
积极和专注是重要的创业心态
记者:你相信网络可以成就很多人的梦想?
钟斌:是。
记者:几年来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钟斌:招不到合适的人。
记者:招到你想要的人很难吗?
钟斌:非常难。
记者:但是,北京是中国最大的人才聚集地,你又是做招聘的,招到合适的人怎么会这么难呢?
钟斌: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就找到了招聘行业最大的前景。
记者:现在大家都觉得招聘难,为什么会这么难?
钟斌:一代人和一代人太不一样了。以前,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找工作,如果有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确实没办法参加面试,会给对方打电话解释一下。但是现在,如果你今天通知了10个人,能有2个人来就已经很好了,剩下的8个人不会做任何解释。
记者: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和你一起做事业?
钟斌:首先这个人要非常积极。同样两个人,一个积极,另一个有能力但不积极,我喜欢积极的人。如果一个人积极,但能力有点欠缺,我相信只要给他机会,经过一段时间,他一定会超过那个有能力的人。其次要专注,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就会坚持。另外,心态也很重要,如果心态不好,会觉得处处受限制。
记者:你用什么办法把最优秀的员工选出来,然后让他们做得更好。我看到进门的地方,有一个评比的表彰栏。
钟斌:除了评比,每天都发小食品,大家经常一起出去玩。
记者:你如何看待员工?
钟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工作的时候都是在为自己做事情。
记者:MyJob发展得很顺利,原因是什么?
钟斌:和性格有关。一路走来,我个人比较谨慎。我不是今天赚1万,明天一定要赚10万的那种人。当然也遇到过一些问题,但都是做企业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会遇到,别人也会遇到。
记者:你通常怎样减轻压力?跑步,晚上冲冷水澡,还是喝酒?
钟斌:很少。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外在的表现。
记者:压力不会在你身上产生副作用吗?
钟斌:目前不会。
记者:你的性格是一贯这样平淡,还是历经沧海被磨练出来了?
钟斌:一贯是这样。
记者:那你比较适合创业。
钟斌:也许吧,比如说我现在中了500万,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感觉,该干什么干什么。

F. 易名的介绍

厦门易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简称易名中国。是由孔德菁(外号:丸子)于2005年5月成立于福建厦门,是致力于互联网信息科技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应用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元旦全力打造了域名门户网站、域名交易平台、域名管理平台等三大平台,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域名门户网站。

G. 孔德菁的个人经历

孔德菁出生在福建云霄的一个普通家庭,初中时候的他是典型的问题学生,上课时调皮,课下还经常泡在游戏厅,不做作业更是家常便饭,以致学习成绩非常差,为了能升入高中,孔德菁还不得不交纳了一笔额外的赞助费,而这不仅令他的父母抬不起头来,也让他自己被同学瞧不起。当时,年少的孔德菁已经开始懂事,并有了自尊心,为了父母不再因为他而受气,孔德菁立志要争口气,要证明他并不比任何人差。
在高中,孔德菁开始接触并喜欢上了计算机,他与同学陈寿福(soff,珊瑚虫QQ作者)一起拜师学习编程,在老师的介绍下,他还独立为一家超市做了一款管理软件,当时的孔德菁梦想着可以像比尔盖茨一样,创办一家能影响全世界的软件公司。1999年,孔德菁考进了漳州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他选择了一门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希望通过软件编程来证明自己、实现梦想。
然而在大一的计算机课上,老师仅仅是教大家学习打字、练习打字,甚至孔德菁还因打字速度快而被认为是高手。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让孔德菁非常失落,这更加让他沉溺在自己的编程世界当中。
随后,孔德菁将姐姐送他的电脑搬到了学校,开始在宿舍里钻研,这个时候,孔德菁发现了更有意思的新生事物——互联网,在网上他不但寻找到可以请教的老师,更有一大堆令他视野开阔的网站。孔德菁的兴趣开始转向网络,相比于PC软件,他觉得网站更精彩、更灵活、更能吸引人,而且网站更容易传播,也能更好地证明他自己。孔德菁放弃了高中学的C、delphi,开始研究HTML,并且还为自己起了网名丸子——《东京爱情故事》里永尾完治的小名。
很快,孔德菁就在摸索中给自己做了一个网站,也正是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巨大商机——做网站,当时做一个网站要价在600元左右,除去域名、空间成本,能净赚300多元。这个发现让孔德菁非常激动,兴奋不已,他想通过做网站来挣钱、来证明自己,为此孔德菁几乎天天都泡在K666、Yuzibbs等论坛学习技术、寻找订单,并常常为此通宵达旦。到大一学期末,孔德菁还因耽误学习而不得不留级,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孔德菁的生意,他甚至还在15天内,自学asp并通过asp+access做出了客户需要的动态管理系统。
在学校,孔德菁还喜欢研究各类网站系统,他曾用bbs2000搭建校园论坛,并通过为bbs2000开发插件的方式来推广论坛,其论坛日最高访问量一度高达数万人次。
在大学的四年,孔德菁坚持了四年,他挂过科、留过级,付出了许多努力,当然也收获了不少回报,但孔德菁总爱调侃自己,学校不好,又是挂过科、留过级的人,所以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强,不怕失败,也更敢孤注一掷地去投入。 2003年,孔德菁大学毕业,他来到了厦门,正在找工作时,一位朋友介绍他去了深圳的一家SP公司。半年后,受SP大环境的影响,孔德菁又回到了厦门,此时他已积攒了10多万元的第一桶金。
回到厦门后,因为学历问题,孔德菁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次遭人轻视,要强的孔德菁不愿再受人白眼,他决心自己干,从熟悉的网站制作开始,他找到两个合伙人,在厦门松柏的一栋居民楼里,注册了一家公司,主营业务当然还是网站建设,团队有4个人,孔德菁负责技术,他的一个大学同学负责美工,另外两个人负责业务。孔德菁回忆说,这段时期他拥有多家域名注册商的API接口,抢注了一批好域名,收到过很多厦门企业的咨询,也带来了不少建站业务。
然而在当时的厦门,仅湖滨南路就有上百家做网站的公司,一个订单可能会十多家公司拼抢,为了拿下订单,同行之间相互压价,互相拆台的事情时有发生。仅凭一腔热血就加入竞争的孔德菁的团队没有人脉优势,别人能做的,他们能做,他们能做的,别人也能做,大家能拼的只有价格,恶性竞争就此滋生。
尽管孔德菁在业务拓展上加大投入,多招了两名业务人员,甚至有时他还亲自上门跑业务,但微薄的订单收入依然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勉强维持了一年后,创业初的激情在看不见前途的迷茫中渐渐熄灭,孔德菁也心疲力尽,最终他选择了离开。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孔德菁回到家中进行反思,为什么一群胸怀抱负、又富有经验的人聚在一起,却没能把事情干好,干漂亮?最终他反思到,在与同行的竞争过程中,所有人的模式、产品与服务大同小异,初出茅庐的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积累,遑论竞争优势,同时,单纯的网站建设已经无利可图,完全没有核心竞争优势。
这段时间孔德菁一边在家调整状态,一边也在网上寻求思想碰撞,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bbs2000的作者Yuzi在聊过自己的创业经历后,两人萌生了合作的想法,一起做产品,开发论坛程序。当时,php语言尚未成为主流,discuz、phpwind也还没有免费开源,而用asp编写的bbs3000人气很旺,影响力也很大。孔德菁觉得,与自己单纯的建站业务相比,bbs3000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且比做网站更有竞争力,于是他动身前往泉州,和Yuzi成立工作室,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新公司的商业模式很简单,他们推出免费开源的bbs3000,然后通过定制开发收费,并对商业用途售卖版权。当时孔德菁住在公司的机房里,早上他需要早起为公司开门,到了晚上他要等所有人都走后才能锁门睡觉,而且这个时候的泉州还很难招到perl-cgi、asp人才,公司人手不足,孔德菁经常都要忙到凌晨,所幸付出总有回报,这个时候公司开始逐渐步入正规。
慢慢地,他们通过定制开发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盈利,但是危机却开始在他们团队内部出现。一方面,php语言逐渐取代了asp语言的市场霸主地位,他们的团队仍然固守asp市场,没有任何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在团队草创期,相对不正规,股权与回报并不对等,认知与利益问题使得团队之间心生间隙。2004年底合作最终失败,在花掉自己数万元的积蓄后,孔德菁孑然一身,离开泉州。
再度回到家中的孔德菁比上一次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上的问题,选择合伙人不仅很重要,同时不能再做卖软件的事,无论是建网站还是做社区软件,归根结底都没有自己的产品或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标准,更谈不上稳定的商业模式,他认识到,创业应该做一些可以标准化、平台化的事。
在选择新的开始时,他并没有上两次的冲动,而是先选择积累创业资本,为此他开始研究SEO,并以大站带小站的方式,养了一批高流量的站群,其网站投放的Google Adsense、弹窗、CPS等广告日收入也突破万元大关,但孔德菁仍然未寻找到自己的答案。 2005年4月,孔德菁受邀参加了第一届中国站长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遇到了中国知名的域名投资人、时任万网副总裁的姚劲波。当时,已经开始抢注、投资域名的孔德菁,向姚劲波聊起了他的经历及现在的迷惘,姚劲波则点拨他从域名开始创业,并建议他以域名抢注作为切入点,从域名注册商开始,由小做大。
孔德菁听从了姚劲波的建议,决心做自己感兴趣的域名事业,他舍弃日收入过万的站群,投入自己所有的资金,组建了一个有财务、有行政的5人创业团队,准备做自己的产品、做自己的平台。
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易名中国在2005年8月上线,并获得了CNNIC的域名注册商资格。在开发易名中国的过程中,孔德菁为了研究域名抢注程序,经常是每天的凌晨4点30分(当时cn域名是4点30分才掉的)之前,就开始非常紧张的盯着电脑、盯着日志,然后针对某条线路、每台服务器、每个要抢注的域名做分析,观察域名的掉落顺序,然后研究规则,并进行策略调整,巨大的工作量使得他身心俱疲,但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抢注域名的成功率能达到80%以上。在易名中国早期的创业阶段,团队常常加班到深夜,饿了的时候,大家会一起到楼下去吃夜宵,但因为拿出了所有的钱去创业,所以孔德菁必须要精打细算,在当时看来很奢侈的水煮鱼片、椒盐虾,他们也只能点上半斤,打打牙祭。
创业的日子非常辛苦,但孔德菁却过得非常充实、非常兴奋,而且他的努力付出也很快就收到了回报。当时因为天天都在研究CN域名的注册接口、设计CN域名的抢注算法,孔德菁他们发现了CNNIC系统存在的不少漏洞,并及时通知了对方,而这也让易名中国获得了CNNIC的赞誉与肯定。在2005年上线之前,易名中国就获得CNNIC顶级域名注册机构认证,在当年底,易名中国还成为CNNIC唯一推荐的域名交易平台,2006年易名中国更是连续多次荣获CNNIC明星注册机构的称号,而此时的易名仍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他们没有资金投广告、没有资源做宣传,一切都是靠用户的口碑传播。
终于2006年年底,还是小公司的易名中国却迎来了一次大机遇——微软主动找上门来寻求业务合作。当时,微软希望能与易名中国展开custom domain live合作,即由易名免费帮微软部署邮局产品,而微软则会在MSN的网站和工具上,免费投放易名的广告。
面对这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易名团队内部出现了分歧,有管理层不看好这次合作,他们认为公司小、人手少,如果再免费帮微软部署邮局产品,会顾此失彼。但孔德菁却坚持要抓住机会,他认为从公司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次机会不容错失,易名中国必须要借助微软来提升公司品牌,否则公司只能是小打小闹。最终,双方谁也未能说服对方,但在孔德菁的强烈坚持下,易名中国答应了与微软的战略合作。
2007年微软开始投放易名的广告,而此时微软邮局产品的软效果也开始呈现。据孔德菁回忆,给微软做邮局产品,帮易名中国带来了大量的用户,而且当时用户质量很高,带过来直接注册域名的也很多。恰巧2007年3月份,CNNIC推出CN域名1元体验活动,受之影响,国内多家域名注册商接口出现堵塞,而易名中国自己开发的架构却很稳定,不仅没有出现过接口堵塞、出错的情况,而且批量查询上万个域名也不会延迟。于是,大量的域名投资者、注册者、经纪人开始入驻易名,到2007年底,易名中国成为国内第一大CN域名注册机构。
然而,易名中国爆发性的成长,并没能弥盖创业团队的分歧。当时,易名只专注做cn域名,1元钱1个的CN域名,不仅不赚钱,还会因发票、运营等成本而赔钱,而且是注册的量越多,赔的钱也越多。其他创业伙伴很不认同这种赔钱赚吆喝的买卖,甚至直言公司将完蛋,但孔德菁认为,对易名中国而言,用户比赚钱更重要,这些成本都是为了易名中国从注册商转变为域名交易平台的投入。到2008年,因发展理念的日趋分歧,创业团队中有人开始离职创业,到2009年,CN域名1元体验活动结束,网络环境也日趋收紧,监管部门频出政策,在年底CNNIC甚至还禁止了个人注册CN域名。站长们风声鹤唳,纷纷转行,受之影响,易名中国托管的域名数量从300多万跌至100多万,公司业绩直接跌入谷底。
这时的孔德菁面临巨大的压力,常常整夜无法入眠,一方面,易名托管的上百万个域名所形成的运营、维护压力,使孔德菁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创业团队成员的离职,让孔德菁开始怀疑自己的决策、怀疑易名中国的前途。在团队离析与业务面临分崩的重压下,内外煎熬着的孔德菁,甚至想过将这个注入了他心血与梦想的易名中国出售。

在此后长达1年多的时间里,孔德菁一直在焦虑、纠结的煎熬中思考,未来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他必须要明确方向,并为易名找到新的突破口。孔德菁在床头放上纸和笔,经常是半夜睡不着觉时胡思乱想,一旦脑子里有了任何新的想法,他都会立马爬起来将想法写到纸上,以免忘记;孔德菁还常常会在晚上跑到海边,静静地坐在沙滩上,反思自己、梳理自己,并尝试在反思中寻找新的思路,甚至有时他还会不分昼夜地打电话给朋友,探讨突然萌发出的新想法是否可行。正是在这个不断自己思考、自己推翻的过程中,孔德菁的思路慢慢清晰,他的脑中也慢慢形成未来公司框架的模型。在这段时间,为了减少CN域名及监管政策的影响,孔德菁观察域名市场的发展与需求,并推动易名中国从域名注册平台向中介交易平台的转移,在此期间,易名作为平台,中介交易了cntv、189、10010等众多有影响力的域名,树立了其在域名中介交易市场的良好口碑。2010年底,孔德菁确定了易名的定位与未来发展规划,他决定走精品路线,并准备将易名中国拆分成域名资讯、中介、管理的3大业务平台。
回忆起这段经历,孔德菁不无感慨地说,草根创业者在公司的发展、转型中,当他们的成长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时,他们常常会出现管理短板,而管理经验及管理模式上的不足,也是众多草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2011年6月,ICANN通过了新顶级域名计划。正忙着分拆业务的孔德菁敏锐地感觉到,这是易名翻身的机会,他联系易名中国多年积累的大牌客户,与对方探讨新顶级域名的未来及应用,并最终获得了网络、新浪、360等多家公司新顶级域名的申请、运营的全权委托。
孔德菁说,到目前为止易名中国是最安全的域名注册商之一,从未没有出现过丢失域名的情况,安全是易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众多企业愿意将域名托管在易名原因之一,未来易名中国还将借新顶级域名的机会,实现业务转型。
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ICANN将对外公布新顶级域名申请的初步审查结果,而易名中国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据孔德菁介绍,多个新顶级域名将会在易名中国开放注册,届时易名中国的域名数量或许会突破千万级别,而他和他的易名中国也都为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孔德菁说,他很认可李想(泡泡网、汽车之家创始人)跟他说过的,别人是永远也不会了解我们自己做的事业的真正价值的。而事实上,孔德菁一直所追求的,也正是他所做的事业的价值,对他来讲,证明自己,已不能用简单的所谓的身价来衡量了。
从2005年创办易名中国,到2012年易名七周年,孔德菁正如他所坚持与追求的那样,做自己的产品、做自己的平台,而直到今天,易名中国也依然只专注于做域名。
或许因为专注而失去了很多机会,但也正是孔德菁的专注,使他的易名中国成为了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域名中介交易平台。截至到目前,微软、谷歌、腾讯、新浪、网络、盛大、金山、奇虎360、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步步高、CCTV等国内众多极具影响力的公司都是易名中国的客户,而一家只有域名这一单一产品的公司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谁能说这与孔德菁的坚持与专注无关?
从最初想靠编程来证明自己的少年,到两度创业失败的草根站长,再到国内最大域名中介交易平台的掌门人,孔德菁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十年磨一剑,如今利剑出鞘,但他却从未有半分懈怠。在孔德菁的QQ签名上,他写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战斗!哪怕战死沙场!所以直到今天,孔德菁仍会在域名中介的第一线,也时常在微博中扮演客服角色,七年的时间让一名热血青年成长为成熟的创业者,不变的依旧是那份对域名的热爱与专注。
在与记者的交流过程中,孔德菁感慨最多的还是人才问题,他屡屡提及易名的团队,谈团队在最困难时候的团结与信任,谈他带领团队走向幸福之路的责任感,他说,易名相信每个员工的价值,所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不曾放弃过任何一名员工,易名能有今天,我非常感谢我的团队,他们团结、努力、专业,他们是易名最大的财富,也是我做好易名中国的最大动力。
2012年7月,EName七周年暨乔迁庆典,孔德菁请来域名行业及圈内一班好友,当然也包括当年曾点拨他的姚劲波。在庆典活动上,孔德菁说,易名中国从2005年到如今,7年发展时间,4次搬家,从仅有5个人在60平方米小办室开始创业,到如今1500平方米明亮宽敞办公楼层,易名的发展和成就有目共睹,未来易名仍会继续努力,成为域名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域名管理、域名交易中介及域名行业的门户新闻资讯平台。
2013年11月,孔德菁拿出了约2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云朵科技” ,并于2014年6月推出“云朵智能定位鞋”。

H. 有什么好看的金融类的小说!

摘:《金融街》关于股票的
故事情节描写生动 文笔流畅,一个对金融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深深地被故事所以吸引

《纸戒》
长篇金融传奇小说,讲述一个年轻操盘手的成长历程,大量描述了股票坐庄操作的具体细节,在“保卫香港”一章中,收集了真实的历史数据。故事惊险紧张。

《百万诱惑》
金融类的恐怖小说

《洗劫东京》
全球首部揭密金融大鳄成长历程的惊险纪实小说,揭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证券交易所的阴谋与爱情、东京歌舞伎町的香艳与暧昧、日本黑社会的神秘与邪恶、亲历大地震的惊险与惨痛、英国巴林银行轰然倒闭的不为人知的细节等等,很好看

《伟大的博弈》
这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

热点内容
对冲基金的类型有哪些 发布:2025-08-08 13:01:29 浏览:781
看盘软件如何看期货价格 发布:2025-08-08 12:49:55 浏览:368
天天基金最低多少钱 发布:2025-08-08 12:41:13 浏览:897
金融和商管哪个好就业 发布:2025-08-08 12:41:06 浏览:223
股票投资心得博客 发布:2025-08-08 12:41:04 浏览:372
股票转让收入是不是投资收益 发布:2025-08-08 12:37:53 浏览:744
中国的石油期货如何交易 发布:2025-08-08 12:32:37 浏览:953
安什么金融 发布:2025-08-08 12:31:53 浏览:871
数字货币怎么向微信转账 发布:2025-08-08 12:11:03 浏览:581
债券型基金为什么会破净值 发布:2025-08-08 12:09:34 浏览:527